■朱永新
作一個整個的人,有三種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體——身體好,我們可以在物質(zhì)的環(huán)境里站個穩(wěn)固。諸君,要作一個八十歲的青年,可以擔(dān)負很重的責(zé)任,別作一個十八歲的老翁。(二)要有獨立的思想——要能虛心,要思想透徹,有判斷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獨立的職業(yè)——要有獨立的職業(yè),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會的報酬。(《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237頁)
朱永新解讀:
陶行知認為,作為一個完整的人,要真正地適應(yīng)社會,獨立生存,需要三個最重要的支撐:一是健康的身體,二是獨立的思想,三是獨立的職業(yè)。身體是基礎(chǔ),沒有健康的身體,像廣告里說的那樣“三十歲的人六十歲的心臟”,終究無法站立。思想是靈魂,沒有判斷的能力,沒有是非價值,就會失去道德的底線,也不會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職業(yè)是生存,沒有獨立的職業(yè),沒有一技之長,不能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也無法在社會立足。
親愛的父母和老師們,家庭教育就應(yīng)該圍繞這三個方面進行: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獨立的思想、學(xué)會一技之長,這樣就是把開啟幸福人生的鑰匙交給了孩子。
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過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過糊里糊涂的生活,便是受糊里糊涂的教育;過有組織的生活,便是受有組織的教育;過一盤散沙的生活,便是受一盤散沙的教育;過有計劃的生活,便是受有計劃的教育;過亂七八糟的生活,便是受亂七八糟的教育。(《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206頁)
朱永新解讀: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把杜威的教育就是生活顛倒了一下,提出生活就是教育的主張,強調(diào)通過生活進行實實在在的教育。他批評了那種把生活與教育嚴重隔離,甚至完全背道而馳的做法,如“過的是少爺生活,雖天天讀勞動的書籍,不算是受著勞動教育;過的是迷信的生活,雖天天聽科學(xué)的演講,不算是受著科學(xué)教育;過的是隨地吐痰的生活,雖天天寫衛(wèi)生的筆記,不算是受著衛(wèi)生的教育;過的是開倒車的生活,雖天天談革命的行動,不算是受著革命的教育?!彼?,他堅持:我們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須過什么生活。
親愛的父母和老師們,陶行知的這段話給我們一個開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啟示:如果你想自己的孩子接受怎樣的教育,你就應(yīng)該給他怎樣的生活。
之三:不做“書呆子”和“田呆子”
中國因為有了“書呆子”和“田呆子”,所以形成了一個“呆子”國家。讀書的人除勞心以外,不去勞力,除讀書以外,不去做工,以致不能生產(chǎn)。他們寄生在社會上,只是衣架飯囊,為社會國家蝥蠹。中國目前的壞,壞在哪里?可以說完全是壞在這一班人身上。作工的人除勞力以外,不去勞心,除做工以外,不去讀書,以致不能自保其利益,而受他人的橫搜直刮。要他們做國家的主人翁,那更是在做夢。(《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432頁)
朱永新解讀:
陶行知所處的時代,國家“危機四伏,存亡一縷”。他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手腦分離,勞心與勞力隔開。特別是形成了一大批“書呆子”和“田呆子”。
“書呆子”造成的危害,是教書的“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成為販賣知識的“活書櫥”,讀書的“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而“田呆子”則是只知道“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受盡了剝削,只是聽天由命,嘆幾聲命運的舛蹇而已。
所以教育變革的路線是,一方面教勞心者勞力——教讀書的人做工;另一方面教勞力者勞心——教做工的人讀書。
親愛的父母和老師們,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書呆子”或者“田呆子”,就努力讓他們學(xué)會既動腦又動手,既熱愛學(xué)習(xí)又熱愛勞動吧!
用活書,活用書,用書活。
什么是活書?活書是活的知識之寶庫?;ú菔腔顣?,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fēng)云雨雪、天體運行都是活書。活的人、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之寶庫,便都是活的書。
活的書只可以活用而不可以死讀。新時代的學(xué)生要用活書去生產(chǎn),用活書去實驗,用活書去建設(shè),用活書去革命,用活書去樹立一個比現(xiàn)在可愛可敬的社會。(《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123頁)
朱永新解讀:
陶行知最反對死讀書的書呆子?!坝没顣钣脮?,用書活”就是針對“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提出來的。所謂用活書、活用書、用書活,首先就是要投入到生動的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只要善于學(xué)習(xí),只要善于思考,世界就是活書。
如果只看紙質(zhì)的圖書,如果“只知讀書不會做別的事,便是書呆子。書呆子和只會吃飯的飯桶一個樣子”。反之,如果讀書是為了解決問題,把讀紙質(zhì)的書與讀生活的書結(jié)合起來,那么,書就是最好的東西,“有好書,我們就受用無窮了”。
親愛的父母和老師們,閱讀和游戲,讀紙質(zhì)書和讀生活的大書,對于孩子同樣重要,兩者結(jié)合更是互相促進、如虎添翼,切不可顧此失彼。
康健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亦就是學(xué)校教育的出發(fā)點。學(xué)問、道德應(yīng)當(dāng)有一個活潑穩(wěn)固的基礎(chǔ),這基礎(chǔ)就是康健。俗話說“百病從口入”,同志們務(wù)必注意,辦學(xué)校是要從廚房、飯廳辦起的。(《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252頁)
朱永新解讀:
陶行知先生說的是學(xué)校,其實,家庭何嘗不是如此呢?只是,重視廚房、飯廳,同樣需要科學(xué)的精神和素養(yǎng)??上У氖?,我們要么不重視孩子的飲食起居,要么不科學(xué)地安排孩子的一日三餐,要么沒有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xí)慣,總而言之,我們沒有以科學(xué)的方式來關(guān)注和建設(shè)廚房、飯廳。結(jié)果導(dǎo)致孩子發(fā)育不正常,要么是“小豆芽”,要么是“小胖墩”。
親愛的父母和老師們,記住陶行知先生的忠告:康健是生活的出發(fā)點。康健也是家庭教育的出發(f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