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鐵
(上海開放大學 徐匯分院,上海 200032)
細節(jié)的文化含量:論綜合性日報文化品質(zhì)生成的關鍵
——以2015年2月京滬兩家綜合性日報為例
曾鐵
(上海開放大學 徐匯分院,上海 200032)
知名度大的綜合性日報是文化大使與重要信源,它們是“高大上”和閱讀率較高的紙媒。這些報紙是知識豐富、文化充盈的媒體,是將科學文化、當代文明植入社會的主力,是文化中國的文化讀本;文化慧人、文化強國、科學發(fā)展,這些報紙是動力源。因此,文化元素多、文化濃度大的這類報紙必須全面地上乘,其細節(jié)應完善、文化品質(zhì)需高優(yōu)。時下,報人要切實履行職責,生產(chǎn)文化品質(zhì)優(yōu)高的報紙服務于讀者和改革、發(fā)展大局;無錯不成報,這類報紙當例外。
文化繁榮;綜合性日報;細節(jié);文化品質(zhì);文化強國
《光明日報》《文匯報》是著名的綜合性日報,均屬國家主管部門認定的 “全國百強報紙”(下稱大報),它們是文化大使與重要的信源,有強勢話語權(quán),是閱讀率較高的紙媒。大報是知識豐富、文化充盈的媒體,傳播文化和促進文化大發(fā)展,大報是種子與“插秧機”;大報是高雅的文化大課堂,其高文化品質(zhì)、高文化純度在報界具有唯一性、標桿性,它還是國家文化及其素質(zhì)的標志與象征。大報還是科普重鎮(zhèn),是將科學文化、當代文明植入、沁入社會的主力,是科學發(fā)展、文化強國動力源。因此,大報必須全方位地上乘,其細節(jié)、文化品質(zhì)不能顯“熊市”。大報及發(fā)展是文化大繁榮的主體與客體,文化興盛、文化中國,大報需昌盛;文化發(fā)展、文化強國任重道遠,大報理應給力。出版、供應高文化品質(zhì)的大報屬公共文化建設、發(fā)展的實事,也是提高大眾文化消費的內(nèi)容與路徑之一。在文化繁盛、文化惠民和文化強國的大背景下,辦大報理當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不能“將事情不當事”[魯迅《思想·山水·人物》題記〔2〕]。
下面僅就2015年2月京滬兩大日報存在的諸多細節(jié)錯誤,包括用詞搭配不當、錯字漏字、邏輯混亂,用字或用語不規(guī)范、語義表述不精確、知識性錯誤等,筆者進行分類整理如下,有不周處,請批評。
(一)《光明日報》存在的細節(jié)錯誤
1.用詞搭配不當
2月5日4版“‘華龍一號’創(chuàng)新路”,其小標題“采用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術(shù)標準”,用“采用世界最高安全標準和最新……”為宜,“采用……要求”,搭配不當。
2月7日2版 “為老工業(yè)基地振興注入不竭動力”,該標題用“為老工業(yè)基地振興注入不竭能量”或“……傳遞不竭動力”為準。“注入……動力”,此搭配不當。
2月14日4版“苦等8小時換來精彩瞬間”,其“曾參與采訪2013年蘆山地震”,應是“曾參與采訪報道2013年蘆山地震中的人與事”,“采訪……地震”,搭配不當,犯了邏輯錯誤。
2月16日5版“App會影響過年的‘傳統(tǒng)儀式’嗎”,有恙:據(jù)有關要求,本文里的“App”,應附其中文譯名?!熬湍軗u出個附近的好友進行聊天”,應是“……附近的好友與之聊天”“進行聊天”,搭配不當。
2月28日8版“今年中央巡視組首輪專項巡視開始進駐”,此標題用“今年中央巡視組首輪專項巡視開始”或“……專項巡視啟動”為宜,“巡視進駐”,搭配不當。
2.語義表述不精確
2月3日5版“行知園里踐行知”中,“23歲的陶行之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于金陵大學”,此話要明確是什么專業(yè)或?qū)W科。否則,這第一名如何理解?
2月5日9版 “山西高平發(fā)現(xiàn)清代……”中,“……收購到一枚清光緒五年(1879年)用鋼筆書寫的官方郵遞的信封。信封上的鋼筆字跡說明,在1879年我國已開始使用鋼筆”,用“……信封上的鋼筆字跡說明,最晚在1879年我國已開始使用鋼筆”為佳。
2月11日15版“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其中“布魯金斯學會的巨大影響力,來源于其長期堅守的研究質(zhì)量。其100名核心研究員維系著這種質(zhì)量。這些研究員一般都具有博士學位,有一定學術(shù)地位?!庇谩捌?00名核心研究員”不確切,改為“……它的100名核心研究員……”為佳。
2月12日10版“楊曉陽:大美為真”,其“已考上西安美院劉文西老師研究生的楊曉陽”,用“已是西安美院研究生的楊曉陽”或“已是西安美院劉文西老師指導的研究生的楊曉陽”為好。
2月13日15版“人格無虧,操守無缺”,其“老遠我就看見……老者著西裝……談笑風生。才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曾敏之曾老”,用“……談笑風生,走近打探才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為好,沒有“走近打探”的前提,語義顯得突兀。
2月13日11版 “‘左上圖:盤錦濕地中的鳥類’”,用“……濕地中的一小群鳥”為宜,此處用鳥類不當。
2月25日4版“馬爬梨上的全家?!保洹坝浾邅淼骄皡^(qū)內(nèi)的禾木鄉(xiāng)……因為沒有預訂,村里的農(nóng)戶家中早已住滿了八方游客。天色漸晚,記者無奈地敲開了禾木村388號的房門”。“因為沒有預訂,村里的農(nóng)戶家中早已住滿了八方游客”,此話邏輯上有問題。原話要改為“記者來到景區(qū)內(nèi)的禾木鄉(xiāng)……村里的農(nóng)戶家中早已住滿了八方游客。因為沒有預訂,記者在禾木鄉(xiāng)住宿已很困難。天色漸晚,記者無奈地敲開了禾木村388號的房門?!?/p>
2月6日10版“3D技術(shù)的前世今生”,其“因而在人們用雙眼觀察物體時,物體在左右兩眼視網(wǎng)膜上的成像略有差別”,用“因而人們用雙眼觀察物體……”為好。
3.錯字漏字
2015年2月1日11版“未完成的瞬間”,其“一個同學家里是老知識分子”,應是“一個同學的家長是老知識分子”。家里是知識分子,此話不通,“家里”應是“家長”之誤。
2月23日3版“春晚文化面面觀”,其最后“作者是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助理研究員”,應是“……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句中漏了“所”字。
2月25日9版 “上海電影發(fā)力精品創(chuàng)作”中,“電影發(fā)力”不妥,中間漏了“界”字,應是“上海電影界發(fā)力精品創(chuàng)作”。
2月28日9版“章紅艷”,其中“當聽說中央音樂學院只從在全國的所有考場中錄取一個琵琶學生時”,“考場”應是“考生”之誤。
2月8日6版“關于石墨烯的夢想與現(xiàn)實”中,“描述了石墨烯在柔性電子(包括觸摸屏、電子紙、可折疊OLED等)、光子器件……的應用”,“觸摸屏、電子紙、可折疊OLED等”是電子產(chǎn)品,不是電子,顯然,文中“電子”后漏了“產(chǎn)品”二字。
4.標點符號問題
2月10日4版左上角照片說明“央視音樂頻道走基層慰問三沙軍警民”,應是“央視‘音樂頻道’走基層慰問……”,在音樂頻道上應加引號,意指“音樂頻道攝制組人員”,否則,頻道“走”“慰問”就犯了邏輯錯誤。
2月21日3版“直擊2015年央視春晚”,其小標題“歌唱夢想:為行進的中國道路加油鼓勁”中,“中國道路”應加引號。
2月28日9版“文化如何助力中國夢”中,“中國夢”應加上引號。
5.知識性錯誤
2月4日6版“有酒企提出申請”,其“將純度為99.99%純金以物理方式將其汽化,使其均勻分散成小分子,再將這些小金分子……”,有誤。沒有金分子,只有金原子(金屬均無分子,只有原子)。
2月6日10版“從‘金箔入酒’說起”,其“添加在酒里的金箔是氣化的分子狀態(tài)”,應是“……金粉是氣化的金原子團”,理由見上。
2月8日4版 “國內(nèi)首款電動輕型運動飛機……”,其“……電動飛機以稀土永磁同步電動機為動力”,應是“……以稀土永磁同步電動機為動力源”或“……以稀土永磁同步電動機為引擎”;以電動機為動力,是知識性錯誤表述。
2月21日1版“是什么吸引了‘南雁北飛’”,其“富氧空氣是大自然賦予的寶貴財富”,這話有知識性錯誤。大自然中空氣里氧氣含量是一定的,中國南方、北方的天空空氣含氧量一樣,自然界中無“富氧空氣”。
2月25日6版下端照片說明有恙:“多道地震作業(yè)是指由人工震源產(chǎn)生傳播到海底及更深處后反射回來的地震波,并對其進行接收和分析”,應是“多道地震作業(yè)是指接收、分析由人工震源產(chǎn)生的波傳播到海底及更深處后分別反射回來的地震波”;“科考隊員回收‘氣槍’浮筒進行例行檢查”,應是“科考隊員對回收的‘氣槍’浮筒做例行檢查”。
6.用字或用語不規(guī)范
2月15日11版“寶貝相機何人使”,其書影“遠去的田野”中,“遠”用的是繁體字。根據(jù)《通用語言文字法》,大陸出版物不能用繁體漢字,報社要嚴格、帶頭執(zhí)行此法。
(二)《文匯報》的細節(jié)錯誤
1.用詞不當
2月10日9版“投資人更多時候是投資情分”,其“……夏天,七月流火”,應是“……夏天,天氣炎熱”等。七月流火,無天氣炎熱之意,它是說農(nóng)歷七月天氣轉(zhuǎn)涼的時節(jié),天剛擦黑時,可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
2月15日3版 “玩游戲,學習如何正確做運動”,用“玩游戲,學習如何正確地運動”為宜,“做運動”,搭配不當。
2月17日15版“墨苑”書寫者說明中“……《墨苑》專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典文學高級研究員……題寫”“專欄題寫”,用詞不當,應是“……《墨苑》二字由……題寫”。另外,研究所的職稱系列里,只有副研究員、研究員,無高級研究員?!案呒壯芯繂T”的提法不確,屬于知識性錯誤。
2月19日1版“看大學教授們的‘學術(shù)新年’”中,“……物理系87個教職中,就有37人共45人次在寒假期間到世界各地參加各類學術(shù)會議”,“個”字不當,應改為“位”或“名”。另外,“教職”后漏寫“工”字。
2月27日5版“‘85后’陸盈盈……”,其“……以研究員(教授)名義進行學術(shù)活動”,用“……(教授)名義開展學術(shù)交流”為宜?!斑M行活動”,用詞不妥。
2.語義表述不準確
2月19日1版“看大學教授們的‘學術(shù)新年’”中,“為當?shù)亟處熯M行傳染病防治培訓”,用“就傳染病防治事宜培訓當?shù)亟處煛备鼫蚀_,為教師培訓,這話別扭。
2月23日1版“外語版《文化中國》打開西方主流市場”,其“地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上海理應在服務國家戰(zhàn)略上做出更大貢獻。”用“窗口”作為“走出去”的賓語,不準確,改為“輸出地”為好。
2月25日4版“伊卡洛斯的翅膀”,其“尼爾斯·玻爾在回應各種各樣業(yè)余物理學家對量子力學的胡亂猜測時”。只有業(yè)余物理愛好者而沒有業(yè)余物理學家,所以,此句應改為“……物理愛好者對量子力學……”或“……‘物理學家’對量子力學……”。
2月27日7版“創(chuàng)造條件”,其“中國是世界古老文明從未間斷過的唯一國家”,此論流傳較廣,但值得商榷[1],建議不用。
2月27日4版“有愛陪伴的冬與春”,其“……自制炸彈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殺傷力巨大的汽油炸彈和人體炸彈”,用“……和人體炸彈的關鍵構(gòu)件”為宜。人體炸彈非一個體,它由人與炸彈組合而成。
2月27日11版上方照片說明 “一生都沒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肯定”,用“一生都沒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為佳。
2月7日1版 “起飛至墜落只有約3分鐘”,其“航班起飛后37秒、高度1200尺時發(fā)出警告”,應是“飛機起飛后37秒、距地面1200尺時發(fā)出警告”?!昂桨嗥痫w”,此話不通;“高度1200尺”,缺少參照系,語義不確。
2月22日3版“‘超級電池’汽車還有多遠”,其“即使性能最強悍的特斯拉ModelS,其高配版能實現(xiàn)的最大續(xù)航里程也只有502公里,約是傳統(tǒng)汽車的一半”,這里“是傳統(tǒng)汽車的一半”,何意?比較的前提、基礎是什么?
3.錯字、漏字、多字
2015年2月2日7版“[i]中西醫(yī)交匯中的話語權(quán)”中,“英國人德貞在北京從教行醫(yī)37年”,[i]應是多余英文字符。
2月22日4版標題“大正月半摜火球”,由該文內(nèi)容可知,此標題中“半”后面漏了“夜”字,應是“大正月半夜摜火球”或“元宵節(jié)夜摜火球”。
2月19日1版“看大學教授們的‘學術(shù)新年’”中,“華山醫(yī)院感染科陳明泉副教授就是其中一位。當記者聯(lián)系上與中國時差8小時的陳明泉教授時”,后面教授前漏了“副”字,造成副教授、教授前后矛盾。
2月27日6版“漢語被擠出科學”中,“中國會不會步上印度的后塵”,應是“中國會不會步印度的后塵”;“理論物理學家埃托雷·馬約拉納在微中子質(zhì)量上作了先驅(qū)研究”,應是“……在中微子質(zhì)量上作了先驅(qū)研究”。
4.知識性錯誤
2月26日8版“讓古寺廟‘活起來’”,其“氣勢宏偉的寺廟建筑,是中華民族歷時5000年的偉大創(chuàng)造”,應是“……歷時2000多年的偉大創(chuàng)造”。狹義地說,寺廟包括佛教、道教、伊斯蘭教與天主教、基督教建筑;佛教,漢代由外傳入本土,道教產(chǎn)生于漢代;伊斯蘭教、天主教唐代傳入本土,基督教清代傳入本土。如是,寺廟是“中華民族歷時5000年的偉大創(chuàng)造”,這種說法沒有依據(jù),犯了知識性錯誤。
2月27日7版 “人為擴大漢語在科研上的應用”,其“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研究都是用英文發(fā)表的,獲獎感言也是英文”,這說有誤。華人諾貝爾獎得主的獲獎感言有用漢語之例,如,1976年12月10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就是用中文發(fā)表的獲獎感言。
2月6日3版“‘哲學院偏愛物理生’……”,其“而被公認的物理學家,無論是牛頓還是伽利略,生前最癡迷的是從未被科學證實的煉金術(shù)”,有誤。此話對牛頓適用,對伽利略不成立。
5.不規(guī)范使用語言
2月22日4版“春天”,其“‘I am waiting here for you.’”,據(jù)有關要求,這句英文應附其中文譯文。
2月24日2版 “租輛新能源車……”,其“Autolib……Car2go……Zipcar……EVCARD電動汽車……App……CBD商圈……通用Springo”,根據(jù)要求,這些英文都須附其中文譯文。
(一)大報是傳達先進文化的管道和當代文化的“字記”
大報報社資本雄厚、實力強悍、資源富足,是文化戰(zhàn)線的巨擘,其表述文字不能錯訛、文章內(nèi)容不能粗鄙。大報是文品、學品與格調(diào)優(yōu)佳的媒介,科普準確、文章可圈可點乃其本質(zhì)與標記。大報是傳播先進文化的要道和當代文化的“字記”,也是文化及質(zhì)量的“晴雨表”;大報富含文化信息,其影響、“顏值”源自其高文化品質(zhì)。資訊精準、文化品質(zhì)高是營銷大報抓住讀者,保持大報傳播面的先決條件;助力提高人民素質(zhì)和促進社會進步、美好,出版文化品質(zhì)高優(yōu)的大報很重要。大報“大”報,其細部及質(zhì)量不可謂小;大報,瑕疵不能“盛行”。保持大報的影響力、景氣度、接受度,報人工作當人在心在、“責任”掛心上;文字疏漏較多、細節(jié)常有缺陷有損大報顏面,會虛化、矮化大報。新媒體時代,保持大報的顯示度、表現(xiàn)力和滲透力、作用力,報人要用無瑕的細節(jié)和高文化品質(zhì)彰顯、抬升大報。因而,編審文稿當注意避免走眼,不可心不在焉。否則,就會弱化大報的文化力和文化領導力。
大報聞名遐邇,其文化性、思想性和輻射力強;大報文化價值和可信度高,它是文化傳承、傳播的載體與管道。大報無微不足道之事,其文章應是語言文字應用的范本與“度量衡”;大報要有這樣的擔當、行為,有這樣的內(nèi)涵與底蘊。因此,對大報文章、文字的要求理應高;保持大報的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編校文稿要力爭使之“滴水不漏”、不差毫厘。辦大報者要始終對報紙負責、對文化負責、對讀者與社會負責,辦好大報對大報的細部及質(zhì)量問題要敏感,報人要有精品意識、質(zhì)量意識,應講究細節(jié),當基于細節(jié)保持、凸顯大報的文化品質(zhì)。紕漏常見將拉低大報品位,并干擾讀者解讀、接受大報的信息,繼而影響大報的流通?,F(xiàn)在,讓一些大報年年是“大年”是時需,聚焦、做好細部,力保大報文品則是關鍵。觀察、度量一個時代的文化成就,檢測當時的出版物質(zhì)量,尤其是其文化品質(zhì)是要素。大報是文化印記與重要的文化檔案,出版大報,報人心思要放在報紙上,應氣定神閑、睜大眼睛讀審、修改文稿;大報的文字水平、文章品質(zhì)要爭取不能增、減一分。這樣,大報才能朝氣蓬勃呈“陽線”。
(二)完善報章細節(jié)乃大報生產(chǎn)高品位文化之內(nèi)在保證
大報是傳送、提供有價值信息的權(quán)威傳媒,它是讀者的良師益友,又是當代文化的一面鏡子。大報事大,其文章的字、詞、句均關涉文化。所以,報人當看重自己、看重大報,應視文化品質(zhì)為大報的生命線。時下,辦大報需心系讀者、用心工作,編審文稿思想不可麻痹,不能應付了事。文章細部常有恙,會使大報的魂、神慢慢丟失;瑕疵常見長期下去會讓大報失本色甚至“死機”。大報是文化的珍珠,其文字、內(nèi)容要可讀、可親、可敬,不能讓讀者閱讀時不解、茫然,讓讀者有收獲、有進步乃辦大報之初衷。紕漏頻現(xiàn)會淡化大報的“文化”,增加讀者的“看瑕疵疲勞”,進而拉低大報的傳播效率及其形象。關注、做好報章細部,生產(chǎn)優(yōu)質(zhì)大報乃報社、報人職業(yè)性要求與表現(xiàn);差池頗多將導致大報文品下滑、大報疲軟,這違逆了辦大報的初衷和報人的意愿。事實表明:一些大報常有“小”問題,主要是語言文字有閃失、科普不達標等;辦大報需注重細節(jié)、精益求精,自我要求必須嚴。文字編輯、校對要附身報紙、坐得下來,要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護愛大報;看文稿不能“大手大腳”、一目十行,理應至纖至細。
大報是傳播、擴散文化的要地,其文化品質(zhì)不能下行,保持大報文品,完善其文章的細節(jié)是核心元素。大報語言具有直觀性、不可變性與示范性,因而,文字編輯、校對當嚴密、科學地推敲每篇文章的每一句話,要精心加工、優(yōu)化文稿。生產(chǎn)優(yōu)質(zhì)大報,報人應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編、校工作,要永葆嚴謹、精細、全面的編輯作風,文字編輯、校對等必須是優(yōu)秀的“治療師”,即給稿件看病診斷、做批判性分析,并提升稿件的水準、價值(威廉斯《編輯人的世界》)。大報的文字要“風清氣正”、循規(guī)蹈矩,其科普不能毛糙。完美的細節(jié)才能吸引、感動讀者,瑕疵頻見會抹黑大報且累人眼球。如此,記者要用心寫稿,編審文稿者當履行“守門人”之職,字、詞、句與標點符號等要使用得當。成事在認真,成敗在細節(jié),成功在于精心,辦大報如是。使大報的語言文字符合語文規(guī)制,科普精準;讓大報文章優(yōu)美、文化價值高,報人閱讀、修改文稿需認真做好具體而微的事。眾多事例說明:讀審文稿不能大而化之、敷衍馬虎;力保大報的文化品質(zhì),文稿不能直接轉(zhuǎn)“貼”在報上,所有的待發(fā)文稿都要從頭到尾仔細地審讀并潤色、提升之。這樣,大報才能是名副其實的優(yōu)秀出版物。
(三)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標準化是大報傳播并生成高品位文化之根本
語言是文化傳承的主角、是文化之根,它是創(chuàng)造經(jīng)濟價值和社會效益的寶貴資源。語言文字是文化繁榮、社會文明發(fā)展的基本元素,也是大報傳達文化、文明的基石與“分子”。書面語必須講規(guī)范、講標準,不能隨便;語言周全、表達完整,文順理通乃書面語的底線。大報報社是文化的強力部門,當擔負、積極履行其社會責任;大報乃文化建設、繁榮的推手,其語言文字理當“字正腔圓”、中規(guī)中矩。文風與政風、世風密切相關,語言水平、語言影響力是文化魅力的構(gòu)成,治理、整頓文風,嚴格按照語文規(guī)則編輯、發(fā)表文章,傳送文化,報社、報人要做典范。當前,教育、文化界要重視、堅持、強化、擴散書面語的規(guī)則,這是保持語言規(guī)范、純潔語言和避免污染社會文化的前提與保證。大報的語言文字質(zhì)量決定著大報的文化傳播力、文化影響力;大報語言文字品質(zhì)關乎人民語言能力、國家語言能力和文化健康。因此,報社要基于《通用語言文字法》等規(guī)范,長期地為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標準化做貢獻[3];文字合規(guī)、語言優(yōu)美和文章符合章法是大報之本性與特色,提高讀者愛護母語和用好母語的意識,大報不斷地發(fā)力,報社、報人理應是全面、規(guī)范地使用漢語言的楷模。事實顯示:保證大報文品、讓大報體面,應落實、做好報章的細枝末節(jié);大報的語言文字必須“信、達、雅”,大報要通過文章向讀者、社會展現(xiàn)漢語之美。現(xiàn)下,大報的語言要成為文化的“風向標”,報社應自覺抵制語言亂象,注意凈化大報的語言環(huán)境,以保持大報的格調(diào)與文品;報社還要了解、執(zhí)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fā)布的廣播、電視用語規(guī)范和新華社頒布的新聞報道用語規(guī)范等,生造、濫用詞語與使用不規(guī)范的詞語,不能在大報信息里出現(xiàn)。
(四)報人提素、增能是力保大報文化品質(zhì)的前置條件
文字編輯、校對是文字裁縫和大報的美容師,報人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維系著大報的文化水平;大報文化質(zhì)量、大報繁榮取決于報人的素能,源于工作專注。上述資訊等揭示:某些大報的閃失屬人因失誤,辦好大報報人應看重大報的細部及質(zhì)量;遏止一些報人“老化”之勢,減少大報瑕疵率,記者、文字編輯和校對當增加知識類“干貨”,他(她)們應是文化“內(nèi)能”大的文人。許多事例表明:完善細節(jié)、保證大報文品,文字編輯和校對是少數(shù)的關鍵者;報人不斷地提素、增能是保持大報文品的充分條件與“先手棋”,全面提拉一線報人的文化素養(yǎng)是緩解一些大報瑕疵頻發(fā)之狀的內(nèi)需。高文化品質(zhì)是大報的永遠取向與內(nèi)涵,這樣,報人必須見識廣博、文字功底深厚,記者、主任記者與編輯、主任編輯與校對理當“高級”。
大報文化情報多而寬泛,它是讀者的知識庫和工作、生活指南。使大報“強壯”“有力”,讓讀者讀報有獲得感,需有一批專業(yè)、敬業(yè)的報人;大報及發(fā)展“需要肯做苦工的人”和“不怕做小事情”、能“切切實實,點點滴滴做下去”(魯迅)的報人。滬上一老報人說:“做編輯必須是多才和全才,對編輯的要求就是要比記者高……編輯自己更要有這種意識。編輯一定要知自己之不足,一定要多讀書,加強文化修養(yǎng),使自己成為雜家”。他回憶道,在報社“我的老師們都是好讀之士。我經(jīng)??吹健麄兿掳嘀罂傄獜膱笊鐖D書室捧一堆書回去”。[4]報人是推進文化發(fā)展、蓬勃的義工,其知識、文化不能貧乏,常讀書(以紙質(zhì)書刊等為主,不能依賴碎片化閱讀;日深度閱讀量不少于10萬字)、重積累應是包括高學歷、高職稱者在內(nèi)的報人之常態(tài)與生活;知識視界寬、學識富裕和具備基本科學素養(yǎng)[5],掌握并可準確應用中學理科知識乃報人的標配、特征與實需。
[1]張緒山.中國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斷的文明嗎[N].光明日報,2014-08-13:14.
[2]曾鐵.提高編校質(zhì)量與大報文化品質(zhì)的保持[J].出版與印刷,2014(3).
[3]犁航.自媒體時代的語言亂象[N].團結(jié)報,2015-01-24:6.
[4]蕭丁.多才的田遨[N].解放日報,2015-02-05:12.
[5]曾鐵.大報報人在完善報章細節(jié)中的責職探析[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14(4).
(責任編輯:章永林)
G216
A
1008—7974(2015)03—0079—06
2015-01-11
曾鐵,安徽蕪湖人,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憲梓教師獎獲得者。
10.13877/j.cnki.cn22-1284.2015.0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