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張愛玲小說的音樂化特征

      2015-02-13 05:15:21呂俊鋒
      關鍵詞:張愛玲意象小說

      呂俊鋒

      (許昌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中國近代作家張愛玲深諳漢語的聲律節(jié)奏,她將文學與音樂巧妙結合,以音樂的靈動性和豐富性來形成一種潛在的語言節(jié)奏和“抑揚頓挫”的聲韻,賦予作品獨特的審美感受,產生了一種意想不到的音樂化效果。在她的作品里,音樂的使用不僅使小說語言富有靈動的音樂感,體現(xiàn)出獨特的韻律美、旋律美和音韻美,而且還使小說語言更具主題內涵和美學價值,增強了小說的藝術表現(xiàn)力。

      一、張愛玲小說中音樂的作用

      (一)傳達情感,揭示心理。傳達情感、暗示心理是音樂的基本功能。在小說中,張愛玲充分發(fā)揮音樂的基本作用,以流動的音樂線條來增強故事的生動性和聽覺感,以豐富多樣的音響形態(tài)來傳達人物特定的心理狀態(tài)和細膩微妙的內心世界。如在《十八春》中,受盡命運擺布的主人公顧曼楨在歷經千辛萬苦逃出姐姐設計的圈套卻得知戀人結婚的消息時,作者以“叮叮咚咚”的琵琶聲來傳達她蒼涼悲哀的心境:命運的捉弄、回憶的溫婉與甜蜜、昔日戀人的離去以及自己人生的迷茫,使得這“隔著雨夜遙遙聽著”的琵琶聲透露出一種凄涼、愁苦和哀傷的意味,主人公內心的凄怨和悲涼由此可見?!督疰i記》中的曹七巧為了得到季澤的愛在姜家苦苦等了十年,而當季澤站在她面前“說出了一些確實有點感情的話語時”,如陷夢境的曹七巧內心該激蕩著多少歡悅,但作者卻以“細細的音樂”來描述渴望愛情的曹七巧的心理,對她來說“細細的喜悅”已經足夠了。在描寫長安被迫與戀人童世舫分手時,作品既沒有細膩的面部表情刻畫,也沒有直接的心理活動描述,而是以“悠悠忽忽聽見了口琴的聲音”來道出長安內心深深的痛楚,凄婉的音調、滯重的氣氛含蓄蘊藉卻又意味深長地傳達了長安難以言說的悲哀。

      (二)轉化意象,拓展想象。豐富鮮明的意象是張愛玲小說的突出特點。張愛玲不僅以畫面意象來暗示人物命運,而且還以聽覺意象尤其是音樂意象來構成繁復、新奇和富有韻味的視聽意象。視聽意象的綜合不僅增強了其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而且還超越了藝術畫面單一的象征效果,豐富了其小說的藝術世界。如《紅玫瑰》中賣笛人吹出的笛聲“像尖柔扭捏的東方的歌”“像繡像小說插圖畫的夢”“像蛇一般要舒展開來,后來因為太瞌睡,終于連夢也睡著了”,短短幾行字將笛聲的變化多端刻畫得入木三分,音樂賦予物象,物象借助音樂帶給讀者更多的想象。《創(chuàng)世紀》在敘述匡瀠珠與燈泡店老板毛耀球戀愛史后,以再三重復的古琴獨奏曲《陽關三疊》來暗示他們偷偷摸摸卻又讓人牽腸掛肚的戀情,勾起了讀者無限的遐想和悲憫。紫薇,匡瀠珠的祖母,出身顯貴,長相美麗迷人,但命運卻與匡瀠珠一樣千瘡百孔,當她回憶完自己一生后,本由古琴彈奏的《陽關三疊》卻被搬到了小風琴上,“一個字一個字試著”“不知哪個用一只手指彈著”。祖孫二人所處時代不同、經歷迥異,但在不同時空卻對同一首旋律有著相同的敏感度,這使得讀者在獲得具體可感的形象的同時也對舊時代女性命運的輪回特征產生了廣泛的聯(lián)想。

      (三)營造氣氛,結構作品。張愛玲小說不僅以畫面意象結構作品,而且還以音樂烘托渲染氣氛,貫穿全文,從而使作品前后呼應結構嚴謹完整。如《傾城之戀》中,“咿咿呀呀”的胡琴在萬盞燈火的夜晚拉來拉去,蒼涼的琴聲、悲涼的氣氛講述著人物悲涼的身世和說不盡的蒼涼故事。白流蘇的故事在胡琴聲中拉開帷幕又降下帷幕,在琴聲的交織中,為舊生活方式封閉的白公館正在朝著下坡路緩緩行走,而白流蘇的青春被頹敗的家庭埋葬了,無論是戰(zhàn)爭的侵襲,還是人物間的情感糾葛都在“咿咿呀呀”的胡琴聲中落下帷幕。盡管一切都發(fā)生了變化,但在胡琴聲中一切似乎又沒有變化。《霸王別姬》中的虞姬深愛著項羽,他們的愛情故事在十面埋伏的情形下悲壯地進行著。從山腳下傳來的哀婉的楚國鄉(xiāng)村民歌《羅敷姐》使虞姬對自己的命運產生了沉思,但她明白自己只不過是項羽高亢的英雄呼嘯的微弱的回音,楚歌順著風吹響他們,面對四面楚歌,虞姬拔出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漂亮的句號。音樂在這里不僅渲染了氣氛,而且還使得作品結構更加嚴謹完整。

      可以說,張愛玲小說中的音樂如同一粒粒珍珠,既能夠表達委婉、隱秘和難以捕捉的情感,又能營造空靈繁麗而富于變幻的效果,為作品增添了無數(shù)超然的意境和完美的效果,這種言已盡意無窮的效果只能依靠思維流動來感覺。

      二、張愛玲小說的音樂化特征

      張愛玲小說不僅具有濃厚的色彩,而且還具有強烈的音樂化感覺,音韻鏗鏘、抑揚頓挫是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種寫作特點。對純粹音樂藝術效果的追求不僅展現(xiàn)了作家靈魂深處的極致美麗,而且還體現(xiàn)了她對生活的感悟。

      (一)像作曲一樣布局小說結構

      張愛玲以無動于衷卻又絢爛動人的筆觸來描寫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下的人物,如同音樂中復調的墮落,從而使生活的平凡性與戲劇性共存。如《半生緣》在結構上就是典型的理性搭建。小說中人物關系的轉變、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都完全依賴于人物的“胡思亂想”,不管是顧曼楨、顧曼璐,還是祝鴻才、石翠芝、許淑惠都是驕傲的人,所有人物糾纏在兩個平行交錯的兒女私情以及藕斷絲連的場景中,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中,顧慮太多、惦記太多又自作多情使得彼此之間有事沒事相互折騰、相互心里角力。說白了,小說從人情世故出發(fā)走向不可預測的廣闊。這種創(chuàng)作結構與巴赫的賦格具有相似之處。巴赫的賦格音樂在主題之后緊接著出現(xiàn)的是一小段旋律,隨后再過渡到另一個主題,兩個主題之間雖然使用的筆觸不同,但每次都引進一點難以察覺的變化,張愛玲的小說也是如此。小說圍繞中國土壤之上的人情世故展開,作品中出現(xiàn)的人物猶如人生經驗一般慢慢積累,不管過程中出現(xiàn)怎樣的變化和軌跡變奏,作者都能以精確的構思設計出協(xié)調的旋律。

      《半生緣》整個故事籠罩在人生無常、命運殘酷又不可捉摸的籠統(tǒng)感中,人物之間相互畏懼、相互躲避、相互嘲弄又視而不見、不予理睬,有人無辜溺斃,有人渾然不覺,天意弄人,因果不止一端,人物在不同場景中來回奔波、陰差陽錯、機關算盡,也只能“聽天由命”,無處不在的滄桑感正是一種彌漫的音樂性。作者以樸實的語言、簡潔的文字不斷重復著“人生無常,籠統(tǒng)的希翼和滄?!钡闹黝},故事一波三折,既彼此呼應,又上下配合,整個過程真實而又傳奇,如同音樂中的動機巧妙地組成了完整的事件??傮w來看,《半生緣》以音樂為暗流,以白話為線條使作品呈現(xiàn)出豐厚的肌理和不失偶然的戲劇感。

      (二)極富樂感的語言

      一是重疊詞和疊音詞的使用。漢語歷來講究音韻之美,重疊詞和疊音詞是漢語中最為古老的一種修辭手法,循環(huán)往復的音調盡顯獨特的漢語言之美。在張愛玲的小說中疊音詞和重疊詞有著廣泛的運用,尤其是動詞和形容詞的重疊在其作品中運用更為頻繁,錯落起伏的音樂和諧靈動不僅增強了語言的藝術表現(xiàn)力,而且還取得了良好的美感效應。如《十八春》中的笑笑、招招手、聽聽音樂、談談說說、哭哭啼啼、說說聽聽,等等;《心經》中的輕輕、緩緩、黑洞洞、陰慘慘、濕淋淋、寒颼颼、煙烘烘、鬧嚷嚷、黑漆漆、亮閃閃、空蕩蕩、挨挨蹭蹭、疑疑惑或、指指點點、說說笑笑,等等;《茉莉香片》中的緊緊、靜靜等;《封鎖》中的零零落落、齊齊整整、彎彎扭扭、談談等。二是反復、排比和頂真的妙用。在張愛玲的筆下,同構同語疊加的反復使用不僅使句子呈現(xiàn)出和諧的音韻,而且還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如《金鎖記》中身為姜家二奶奶的曹七巧道:“你不知道沒病的身子是多好的…多好的……”這里不斷重復的無奈的語言,不僅描述了她壓抑的欲望和情感,而且還將一種凄苦無助、彷徨無依的心情表露無遺。結構相同或相似、音節(jié)數(shù)量相近的排比句不僅增添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聲韻之美,而且還使句子之間音韻和諧、音節(jié)整齊勻稱。如《心經》中:隔著地板,隔著地席,隔著貍花貓……《傾城之戀》中: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紅嫩的嘴,新的智慧等,排比句的運用使得句子呈現(xiàn)出鮮明的節(jié)奏感。頂真是指上句的結尾與下句的開頭使用相同的字或詞的修辭方法,頂真也稱聯(lián)珠或蟬聯(lián)。頂真手法的運用能使語句銜接緊密、語氣貫通、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也是張愛玲小說中一種重要的語言藝術表達方法。如在《花凋》中“實實虛虛,虛虛實實”,《傾城之戀》中“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等。三是幾種辭格的套疊。張愛玲小說中的修辭格并不是獨立出現(xiàn)的,而是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將幾種修辭格套疊使用,共同組成一組優(yōu)美生動的旋律。如《第二爐香》中羅杰看到愫細裹著銀白的紗走向他時“走過玫瑰色的窗子……走過藍色的窗子……走過金黃色的窗子”這段話將頂真、排比和反復幾種修辭格套疊使用,不僅使音韻之間呼應黏連,而且還賦予文字音樂般朦朧夢幻的美。

      (三)悲涼的音樂基調

      張愛玲曾說過她不喜歡音樂,不喜歡壯烈,在她看來“一切音樂都是悲哀的”“我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正是基于這樣的思想,張愛玲小說中的音樂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一種蒼涼的基調。蒼涼已成為張愛玲小說的底色。張愛玲之所以不喜歡音樂,與她破碎的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張愛玲的母親是位新式女性,因看不慣丈夫的遺少做派便離開家庭出國留學。張愛玲第一次接觸音樂是在母親回國后,母親的歸來不僅帶給她母愛和溫馨甜蜜的家庭,還帶來了音樂的熏陶,這時候的音樂在張愛玲眼中是快樂的象征。但這樣的幸福并沒有維持多久,父母協(xié)議離婚,母親遠走法國,這使張愛玲對音樂的感覺發(fā)生陡然變化:從不自動去聽音樂會,即使享受露天音樂廳的交響樂都不肯。在她看來,音樂是悲傷的、凄清的,缺席的母愛和畸形的家庭使得她筆下的語言吟唱的都是心底憂傷哀婉的基調。

      張愛玲將音樂巧妙地融入小說中,以音樂來表達彌散蔓延的悲涼,表達情感,構筑故事情節(jié),在帶給讀者強烈的審美體驗的同時,也賦予作品鮮活的藝術生命力和無窮的意趣,帶給人深刻的人生啟示。

      [1]余志平,黎翠萍.論張愛玲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音樂描寫[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

      [2]賈薈冊.張愛玲小說語言的形成要素分析[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3]王雁霞.解讀張愛玲小說語言的音樂美[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3).

      [4]子通,亦清.張愛玲評說六十年[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1:80.

      [5]賈薈冊.張愛玲小說語言的音樂性特質研究[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3(4).

      猜你喜歡
      張愛玲意象小說
      撫遠意象等
      青年文學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九月雨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張愛玲在路上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9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玉人”意象蠡測
      《活著》的獨特意象解析
      短篇小說(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6
      韩城市| 巴林左旗| 五寨县| 泗洪县| 永春县| 巢湖市| 镇沅| 淳化县| 双流县| 和田县| 神木县| 平安县| 称多县| 萨嘎县| 马龙县| 兴义市| 阿拉尔市| 贵州省| 平度市| 化德县| 横山县| 新竹市| 长寿区| 遂昌县| 伊宁市| 钦州市| 依兰县| 武威市| 惠州市| 沭阳县| 太仓市| 富民县| 津南区| 英山县| 中西区| 肇源县| 利川市| 深水埗区| 邵武市| 潞西市|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