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劉仁本筆下的元末海運漕糧

      2015-02-13 08:11:20陳衛(wèi)蘭
      臺州學(xué)院學(xué)報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漕糧戶部平江

      陳衛(wèi)蘭

      (臺州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浙江臨海317000)

      劉仁本筆下的元末海運漕糧

      陳衛(wèi)蘭

      (臺州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浙江臨海317000)

      元朝海運漕糧始于至元十九年(1282),至正十六年(1356)海運停止;至正十九年(1359),朝廷重新啟動海運,至正二十年(1360)海運正式恢復(fù),至正二十三(1363)年秋九月海運終止。劉仁本作為方國珍的幕僚、受朝廷委任的官員,參與了元朝末年的海運,并以親歷者的身份用詩文記錄了至正十九年(1359)至二十二年(1362)的督漕過程、運糧數(shù)目等情況。其記錄真實可靠,可補史籍之不足。

      劉仁本;元末;海運;漕糧

      劉仁本(1311-1368),字德玄,號羽庭,今浙江溫嶺人。元末以進士業(yè)中乙科,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海道防御漕運官、溫州路總管、行樞密副使。至正十四年(1354)入方國珍幕中,至正十八年(1358)年隨方國珍領(lǐng)節(jié)鉞鎮(zhèn)四明(今寧波)。至正十九年(1359),元朝重新啟動海道漕運,方國珍受元廷命提供海運船只,劉仁本主持其事。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劉仁本被俘,后押赴應(yīng)天(今南京),朱元璋歷數(shù)其罪,鞭背,潰爛而死。劉仁本擅詩能文工書,有詩集《羽庭》、文集《亦玄》,惜早佚。清乾隆時修《四庫全書》,館臣從《水樂大典》中輯出劉仁本詩文六卷,題為《羽庭集》。劉仁本詩文仍有散佚在外者。

      元朝海道漕運始于至元十九年(1282),至正十一年(1351)紅巾軍起義爆發(fā)后,海道漕運受到了影響,斷斷續(xù)續(xù)維持了幾年。至正十六年(1356)海運被迫中止,長期依賴南糧北運的元朝,糧食供給迅速陷入困境。至正十九年(1359),朝廷重新啟動海運,頻繁派官員前往江浙督漕。至正二十年(1360)海運恢復(fù),漕糧數(shù)由鼎盛時期350余萬石降為每年十幾萬石。至正二十三年(1363)秋,海運因張士誠拒絕供粟而最終停止。劉仁本至正十四(1354)年入方國珍幕,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方國珍再次降元,被任為海道運糧漕運萬戶,兼防御海道事。劉仁本應(yīng)該是從這時起關(guān)注海運,并以極大的熱忱投身其中,把保障海運暢通當作自己為挽救國家頹勢的一個效力途徑。

      劉仁本作為方國珍的幕僚、受朝廷委任的官員(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海道防御漕運官),不但參與了元末的海運,而且還以親歷者的身份用詩文記實。特別是劉仁本作為主持四明備舟的官員,和督漕的各方面使者往來密切,熟知他們的生平事跡、督漕行程,在為他們寫下的贈序中記錄了至正十九(1359)至至正二十二年(1362)的督漕過程、運糧數(shù)目等情況。雖是一家之言,但記錄真實可靠,可補史書之不足。

      一、劉仁本筆下最早的海運漕糧記錄是至正十五年

      至正十有四年,淮海漕粟不繼進於京庾,廟堂有憂之。乃今將作院使曲公任兵部郎中,以明年三月奉制署海道防御官于東浙。事具,親率其徒旅護漕舶千余艘,轉(zhuǎn)粟數(shù)百萬斛以歸。[1]1216-85

      余嘗至正乙未之冬十月初六啟漕回還,海舶順風至其地。[2]第60冊,333

      至正十四年(1354)淮海漕粟未能運到大都。至正十五年(1355)三月,兵部郎中曲有誠奉命到東浙署理海道防御官,處理海運事。漕糧、船只準備好后,曲有誠親自率隊護送漕舶千余艘,運送漕糧數(shù)百萬斛到京師大都。這次應(yīng)是元末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漕運,運送時間估計是夏天。同年(至正乙未即至正十五年)十月初六日,劉仁本啟漕回還,順風到了舟山普陀,并在那里見到觀音大士顯圣。劉仁本參與了這次漕運,詳情不清楚。

      二、海運漕糧恢復(fù)前的準備工作

      至正十五(1355)年七月,朝廷升臺州海道巡防千戶所為防御海道運糧萬戶府。接著授方國珍海道運糧漕運萬戶兼防御海道運糧萬戶。至正十五(1355)年朝廷設(shè)東南海道防御都元帥,金哈剌(字元素)任都元帥。至正十九(1359)年,金哈剌任福建省參政仍兼海道防御。劉仁本和金哈剌關(guān)系密切,唱和詩有4首,并為其《南游寓興集》作序。詩云:“星馳羽檄下天臺,又督舟師海上來?!保?]1216-36“幾年霜簡鳳池秋,又向金鰲海上游。”“卻憶舊時持節(jié)處,淮南煙雨暗揚州。”[3]795從詩中看,金哈剌的工作之一是作為常駐機構(gòu)的官員代表朝廷督舟。

      爰命士誠職太尉,就鎮(zhèn)平江軍旅萃焉,賦稅有焉。先是國珍亦嘗以防御海道功,累官至平章政事,兼領(lǐng)漕府,分省東浙,舟師駐焉。取舟于越,取粟于吳,俾二臣者,交修職貢,共濟厥美。時則有青軍擾,調(diào)度日繁,供億日夥,雖使命接踵,亦莫克集。[4]56

      朝廷在設(shè)置海道防御機構(gòu)督漕的同時,還以官職籠絡(luò)張士誠、方國珍,特派使者命其分別提供粟、舟,雖使命累下,仍因“青軍”擾亂等原因不能成事。

      三、海運恢復(fù)后的歷次海運漕糧

      海運恢復(fù)后,從至正二十年(1260)至至正二十三年(1263)共分4次計運送漕糧50萬石①按《元史·食貨志》,1260-1263年江浙共提供漕糧48萬石,結(jié)合劉仁本的記錄,應(yīng)50萬石。。劉仁本詳細記錄了至正十九年(1359)——至正二十年(1360)、至正二十一年(1361)——至正二十二年(1362)這兩次督漕、海運的情況。

      (一)至正十九年(1359)秋九月——至正二十年(1360)夏五月,江浙提供運送漕糧11萬石

      至正十九年秋九月,上選侍從臣兵部尚書伯顏帖木兒、戶部尚書曹履亨赍尚尊襲衣內(nèi)乘,賜江浙行中書省丞相臣達世帖穆爾、鎮(zhèn)平江太尉臣張士誠、分省慶元平章政事臣方國珍等有差,重漕事也。既至,即奉頒上賜,宣布德意,命士誠治粟,國珍治舟,丞相總率之以達京師。[4]54

      乃命江浙平章方公兼署海道事分省浙東,董舟師以通漕運;命太尉張公就平江輸粟粒以供常賦。[4]60

      至正十九年(1359)秋九月,朝廷派兵部尚書、戶部尚書督漕。命令江浙行中書省丞相臣達世帖穆爾、鎮(zhèn)平江太尉臣張士誠、分省慶元平章政事臣方國珍等分工完成海運。方國珍“兼署海道事分省浙東”準備舟船運送漕糧,張士誠在平江準備糧食,而丞相則統(tǒng)率船隊運送漕糧到京師。

      十九年九月,上特選六曹長吏之賢者若兵部尚書伯顏帖木兒使東浙趨進舟以轉(zhuǎn)粟,又戶部尚書曹履亨使平江趨治粟以登舟?!戎?,適際邊守有隙,事幾不就緒。公(筆者注:指伯顏帖木兒)即白丞相,輯和二家,匡濟其艱。[4]61

      朝廷雖分派兵部尚書如越催舟,戶部尚書如吳催粟,但因“邊守有隙”,張士誠、方國珍二人互相猜忌,“士誠慮方氏載其粟而因不以輸于京也,國珍恐張氏掣其舟而因乘虛以襲己也?!保?]2483兵部尚書伯顏帖木兒告知丞相,丞相從中協(xié)調(diào),使二人釋疑。

      海運恢復(fù)終于有實質(zhì)性進展了,至正二十年(1360)春,劉仁本特意賦詩慶賀海道漕運恢復(fù),并表達了“挽漕小臣思報效”的忠心[1]1216-29。

      兵部如越,戶部如吳,咸期會丞相府計議。丞相為之約束二使,間關(guān)周折,審處從違,相其地利人和,初議集于昆山劉港,中易為浙江石墩,終協(xié)于嘉興澉浦。[4]57

      “明年五月,舟至自慶元,粟至自平江,咸萃嘉興海次澉浦。[4]55

      (伯顏帖木兒)身先率海舟千百艘,俟于嘉興之澉浦;而平江之粟,亦展轉(zhuǎn)至杭之石墩。石墩去澉浦且一舍余,海灘淺澀,舟膠不進。公乃徒涉往來,跟肘泥沙,幾溺于潮者屢矣。[4]61

      雖兵部尚書在越催舟,戶部尚書在吳催粟,但涉及具體海運事宜時,尚書們經(jīng)常集中到丞相府,和江浙行中書省丞相達世帖穆爾計議粟、舟集中地點。幾經(jīng)反復(fù),最終決定把海運恢復(fù)的第一運放在嘉興澉浦。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舟、粟會集到嘉興澉浦。伯顏帖木兒親自率領(lǐng)海舟千百艘,先到達嘉興澉浦,等待漕糧。而平江的漕糧輾轉(zhuǎn)運送到杭之石墩,再從石墩轉(zhuǎn)運到嘉興澉浦。石墩距澉浦只有“一舍余”,但水淺糧船無法前行。伯顏帖木兒就涉水往來,好幾次差點淹死在潮水里。

      終訂其便利于澉浦,得粟為石一十一萬奇。[4]61本次漕運周期最終運粟只11萬石,這一年任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的劉仁本希望以后輸送到大都的漕糧如同至元年間漕運始于八九萬,漸至數(shù)百萬石一樣越來越多。

      這一漕運周期,到四明督漕還有長信寺經(jīng)歷曹德輔。

      網(wǎng)絡(luò)休閑:是運用網(wǎng)絡(luò)載體進行休閑娛樂的各種活動。比較常見的網(wǎng)絡(luò)休閑方式有:網(wǎng)絡(luò)閱讀、網(wǎng)絡(luò)游戲、網(wǎng)上聊天、網(wǎng)上體育、網(wǎng)上旅游、網(wǎng)絡(luò)音樂、網(wǎng)上視頻、網(wǎng)上購物等[2]。網(wǎng)絡(luò)休閑豐富了傳統(tǒng)休閑內(nèi)容與形式,呈現(xiàn)出不同于傳統(tǒng)休閑形式更多的新特征:

      君以至正十九年冬,奉命來趣漕粟,并頒上所優(yōu)江浙分省平章方公異數(shù)。既宣布旨意,俾治舟轉(zhuǎn)粟。未幾丁內(nèi)艱,衰苫塊於松江之僑舍,蓋母夫人避地所也。有若尚書伯公、曹公二人者,又各以漕事至。越明年夏,得粟若干石,轉(zhuǎn)輸於海舶。[1]1216-83曹德輔在至正十九年冬奉命到四明宣布朝廷旨意,命方國珍“治舟轉(zhuǎn)粟”,后因母喪居松江之僑舍守制,不再參與督漕事。按劉仁本所記,曹德輔先來督舟,后朝廷又派伯公、曹公二人來督漕。兩批人督漕的時間、順序劉仁本記錄有矛盾。

      這一漕運周期,參與“董漕事”的還有被派往福建督漕的貢師泰。

      公以至正十九年冬董漕事于南海,道由錢塘,經(jīng)越絕,浮鄞舶,入閩廣。[1]1216-24

      至正二十有一年秋九月,有旨以中憲大夫、秘書卿召前戶部尚書貢師泰還。時尚書奉使出閩廣,規(guī)治漕粟,曠日已久。蓋上方宵旰簡文武僚,圖理中外,思得儒臣掌秘府事,故有是命。值閩有難,稍阻未克進。越明年七月始發(fā),行次四明,將浮海以達。[1]1216-79

      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朝廷任命貢師泰為戶部尚書,命其前往福建籌糧。但因道路阻塞,被迫停留在海寧。按劉仁本《白沙聯(lián)句序》,此年冬天,貢師泰才“經(jīng)越絕,浮鄞舶,入閩廣”從海上到達福建。至正二十二年(1362)七月,朝廷以“以中憲大夫、秘書卿”召回貢師泰。貢師泰此次督漕的實際時間是兩年(十九年冬至二十一年秋九月),但前后卻花了4年時間,足見當時動蕩的局勢所導(dǎo)致的交通癱瘓多么嚴重。

      (二)至正二十年(1360)秋——至正二十一年(1361)夏,江浙提供運送漕糧13萬石

      越明年(筆者注:至正二十年),尚書王公又至,得粟一十三萬石奇,視前則益矣。[1]1216-88

      是年秋(筆者注:至正二十年),又遣戶部尚書王宗禮等至江浙。二十一年五月,運糧赴京,如上年之數(shù)。[5]2483

      尚書王公即戶部尚書王宗禮,至正二十年(1360)秋天來,至正二十一年(1361)夏天五月海運至京師,和上一周期海運督漕時間表一致。關(guān)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夏海運漕糧的數(shù)目,《元史·食貨志》記載的是“如上年之數(shù)”,即同至正二十年運出的11萬石。劉仁本則明確地說“得粟一十三萬石奇”,和上年相比數(shù)量增加了,劉仁本記錄的13萬石應(yīng)是準確的。

      這一個海運周期,督粟徹通理尚書的日子不好過,沒能完成漕糧指標。

      至正二十有一年秋九月,廷命戶部侍郎韓楫趣官舶於鄞,以轉(zhuǎn)漕。又更別命官董粟百萬石於吳中(筆者注:指戶部尚書徹通理),期以明年春抵京師。[1]1216-19

      二十一年秋九月,有旨,賦粟百萬石於平江,以戶部尚書徹公將命?!痉角乙允狂R供億,辭不能如數(shù)。公正色抗言,議論不阿,力折不撓,取必於足,憤激莫渝。太尉嚴憚,無答語,乃懇切於丞相,以便宜從事,得與尚書謝罪。惟是丞相俯於調(diào)伏,周旋曲折,祈辭瀝命,請姑進止如前年之數(shù),且伺后期輸償所負,遂以粟三十萬石奇登於海舶①參《韓君汝舟督漕還京序》等,此處“三十萬石”應(yīng)十三萬石之誤。。[1]1216-88

      度用舶艘若干,悉如其數(shù),聯(lián)檣鼓棹,罔敢或怠。及抵吳,而粟則僅得一十三萬石有奇耳。[1]1216-89至正二十一年秋九月,朝廷照例派官員督漕。戶部尚書徹通理奉命到平江督粟,戶部侍郎韓楫趣官舶於鄞。朝廷旨意是“賦粟百萬石於平江”,“期以明年春抵京師”。但徹通理奉命到平江督粟后,張士誠“士馬供億”為借口,拒絕如數(shù)供應(yīng)。徹通理態(tài)度強硬,“正色抗言,議論不阿,力折不撓,取必於足,憤激莫渝”。丞相周旋,張士誠與徹尚書謝罪。在丞相斡旋下,同意“姑進止如前年之數(shù)”,即指至正二十年的13萬石,“伺后期輸償所負”。最后得粟13萬石。而戶部侍郎韓君汝舟的工作很順利,“度用舶艘若干,悉如其數(shù)”。其實應(yīng)該說在劉仁本的幫助下,按預(yù)計運送百萬石糧食所需的船只數(shù)已備齊,但最終漕糧卻未能如數(shù)供給??梢?,海運的數(shù)量、成敗主要決定于吳,而方國珍方面因有劉仁本主持備舟,運糧船只都能如數(shù)備齊。這次海運集合在吳地,但詳細地點沒有記錄。

      劉仁本對自己能和朝廷使者韓汝舟一起為海運出力很是得意?!澳九A黢R隆中起,青雀黃龍海上來?!保?]1216-42“木牛流馬”代指方國珍提供的漕運船只,“青雀黃龍”指使者,即韓汝舟。這一壯觀的船隊場景,和劉仁本的積極備舟努力分不開。

      這一海運周期的參與者還有長信寺經(jīng)歷曹德輔。

      省臣謂:“始曹君之來也,有王命焉。爾雖在制中,敢不共效力乎?當起之以相與從事。”乃檄再三,義不得辭。時余亦在奔走列,見君蓬累慘戚,舍于炎風烈日之下。[1]1216-84

      曾在至正十九年(1359)冬奉命督漕的長信寺經(jīng)歷曹德輔,在松江守制,但在省臣的再三命令下,離開守制地松江,為海運奔波,身心俱受煎熬。這一周期漕運劉仁本“亦在奔走列”,見證了曹德輔“蓬累慘戚,舍于炎風烈日之下”的艱辛,同時也證明劉仁本也是同樣辛苦地為海運奔波。

      這一海運周期“董海漕”者還有回京就職的將作院使曲有誠。

      二十年,公復(fù)自吏部尚書持憲節(jié)出為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使……二十一年秋,有旨以今職(筆者注:即將作院使)召公,且命就董海漕還,實由公能威輯舟師而敏于事機也。[1]1216-85

      至正十五年(1355)曲有誠署理海道防御官,并率隊護送漕糧到大都。至正二十年(1360)曲有誠出任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使。因此,至正二十一年(1361)秋朝廷任命曲有誠為將作院使時,命令他在回京就職途中“董海漕事”。

      這一海運周期的參與者還有“浙省掾”章彥復(fù)。劉仁本記錄了運送漕糧的艱辛過程。

      至正二十有二年春,奉命駕海舶,督糧運,蹈鯨鯢險阻,出沒風濤萬里,趨京為國家廣儲蓄。值倭夷寇海,能挾弓矢,力卻無虞,奏功庾氏……遂授以檢校官,遣還諸省。[1]1216-83

      至正二十二年(1362)春,章彥復(fù)“奉命駕海舶,督糧運”,先到達四明督領(lǐng)船隊。劉仁本當時帶領(lǐng)文武為章彥復(fù)餞行。三月上旬劉仁本在同一天為曲有誠、曹德輔寫了贈序,估計他們將跟隨章彥復(fù)率領(lǐng)的船隊經(jīng)吳地裝上漕糧后回京。途中遇到倭夷,章彥復(fù)力敵之,保護了漕糧。到達大都后,朝廷“授以檢校官”,命其回省任職。章彥復(fù)應(yīng)該是秋天隨船隊又回到四明,所以劉仁本“再率能詩者歌以送之”,作序相贈。

      (四)至正二十二年(1362)秋九月——至正二十三年(1363)夏五月,江浙提供運送漕糧13萬石(劉仁本無記錄)

      從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底始,劉仁本任溫州路總管,可能無暇主持漕運事,可能和督漕使者來往減少,故再無漕運記錄。

      至正二十三年(1363)秋九月,戶部侍郎博羅貼木兒、監(jiān)丞賽因不花前往江浙督漕。因張士誠拒絕供粟而海運停止。

      四、海運漕糧恢復(fù)后的特點

      由于起義、地方割據(jù)等原因,到至正十九年(1359)再啟動海運時,漕糧征收、船只準備、各方協(xié)調(diào)等難度加大,原有的海運程序也不得不隨之改變。劉仁本的海運文章記錄了這一變化。

      (一)海運漕糧數(shù)量降低至每年十幾萬石,每年運送1次

      據(jù)《大元海運記》:“(海運)初,歲運四萬余石,后累增及二百萬石,今增至三百余萬石。然春夏分二運,至舟行風信有時,自浙西不旬日而達于京師。”[6]第835冊,825即江浙各郡之粟分春夏兩次運送到京都,所運之粟,由開始的4萬余石,漸增加到300余萬石。海運恢復(fù)后,“蓋竣事於春夏之交,而返棹於季秋之候”[1]1216-89。海運的一個周期是近10個月,每年只1次。以恢復(fù)后的第1次海運為例,秋九月,朝廷派兵部、戶部督漕,兵部如越催舟,戶部如吳催粟,而江浙行中書省丞相則負責協(xié)調(diào)地方地方割據(jù)勢力和中央督漕使者間的關(guān)系,并統(tǒng)率船隊運送漕糧到京師。每年的春夏之交是海運漕糧船隊出發(fā)之日,秋天則是船隊返回之時。4年海運糧食總數(shù)僅50萬石,不足鼎盛時期350余萬石的零頭。

      (二)朝廷失去海運主動權(quán),使者川流不息前往江浙督糧

      海道漕運的主動權(quán)掌握在張士誠、方國珍手中,海運漕糧數(shù)量多少、能否運送出去,取決定于他們的態(tài)度,朝廷已無力掌控,只能頻頻派出督漕使者前往江浙督漕。每年秋天,朝廷準時派戶部、兵部官員等前往江浙督漕,分別到平江催粟,去四明催舟。經(jīng)過幾個月的催督、協(xié)商,到第二年夏天,江浙的粟、舟備齊后,漕糧船隊啟航前往大都,朝廷派來的督漕官員隨之返京復(fù)命。一個海運周期需要兩年時間(實際是近10個月),往往是夏五月剛送走上一年的使者,秋九月又迎來催督下一年漕糧的使者。督漕工作艱難,督漕官員多多益善。因此曲有誠回京赴任,朝廷命其“董海漕還”;省臣再三催促為母守制的曹德輔為海運效力。劉仁本詩文除了記錄督漕結(jié)束后順利返程的使者詳事外,還記錄了其他督漕使者的情況。如高本中曹府知事“三載策勛輸玉?!保?]1216-35,在江浙為漕事停留了三年才回京。督漕使者、江浙行省官員必須經(jīng)過多方協(xié)調(diào)、努力,才能得到每年的十幾萬石漕糧。

      五、劉仁本在海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劉仁本以海道防御漕運官的身份參與了海運

      劉仁本是方國珍的幕僚,同時也是朝廷任命的海道防御漕運官?!坝鄧L一再拜命,皆為海道防御漕運官?!保?]1216-42劉仁本在至正二十三(1363年)以過去時的口吻頗為自豪地提到自己不止一次地被任命為“海道防御漕運官”,惜無起止時間。詩歌中屢屢提及的海運,往往是親歷者的語氣:“風露雙清滿柁樓,兩旗催發(fā)漕官舟?!薄叭狞c星瞻北斗,幾千里路到皇州?!保?]1216-42“三千海水程何遠,十萬糧儲貢不違?!保?]1216-28

      (二)劉仁本主持方國珍方面?zhèn)渲凼?,船只“悉如其?shù)”

      在劉仁本的兩次海運記錄里,張士誠供給的十幾萬石的漕糧要靠督漕使者據(jù)理力爭;而方國珍方面提供的漕運船只,每年都準備得及時、到位,這不能不說是劉仁本的功勞。所以從劉仁本的角度來看,張士誠能提供的漕糧數(shù)量,決定著海運的成績。從朱元璋的角度看,如果沒有劉仁本積極輔佐方國珍提供海運船只,連張士誠僅能提供的10萬石的漕糧也運送不到大都,大都的統(tǒng)治會提早結(jié)束。劉仁本被俘后被朱元璋鞭背也就很正常了。《明史》說“國珍海運輸元,實仁本司其事”[7]2452,評價中肯。

      (三)劉仁本“有備于史氏之筆”的檔案史料意識

      劉仁本主持海道運糧時,盡可能地“紀其廢復(fù)之顛末,以贊中興事機之會,尚或有備於史氏之筆也”[4]59,以親歷者的身份記錄下了至正十九年(1359)——至正二十年(1360)、至正二十一年(1361)——至正二十二年(1362)這兩次督漕、海運的情況。現(xiàn)存元朝海運漕糧的史料主要有元趙世延的《大元海運記》、劉仁本的散文(序、記)等。《大元海運記》集中收錄了有關(guān)海運的公文、則例、漕糧數(shù)量、運費、海運路線、水程等資料,特別詳細地記載了至元二十年(1283)至天歷二年(1329)間的歷年海道運糧的該運糧、已運到、事故糧的數(shù)量,精確到撮。劉仁本則詳細記錄了元末局勢動蕩中的兩次海運詳情,為完善元朝海運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此后,危素《元海運志》、《元史·食貨志》概括了《大元海運記》的內(nèi)容,簡要敘述了元朝海運開運始末、原由、機構(gòu)設(shè)置、航海路線、負責人等;《元海運志》未提及元末海運,《元史·食貨志》以劉仁本的記錄為基礎(chǔ),詳略不同地敘述了元末海運情況,個別句子直接摘自劉仁本散文。劉仁本“有備于史氏之筆”的愿望實現(xiàn)了。

      [1]元劉仁本.羽庭集[M]//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李修生.全元文[Z].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3]樂貴明.四庫輯本別集拾遺[M].北京:中華書局,1983.

      [4]佚名.海道經(jīng)[M].清借月山房匯鈔本.

      [5]明宋濂.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

      [6]元趙世延《大元海運記》[C]//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清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0.

      The Shipping of Grain Described by Liu Renben at the End of the Yuan Dynasty

      Chen Weilan
      (School of Humaniti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In Yuan Dynasty,the marine shipping of grain began in 1282 and stopped at the end of 1356.The imperial court restarted it in 1359 and resumed formally in 1360.Until the fall of 1363 sea transportation stopped.Liu Renben,the assistant of Fang Guozhen,was appointed by imperial court taking part in the sea transportation at the end of Yuan Dynasty.He as an eye witness recorded the process of grain transportation and grain quantity in form of poetry from 1359 to 1362.These true and reliable records could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historical records.

      Liu Renben;at the end of Yuan Dynasty;transportation by sea;grain transportation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2.009

      2015-03-24

      陳衛(wèi)蘭(1964-),女,黑龍江同江人,副教授。

      猜你喜歡
      漕糧戶部平江
      清代京倉花戶營私舞弊及社會生態(tài)
      核酸檢測點上,有最可愛的平江人
      朱元璋道歉
      朱元璋道歉
      鷹巖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光緒元寶戶部庫平一兩金幣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36
      來武漢戶部巷「過早」
      美食(2016年10期)2016-08-22 03:30:08
      試論康熙時期的漕糧違限問題
      清代旗丁對漕糧的盜賣與摻雜
      古代文明(2014年3期)2014-08-07 22:50:01
      清代旗丁對漕糧的盜賣與摻雜
      古代文明(2014年3期)2014-08-07 00:18:31
      兴业县| 济阳县| 宁化县| 阿克苏市| 九江县| 阿瓦提县| 即墨市| 玛曲县| 瓮安县| 赣州市| 双牌县| 柳河县| 大新县| 新乡县| 绍兴县| 甘谷县| 广宗县| 太和县| 衡山县| 霞浦县| 阿坝县| 清丰县| 民丰县| 华池县| 剑河县| 荆州市| 吉木乃县| 贵港市| 信阳市| 休宁县| 浦东新区| 玉山县| 惠水县| 澄城县| 贵南县| 洛南县| 类乌齐县| 永州市| 肇庆市| 重庆市|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