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里的高科技
——防治小麥銹病用上了無人機
連接好的小麥銹病孢子采集飛行器
小麥銹病在生產(chǎn)中危害極大,一般可導致減產(chǎn)30%左右,嚴重的甚至顆粒無收。該病病菌夏孢子可以借風遠距離傳播。鑒于此,筆者利用裝有小麥銹病孢子采集裝置的無人機監(jiān)測其發(fā)生情況及趨勢,以便及時采取相應防治措施。筆者在小麥播種前放飛裝有小麥銹病孢子采集裝置的無人機,然后對高空捕捉到的銹病孢子類群進行鑒定,而后選用針對該生理小種的抗病品種進行栽培;在生長季節(jié),可隨時利用該裝置采集高空小麥銹病孢子,了解并掌握病情發(fā)展,以便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利用無人機防治小麥銹病時,應選擇合適的多旋翼無人機機型,最好是由專業(yè)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操作簡便、功能齊全、價格實惠的無人機。筆者在生產(chǎn)試驗中選用的是大疆公司生產(chǎn)的Phantom 2 VISION出口型無人機。
制作小麥銹病孢子采集器是應用此法的另一個關鍵。孢子采集器由載玻片(顯微鏡專用)、載玻片夾和連接桿組成。筆者選用的載玻片購買于玻璃儀器店,載玻片夾用文具店出售的A3432型大號長尾票夾代替,連接桿用輕鋁材制作(每根長20厘米)。連接好的孢子采集飛行器見左圖。
需要注意的是:載玻片夾應在旋翼護罩外10厘米處;載玻片夾必須牢靠固定在連接桿上,連接桿應固定在旋翼護罩上;為防止載玻片從夾子中滑脫,可在其一端纏繞2層膠布后再卡入夾中;使用時,應在載玻片表面薄而均勻涂抹一層無色透明的凡士林,以便采集銹病孢子。這種機載孢子采集器只是一種簡易裝置,未來需要研制一種機載智能空中孢子采集裝置。
無人機的飛行高度和飛行模式對孢子采集也很重要。筆者在試驗中設計了10米、20米、50米和100米的采集高度;為增加孢子采集器與飛行層面中飄浮的銹病孢子的接觸概率,在同一采集平面采用2種機動飛行模式,一個架次為“蛇形”機動飛行模式,另一架次沿上一架次的飛行水平軸線和起始點作縱向“波浪”式機動飛行,每個采集平面上的機動飛行作業(yè)水平距離均為100米。飛行高度和飛行距離可由Phantom 2 VISION的機內(nèi)微型計算機飛控軟件來設定。
每次飛行采集作業(yè)完成后,均應立即將載玻片取下放入專用容器中,以免污染影響鑒別效果。
從無人機在小麥銹病防治上的初步試驗情況來看,這種先進的飛行器很可能會成為實現(xiàn)小麥綠色防病增產(chǎn)的一種新工具。●
劉 智 蔡傳成 張志鋒 河南省信陽市農(nóng)業(yè)電子技術研究所 4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