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大補疲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制作時先將鴨子1只宰殺去毛,整理清洗干凈待用。取丁香5克、肉桂5克、草豆蔻5克入鍋,加入清水約2000毫升,煎煮兩沸。每次水沸后20分鐘潷出汁,共取汁液約3000毫升。將汁液倒入鍋中,加入適量蔥、姜,再將洗凈的鴨子放入,以文火煮六成熟,撈出晾涼。再將鴨子放鹵汁鍋中,以文火鹵熟后再撈出。復在鍋內加放冰糖、食鹽適量,加味精少許,將鹵熟的鴨子用文火燉煮,邊滾動鴨子邊澆鹵汁,直到鹵汁均勻裹沾在鴨身上,色澤紅亮時撈出,再均勻涂上香油即成。成品色澤鮮艷,鴨肉香酥鮮美。此鴨具有溫中和胃、暖腎助陽之功,適用于胃寒腹疼、返酸、噯氣以及腎虛腰痛、小便清長、陽痿等癥。
(北京 ?徐海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