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英
優(yōu)化有效提問構(gòu)建高效課堂
王德英
教學改革的進行,讓課堂教學活動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師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氛圍的開放以及教學內(nèi)容、形式的更新,都成為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nèi)容。提問,是師生互動的一種形式,也是課堂教學中明確重點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對課堂提問策略進行改革,通過提高提問的效率來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是高中語文教師提高教學成效的重要選擇。
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提問,是為了讓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課本內(nèi)容,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在過去的語文課堂中,許多教師會將提問作為懲罰學生的一種方式,用提問的方法去收拾差生。如果學生回答不上來問題,就罰站或者罰學生寫更多作業(yè)。學生面對教師懲罰性的提問會望而卻步,不敢直視教師,也不敢回答問題。如果教師可以用親切的眼神去鼓勵學生,神態(tài)自如地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教師要端正自己的提問觀念,用教學行為的轉(zhuǎn)變給學生打造提問氛圍。每一位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不同,思維方式不同,他們給出的答案也許并不是標準答案,但教師要耐心引導與啟迪,不能指責。
比如在講解《故都的秋》時,教師要與學生進行積極地互動,與學生分享自己家鄉(xiāng)秋天的美景,讓學生在師生互動中放松身心,享受語文學習。在和諧的氛圍中,教師自然地提出“作者寫故都的秋是為了表達什么情感呢?”這樣的問題,學生會積極踴躍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一些學生說是為了表達對秋天的喜愛,一些學生說是在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教師要給予學生肯定,并鼓勵更多學生回答問題。將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轉(zhuǎn)變成為開放的分享環(huán)境,有利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把握最佳的課堂提問時機,能夠讓同樣的問題發(fā)揮出不同的作用。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有效時機,教師需要全面了解當代高中學生的身心特點與語文學習水平,更要在課前認真分析教學內(nèi)容,掌握每一個細節(jié)。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認知沖突去提問。當課堂所學內(nèi)容與高中學生自身的認知產(chǎn)生沖突,他們就會有疑問。教師借助于學生內(nèi)心的疑問提出問題,有利于學生認可課堂問題,并積極思考。比如在講解《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讀到“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這一句,許多學生皺起了眉頭。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變化,并就此提問“為什么林黛玉去自己外祖母家要這么拘謹呢?”。讓課堂提問順應(yīng)學生的想法,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思考,提高教學效率。
其次,教師要利用學生的情感去提問。高中學生的心智較為成熟,他們具有豐富的情感。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生,學到深處,情到濃時。針對學生的情感變化去提問,能夠提高提問效率。比如在講解《竇娥冤》的時候,在學生最為憤慨之時,教師可以提出“如果你是竇娥,你會怎么做”?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下積極思考。
提問,是課堂的一部分,提問語言,也是課堂教學用語的一部分??茖W地使用提問用語,能夠促進提問行為的高效化。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通過語言進行互動,通過語言傳遞信息。教師在課堂中的提問也是傳遞信息的方式,考慮高中學生的特點,用高中學生喜愛的情景化語言去提問,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杜絕隨意的課堂提問語言,加強課堂提問的節(jié)奏性,更有利于學生重視課堂提問。
比如在講解《聲聲慢》的時候,教師可以用自己的教學語言給高中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真實的情境,用情境化的語言去引出問題。教師飽含情感地去給學生朗讀“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十四字疊詞,引導學生入境,提出“你覺得作者接下來要描述什么事情或者表達什么情感呢”?用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思考,有利于詩詞學習趣味性的提高。
綜上所述,沒有有效的課堂提問,學生就很難實施有效的思維運動,課堂教學效率也得不到保障。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積極對課堂提問策略進行優(yōu)化,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實踐,也是讓教學活動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舉措。營造良好氛圍,把握時機,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去提問,會讓高中語文課堂高效化。
[1]吳曉輝.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2]張麗莉.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3]郭勤勤.論高中語文課堂提問中主體的轉(zhuǎn)變[D].河南大學,2011.
[4]吳艷.高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探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5.
王德英,教師,現(xiàn)居吉林公主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