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青春片的三副面孔

      2015-02-14 18:03:06陳琰嬌
      藝術廣角 2015年2期
      關鍵詞:宿舍青春大學

      陳琰嬌

      青春片的三副面孔

      陳琰嬌

      陳琰嬌: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從事文學和文化研究。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下簡稱《致青春》)把回憶青春作為一種情感寄托,取得7億票房并刮起了一場懷舊風,這讓“懷舊”“回憶”“致敬”迅速成為指認青春電影的流行關鍵詞,于是隨后的《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也立刻被劃入“懷舊青春電影”的行列。有意思的是,就在不同年齡階層觀眾(這里不妨簡單挪用60后、70后、80后、90后的代際劃分)細心討論懷舊的對象、內容、真實性之時,有一個細節(jié)卻被忽視了,那就是這股懷舊青春風潮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大學作為核心敘事場域,以個人情感回憶為中心,時代歷史背景僅僅作為時間線索來串聯(lián),而這也正是這一股青春懷舊風的不同之處,與其稱之為“懷舊青春電影”不如稱之為“大學青春電影”。

      “青春電影”并不是一種電影類型,而是以展現(xiàn)青年成長、思考為核心的寬泛題材。具體而言,在某一個具體的時段劃分中圍繞青年所展開的敘事都呈現(xiàn)了當時的時代氛圍,往往側重描述青年主人公對社會變遷的關注和思考,表現(xiàn)身處其中的成長和掙扎,抒發(fā)鮮明的情感和個性特征,從這個角度來看,青年主人公在電影中的遭遇也可以看作是最直接的時代顯影劑。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高考制度逐漸完善以來,青年人的生活整體上趨于同質化,從社會退回到狹窄的校園和家庭,這種逐漸歸攏統(tǒng)一的生活正是“大學青春電影”誕生的背景,而這個歸攏的過程最終又匯聚為“宿舍”“出國”“墮胎”三副面孔。

      宿舍:時代顯影劑

      宿舍在“大學青春電影”中扮演著重要的青春交際場作用,男女主人公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與伙伴都是在宿舍結識與發(fā)展起來的,它既是一個空間,也承擔著過去與將來短暫交叉的一段時間記憶,既是一個實際的地理位置,也交織著宿舍成員及其家庭背景的復雜關系。對這個場域重要性的窺視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的《女大學生宿舍》。隨著片頭旁白朗誦普希金的詩:“而那過去了的,將成為美好的記憶”,鏡頭首先給了宿舍,掃過木床、木桌、木門。自幼失去雙親、靠打工上大學的匡亞蘭,家境優(yōu)越的辛甘,詩歌青年夏雪,來自農村的駱雪梅,又紅又專的宋歌就相聚在這個簡陋而局促的205室。倔強的匡亞蘭不肯求助于人也不肯傾吐心聲,圍繞著關于她身世的誤解,宿舍關系幾經波折,而匡亞蘭的身世(父親在文革中被母親揭發(fā),后在勞動改造中意外去世)所牽連出的,是正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當代大學生首先要面對的是如何評價和面對歷史的思想困境。

      電影著重表現(xiàn)了兩個社會話題的討論:一個是“大學生與中國”,她們誤闖入高年級關于當代大學生何去何從的討論會,也由此展開了自我的思考,為什么占人口比例極小的大學生在社會上卻處處碰壁,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又該如何體現(xiàn);另一個則是高年級的民意測驗,“居里夫人和賢妻良母之間選擇誰”,得知有不少同學選擇了賢妻良母,每個人都陷入了沉思。盡管討論并不總是發(fā)生在宿舍,但每次重要討論都以宿舍成員為核心,在這部電影里,圍繞宿舍形成的話語場,搭建起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橋梁。

      狹窄而簡陋的宿舍里,一邊是看起來并不結實的木床,墻皮掉了的天花板,另一邊則是爭分奪秒地學習,每個人都在心里默念,每一分努力都要對得起來之不易的大學生身份。于是在宿舍、教室、座無虛席的圖書館的切換中便顯影出了80年代的時代話語:結束了一段暫時的迷失之后,大學生肩負著改造社會、服務社會的重任,只要掌握了知識,就能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盡管結尾處沒有告知幾個人未來的去向,但充滿信心的展望使得觀眾不由得不相信,未來是毋庸置疑的。

      《女大學生宿舍》沒有給出的人生答案,在《中國合伙人》中得到了回應,80年代踏入大學的孟曉駿、王陽、成冬青,盡管畢業(yè)之后各自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坎坷,但三個人最終一起站在人生的領獎臺上,給中國式教育開辟了一種新的可能。

      如果我們把《女大學生宿舍》看做是展望式青春,那么就更容易理解《致青春》所開啟的回望式青春了。電影《致青春》沒有明確的時間設定,但從人物設計、場景設置來看,可以推測為90年代中后期的大學生活。木質的上下鋪床還沒有換掉,但電爐、啤酒、午夜情感廣播、送花等小節(jié)目已經悄悄進來。女生宿舍拉近關系的核心話題成了初戀、現(xiàn)任、白馬王子,男生宿舍則是喝酒、打牌、聊女生。

      盡管同樣是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和成長環(huán)境,但是鄭微宿舍的核心話題里已經沒有了知識改變命運,唯一期許改變命運的黎維娟反復提及的也只是婚姻的重要性,用她的話來說,好不容易考上大學來到大城市一定要待價而沽。反觀另一邊的男生宿舍,嚴謹、刻苦、愛干凈的陳孝正被視為怪人,似乎他還停留在上一個十年的歷史話語里。最終通過上大學改變了身份階層的的確也只有黎維娟和陳孝正,前者嫁入豪門,后者遠走異國成為知名設計師。有意思的是,盡管陳孝正通過自己的才華走出了國門,但徹底改變命運的似乎還是由婚娶帶來的社會地位的改變。同《中國合伙人》相比,改變命運的方式和涵義開始發(fā)生巨大變化。

      《致青春》里的宿舍開始變得凌亂而富有生活氣息,一邊是宿舍與教室、圖書館的關聯(lián)減少了,一邊是宿舍里關于吃、喝的場景增加了。在這里,宿舍所顯影的時代話語從80年代心系國家的社會責任感,轉變?yōu)?0年代改變出身的個人奮斗。

      到了《匆匆那年》,新世紀之后進入大學的這一代,青春成長的敘事背景已經從大學延伸到高中。又如《青春派》,著力刻畫的就是男主角的兩次高三經歷,以高中展望大學。在這些電影里,宿舍也開始涉及到更多的家庭敘事,從“宿舍/教室/圖書館”轉變?yōu)椤八奚?家/校外”,一方面宿舍必須要與更多的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關系才能源源不斷產生新的話題,另一方面宿舍也開始成為逃離家庭束縛的一個跳板。兩部電影中,方茴上了大學才能避開爸爸的管束,自在地在宿舍給陳尋打電話;居然從家搬到學校才真正有了一個自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他可以盡情思念已經是大學生的黃晶晶。

      而《小時代》盡管是一部完全虛構的作品,但其中對于宿舍的公寓式想象也頗具癥候性。小說對四個女主人公的宿舍有這樣一段描寫:“學校的寢室極盡奢華之能事。完全沒有尋常大學里八人一間或者四人一間的擁擠場面,也不需要穿越一整個走廊去盡頭的盥洗室洗澡刷牙,也沒有可能出現(xiàn)莘莘學子打著手電挑燈夜讀的場面,顧里將那些稱為‘電視劇里的虛構情節(jié)’。我們擁有的真實人生是:二十四小時持續(xù)的電源,二十四小時隨時提供的熱水,單獨的衛(wèi)生間,四個人共同住在一個套間里面,兩人一個臥室,臥室里有單獨的空調,并且四人公用一個小客廳。顧里甚至從宜家買回了沙發(fā)和茶幾擺在客廳里,又在客廳中央鋪上了一塊羊毛混紡的地毯,于是我們的生活里開始有了下午茶和瑜伽時間?!瓷先?,我們的真實生活,更像是‘電視劇里虛構的情節(jié)’?!?/p>

      這個“真實”的宿舍在電影中出現(xiàn)在開學第一天傍晚,林蕭面試受挫歸來,她穿過大客廳走到大陽臺對著日落感慨大時代和小人物。滿載著公主夢的宿舍有意識地將“真實”與“虛構”倒置?!缎r代》所擯棄的穿越一整個走廊去盡頭的盥洗室洗澡刷牙,莘莘學子打著手電挑燈夜讀的宿舍生活,正是從《女大學生宿舍》以來,一直延續(xù)到《致青春》當中的那一個,倪文娟穿過宿舍走廊如同穿過怪獸頻出的叢林,鄭微煮個泡面宿舍就跳閘了。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青春敘事,一種是《小時代》所追求的景觀式青春,一種是《致青春》所致敬的懷舊式青春。

      景觀式青春是截然不同的,它“隔離了來自于它的語境、它的過去、它的意圖和它的結果的所有展示,它是完全不合邏輯的”[1],但也因此更符合當下的消費期待。而更不同的是,在《致青春》當中陳孝正和林靜盡管艱難曲折,但也踏入了自己曾經仰望的階層,而在《小時代》當中,當顧里、顧源輕輕松松說出三五七億的時候,劇中所有的年輕人都失去了階層流動的可能性。

      “出國”:從啟蒙到療傷

      從《致青春》中的陳孝正、《中國合伙人》中的孟曉駿到《匆匆那年》中的喬燃,出國(留學)成了“大學青春電影”的標配,曾經許下種種諾言的朋友,一定會有人遠隔重洋。留學的必然性使得新世紀以來的大學生需要重新審視東方/西方、自我/他者之間的關系。

      重新審視,是相對于三十多年之前的那個時刻。上世紀跨入80年代,再次開啟封閉多年的國門,重新投入現(xiàn)代化/全球化的懷抱,青年們面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全新內涵,亟需重新理解社會主義與經濟建設水平之間的關系,重新考量社會主義體系與資本主義體系之間的位置與平衡。

      在《女大學生宿舍》中,東南大學里就有不少外國人,他們也和中國學生一樣,邊走邊探討問題,似乎也被身邊熱切求知的氛圍感染了。而205室與外國友人勢均力敵的籃球賽更是意味深長,在這部電影里,是以“西方走入東方”的方式展現(xiàn)東方/西方之間的關系。電影并沒有把這種東西方交流推到更細致的層面上,僅僅是展現(xiàn)了一種姿態(tài):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了把落下的路走回來,需要打開國門,讓西方有價值的思想進來。

      上世紀80年代盛行的一批批西方譯叢——《外國文藝叢書》(上海譯文出版社)、《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上海譯文出版社、外國文學出版社)、《當代西方學術文庫》(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商務印書館)等等——哺育了一代人的思想和靈魂。在《女大學生宿舍》中新華書店來學校擺攤,同學們爭先恐后地搶著買書,近景掃過攢動的人頭,特寫留在破洞的衣服和買到書的喜悅的臉上。買不起書的匡亞蘭悻悻然放下的正是甘肅人民出版社的《倫理學詞典》和商務印書館的《美學》。

      打開國門讓西方有價值的思想和技術進來,在80年代也意味著一種微妙的警惕,比如《黑炮事件》中趙書信和WD工程的遭遇。盡管德國專家漢斯一再強調趙書信的學識最適合擔任翻譯,但身處漩渦中的趙書信卻無奈被隔離,一封尋找棋子的電報把與黑炮牽連的人都暗中變?yōu)橄右煞?,確保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顯然比確保價值百萬的WD工程的安全重要得多。

      當時間跳轉到三十年后,《女大學生宿舍》中的籃球交流早已不見,最受歡迎的外國人成了說著一口流利漢語的Mike隋(《同桌的你》)。盡管Mike從小在北京長大,但觀眾還是更愿意將他看做是飽含熱情學習漢語的留學生,如同在“漢語橋”比賽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留學生。

      隨著新一批留學潮的到來,比閱讀西方思想更直接的是“走出去”,但“走出去”又似乎比“請進來”的遭遇更加坎坷。孟曉駿的留學之路頗為坎坷,最終還是由“出不去”的“土鱉”成冬青花錢把他的名字掛在實驗室銘牌上?!吨虑啻骸分械年愋⒄缭敢詢數靥こ鰢T,拿到了綠卡,但歸來卻帶著情感空缺的憂傷,曾經有厭惡抽煙的他嫻熟地點起了煙,曾經有潔癖的他一屁股坐在地上,他的歸來更加佐證“我們最終都要成為我們曾經討厭的那種人”。到了《同桌的你》,初中生周小梔嘴里的“斯坦?!背闪恕扒迦A北大”一般的歷史使命,奈何最終邁不過語言關,而最終踏出了國門的林一也頗有些落魄地回來參加她的婚禮。從“走出去”就能出人頭地的夢想,到“走出去”卻也落魄的處境,“大學青春電影”中的西方在扮演著“警醒”的作用,至少在電影中看起來是這樣。

      與這種情緒不太匹配的是實際的出國留學近況。近二十年來留學人數劇增,其中赴美留學的增長最具有代表性[2]。同時,留學年齡也越來越小,高中出境學習人數已經占到了留學總人數的五分之一[3]。如此龐大的人群勢必會產生相應的心理、治安、就業(yè)等一連串問題。而這些“大學青春電影”并沒有觸及到出國留學對當代中國學生(出去的、留下的、回來的)的影響。但由此我們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倒置:80年代初,經受了大學教育的新一代知識分子踏入社會,深深感到身處歐美主導的全球體系中的“滯后感”[4],于是奮然補課,但電影卻把“滯后感”轉化為四有新人積極學習的主動性,平等而警惕地凝視西方;而到了“大學青春電影”里,西方(美國)盡管仍然提供改變生活境況的可能性,但卻不再擔負震撼心靈、滌蕩精神的功能,似乎出國留學必然意味著精神失落,這又與實際上有增無減的留學熱潮相反。

      也正是這種倒置讓我們看到,“出國/外國人”所代表的東/西方結構關系及其表達的文化內涵,三十年來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匆匆那年》里,盡管喬燃出國的根本原因不是情感受挫,但相隔萬里的距離卻恰好成了一種撫慰。全片只出現(xiàn)在回憶里的方茴,唯一一個當下的鏡頭是一襲紅裙站在巴黎亞歷山大三世橋上,對著鏡頭,也對著陳尋,淡然一笑,在異國他鄉(xiāng)她終于治愈了自己。以出國求學或出國旅行作為自我成長與救贖的故事,頻繁出現(xiàn)在這兩年的電影里?!兜蕊L來》里的旅游雜志編輯程羽蒙一心想去意大利托斯卡納,最終“被貶”踏上尼泊爾,盡管如此,她還是在等待滑翔等待風來的呼吸中被打動了,成長了。而《北京遇上西雅圖》里的文佳佳雖然一開始只是為了生孩子而踏上西雅圖,但事實上卻在這里完成了自己的心靈救贖之旅。也就是說,過去西方所擔負的文化啟蒙功能,在當下青春電影中基本上轉變?yōu)榱饲楦袚嵛抗δ堋?/p>

      “墮胎”:以肉身之痛完成成長

      《匆匆那年》中方茴通過傷害自己來報復陳尋的墮胎情節(jié)引發(fā)網友熱烈討論,網友立刻給這些涉及主人公在大學時代談戀愛意外懷孕、最后不得不墮胎的青春電影貼上了一個新標簽——“打胎片”[5]。應當說,隨意地將“墮胎”作為標簽貼給青春電影,但又不觸及社會環(huán)境,也不考慮改革開放以來情感敘事策略的諸多變遷,有欠考慮,也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之嫌。

      從社會層面來講,“墮胎”情節(jié)的增多并不是空穴來風,背后潛藏的問題至少包含了性觀念的開放和性知識的匱乏兩個層面。在對性觀念變化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在新世紀十年里,男女大學生對“性自由”“性解放”觀念的提倡都上升了一成多;婚前性行為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變化,男生認為“應受道德譴責”的比例下降,女生認為“結婚則無妨”的比例趨高;同時,面對性與婚姻的關系,男生“絕不娶性伴侶”的比例下降了2.2%,女生“不一定嫁性伴侶”的比例上升了2.3%[6]。在觀念逐漸開放的同時,性知識的匱乏卻讓人驚訝,多項調查表明大學生性知識及格率普遍偏低(醫(yī)學專業(yè)學生情況稍好),且性知識來源主要是書籍雜志和網絡,而非系統(tǒng)的性教育體系[7]。

      在文化語境層面,要想回答墮胎是如何成為“大學青春電影”關鍵詞的,恐怕首先要回顧當代電影所使用的愛情敘事策略的變遷。愛情敘事從來不是只關涉?zhèn)€人的私密情感,在個人對情愛話語的使用中我們可以看見其對當下公共話語的充分調度。正如馬克思所說“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8],愛情敘事所包含的正是這種社會關系的精致濃縮。

      今天看來,圍繞資本和形象展開的都市愛情故事敘事邏輯相對簡單,但重溫80年代電影就會發(fā)現(xiàn),愛情敘事曾經有過復雜的話語體系,是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整合過程之后才走向了今天的單一資本導向。

      首先是來自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救贖。在80年代前期電影中祖國所代表的父權最初是以絕對正確的“父親”形象出現(xiàn)的?!案赣H”暗中引導、處置子女的情感話語,在子女情感受挫時,來自“父親”的慰藉也給子女帶來一種總體性的精神救贖。在《第二次握手》中蘇冠蘭和丁潔瓊的第一次握手在父輩傳統(tǒng)婚姻倫理的阻礙下被迫分開,又在第二次握手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感召下獲得救贖,撫慰內心創(chuàng)傷的是祖國這個永恒的戀人,主人公由此忘卻愛情的不幸,投入建設中。在《廬山戀》中戀人的第一次相聚因為彼此身份阻礙而離別,第二次相聚也險些因為父輩身份而破裂,最終在祖國統(tǒng)一的總體召喚下,父輩獲得了握手言歡的國家話語肯定,戀人也得到了最后的拯救。

      其次是傳統(tǒng)道德觀之下的克制。傳統(tǒng)婚姻倫理在新中國對“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命令性描述中調整為暗中在場,并轉化為充滿奉獻精神的道德自律。這時一種特定時期的情感敘事模式出現(xiàn)了,原配愛人中男性角色遇到困境失蹤,第三者出現(xiàn)給予幫助,由此產生新的情感關系,隨后原配意外歸來,女性角色陷入兩難境地,最終第三者在傳統(tǒng)道德觀主導的自我要求下,為了成全愛人而離去。

      最后是生產力的主導。在80年代前期電影中,優(yōu)秀青年所代表的先進生產力是集體的、復數的,個人要為國家總體生產力的增長全情付出。這樣的青年身上總有著不竭的動力,才能在生產之外得到愛情的第二重加冕。進入80年代后期,對“先進生產力”的定義逐漸調整,開始從不可數的生產中抽離出個體生產。在《你愛我嗎》里,水云因為羨慕城里人的生活,離開火旺嫁給了城里人。水花不滿姐姐的做法,幫助火旺戰(zhàn)勝困難成為“種田狀元”,兩個人走到一起。在這里,火旺的“優(yōu)秀”意味著他的生產賦予了他獲得個人幸福生活的能力,也彌補了不是城里人的身份劣勢。

      進入90年代,中國全面迎來市場經濟,這三種力量也隨之調整:國家話語對青年情感生活的支配逐漸退場;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束縛也相對減弱;生產力的引導則開始實體化為以資本為導向。人們越重復愛情的條件、標準,它就越從一種情感欲望的訴求滑向一種物質欲望的表達,再加上高帥富/白富美、矮窮挫/土肥圓、男/女屌絲的文化區(qū)分,使得此后的愛情故事越來越趨向于塑造一種消費傳奇。想要在情感敘事中取得支配權,就必須接受資本的兩重改造,一是獲得資本,以取得游戲入場券,形成自身的“物化”吸引力,二是用資本改造自己,呈現(xiàn)出“符號”的魅力。簡單明了的改造完成了消費社會情感敘事從浪漫到現(xiàn)實的馴化。

      回顧完三十多年來愛情敘事策略的變遷,再來看“墮胎”就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標簽了,在越來越單一導向的情感敘事中,留給浪漫的空間或者說浪漫的表達方式越來越少了,性關系開始成為青春電影中最重要的情感組成部分?!皦櫶ァ笔侨v史化的一代人用肉身體悟成長最直接也是最廉價的方式,似乎只有經歷了肉身的痛苦才算是真正的成長。

      原本指向表現(xiàn)題材的青春片在這兩年逐漸被觀眾接受為一種類型或亞類型,只要定位為青春片,就能拆解為幾個固定標簽。模式化的青春敘事固然無聊,但更應該關心的是標簽背后的話語場:從整潔到凌亂、從簡陋到奢華的“宿舍”透露出通過大學獲取知識進而改變命運變得越來越艱難;求取知識的“出國”之行在青春電影中開始承擔起療傷的功能;而備受詬病的“墮胎”成了這一代人體悟成長的肉身之痛。從這三副面孔里,我們或許能真正窺見當代青春電影的實質。

      注釋:

      [1]居伊·德波:《景觀社會》,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頁。

      [2]潘雅:《中國學生赴美留學20年人數劇增》,《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第4期。

      [3]向楠:《高中生出境學習人數已占我國留學總人數的22.6%》,《中國青年報》,2011年12月9日。

      [4]戴錦華:《昨日之島:電影、學術與我》,《昨日之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5頁。

      [5]《匆匆那年》最熱門豆瓣影評:《不戴套的都是人渣》(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235840/),截止收稿時已獲得1629個贊同,作者提出“打胎片”成了青春片的一個亞類型。這個說法并不準確,但迅速推動“打胎片”成為網絡熱詞。

      [6]胡珍:《大學生性觀念發(fā)展趨勢研究》,《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年第5期。

      [7]陳華顯、王琬萍、林國楨:《中國大學生性觀念、性行為和性知識研究進展》,《湖北民族學院學報 醫(yī)學版》,2013年第1期。

      [8]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頁。

      猜你喜歡
      宿舍青春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熱得快炸了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學校到底是誰的
      作品四
      絲路藝術(2018年8期)2018-09-27 09:24:40
      埋線:1厘米提升的青春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9:26:55
      青春獻禮
      青春不打烊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16:46:39
      句容市| 东辽县| 四川省| 县级市| 平舆县| 沛县| 十堰市| 灵山县| 黄山市| 武清区| 昭平县| 庄河市| 内江市| 江油市| 白银市| 肃北| 嵊泗县| 会同县| 秦皇岛市| 昌平区| 汶上县| 隆昌县| 永寿县| 莎车县| 疏勒县| 焦作市| 东平县| 昆山市| 永安市| 陇西县| 平江县| 济阳县| 紫金县| 望奎县| 抚宁县| 个旧市| 滁州市| 龙南县| 吉首市| 隆尧县| 平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