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效禮
還原歷史真相凝聚人類共識
——大型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觀后
■劉效禮
【編者按】為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中國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爭罪行,牢記侵略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由中國中央電視臺、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出品的五集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于2014年12月13日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之際全球播出。12月20日,五集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研討會在京隆重召開,本期特約請部分專家對此片展開評論,并刊發(fā)研討會綜述,以示紀念。
【本欄責編:張國濤】
由中央電視臺、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出品的大型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先后在央視綜合頻道、科教頻道及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五個外語頻道播出。該片從國際視角客觀理性審視歷史,將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記憶凝固成影像,成為民族的記憶、國家的記憶,以及人類走向和平的共同記憶,凝聚起“捍衛(wèi)良知、反對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國際共識。在首個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期間播出并迅速成為輿論焦點,被譽為一部戰(zhàn)爭反思錄,一部精神覺醒片,一座記憶博物館,是震撼人心、引發(fā)思考、昂揚正氣的歷史巨獻!
《1937南京記憶》共5集,以“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為載體,通過來自美國、中國和日本的6個關聯(lián)人物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的探尋和思考,輻射包括“教科書”問題、“慰安婦”問題、“靖國神社”問題在內(nèi)的歷史問題,以及當今世界對 “二戰(zhàn)”、對發(fā)生在中國這場大屠殺的歷史認識,理性探索中日歷史爭端的解決之道,最終達到反思歷史、凝聚共識、爭取和平的目標。片中從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層層遞進到中國、日本、美國等世界各國對這場慘劇的認知,以及當今世界關系,邏輯清晰,由淺入深,以理服人??梢哉f《1937南京記憶》的適時播出,在首個國家公祭日打響正義輿論戰(zhàn),也為明年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拉開了帷幕。
《1937南京記憶》突破了傳統(tǒng)模式,不再單純展現(xiàn)南京大屠殺的災難片斷,不再從自我視角單純把我方觀點向外傳達,而是采用第三方視角,以中國、日本、西方世界對南京大屠殺的時代記憶與反思為線索,通過不同的透視點立體審視“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片中講述了六位慘痛記憶的挖掘者、記錄者、研究者和傳播者,如何用生命控訴暴行、伸張正義,如何用良知思考戰(zhàn)爭對人性的摧殘,如何身體力行維護和平。其中包括首位將南京大屠殺歷史史實以英文著作的方式介紹給世界的華裔女作家張純?nèi)?;紀錄影片《南京》的美國導演比爾·古登塔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長、中日共同歷史研究中方首席委員步平研究員;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屠殺史料集》主編張憲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認真反思日本的戰(zhàn)爭責任,追問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的日本女教師松岡環(huán)等。他們以當下勾連歷史、反思歷史。探索南京大屠殺真相的過程是現(xiàn)在進行時,他們以當下的思維、語境、敘事方式將歷史事實和當代生活有機結(jié)合,使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上升為人類共同的記憶和思考,既有紀實的力量又充滿了人文理解與溫情。由于構(gòu)建起具有傳播力的國際話語體系,《1937南京記憶》在國際市場上未播先熱。在第25屆法國國際陽光紀錄片節(jié)的提案預售中贏得了唯一的國際提案預售大獎,2014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jié)中,作為開幕影片好評如潮。
《1937南京記憶》幾乎囊括了所有國內(nèi)外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史料和研究成果,當年大屠殺的被害者、加害者主第三方共同還原了大屠殺的歷史真相,用鐵的事實證實了南京大屠殺是一次不容否認的歷史慘案和人間悲劇。詳實的資料、震懾人心的的影像,讓國外專家在為節(jié)目的外語版本配音時,不禁動容。攝制組在歷時兩年半的創(chuàng)作中,多次在美國、日本、德國、韓國、波蘭等地進行拍攝,采訪了120多位專家、學者、親歷者和幸存者及其后人,包括美國著名作家羅斯·特里爾;歷史學家、普利策獎獲得者理查德·羅德斯;美國公共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吉姆·萊赫;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納·米特,以及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和從不接受媒體采訪的日本前《朝日新聞》記者本多勝一等,共拍攝了1.67萬分鐘高清素材。搜集到的視頻資料達3000多分鐘,圖片資料2000多張。在《1937南京記憶》中,很多資料都是首度披露:如當年在南京安全區(qū)營救難民的基督教青年會秘書長喬治·費奇先生的54箱重要資料;在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中保存的張純?nèi)绠斈甑?盒采訪錄像帶等。專家表示,《1937南京記憶》中披露的一些史料正在申報世界記憶遺產(chǎn)名錄,對保護國家記憶并使之成為全人類共有的記憶,將發(fā)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歷史真相的探究,是以古鑒今的基礎,也是這場大災難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chǎn)。西方世界在回顧二戰(zhàn)歷史的時候,把它上升到一個人類生存的困境,作為今天的中國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追問南京大屠殺這個最殘忍、最黑暗的一幕?日本在侵華戰(zhàn)爭中的暴行,這些令人發(fā)指的慘劇,我們怎么讓后代銘記?怎么讓人類留存這段不該再去重復的歷史記憶?中國紀錄片人就是用這種震撼人心的手段,用深層的視角對人類戰(zhàn)爭與和平提出反思。《1937南京記憶》讓國人充分了解了國家公祭日背后的歷史淵源,也讓我們今天對南京大屠殺,乃至對眼下日本政壇的嚴重右傾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巴洑v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日本極右勢力試圖篡改和讓人遺忘歷史,而《1937南京記憶》的問世恰恰能夠使歷史記憶保持鮮活和永久。
專家學者評價稱,央視在首個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國家公祭日推出這部紀錄片讓1937年南京的記憶成為民族記憶、國家記憶,以及人類走向和平的共同記憶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維護了歷史的公正,捍衛(wèi)了人類的良知,是一部直指人心、震撼心靈的精品力作。網(wǎng)友反映,片中的音樂帶有歷史厚重的節(jié)奏感;南京大屠殺不僅僅是南京的記憶,更是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的歷史記憶,千秋萬代,終不能忘;一個國家只有正視歷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
(作者系中國電視家協(xié)會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