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列朝詩集》的編纂始末及其托意微旨

      2015-02-21 10:30:45
      關(guān)鍵詞:中州錢謙益錢氏

      侯 丹

      明末清初著名學(xué)者錢謙益的《列朝詩集》編纂歷時(shí)數(shù)十年,選錄了有明一代三百年間近兩千個(gè)詩人的作品,并為這些詩人撰寫了簡明的小傳,為后人了解明代詩人及詩歌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近年來,學(xué)界對《列朝詩集》的研究多集中在對其詩學(xué)及批評意義的考察上,而對其編纂成書之過程則較少涉及①,茲僅就這一問題略陳管見。

      一、編纂始末

      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錢謙益北上會(huì)試,被時(shí)任主考官的宰相,東林黨人葉向高置于第一,因黨爭至發(fā)榜改為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狀元易人,歸韓敬所得。五月丁父憂歸里,被置閑十年。

      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夏天,程嘉燧自嘉定來,居拂水山莊,留連旬月。二人切磋詩法,錢氏之詩大成?!读谐娂返木幾胱钤缭从谔靻⒊跄辏?621)程嘉燧在一次讀書后的提議。對此,錢氏《列朝詩集序》有曰:“‘錄詩何始乎?自孟陽之讀《中州集》始也?!详栔栽唬骸现娨?,以詩系人,以人系傳,《中州》之詩,亦金源之史也。吾將仿而為之,吾以采詩,子以庀史,不亦可乎?’”[1]678

      元好問編纂金代詩歌的目的是“以詩系人,以人系傳”,程氏受此啟發(fā),欲以之為藍(lán)本,編選一部具有詩史意義的詩歌總集,并為此做了明確分工,程氏負(fù)責(zé)采集詩歌,錢氏專為查考史實(shí)。遺憾的是,“山居多暇,撰次《國朝詩集》,幾三十家,未幾罷去。此天啟初年事也?!盵1]678這其間,是什么使其在選錄三十家后便暫時(shí)擱置呢?

      天啟元年(1621)八月,錢謙益被明熹宗朱由校欽點(diǎn)為浙江鄉(xiāng)試的正考官。隸屬浙黨的韓敬派奸人冒充錢氏門客,授關(guān)節(jié)于士之有文譽(yù)者,約事成取償。因韓敬的設(shè)謀陷害,錢謙益落入“關(guān)節(jié)受賄”的圈套而遭參劾,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便引疾而歸?!罢汩澰庀荨笔清X氏仕途上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打擊。天啟四年(1624)秋,錢謙益以太子諭德兼翰林院編修赴召,纂修《神宗實(shí)錄》。但當(dāng)時(shí)東林黨和閹黨斗爭激烈,宦官魏忠賢專權(quán),錢氏因?qū)偌畺|林,被閹黨彈劾,削籍南歸。一路舟中,草創(chuàng)《開國功臣事略》一書,歷時(shí)約三年,成于天啟七年(1627)八月。此期,因黨禍及創(chuàng)作重心的轉(zhuǎn)移,《列朝詩集》的編撰未得以繼續(xù)。

      崇禎元年(1628),明毅宗朱由檢登基,使魏忠賢等閹黨伏法,起用舊人。七月,錢謙益應(yīng)召赴闕。十月,參加枚卜大典,在會(huì)推閣臣時(shí),被周延儒、溫體仁以浙闈舊事攻陷,再次被革職。這是當(dāng)時(shí)年近五十的錢氏在仕途上遭遇的第二次沉重打擊。閑居十年間,錢氏召老友程夢陽前來陪伴并修筑耦耕堂。崇禎六年(1633),因母去世,錢氏心情一度愁悶。崇禎十年(1637),縣人張漢儒以居鄉(xiāng)不法的理由訐告錢氏,宰相溫體仁趁機(jī)陷害,錢氏和門人瞿式耜遂因“丁丑獄案”被逮至京城,一年后才得以化險(xiǎn)為夷。崇禎十三年(1640),江南名妓柳如是過訪半野堂,錢謙益于花甲之年情場得意,在兩年游山玩水的日子里,寫下許多游記詩篇。崇禎十六年(1643),錢謙益把自己歷年所寫之詩文重新修改潤色,厘定為110卷,取名《初學(xué)集》,交付門人瞿式耜刊刻告成。此書一問世便獲得海內(nèi)文人之廣泛好評,奠定了錢氏明末文壇領(lǐng)袖的地位。需要說明的是,這一年的十二月,好友程孟陽去世,錢氏大為悲痛。這十五年里,錢氏因政治事變、情感悲喜、編訂書籍等因素?zé)o暇顧及《列朝詩集》的續(xù)編工作。

      崇禎十七年(1644),即清順治元年,農(nóng)民軍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檢自縊身亡,明王朝滅亡。南明弘光朝籌建時(shí),錢謙益依附阮大鋮、馬士英,做了南明的禮部尚書。弘光元年,即順治二年(1645)五月十四日,清軍包圍南京,錢謙益跟從其他官員開城迎降,這一舉動(dòng)使其成為世人詬病指罵的對象。順治三年(1646)正月,錢氏被任命為清朝禮部尚書,兼《明史》館副總裁。五月,弘光帝被害。六月,錢氏遂引疾南歸,再次拾起《列朝詩集》的編選工作。順治四年(1647),錢氏因曾給予從事抗清活動(dòng)的黃毓祺資助而下獄,在獄中他還從人借書,遍訪明代詩集未見者,堅(jiān)持進(jìn)行編纂工作。順治六年(1649),錢氏獄釋還鄉(xiāng),交付門人毛晉刊刻。此后又多次增補(bǔ),于順治九年(1652)刻成并作序,書當(dāng)成于這一年。錢氏《耦耕堂詩序》有云:“崇禎癸未十二月,吾友孟陽卒于新安之長翰山。又十二年,歲在甲午,余所輯《列朝詩集》始出,孟陽詩居丁集中,實(shí)為眉目,而余為小傳,以引其端,頗能推言孟陽之所以為詩,與其論詩考古之指意?!盵1]781癸未即崇禎十六年(1643),甲午即順治十一年(1654)。錢氏《季滄葦詩序》說順治十一年中秋遇滄葦過訪,晤談間其盛贊《列朝詩集》,“部居州次,累累如貫珠。人有小傳,趣舉其詞,若數(shù)一二。”[1]758

      綜上可知,《列朝詩集》的編纂最早源于明天啟初年(1621)。順治三年(1646),錢氏在降清后歸鄉(xiāng),重拾《列朝詩集》的編纂工作,集庀史與采詩于一身。此時(shí),舊友程夢陽亡故已三載,距離二人提議仿元好問編撰《中州集》已逾二十五載。經(jīng)歷了人世的種種變遷,又逢改朝換代之際,錢氏最終于順治六年(1649)完成初稿并進(jìn)行刊刻,直至順治九年(1652)刻成并作序。

      二、體例編排

      清前期編選明代詩文總集蔚然成風(fēng),《列朝詩集》就是其中最著名的選集之一,其選錄詩人之多、詩作之廣、構(gòu)架之恢宏,皆足以讓人驚嘆?!读谐娂芬约植?,共分為乾、甲、乙、丙、丁、閏六集。上起洪武,下迄崇禎,共計(jì)十六朝,跨 294年。每集下分卷,卷中以詩系人,以人系傳。每卷卷首有詩人目錄,卷中有“附見”詩人、詩作若干。全集81卷,選錄明代詩人1832家。書前有錢氏自序。具體情況統(tǒng)計(jì)如下:

      首為乾集2卷,錄明10帝、18王之詩,附見者2人;甲前集11卷,自明太祖元末至正十二年起兵到至正二十七年建國,16年,107人,附 72人,選元末明初遺老的作品;甲集 22卷,自洪武至建文兩朝,35年,237人,附12人,是為有明之初;乙集8卷,從永樂到天順六朝,229人,附l2人;丙集16卷,成化、弘治、正德三朝,218人,附16人;丁集16卷,嘉靖至崇禎六朝,454人,附59人;閨集6卷,收僧道、香奩、宗室、內(nèi)侍、青衣、傭書、無名氏、集句、神鬼、外夷,371人,附15人。

      綜觀全書,《列朝詩集》的體例編排中除了乾集、甲集前編和閏集是按照所選詩人之地位、身份、性別及國籍等來歸類編排外,其它各集一律依照詩人所處年代之先后選錄詩作并著述小傳。小傳獨(dú)立成篇,描摹人物生動(dòng)詳瞻,史料價(jià)值豐富,堪稱有明一代的詩苑傳??滴跞吣辏?698),錢謙益之族孫錢陸璨特將詩集的小傳加以集中,整理刊印,另成《列朝詩集小傳》(以下簡稱《小傳》)。

      在具體的集卷編排中,錢氏還給予詩集的正編部分以特殊的寓意。《列朝詩集》是仿元好問《中州集》的體例編排的,而《中州集》自甲集開始,終于癸集?!读谐娂芬嗍加诩准?,卻止于丁集(乾集及閏集未計(jì)算在內(nèi))。對這種編排體例,錢謙益在《江田陳氏家集序》中解釋道:“余近輯《列朝詩集》,厘為甲、乙、丙、丁四部,而為之序曰:‘遺山《中州集》止于癸,癸者,歸也。余輯列朝詩止于丁,丁者,萬物皆丁壯成實(shí),大盛于丁也?!w余竊取刪《詩》之義,顧異于遺山者如此?!盵1]771-772在《列朝詩集序》中,錢謙益給出了更詳細(xì)的解釋:“元氏之集,自甲迄癸;今止于丁者何居?曰:癸,歸也,于卦為歸藏。時(shí)為冬令。月在癸曰極丁。丁,壯成實(shí)也。歲曰強(qiáng)圉。萬物盛于丙,成于丁,茂于戊。于時(shí)為朱明,四十強(qiáng)盛之年也。金鏡未墜,珠囊重理,鴻朗莊嚴(yán),富有日新,天地之心,聲文之

      運(yùn)也。”[1]819-820

      在錢氏看來,“癸”乃“回歸”之義,象征結(jié)束和終點(diǎn),若論季節(jié),就是冬季。而“丁”以時(shí)令來說,則是成熟收獲之季節(jié)。因此,《列朝詩集》不能終于“癸”集,而終于丁集,隱約寄托錢氏希望“朱明”再“茂于戊”,即明室再造之意,故續(xù)作此書,補(bǔ)足癸集。

      對于錢氏的這層寓意,清人李慈銘有所會(huì)心,其《越縵堂讀書記》曰:“閱《列朝詩集小傳》,……其書一如原次,分乾集、甲前集、甲集、乙集、丙集、丁集上中下、閏集。蒙叟此集之選,成于順治四年,自秘書院學(xué)士罷歸之后,既自慚墮節(jié),又憤不得修史,故借此以自托。其編次皆有寓意,而列明諸帝王后妃于乾集,列元季遺老于甲前集,自嘉靖至明末皆列丁集,分上、中、下,以見明運(yùn)中否,方有興者,其文亦純?yōu)楸境甲又o,一似身未降志者,其不遜如此?!盵2]

      后人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中也表達(dá)了類似的觀點(diǎn),認(rèn)為錢氏《列朝詩集》“雖仿《中州集》,然不依《中州集》迄于癸之例,而止于丁,實(shí)寓期望明室中興之意”[3]1007。盡管不忍刪除亡國之音,但選詩還是暫止于明祚衰絕的甲申之前,如陳子龍等死節(jié)諸人待后入詩傳,等到滇南、海上復(fù)明大統(tǒng),再繼續(xù)補(bǔ)寫,使《列朝詩集》至癸集終結(jié),成為全璧??梢婂X氏存有以風(fēng)雅寓史學(xué),寄托明朝復(fù)興的微旨。

      三、托意微旨

      錢謙益雖為明末文壇領(lǐng)袖,但受家學(xué)影響,從小愛史并以史官自居,從《列朝詩集》成書起因即知。元好問編選《中州集》重在借詩以存史,對此,程夢陽心領(lǐng)神會(huì),錢氏也吸收了《中州集》這一觀念,鮮明地表現(xiàn)出在山河板蕩之際以詩存人、以詩證史、以詩托志的文化意蘊(yùn)和歷史意識(shí)。

      在《錢牧齋先生尺牘》卷一《與周安期》中,錢謙益有言:“鼎革之后,恐明朝一代之詩,遂致淹沒,欲仿元遺山《中州集》之例,選定為一集,使一代詩人精魂,留得紙上,亦晚年一樂事也?!盵4]236保存明詩,有似存明史;為明代詩人作傳,有似為明代作傳。除了選錄盛名的詩人及詩作外,錢氏還選錄了詩文不精之人,甚至在當(dāng)時(shí)已經(jīng)湮沒無聞的人,真正達(dá)到了以詩存人,以詩存史的目的。如《列朝詩集小傳》甲集《袁憲史養(yǎng)?!份d:“吳原博曰:‘能伯(養(yǎng)福,字能伯)書郭有道碑,端勁深峭,深得率更筆法,而吳人固不知有袁養(yǎng)福也。’當(dāng)原博時(shí),能伯已不為吳人所知,然則吳中先輩,迄于今日,聲名俱沉者,又豈可勝道哉!余錄諸公之詩,間有借詩以存其人者,姑不深論其工拙也。”[5]135

      為人立傳,需史家筆法。在《牧齋外集》卷二十五《袁泰征遺稿小引》中,錢謙益有言:“余錄皇朝詩集,吳中名卿碩輔,高文大冊,勒金石而征琬琰者,往往多有闕遺。而老師宿儒,小生婦孺,《兔園》之殘冊,蠟車之故紙,搜羅訪求,不遺余力?!盵4]855可見,錢氏已經(jīng)意識(shí)到歷史不僅是帝王將相和王公貴族的舞臺(tái),平民百姓、普通的文人學(xué)士都是歷史的一部分,甚至發(fā)揮著更大的作用。

      《列朝詩集》不僅是言詩,其序云:“‘然則何以言集而不言選?’曰:‘備典故,采風(fēng)謠,汰冗長,訪幽仄,鋪陳明朝,發(fā)揮才調(diào),愚竊有志焉。討論風(fēng)雅,別裁偽體,有孟陽之緒言在,非吾所敢任也,請以俟世之作者?!盵1]679可見,言詩外,存史證史是目的。

      錢氏的這一寓意也表現(xiàn)在小傳的寫法上。在《書徐布政賁詩后》一文中,錢氏說得更為明確:“余撰此集,仿元好問《中州》故事,用為正史發(fā)端,搜摭考訂,頗有次第。”[5]158小傳對歷史事件、人物多有核正,對正史多有裨益。《明史· 文苑傳》很多傳記與錢氏《列朝詩集小傳》吻合,難說不是參考《小傳》而成。

      時(shí)隔二十余年,錢謙益降清,接著弘光帝被害,南明小朝廷一年間灰飛湮滅。歷史轉(zhuǎn)了一個(gè)彎,似乎惟有到此時(shí),錢氏才具備足夠的理由再度拾起《列朝詩集》的編選工作。除了以詩存人,以詩證史外,他也常借《小傳》抒發(fā)故國之思、興亡之感。丁集下《何秀才允泓》:“季穆(允泓,字季穆)為詩,才力橫騖,馳騁李、何、王、李之間,欲與之上下。久而學(xué)殖日富,歷覽宋元名家之作,悵然知俗學(xué)之非,思進(jìn)而求之古人,而年已不待矣。病革,語其友曰:‘悉焚吾所為詩無留也!’……其詩論亡宋勝國遺事,援古諭今,菀結(jié)沉痛,由今日思之,尤可為腹悲也。余錄季穆詩,為千古存此一人,豈惜小子輩哉!”[5]598

      再如丁集上《金陵社集諸詩人》回憶承平時(shí)期金陵之勝后,他感慨曰:“臺(tái)城懷古,爰為憑吊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騰涌。此金陵之極盛也。戊子(清順治五年,即1648年)中秋,余以鋃鐺隙日,采詩舊京,得《金陵社集詩》一編,蓋曹氏門客所撰集也。嗟夫!日中月滿,物換星移;舟壑夜趨,飲獵旦改。白門有鳥,無樹枝之可繞;華表歸鶴,悵城郭之并非。撰文懷人,吁其悲矣!謂我何求,亦無夢焉。”[5]462-463既悲嘆明亡,又感慨身世,充分寄托了錢氏的禾黍之哀和時(shí)世之感,不獨(dú)論詩而已。

      此外,在《小傳》中,錢氏把劉基的詩作一分為二。他在甲前集首《劉誠意基》中有言:“自編其詩文曰《覆瓿集》者,元季作也;曰《犁眉公集》者,國初作也。……孟子言誦詩讀書,必曰論世知人。余故錄《覆瓿集》列諸前編,而以《犁眉集》冠本朝之首。百世而下,必有論世而知公之心者?!盵5]13-14

      又在甲集首《劉誠意基》中曰:“余考公事略,合觀《覆瓿》、《犁眉》二集,竊窺其所為歌詩,悲惋衰颯,先后異致。其深衷托寄,有非國史家狀所能表其微者。……雖然,史家鋪張佐命,論蹙項(xiàng)之殊勛;永新留連幕府,惜為韓之雅志;其事固不容相掩,其義亦各有攸當(dāng)也。誦犁眉之詩,而推見其心事,安知不以永新為后世之子云乎!謹(jǐn)撰定犁眉公詩,居國朝甲集之首?!盵5]70

      對此,錢穆先生在《讀明初開國諸臣詩文集》中看出了其中的隱曲:“牧齋此編已在清時(shí),而書名《列朝詩集》,不加冠一明字,其所為小傳,皆直稱本朝,是蓋牧齋之自表其微意,雖失身于清廷,而心終在明,故其文亦分《初學(xué)》、《有學(xué)》兩集,《初學(xué)集》皆明時(shí)作,《有學(xué)集》乃入清以后作,是猶如伯溫之《覆瓿》、《犁眉》分集也。牧齋欲后人分別而觀,得其用心,殆借伯溫以自喻耳?!盵6]錢氏這樣做,是他認(rèn)為劉基有著雙重身份,一為元代遺民,二為朱明功臣,而凡為功臣者,都不害為遺民。錢氏如此安排,有為今之后死者寬假和興起的可能。這種體例寄托的心志,有著反清復(fù)明之宣揚(yáng),寓意“明室中興”之期待,一定程度上觸犯了清朝統(tǒng)治者的地位,所以此書在乾隆年間與錢氏其他著作一并遭到了禁毀。

      總之,《列朝詩集》的成書過程體現(xiàn)出錢謙益的詩史意識(shí),不獨(dú)是為了保存有明一代的詩歌作品,更是為了以詩存人、以詩托思。需要指出的是,從這一立場出發(fā),錢氏在明亡之際的編纂工作,還暗含了為自己降清而贖罪的意圖,“夫牧齋著書,借此以見其不忘故國舊君之微旨。勝時(shí)自命明之遺逸,應(yīng)恕其前此失節(jié)之愆,而嘉其后來贖罪之意,始可稱為平心之論。”[3]1005私以為,陳寅恪先生對錢氏的評價(jià)還是比較客觀的。

      [1] (清)錢謙益. 牧齋有學(xué)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 (清)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卷八)[M]. 北京:中華書局,1963:608.

      [3] 陳寅恪. 陳寅恪集·柳如是別傳[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

      [4] (清)錢謙益等. 牧齋雜著[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5] (清)錢謙益. 列朝詩集小傳[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 錢穆. 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史論叢:卷六[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15.

      猜你喜歡
      中州錢謙益錢氏
      明代中州文學(xué)社群考論
      得金書鐵券 思家訓(xùn)門風(fēng)
      婦女生活(2022年3期)2022-03-30 21:58:30
      《中州大學(xué)學(xué)報(bào)》征稿啟事
      論楊絳《記錢鍾書與〈圍城〉》中的導(dǎo)向問題
      “畫藤”與“結(jié)瓜”——做人不做“賣甕人”,也不可學(xué)“中州蝸”
      錢氏家族遷徙考
      青年生活(2019年6期)2019-09-10 18:10:09
      錢謙益《投筆集》用典的敘事意義研究
      錢謙益的鄉(xiāng)居書寫及其旅游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
      『兩朝領(lǐng)袖』錢謙益
      愛你(2016年12期)2016-11-26 03:33:24
      中州棋王賽3局
      棋藝(2016年6期)2016-11-14 02:33:14
      弥渡县| 老河口市| 东平县| 白银市| 绥滨县| 喜德县| 桐梓县| 临武县| 葫芦岛市| 江津市| 沾化县| 驻马店市| 察雅县| 铅山县| 唐山市| 依兰县| 马公市| 潼关县| 依兰县| 内黄县| 吴江市| 昌吉市| 沧源| 大悟县| 花垣县| 资溪县| 兴国县| 娱乐| 宜宾县| 南通市| 洞头县| 富顺县| 南宫市| 逊克县| 新龙县| 湘潭市| 枣强县| 犍为县| 石城县| 观塘区| 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