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孜萬古麗·艾則孜,艾麥爾艾力·吐合提
阿克蘇地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新疆阿克蘇 843000
果樹間作無殼籽南瓜栽培試驗總結
熱孜萬古麗·艾則孜,艾麥爾艾力·吐合提
阿克蘇地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新疆阿克蘇 843000
在同一栽培條件下,比較新引進的無殼籽南瓜兩種品種(金蘋果和瑞豐9號)的生育期和產量性狀,篩選出在本試驗條件下的優(yōu)越品種。
無殼籽南瓜;金蘋果;瑞豐9號;生育期管理;生育期比較;產量性狀比較。
針對新疆阿克蘇地區(qū)大面積成園林果間作田不適宜種植玉米、棉花的現(xiàn)狀,從甘肅引進高產優(yōu)質無殼籽南瓜(矮桿作物)新品種和相關生產技術,利用原有灌溉系統(tǒng)在果樹間作模式下進行試驗研究。
通過試驗,掌握無殼籽南瓜的生育特性,優(yōu)選出具有最佳生態(tài)適應性和高產穩(wěn)產性的品種,進一步研究無殼籽南瓜高產配套栽培技術,以期使研究成果在生產中示范應用,從而逐步解決林果間作田不適宜種植玉米、棉花等高桿作物的這一生產難題。
2.1 試驗地點
試驗在地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科技示范園區(qū)進行。試驗地地勢平坦,土質為沙壤土,土壤肥力均勻,試驗總面積666.7 m2。
2.2 試驗品種
試驗選用品種為無殼籽南瓜的金蘋果品種和瑞豐9號品種。
2.3 試驗設計
采用果樹行間覆蓋地膜栽培方式,每一行間用125 cm地膜覆蓋兩幅膜,膜間距60 cm。寬窄行播種,寬行100 cm,窄行60 cm;株距35 cm,人工開穴播種,每穴下種子2~3粒,畝播種量500 g;保苗2 600株/666.7m2左右。
2.4 試驗調查方法
從出苗開始,每隔7 d對兩個品種進行定點調查記載,每次調查時每品種隨機抽取10株,調查其出苗、長勢長相、開花、坐果、成熟等情況。
3.1 播前準備
播前畝施優(yōu)質農家肥2 t,磷酸二銨30 kg,硫酸鉀復合肥15 kg,然后翻耕,以使農家肥、化肥和土壤都能均勻混合,再進行整地平地,鋪膜。
3.2 播種、補苗
本試驗兩種供試品種于4月24日同時播種。出苗后發(fā)現(xiàn)缺苗及時補苗,株距35 cm。
3.3 生育期管理
在苗期幾乎不用灌水、施肥。當大部分地塊植株出現(xiàn)明顯的萎蔫時,則及時應灌水。當70%以上的第一個幼果坐穩(wěn)且有雞蛋大小時,施追肥、灌水,畝用量為:尿素10 kg加磷酸二胺10 kg。施肥后及時灌水一次,再隔10~15 d再飽灌一次。座果后,當大部分植株出現(xiàn)缺水癥狀時,及時灌水。全生育期共計灌水5次。
4.1 生育期比較
從播種到成熟,分別對兩個品種的出苗期、開花期、座果期和成熟期進行調查。調查數(shù)據(jù)如下:金蘋果品種與瑞豐9號品種的出苗期均為11 d;金蘋果品種的開花期、座果期和成熟期均比瑞豐9號早,分別早于2 d、3 d和16 d。
由此得出,金蘋果品種在本地屬早熟品種,比瑞豐9號早熟15 d左右。
4.2 產量性狀比較
成熟時,對兩個品種的正常生長并且正常產瓜成熟的有效畝株數(shù)進行調查,然后對兩個品種的產量性狀進行考種調查。調查數(shù)據(jù)如下:株數(shù)金蘋果(1488株)比瑞豐9號(1434株)多54株/666.7m2;單瓜籽粒數(shù)金蘋果 (450粒)比瑞豐號(450粒)多10粒;百粒重瑞豐9號(17 g)比金蘋果(15 g)重 2g;單瓜平均產籽量瑞豐 9號(68.7 g)比金蘋果(64.3 g)高 4.4 g;產量瑞豐 9 號(98.5 kg)比金蘋果(95.7 kg)高 2.8 kg/666.7m2。
由此可見,瑞豐9號的百粒重、單瓜平均產籽量均高于金蘋果;在株數(shù)相等的情況下,即假設兩個品的有效株數(shù)同為1488株/666.7m2,則瑞豐9號的產量為102.2 k/666.7m2g,比金蘋果高6.5 kg/666.7m2。
在本試驗條件下,金蘋果品種比瑞豐9號品種早熟,早熟15 d左右;畝產量瑞豐9號品種比金蘋果品種高6.5 kg左右。所以,在本地可根據(jù)早熟和產量兩種需要,再結合果園生產實際,目的性地選擇兩種不同的品種。
[1]夏偉,李萍.南瓜引種及栽培[J].陜西農業(yè)科學,2012(6):30-32.
[2]符英華.南瓜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12(3):28-30.
熱孜萬古麗·艾則孜 (1979-),新疆新和人,本科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作物新品種試驗與示范。
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