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曦
(重慶市萬州區(qū)上海醫(yī)院,重慶 404120)
1.1 一般資料 搜集了臨床細菌檢驗、病例資料和藥敏試驗結果,探究了CRE臨床分布以及耐藥特征,為臨床選擇抗菌藥物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1.2 細菌分離方法 病原學標本為各個臨床科室采集,標本被送到醫(yī)院的細菌室檢驗。檢驗科采用細菌初步分離培養(yǎng)標本,對培養(yǎng)的細菌使用迪爾黑馬系統(tǒng)鑒定菌種。
1.3 藥敏試驗方法 利用Mic法實施藥敏試驗。選擇相應的藥敏試驗卡,利用迪爾黑馬系統(tǒng)實施藥敏試驗。在判定藥敏試驗結果的時候,要依據(jù)CLSI標準。
2.1 CRE菌株的分離結果 CRE細菌種類分布最終的分離鑒定結果如下:CRE細菌種類:檢出株數(shù)194,構成比60.25%;粘質沙雷菌:檢出株數(shù)81,構成比25.16%;大腸埃希菌:檢出株數(shù)46,構成比14.28%;臭鼻克雷伯菌:檢出株數(shù)1,構成比0.31%;合計:檢出株數(shù)322,構成比100.00%。
2.2 菌株臨床分布 CRE菌株的科室分布:從統(tǒng)計結果中可以發(fā)現(xiàn):重癥監(jiān)護室:檢出株數(shù)141,構成比43.79%;神經(jīng)外科:檢出株數(shù)55,構成比17.08%;呼吸內科:檢出株數(shù)27,構成比8.39%;神經(jīng)內科:檢出株數(shù)19,構成比5.90%;消化內科:檢出株數(shù)16,構成比4.97%;普外科:檢出株數(shù)11,構成比3.42%;其他科室:檢出株數(shù)53,構成比16.46%。
2.3 菌株分離標本的種類 CRE腸桿菌細菌標本分布:痰液標本:檢出株數(shù)218,構成比67.70%;尿液標本:檢出株數(shù)46,構成比14.29%;膽汁標本:檢出株數(shù)19,構成比5.90%;血液標本:檢出株數(shù)13,構成比4.04%;穿刺引流液標本:檢出株數(shù)10,構成比3.11%。胸腹水標本:檢出株數(shù)7,構成比2.17%;其他標本標本:檢出株數(shù)5,構成比1.55%;合計:標本檢出株數(shù)322,構成比100.00%。
2.4 耐藥性 CRE對于臨床常見藥物有著相對較高的耐藥性,筆者選擇了一些常見的抗生素,探究CRE的耐藥性。見表1。
表1 CRE耐藥性(%)
從本研究結果來看,病菌主要來源于ICU,因為ICU病患需要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能夠造成病患對于抗生素產生一定的耐藥性,再加上病患長期臥病在床,免疫力較低,細菌更加容易增殖以及感染,醫(yī)生進一步加大了抗生素使用,從而造成了病菌抗藥性的持續(xù)加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