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程
跨文化交際理論下的漢英旅游翻譯策略研究
——以巴中市旅游文本為例
向 程
旅游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而旅游翻譯強調(diào)文化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因此,旅游翻譯應(yīng)是一種跨文化交際的專業(yè)翻譯活動。巴中市旅游文本富含了當(dāng)?shù)厣詈癃毺氐那匕偷赜蛭幕?,為盡可能實現(xiàn)其文化信息在譯文中的有效傳遞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探討了跨文化交際與巴中市旅游翻譯的聯(lián)系,并從原語同譯語在語言特點、文體修辭以及文化內(nèi)容三個方面分析了巴中市旅游翻譯的跨文化差異,提出跨文化交際意識指導(dǎo)下的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得出譯者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意識指導(dǎo)下的旅游翻譯策略在巴中市旅游翻譯中的重要作用。
跨文化;跨文化交際意識;旅游文本;漢英旅游翻譯;秦巴文化;巴中市
旅游文本的譯文是海外游客認識和了解我國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窗口,在傳遞各地旅游資源和文化信息的過程中起著溝通和橋梁的作用。隨著我國旅游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深化,巴中市旅游的對外開放程度也進一步加深,這不但對巴中市旅游的基礎(chǔ)建設(shè)和服務(wù)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為巴中市旅游文本資料的翻譯質(zhì)量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標(biāo)準。就巴中市旅游的實質(zhì)性而言,巴中市旅游是一種體驗和感受異域文化的活動,其參與者為不同文化知識背景的游客。在這些參與者對潛在巴中市旅游的文化信息進行體驗和感受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一種跨文化交際的行為活動,巴中市旅游翻譯在巴中市旅游這種跨文化交際活動中起著溝通和橋梁的作用。巴中市旅游文本受其特殊的文體特征和當(dāng)?shù)厣詈竦那匕臀幕?xí)俗的影響,要求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要以跨文化意識為指導(dǎo),為游客傳遞準確的文化信息,盡量減少因文化差異而引起的交際失誤和誤解。筆者主要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探討跨文化交際與巴中市旅游翻譯的聯(lián)系,并從原語與譯語在語言特點、文體修辭以及文化內(nèi)容三個方面分析巴中市旅游翻譯的跨文化差異,提出了跨文化交際意識指導(dǎo)下的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得出譯者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意識指導(dǎo)下的旅游翻譯策略在巴中市旅游翻譯中的重要作用。
旅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通過旅游活動對異域文化的體驗和感受,是一種跨地域文化的交流途徑??缥幕浑H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信息發(fā)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間的交際?!保?]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講,跨文化交際是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通過信息的編碼和譯碼而進行的交際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旅游活動就是一種最典型的跨文化交際活動,旅游翻譯則是促成旅游這種跨文化交際活動的橋梁。
哈蒂姆(Hatim)和梅森(Mason)在《語篇與譯者》(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這一著作中將“翻譯”這一概念明確地界定為在一定社會語境下發(fā)生的交際過程,這種社會語境中產(chǎn)生的交際活動就要求譯者不僅要具有雙語能力,而且還要具有雙文化視角??死锼沟侔病ぶZ德(Christian Nord)曾用跨文化交際來替代翻譯這一術(shù)語,認為翻譯不僅是一種語言符號的轉(zhuǎn)換,更是文化的傳輸與移植過程[1]。安德烈·勒菲福爾(Andre Lefevere)認為翻譯就是文化的交融。由此可見,翻譯不僅是語言符號上的一種簡單轉(zhuǎn)換活動,而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和文化轉(zhuǎn)化模式。巴中市旅游翻譯作為一種最典型的跨文化交際翻譯,其最根本目的在于為原、譯語言文化的交流架起一座橋梁,以便讓海外游客通過這座橋梁了解巴中市的名勝古跡和山川河流,并通過旅游這種途徑來傳播文化、融合文化,盡可能消除文化差異,避免文化沖突,以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就巴中市旅游翻譯本身而言,它是為巴中市旅游活動和旅游行業(yè)進行的翻譯實踐,是一種專業(yè)翻譯。由于受特殊的旅游文本形式和秦巴文化習(xí)俗的影響,巴中市旅游翻譯既強調(diào)譯文的交際效果,又要求譯文信息傳遞的準確度。因此,跨文化交際意識對巴中市旅游翻譯具有指導(dǎo)作用。在跨文化交際的旅游翻譯過程中,譯者必須融入并強化跨文化意識。漢威(Hanvey)認為跨文化意識是指跨文化交際中參與者對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認知,一般情況下可劃分為4個層次:第一是對被認為是怪異的表面文化現(xiàn)象的認知;第二是對與母語文化相反而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缺乏理念的顯著文化特征的認識;第三是通過理性分析從而取得對文化特征的認知;第四是從異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異文化。第四個層次是跨文化意識的最高層次,要求參與者必須具有“移情”和“文化融入”的意識和能力[2]。因此,譯者應(yīng)以譯語讀者為中心,充分考慮譯文的可讀性和譯文讀者的接收效果,并遵循“以原文文化為取向,以譯文為重點”的翻譯原則。
(一)語言特點和修辭文體的差異
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Peter Newmark)根據(jù)卡爾·布勒(Karl Buhler)的語言功能學(xué)說,將各類文本劃分為“表達性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性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喚型文本”(vocative text)三大類[3]。旅游翻譯是集信息性文本和呼喚性文本為一體的應(yīng)用文本,其服務(wù)對象均為普通譯語讀者,其目的就是讓普通譯語讀者讀懂喜聞樂見,并從中獲取相關(guān)的自然、地理、文化、風(fēng)俗等旅游方面的知識。從功能角度講,旅游文本的主要功能是傳遞信息和誘導(dǎo)行動,有效傳遞旅游信息是前提,誘導(dǎo)游客積極參與旅游活動是最終目的。
東西方國家在文化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往往通過語言這一文化載體形式表現(xiàn)出來。由于異域文化的影響,中西方不同語言讀者在長期受其母語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下,形成了固有的審美情趣和欣賞習(xí)慣,這種審美情趣和欣賞習(xí)慣制約著他們對語言的直覺和對語言的表達方式,也造就了其旅游文本獨特的語言表現(xiàn)手法和目的與讀者喜聞樂見的表現(xiàn)形式,從而形成了中、英旅游文體獨特的語言表現(xiàn)手法、寫作風(fēng)格和美學(xué)標(biāo)準[4]。巴中市旅游文本在文體上注重主觀抒發(fā),講究音韻和美,聲情并茂,行文華麗,詩意怏然,通常用聲韻和鋪敘的方式來傳情達意,凸顯詩情畫意的審美效果,主觀性抒情往往多于客觀描述。而英語旅游文本在文體上多體現(xiàn)為風(fēng)格簡約,結(jié)構(gòu)嚴謹而不繁雜,行文用詞簡潔明了,表達直觀通俗,注重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語言的實用性;在景觀描寫中,通常采用客觀具象羅列的描寫手法來傳遞實景之美,并注重文本在語言表達上忠實地再現(xiàn)自然之美,給讀者客觀具體的實景概念[5]。
(二)文化內(nèi)容上的差異
文化是語言的主體,語言是文化的寫照,文化與語言水乳交融,每一種語言都承載著特定的文化內(nèi)涵。漢、英兩種語言是建立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基礎(chǔ)之上,它們分別反映著其特殊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傳統(tǒng)。正如英國語言學(xué)家L.R.帕默爾所言“語言在忠實地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全部歷史和文化的同時,也忠實地反映了其各種游戲、娛樂、信仰和偏見?!保?]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歷史條件、地域環(huán)境、社會習(xí)俗、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念,致使?jié)h、英兩種語言出現(xiàn)了一些不對應(yīng)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語義上無對應(yīng)和詞匯空缺。比如,在巴中市旅游文本中諸如“王望山”“中峰洞”“椴木銀耳”“薅秧歌”等一類文化負載詞,它們是巴中市地域中歷史文化的沉淀,是漢語中獨有的詞匯,蘊含著深刻而獨特的歷史文化內(nèi)容,而在英語中卻找不到與之相對應(yīng)的詞匯。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擴大和巴中市旅游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許多外國游客已經(jīng)熟知此類詞的表層意義,也接受了相應(yīng)的“Wangwang Mountain”“ZhongfengCave”“BasswoodTremella”“Songs for Seedling Plants”等譯語指稱符號,但就其深層的文化信息,則不免丟失。
由于巴中市旅游文本翻譯中蘊含著大量的文化因素,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應(yīng)盡可能地克服語言和文化上的障礙,譯文中呈現(xiàn)的文化信息要忠實于原文內(nèi)容,譯文要以讀者為中心,在跨文化意識的指導(dǎo)下盡可能地凸顯巴中市旅游翻譯的傳意性和可接受性,促成跨文化交流。
(一)遵循旅游文本功能和目的,確保實質(zhì)性文化信息的傳遞
李明指出:“旅游文本資料是一種通俗讀物,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讓普通游客看懂其中所負載的關(guān)于自然、地理、文化、風(fēng)俗等方面的信息?!保?]從功能角度講,旅游文本具有信息性和呼喚性兩大功能。信息功能是指旅游文本資料要詳盡地提供所涉及相關(guān)旅游景點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等方面的各種信息,以方便游客對這些旅游景點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呼喚功能是指旅游文本資料要具有誘導(dǎo)游客產(chǎn)生去游覽旅游文本中所介紹的旅游目的地的強烈愿望。從語言和文化角度看,旅游文本的功能強調(diào)譯者在整個翻譯過程中應(yīng)以譯文在譯入語的語言和文化環(huán)境的功能為參照[8]。為達到這一目的,筆者認為譯文必須首先在譯入語語境中產(chǎn)生意義并發(fā)生作用;其次,譯文還要照顧與原語間在文化上的關(guān)聯(lián),與原文保持一定的“忠實”關(guān)系。
在巴中市旅游文本資料中,大量的地域特色性文化內(nèi)容層出不窮,尤其以市內(nèi)的秦巴文化最為顯著。對于一些原語讀者而言,由于長期置身于秦巴文化語境中,對市內(nèi)一些秦巴文化幾乎耳熟能詳,因而在巴中市旅游文本的原文中無須作詳細的描寫和詮釋。但對于海外游客而言,獨特而深厚的秦巴文化則是他們聞所未聞的文化知識,若在譯文中不對其深層語義加以詮釋,勢必會增加讀者理解上的難度,從而不能達到旅游翻譯傳遞信息和誘導(dǎo)行動的功效。為遵循旅游文本的功能和目的,確保旅游文本內(nèi)容中實質(zhì)性文化信息的傳遞,譯者應(yīng)選用注釋和增補的翻譯方法來填補由于跨文化差異所導(dǎo)致的文化空缺。
1.注釋
注釋是指通過對譯文添加一些簡單的注釋內(nèi)容,尤其是對一些音譯的人名、地名或事件名以及年號表達等進行意思上的解釋,從而使讀者更好地了解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地方或事件等,激發(fā)讀者的情趣并豐富讀者的知識結(jié)構(gòu)。例如:
例1:原文:恩陽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自南北朝置郡,隋開皇十八年設(shè)縣,元世祖二十年改恩陽縣為恩陽場。1933年,紅四方面軍在此建立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先后設(shè)儀閬縣、恩陽特別市、恩陽縣,郡、縣建制時間長達800余年。
譯文:In the Neolithic age,there were some human activities in Enyang.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in 420 A.D),Enyang Jun(an old meaning of county)was founded here;On the 18th year of the Sui Dynasty Emperor(in 599 A.D),Enyang County was founded;In the 20th year of the reign of the Yuan Dynasty Emperor(in 1283 A.D),Enyang County was altered as Enyang Bazaar.In 1933,Sichuan-Shanxi Revolutionary Base was founded here by the Fourth Front Red Army.Then,Yilang County,Enyang Special City and Enyang County were sequentially founded.It has been about 800 years long since Jun and County systems were organized.
例1中,原文“郡”意為古代的行政區(qū)域,是一種古時期的機構(gòu)表術(shù)語;“南北朝”、“隋開皇十八年”、“元世祖二十年”是漢語中的朝代計年表達方式。這些機構(gòu)表達和朝代計年表達極具歷史文化色彩,為中國讀者熟悉,而對于外國游客而言,他們或許不一定很了解。因此,筆者在譯文中,將其意義和具體表示的年份進行注釋說明,以更好地滿足游客讀者的閱讀需求,實現(xiàn)文化信息的傳遞。
2.增補
中、西方在文化、語言習(xí)慣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為確保巴中市旅游文本中實質(zhì)性文化信息的傳遞,在翻譯的過程中,對于不被譯語讀者所熟知的政治背景、歷史事件和風(fēng)俗習(xí)慣等等,要借用信息增補的方法來進行解釋性翻譯,以便更好地傳遞文本中的文化信息,從而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例如:
例2:原文:金童山:亦稱“金童玉女”,位于諾水河鎮(zhèn)西北角,前臨玉皇壩,后依鳳凰嶺,雙峰相偎,脈脈含情,卓然玉立,高聳入云。民間傳說,早年玉皇大帝的御印失落于玉皇壩,遂派身邊的玉童下界鎮(zhèn)守,玉女不耐寂寞,偷偷下界幽會,玉皇震怒,謫為石筍。
譯文:Mount.Jintong,also named“Gold and Jasper”which means boy and girl attendants of fairies,is located in northwest of Luoshui River Town,back to Yuhuangba and in front of Fenghuangling.The two mountains cling dependently as if they are full of affections.They sit quietly and toweringly as if clouds can kiss them easily.According to the legend,in the ancient time of Jade Emperor,the royal seal was lost into Yuhuangba,and then the Golden boy and Jade girl were dispatched for the garrison.However,the Jade girl could not endure the loneliness but was indulged into secret rendezvous,which enraged Jade Emperor.Soon,the Jade girl was banished here as a stalagmite.
例2中,原文“金童玉女”、“玉皇大帝”、“玉皇”、“御印”是中國獨特的悠久歷史文化及其衍生的規(guī)范和價值觀,是語用學(xué)文獻中最能反映社交與語言選擇的關(guān)系成分。而旅游英語翻譯的目的就是要讓譯語讀者讀懂看懂并喜聞樂見,獲取相關(guān)的文化方面的知識。巴中市旅游文本同其他旅游文本一樣,具有傳遞語言特征和文化信息的雙重特征,文化要素在譯語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體現(xiàn)。對于原文中出現(xiàn)的文化負載詞,難免會對西方游客產(chǎn)生文化交際上的障礙。因此,譯者在譯文中通過定語從句“which means boy and girl attendants of fairies”對原文“金童玉女”進行意義增補,從而使原文“金童玉女”所表達的意義更為明確,有利于游客朋友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二)審視旅游翻譯,迎合讀者審美訴求
旅游文本是一種實用性強的應(yīng)用文本,其目的和功能在于最大可能地吸引和誘導(dǎo)游客,因而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商業(yè)性[8]。旅游文本的翻譯應(yīng)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文化心理和審美情趣,考慮譯語文化環(huán)境,盡量從原文中選取譯文讀者易于理解并樂于接受的旅游信息,以喚起他們的美感共鳴,激發(fā)旅游動機,促成旅游行為目的。在正確傳遞原文文本信息和有效發(fā)揮譯文優(yōu)勢的前提下,巴中市旅游文本翻譯應(yīng)多考慮以“歸化”為主的翻譯策略,盡量減少跨文化信息交流中的障礙,譯者應(yīng)充分考慮漢、英旅游文本在風(fēng)格和寫作上的差異,對其進行適當(dāng)?shù)尼屃x和合理的改寫,以實現(xiàn)譯文信息內(nèi)容與原文信息內(nèi)容的等值,迎合譯語讀者的審美訴求。
1.釋義
釋義是指譯者在受到譯語社會文化差異的局限性時,不得不舍棄原文的字面意義,以求譯文與原文的內(nèi)容相符合、主要語言功能相似的方法。例如:
例3:原文:光霧山地形復(fù)雜,峰巒疊嶂,峰林俊美,洞穴幽深,山泉密布,云蒸霧繞,林海浩蕩,勝景眾多。景區(qū)內(nèi)景色秀麗,步移景換,奇峰林立,溝壕縱橫,谷幽峽深,瀑布珠連,古木參天,紅葉千里。著名詩人高平有詩稱贊:“九寨看水,光霧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
譯文:In Mount.Guangwu-oriented area,the landform is complex,the ridges and peaks overlapping,the peaks exquisite,the karst caves deep and serene,the mountain springs densely covered,and the wonderful scenery multitudinous.The scenery in such area is beautiful and versatile:the mountains are peculiar,the steams brooky,the canyons deep,the trees ancient and the red leaves blanketed all over the mountains and plains.As the famous poet Gaoping wrote in his poem:“The waters in Jiuzhai are worthy to appreciate while the mountains in Guangwu are worthy to captivate.If they both are not in your tour plan,it will be a great pity to travel in Sichuan.”
例3中,原文對光霧山景點的描寫在語言表達上通過諸如“峰巒疊嶂”“峰林俊美”“洞穴幽深”、“山泉密布”“云蒸霧繞”“林海浩蕩”“奇峰林立”等四字句,詩句“九寨看水,光霧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以及句式上的對仗平行結(jié)構(gòu),使得原文在寫作上顯得文采濃郁,閱讀上則有一種詩情畫意盎然的效果。譯文在充分考慮譯語讀者的認知能力和心理感受,在傳達原文信息內(nèi)容的前提下,化“隱”為“顯”,訴諸原文修辭的渲染,化“虛”為“實”,借助上下文結(jié)構(gòu)的照應(yīng),以忠實地傳遞景點信息,達到譯語與原語在意義和表達上的等值和等效。
2.改寫
改寫亦稱改譯,是指在特定要求下對原作形式、部分內(nèi)容或者原作風(fēng)格做出一定改變的一種常用變譯方法。巴中市旅游文本在語言表達和文辭修飾上極具漢語語言特色,為迎合譯語讀者的語言習(xí)慣和思維方式,對于原文中的這些語言表述應(yīng)重新組合,合理變通,在不失原文表達色彩和功效的基礎(chǔ)上更好地傳遞文本中的文化信息,從而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目的。例如:
例4:原文:恩陽東接巴州區(qū),南抵儀隴縣,西鄰閬中市,北連南江縣,是巴中市“一城兩翼”空間布局的西翼,地處成都、重慶、西安三角中心,位于秦巴山片區(qū)扶貧開發(fā)核心區(qū)和成渝、關(guān)天經(jīng)濟區(qū)黏合帶,距巴中市中心城區(qū)8公里,是巴中西向南向的橋頭堡,川東北重要的交通樞紐。
譯文:The east of Enyang is close to Bazhou District,the south to Yilong County,and the west to Langzhong City and Nanjiang County.In Bazhong City’s space layout,it’s the“west wing”of the“one body with two wings”.And it’s located in the delta center of Chengdu,Chongqing and Xi’an,and located in the core area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Qin-ba Mountain-oriented area and the binding strip of Chengdu-Chongqing as well as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It’s 8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core center of Bazhong City.In all,Enyang boasts an important location of the west and south direction of Bazhong City to the outside,and also boasts the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hub of north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例4中,原文在整體表達和描寫上層層緊扣,循序漸進,譯文在不改變和不增減原文信息內(nèi)容的前提下,通過句式的轉(zhuǎn)化、語序的調(diào)整和連詞的使用等變通方式對原文的語言表達形式和風(fēng)格進行適當(dāng)?shù)母膶?,改變了譯文同原文在句式上的對等形式,增強了譯文的感染力和可讀性,從而有利于原文信息內(nèi)容的交流和傳遞。
(三)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下語用意義的等效
語用意義是指符號與符號使用者之間的關(guān)系,即符號對符號使用者產(chǎn)生的影響[9]。語用意義通常與其語境相聯(lián)系。旅游翻譯作為一種重要的跨文化交際活動,要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下語用意義的等效,目的語就必須以原語語境和文化背景為參照。在巴中市旅游文本資料(尤其是導(dǎo)游詞和景點公示語)中,由于受當(dāng)?shù)卣Z言文化和風(fēng)俗習(xí)慣的影響,出現(xiàn)了一些極具地域文化方言和漢語語言影響的客套用語和禮貌待客習(xí)俗。為減少因語言文化、民風(fēng)民俗等諸多差異而引起的交際失誤和誤解,巴中市旅游文本資料中導(dǎo)游詞和景點公示語的翻譯可以分別采用禮貌的表達和正反式轉(zhuǎn)換兩種翻譯方法進行剖析,以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成功和語用意義的等效。
1.導(dǎo)游詞翻譯中的禮貌表達
導(dǎo)游詞具有鮮明的通俗易懂、親切自然的口語風(fēng)格特征。導(dǎo)游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直接講解給旅游者聽,它具有傳遞服務(wù)信息和引導(dǎo)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動的功能。從接受方式上來看,旅游者是通過聽覺來接受導(dǎo)游詞中的信息,不能像閱讀那樣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因此,導(dǎo)游詞的翻譯應(yīng)從語言、詞語、修辭等方面服從口頭表達的需要,做出相應(yīng)調(diào)整,對于一些提示語或互動的交流內(nèi)容,應(yīng)多用委婉而禮貌的表達,使其在語言表達和修辭文體上既淺顯平白,又平易近人,以便為旅游者接受并理解。例如:
例5:原文:整個橋統(tǒng)一和諧,人一踏上橋面,會同橋一起起伏蕩漾,如泛輕舟。大家行走的時候,請走上橋中間的主走道板。注意安全!請不要故意搖晃!
譯文:When you cross the bridge,there is an amazing experience:as soon as you set foot on the bridge,you have the sensation of drifting in a small boat on calm waters.Please keep to the wooden boards in the centre of the walkway and try not to sway too much.
例6:原文:巴中地處大巴山麓的深丘地帶,過去交通不便,與外地聯(lián)系不多,但因此也使這里保存了淳樸、自然的民風(fēng)和較少污染的環(huán)境,加上巴中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秀麗的自然風(fēng)光,可以相信,這里不久將是四川旅游業(yè)的一個新熱點。各位的光臨,也就稱得上“捷足先登了”。所以,我要以“熱烈歡迎”表達我接待大家的一份真誠!
譯文:Bazhong is located in the deep rolling hills of Daba Mountainous area.The unconvinious transportation in past years made itself isolated outside but rustic cult folk custom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And the history and cultures of Bazhong are of long standing.Undoubtedly,it will become a new and popular spot of Sichuan Tourism.Thanks for your presence and see you next time.Have a good journey!
例5中,譯者通過禮貌的表達,將原文中提示語“大家行走的時候,請走上橋中間的主走道板。注意安全!請不要故意搖晃!”譯為“Please keep to the wooden boards in the centre of the walkway and try not to sway too much”,不僅起到了委婉、禮貌的提示作用,而且在描寫上“try not to sway too much”更能凸顯橋的建筑特征,從而有利于旅游活動的進行和旅游文化信息的傳遞和接受。例6原文中“各位的光臨,也就稱得上‘捷足先登了’。所以,我要以‘熱烈歡迎’表達我接待大家的一份真誠!”為一種委婉禮貌的表達,極具親和力,譯文在充分考慮了譯語委婉表達方式的情況下,選用通用的禮貌、謙遜用語,并將整個句子譯為“Thanks for your presence and see you next time.Have a good journey!”。這樣的表達不僅能使旅游活動高效地進行,更能實現(xiàn)文化信息的等值傳遞。
2.景點公示語翻譯中的正反式轉(zhuǎn)換
正反式轉(zhuǎn)換亦稱“反譯法”、“同義反述法”、“反面著筆法”、“反正、正反表達法”,即以“正”譯“反”、以“反”譯“正”的同義表達[10]。在巴中市旅游景點公示語翻譯中,由于不同民族思維方式及語言表達上的差異,漢、英兩種語言在表達上通常為漢語重表達內(nèi)容,英語為求語用、修辭相當(dāng),或出于語言習(xí)慣要以肯定的說法來翻譯原語否定的形式,或反之。例如:
例7:謝絕小費!No Tipping!
抱歉,客滿!Sorry No Vacancy!
謝絕接受個人支票!Sorry We Cannot Accept Personal Checks!
例8:愛護花草樹木,切勿攀摘!Keep off the Flowers and Trees!
請不要站在門口!Stand Clear of the Door!
水深,請勿靠近!Keep off the Water!
衣冠不整,恕不接待!Proper Dress Required?。?1]
例7中,原文均為肯定句,譯文使用了符合英語規(guī)范的否定句,屬于“正語反說”;例8中,原文均為否定句,譯文使用了肯定句,屬于“反語正說”。這樣的公示語翻譯既符合譯語讀者的語言習(xí)慣,又使譯文保持原文的預(yù)期和風(fēng)格,從而達到對游客的溫馨提醒和指示作用,實現(xiàn)了跨文化交際下語用意義的等效。
隨著旅游的發(fā)展和對外開放程度的加大,旅游翻譯作為一種文化交流形式,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溝通和橋梁作用。在巴中市旅游翻譯活動中,譯者要以游客受眾為中心,從跨文化的角度出發(fā),以跨文化意識為指導(dǎo),尋求具體的翻譯原則和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巴中旅游翻譯在巴中市旅游這項跨文化交流活動中的功效性,才能實現(xiàn)既傳遞旅游中的文化信息又吸引游客興趣的雙效功能,才能順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際的任務(wù)。
[1]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xué)[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23.
[2]王曉輝.論文化、跨文化意識與翻譯[J].滁市師專學(xué)報,2003(1).
[3]賈文波.應(yīng)用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2:105.
[4]丁大剛.旅游英語的語言特點與翻譯[M].上海交通大學(xué)出版社,2008:84.
[5]Nida,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n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 Press,2004:46.
[6]彭萍.實用旅游英語翻譯[M].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xué)出版社,2010:62.
[7]張沉香.功能目的理論與應(yīng)用翻譯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78.
[8]向程.功能對等翻譯論視域中的漢英旅游翻譯:以甘孜州旅游文本為例[J].宜賓學(xué)院學(xué)報,2013(13).
[9]黃衍.語用學(xué)[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9:17.
[10]方夢之.譯學(xué)辭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114.
[11]王穎,呂和發(fā).公示語漢英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35.
(編輯:劉姝)
H315.9
A
1673-1999(2015)05-0075-05
向程(1989-),男,四川通江人,巴中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四川巴中636600)科研處、經(jīng)濟管理系教師,研究方向為文化與漢英翻譯、旅游英語教學(xué)。
201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