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野菜香
三月草長鶯飛,百花爭艷,正是吃野菜的好時(shí)節(jié),帶著家人一起去郊外踏青挖野菜不失為親近自然、擁抱春天的佳選。
不過,哪些野菜可以吃、野菜該怎么吃等問題是不是讓大家犯難了?下面就為大家介紹10種常見的野菜。
薺菜
薺菜,俗稱地菜,一年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羽狀分裂,花白色。我國自古就采集野生薺菜作為蔬菜食用,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它的主要食療作用是涼血止血、補(bǔ)虛健脾、清熱利水,不過體質(zhì)偏寒、脾胃虛弱者宜少食,最好不要食用。
薺菜是十分常見的野菜,全國各地從南到北均有分布,田邊、路邊、山坡、雜草地和耕地隨處可見。野生薺菜味道鮮美特別,非常受人們喜愛。春天采割薺菜的嫩莖葉,焯過后涼拌、蘸醬、做湯、做餡、炒食皆可,還可以熬成鮮美的薺菜粥。
馬齒莧,又有人稱長壽菜,莖紫紅色或淡紫色,葉片肥厚,倒卵形。馬齒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zhì)、礦物質(zhì)等,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尿潤肺、止渴生津等功效。不過,孕婦忌食,脾胃虛寒者宜少食。
馬齒莧常生長于荒地、田間、菜園、路旁,食用其嫩莖葉,吃法有很多種,焯過后炒食、涼拌、做餡皆可,例如馬齒莧炒雞蛋,馬齒莧包子,或煮點(diǎn)清熱止痢的大蒜馬齒莧粥。
蒲公英,又叫婆婆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jié)成的絨球,花開后隨風(fēng)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的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消腫和利尿。它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還能激發(fā)機(jī)體的免疫功能,達(dá)到利膽和保肝的作用。
蒲公英廣泛生長于中、低海拔地區(qū)的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食用其嫩苗,焯過后涼拌、炒食、做湯皆可,比如海蜇皮拌蒲公英、蒲公英炒肉絲,還能配著綠茶、甘草、蜂蜜等,調(diào)成一杯清熱解毒、消腫的蒲公英綠茶。
苦菜,又名取麻菜或苣荬菜,藥食兼具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呈黃白色,葉片為圓狀披針形,表面綠色,背面灰綠色,花鮮黃色,舌狀。曬干了的苦菜含有豐富的鉀、鈣、鎂、磷、鈉、鐵、錳、鋅、銅等元素。苦菜能夠清熱燥濕、消腫排膿、化淤解毒、涼血止血。
苦菜常生長于路邊、田埂或荒地,食用部位為其嫩莖葉,食用前要放在鹽水中久泡或者開水焯1—2分鐘,清水漂洗,去苦味。常見的吃法有蒜茸拌苦菜、醬拌苦菜、苦菜燒豬肝。
水芹菜,又叫水芹、河芹,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呈三角形,1—2回羽狀分裂,花白色。水芹菜有清熱解毒、潤肺、健脾和胃、消食導(dǎo)滯、利尿、止血、降血壓、抗肝炎、抗心律失常、抗菌等作用。
水芹菜主要生長于池沼邊、河邊和水田,嫩莖及葉柄供作蔬菜食用,它的生長期較長,春、秋、冬都可以采收。常見的吃法有海米熗水芹、水芹炒肉絲、水芹羊肉餃、水芹拌花生仁等。
香椿,又名香椿芽,被稱為“樹上蔬菜”,是香椿樹的嫩芽。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發(fā)的嫩芽可做成各種菜肴。它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jià)值。我國中醫(yī)認(rèn)為香椿具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潤膚明目、殺蟲等功效。
香椿葉厚芽嫩,綠葉紅邊,猶如瑪瑙、翡翠,香味濃郁,營養(yǎng)之豐富遠(yuǎn)高于其他蔬菜,食之鮮美可口,脆香,耐人回味。香椿的吃法很多,可涼拌、可炒、可煎,還能腌著吃。
桔梗
水芹菜
枸杞頭
蒲公英
苦菜
馬齒莧
香椿
野蒜
馬蘭頭
桔梗,又叫明葉菜、和尚帽,枝端能夠開出藍(lán)色的小花。它有祛痰鎮(zhèn)咳、鎮(zhèn)痛、解熱、鎮(zhèn)靜、降血糖、消炎、抗?jié)?、抗腫瘤和抑菌的作用。
桔梗食用部位為其根和幼苗。采摘桔梗的嫩莖葉,用開水燙過后炒食或煮湯食。春、夏、秋季均可挖其根,用清水洗凈,熱水泡除苦味,加工制成小塊或細(xì)絲,炒食或加入其他生食的瓜果蔬菜和調(diào)料,食味頗佳。桔梗的根還可以用來腌菜食用。
枸杞頭,又叫地仙苗、天精草和枸杞菜等,為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莖葉。枸杞頭性涼,味甘微苦,有補(bǔ)肝腎、益精氣、清熱除渴、明目的功效,對(duì)高血壓、糖尿病、性功能衰退、視力減退等,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一般吃法是焯水后涼拌、炒雞蛋、燒湯、熬粥等。
野蒜,又名薤白、小蒜、小根菜、胡蔥等,地下的鱗莖呈不規(guī)則卵圓形或近圓球形,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底部有突起的鱗莖盤。其作用是通陽化氣、開胸散結(jié)、行氣導(dǎo)滯,治療痢疾以及抑制高血脂病人血液中過氧化酯的升高,防止動(dòng)脈粥樣硬化。
常見吃法有拌豆腐、炒臘肉、炒雞蛋、小蒜白木耳粥等。
馬蘭頭,又名馬蘭、馬郎頭,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有時(shí)略帶紅色,葉互生,表面粗糙,兩面有短毛。馬蘭頭性味辛涼、微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之功效。
馬蘭頭常生長于路邊、田野、山坡上,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春天摘其嫩莖葉作蔬菜,食用多以涼拌、煮菜粥、做豆腐菜卷、做湯等方式。
溫馨提示:
過敏體質(zhì)不宜食用野菜,平常服藥或吃某些食物、接觸某些物質(zhì)易發(fā)生過敏者,采食野菜應(yīng)慎重。首次應(yīng)少量食用,食后如出現(xiàn)全身發(fā)癢、浮腫、皮疹或皮下出血等過敏或中毒癥狀,應(yīng)停食野菜,并到醫(yī)院診治,以免引起對(duì)肝、腎功能的損害。
另外,許多野菜食用前必須用開水燙過,再用清水漂洗幾次,瀝去苦水,方可燒煮食用。采摘野菜時(shí)一定要分辨清楚,野菜不宜久存,吃新鮮的為好。
之江藝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