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其山 仲曉軍 周 濤
1.江蘇省沭陽中山醫(yī)院放射科,江蘇沭陽 223600;2.江蘇省沭陽中山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江蘇沭陽223600;3.江蘇省沭陽中山醫(yī)院病理科,江蘇沭陽223600
胃癌是一種臨床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fā)于40~60 歲,可以發(fā)生在任何部位,以胃竇、小彎及賁門區(qū)常見,對人們的生命和健康均造成嚴重威脅[1]。胃癌無明顯臨床癥狀,易被其他癥狀誤導,大部分胃癌患者確診時已屬于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2]。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CT診斷技術日益完善,螺旋CT 在胃癌的檢查中廣泛應用,準確率及可靠性均明顯提高,螺旋CT 檢查能對胃癌病變組織進行準確定性及定位,因而能對患者預后和手術治療效果進行準確判斷[3]。我們收集了本院2012 年1 月~ 2014 年12 月經(jīng)病理檢查證實為胃癌的患者資料41 例,探討鋇餐、CT 及胃鏡綜合應用與胃癌檢查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來我院就診的胃癌患者41 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手術和病理證實,男23 例,占56.09%, 女18 例,占43.91%,年齡最小15 歲,最大76 歲,平均(52.7±8.9)歲。病程最短3 個月,最長9 個月,平均(3.6±0.5)個月。病灶位置:胃竇部10 例,占24.39%,胃體部13例,占31.70%,胃底賁門部8 例,占19.51%,胃竇及胃體部4 例,占9.75%,胃體及胃底賁門部6 例,占14.63%。主要癥狀:食欲不佳17例,上腹隱痛33例,嘔吐21 例, 黑便8 例、消瘦29 例。
41 例患者均用CT 檢查、上消化道鋇餐造影、纖維胃鏡檢查。CT 檢查:使用的機器是飛利浦Brilliance16 排CT。檢查前患者空腹禁食水時間在12h 以上,取山莨菪堿20mg 于掃描前10~15min 肌注,服用溫開水500~1000mL 或500~1000mL 泛影葡胺(1.5%~2%),以感到略有飽脹為宜。掃描層厚5mm,間距5mm,電壓120kV,電流400mA,重建2.0cm,間距2.0cm,掃描范圍:包括食管下段在內(nèi)的膈頂至盆腔。常規(guī)行仰臥位掃描,患者的體位可根據(jù)病灶部位進行變換。使用優(yōu)維顯作為對比劑,經(jīng)肘靜脈用高壓注射器將100mL 對比劑以3.5mL/s 的速率快速注射。鋇餐造影:采用SMEW 數(shù)字胃腸機,肌內(nèi)注射山莨菪堿20mg,以硫酸鋇Ⅱ型干混懸劑作為造影劑,造影劑∶水為150g ∶200mL。胃鏡檢查:使用奧林巴斯電子胃鏡。
采用SPSS16.0 統(tǒng)計軟件完成數(shù)據(jù)的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構成比(%)表示,比較用x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T、鋇餐、胃鏡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CT、鋇餐、胃鏡分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T、胃鏡分型高于鋇餐(P <0.05),CT 的分型與胃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胃癌的鋇餐、CT 及胃鏡圖像見圖1~4。
表1 三種檢查方法病灶的檢出率和分型敏感性比較[n(%)]
圖1 胃癌的CT 圖像,CT 顯示局部胃體黏膜增厚見圖A,且明顯強化見圖B
圖2 胃癌的鋇餐圖像,鋇餐顯示胃體近幽門處黏膜增厚、破壞
圖3 胃癌的胃鏡圖像,胃鏡顯示局部黏膜破壞明顯,見潰瘍及出血
圖4 胃癌的病理圖像,患者均經(jīng)過手術及病理證實為胃癌
本次研究中行全胃或胃大部切除術患者共29例,參與TNM 分期對照研究,應用CT 進行TNM 分期的準確率為58.62%(17/29)。見表2。
胃癌是指原發(fā)于胃的賁門到幽門間的惡性上皮性腫瘤,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患者臨床表現(xiàn)不明顯,更缺乏特異性癥狀,但是隨著腫瘤的發(fā)展,當對胃的功能有影響時才會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癥狀,因此,導致早期胃癌容易誤診,胃癌的最常見癥狀為上腹部脹痛,發(fā)生率約為80%, 其他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脹痛、消瘦、嘔吐、黑便等[4]。近年來,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胃癌診斷率出現(xiàn)逐年上升的發(fā)展趨勢,成為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的首位[5]。雖然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胃癌患者的死亡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胃癌是致使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仍然沒有改變。因此,對胃癌患者進行及時而準確的診斷為控制胃癌死亡率及臨床制定治療方案的關鍵,不僅能為患者爭取到最佳治療時機,而且能使其生存質(zhì)量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存活率[6]。早、中期胃癌患者無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容易與其他慢性疾病相混淆,能否正確對其進行早期診斷影響著患者的預后。
表2 螺旋CT與手術病理胃癌TNM分期對照
臨床在胃癌的診斷多采用鋇餐、CT 及胃鏡等一系列輔助方式。鋇餐及胃鏡兩種診斷手段能顯示局部黏膜表面上的病理改變,可直接顯示胃腔內(nèi)輪廓,黏膜改變,病變部位、性質(zhì),觀察胃蠕動情況,但是在病變的腔外擴散、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方面存在局限性,在醫(yī)生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時無法提供參考信息,更不能判斷胃癌患者的預后[7-9]。隨著CT 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彌補了上述兩種方法的不足之處,其掃描速度快,層數(shù)多,使用螺旋CT 可以用較小準直器寬對瘤體進行掃描,從而進行較為精確的結構重建,使CT 診斷在部位確定、瘤體大小方面及胃癌的分級分期方面也顯示了重要作用[10-11]。此外,患者的呼吸及胃腸道蠕動對CT 檢查的結果也不會造成影響,能判斷胃癌浸潤的深度和范圍,發(fā)現(xiàn)腔外腫塊,淋巴結、遠處臟器轉移和腹膜、網(wǎng)膜種植轉移[12-15],為胃癌患者術前的分期診斷提供依據(jù),可以幫助醫(yī)生對疾病的發(fā)展做出正確的判斷,以便制定相應的治療措施[16-18]。本次研究結果表明,CT、鋇餐、胃鏡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CT 分型敏感性為82.92%,鋇餐為48.78%,胃鏡為78.04%,CT、胃鏡分型敏感性高于鋇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果說明CT、鋇餐、胃鏡三種檢測方法在胃癌檢出率方面差別不大,CT、胃鏡在分型敏感性方面優(yōu)于鋇餐。CT 胃癌TNM 分期的準確率為58.62%。結果說明CT 在胃癌分期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鋇餐、CT、胃鏡均為胃癌診斷的主要手段,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進步,CT 已經(jīng)成為胃鏡檢查的一種必要手段,有獨特優(yōu)勢,分型敏感性和TNM 分期準確性均較高,可為胃癌的術前分期提供可靠的信息,為最佳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jù)[19-20],提升了手術方案的可靠性及準確性,在術前、預后評估方面均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是臨床上診斷胃癌的重要方法。
[1] 張瑩.胃癌與胃間質(zhì)瘤的CT 鑒別診斷[J].吉林醫(yī)學,2014,35(19):4333-4334.
[2] 楊曉.多層螺旋CT 多平面重組技術在評估術前胃癌TN 分期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15):100-102.
[3] 支忠秋.氣鋇雙重造影和16 排螺旋CT 對胃癌的診斷價值評價[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29):206-207.
[4] 李忠貴.早期胃癌的雙對比鋇餐X 線造影診斷價值[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4):52-53.
[5] 邱濤,王文斌.鋇餐造影在胃癌中的臨床診斷價值[J].臨床合理用藥,2012,5(19):51-53.
[6] 李夢龍,劉志偉.鋇餐造影在胃癌中的臨床診斷價值[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4,2(6):153.
[7] 張秉權,曾沛豐,孔德燦.多層螺旋CT 在胃癌術前檢查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3,4(8):203-204.
[8] 王樹彬.胃癌CT 診斷與胃鋇餐或胃鏡診斷對照[J].醫(yī)學信息,2013,26(2):248.
[9] 呂懷志,張楚和,林春,等.胃癌的CT 診斷及臨床意義[J].現(xiàn)代醫(yī)學影像學,2014,23(2):124-126.
[10] 黃海波,江生.CT 輔助診斷胃癌應用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4,20(11):2044-2047.
[11] 黃娟,潘彥辰,周翔平,等.16 排螺旋CT 胃癌診斷和CT-TNM 分期的價值[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7,14(6):717-721.
[12] 王軍,田志誠.多層螺旋CT 在胃癌診斷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22):3437-3439.
[13] 鄭秉禮.多層螺旋CT 在胃癌術前TNM 分期中的價值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31-33.
[14] 王巍,劉玉忠.螺旋CT 三期掃描對胃癌術前分期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6):123-124.
[15] 謝軍.超聲胃鏡在胃癌術前檢查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90-93.
[16] 李海燕.多層螺旋CT 在浸潤型胃癌中的診斷價值[D].銀川:寧夏醫(yī)科大學,2009:32-36.
[17] 李如迅,時高峰,焦志凱,等.進展期胃癌多層螺旋CT診斷價值[J].河北醫(yī)藥,2011,40(23):55-56.
[18] 崔志新,萬立野,曹振東,等.64 層螺旋CT 對胃癌分化程度及浸潤程度的評價能力[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1,28(2):37-38.
[19] 謝宗祥.雙重對比造影法與CT 聯(lián)合診斷胃癌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6):75-76.
[20] 鄭步軍.鋇餐造影在胃癌中的臨床診斷價值[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3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