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體系構建的問題與對策

      2015-02-22 06:54:24陸錦沖
      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5期
      關鍵詞:公共安全大學生教育

      陸錦沖

      (常州大學校長辦公室,江蘇 常州 213164)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體系構建的問題與對策

      陸錦沖

      (常州大學校長辦公室,江蘇 常州 213164)

      通過界定公共安全概念,明確公共安全教育的內涵,提出高校應從 “公共”和 “個人”兩個層面開展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公共安全治理能力。著重分析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強化公共安全教育的保障體系、整合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學管理隊伍、完善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學體系三個方面,提出構建高校公共安全體系的對策。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

      經濟發(fā)展的全球化和社會轉型的多元化,使得社會不安定因素日益增多,公眾對公共安全治理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公共安全治理問題已成為國家、組織、個人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構建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加強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建設,已成為政府實現公共安全治理目標的基礎和保障。

      大學作為社會組織的重要成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合格公民的重任。近年來,隨著大學校園內部環(huán)境及周邊環(huán)境的復雜變化,校園公共安全事件頻發(fā)[1],這對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和公共安全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如何有效提高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和突發(fā)事件防范技能,已成為高校提高公共安全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和緊迫課題。

      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內涵

      鑒于法律條文的嚴謹性,從刑法的角度對公共安全的定義進行解讀更具說服性。刑法界對于公共安全的定義主要有如下幾種代表性觀點:觀點一認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財產安全[2];觀點二認為,公共安全是指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包括不特定多數人和特定多數人,或者說不區(qū)分特定還是不特定[3];觀點三認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財產安全[4];觀點四認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身體或者財產安全[5]。以上四種觀點一致認為,公共安全應包括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身體或財產安全,只是在是否包括特定人或不特定少數人上存在分歧。從司法實踐上看,人們對公共安全的定義和理解,越來越傾向于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身體或者財產安全。

      從公共安全概念的界定不難看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點是如何保障不特定或多數人的生命財產利益不受侵害。由此,可以將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定義為:通過專業(yè)公共安全知識學習和培訓,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保護和防范不特定或多數人的生命、身體和財產利益不受侵害,提高大學生面臨突發(fā)公共安全事件時自救自護應變能力的社會實踐活動。那么,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至少應包括兩個層面的涵義:一是對大學生進行公共安全知識與技能的教育,使之不做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有效防范公共安全事件的發(fā)生;二是通過安全教育,提高大學生安全素養(yǎng),強化大學生在公共安全事件中自我保護能力。針對第一層涵義,應該重點培養(yǎng)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與安全素質,通過公共安全知識理論的學習,法律法規(guī)、校紀校規(guī)的約束,防止大學生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發(fā)生。針對第二層涵義,應重點強化大學生應對突發(fā)公共安全事件的技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因此,對高校來講,一方面,要通過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內部日常管理,保障校園小環(huán)境的公共安全;另一方面,要結合時代的發(fā)展和外部社會環(huán)境的復雜變化,加強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培育其社會責任感。畢竟,高校承擔著育人的重要職能,這也意味著,高校承擔為社會輸送合格公民的歷史重任。

      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學校園所處的內部、外部公共安全形勢錯綜復雜,并且十分嚴峻,使得高校迫切需要加強公共安全教育,實現公共安全治理。從國際上看,雖然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的主題,但國際社會并不太平,各種矛盾交織,錯綜復雜。局部戰(zhàn)爭,恐怖襲擊,金融危機以及跨國性的重大疫情傳播等不時出現,影響我國公共安全的外部因素不斷增加,并且復雜多變。從國內來看,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隨著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社會結構發(fā)生了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產生了深刻調整,再加上民族宗教問題的影響,使得社會公共安全的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尤其是隨著工業(yè)化、信息化、網絡化進程的加快,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wèi)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各類突發(fā)公共安全事件互相影響、互相轉化。水、電、氣、通訊等生命線工程和信息網絡一旦被破壞,輕則導致經濟損失和生活不便,重則會使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陷入局部或暫時癱瘓,社會秩序失控。在上述大環(huán)境中,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進一步打破傳統(tǒng)辦學模式,開放辦學,逐步走向社會、走向市場。而開放型校園的發(fā)展,致使校園與社會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影響高校公共安全的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也不斷增加,高校公共安全治理任重道遠。

      與此同時,大學生公共安全知識匱乏、意識淡薄,使得高校加強公共安全教育迫在眉睫、任重道遠。大學生是我國公民中的一個龐大群體,是國家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當代大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和技能是影響社會和學校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本課題組以常州大學城6萬余名大學為調查對象,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1000名在校大學生,發(fā)放問卷 1000份,有效回收 956份,回收率95.6%。本次問卷共有45道題,主要內容包括公共安全意識、公共安全知識、公共安全技能三個方面。問卷調查結果通過EXCEL PIVOTABLE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1)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較為薄弱。比如,75%的大學生認為 “在校期間,重點是預防個人財物和人身的安全,公共安全對個人影響較小”,86%的大學生 “在出入賓館、影院、場館等公共場所,不注意觀察安全通道布局”。(2)大學生掌握公共安全專業(yè)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不盡人意。比如,31%的大學生錯誤地認為 “在學??梢詤⑴c宗教活動”,23%的大學生錯誤地認為 “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對公共安全影響不大”。(3)大學生在發(fā)生公共安全時急救技能比較欠缺。比如,86%的大學生認為 “火場逃生時,要用濕手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65%的大學生認為 “食物中毒時,可用手指刺激咽部催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來,盡管高校越來越重視公共安全教育,但是大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仍然很薄弱,專業(yè)性公共安全知識仍然匱乏,突發(fā)事件自救自護技能仍然欠缺。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組織結構不健全,師資隊伍短缺

      目前,各高?;蚨嗷蛏僦贫斯舶踩芾項l例,突發(fā)事件處理辦法,但是相對不夠系統(tǒng),不夠全面,也缺乏長效機制。在平時工作中,沒有認真研究有可能發(fā)生的公共安全事件,沒有很好地分析目前的教育與管理中存在哪些薄弱環(huán)節(jié),也沒有制定詳細的應急處理方案和預警機制。即使有了預案,也沒有進行全面的模擬演示,導致真正發(fā)生公共安全事件時,危機事件不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生命財產等損失不能降至最低。這樣一來,高校應對公共安全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治理能力大打折扣。

      據調查,大學生獲取防災減災知識的主要途徑依次是電視、網絡、書本和報刊,學校教育排在最后一位??梢钥闯?,高校在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中并沒有發(fā)揮應有的優(yōu)勢[7]。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為公共安全教育專業(yè)教師的匱乏。很多高校為節(jié)省教育教學資源,由輔導員或保衛(wèi)處人員代為公共安全課的授課人員,而這些人員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研究不夠深入,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同時,輔導員、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員這些與學生密切接觸的教職工,并沒有發(fā)揮其在公共安全教育過程中的優(yōu)勢,不能通過言傳身教使學生警鐘長鳴。所以,高校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也要注重提升管理人員公共安全素質,只有切實提高他們的安全素養(yǎng),才能言傳身教,形成全員育人的總體格局。

      (二)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guī)定》中規(guī)定:“學生安全教育應根據專業(yè)教育及青年學生的特點,從學生入學到畢業(yè),在各種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節(jié)假日中適時進行?!比欢?,受到師資以及教學資源的制約,大部分高校在大學新生剛入校時,會采取講座的形式開展公共安全教育。部分學校即便開設了公共安全教育課,但由于教學人員對公共安全研究不夠深入,自身也缺乏實踐經驗,只能照本宣科,泛泛而談。在教學中沒有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能引入生動的案例,不能安排實踐實戰(zhàn)演習,知識與技能之間得不到轉化,這樣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公共安全教育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傮w上看,目前高校的公共安全教育過于強調安全理論知識及其重要性,而對于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應戰(zhàn)能力訓練,應對突發(fā)事件的安全防范技能則很少提及,這樣的教學方式猶如紙上談兵,知行不一,教學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三)教育課程體系不健全,缺乏系統(tǒng)規(guī)劃

      根據前文界定的公共安全概念,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內容應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wèi)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進一步講,應具體到國家安全(政治保衛(wèi)、國家機密)、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信息(網絡)安全、公共衛(wèi)生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治安安全等八個方面。這些內容應成為公共安全課程設置的主要依據和核心教學內容。但是,高校在設置公共課程時,有關公共安全課程比重卻較低,教學內容也難以得到保證。目前,高校開設公共課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軍事理論三門公共基礎必修課及公共基礎任修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很少有高校單獨開設專門的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課,或者結合高校自身的具體情況,開設切合實際的指導性強的安全教育課程。據楊耀、張峰對四川高校開設安全教育課程的調查,“安全教育有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高校僅占調查對象的50%;安全教育計入學分的高校僅占30%”[8],可見公共安全教育課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三、完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體系的措施及保障

      針對目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高校應積極采取相應對策和措施,以育人為根本,以加強公共安全教育體系建設為重點,系統(tǒng)有序地推進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有效提升高校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

      (一)強化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保障體系

      1.組織保障

      高校應組織專門力量,深入研究國家有關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文件,并將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置于黨委的統(tǒng)一部署下,列入學校安全穩(wěn)定發(fā)展規(guī)劃之中。成立由主管公共安全工作的校領導為組長,保衛(wèi)處(部)、學工處(部)、組織部、宣傳部、教務處、心理健康中心等部門負責人為核心成員的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可設在保衛(wèi)處(部);各學院亦成立公共安全教育小組,辦公室設在學院事務辦公室[9]。各領導層要積極關注學生的最新動態(tài),研究學生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把握新形勢、發(fā)現新問題,在規(guī)劃上要著眼全局,防患于未然。

      2.制度保障

      為了實現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科學有序發(fā)展,高校需要建立完整的公共安全教育制度,一切工作的開展以既定的規(guī)章制度為準繩,做到有章可循。首先應制定本校 《公共安全教育實施辦法》,將公共安全教育作為教學計劃的一部分,明確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監(jiān)控者;明確公共安全教育的內容與方法;明確學校層面、學院層面在此工作中的分工與相應的職責。同時,還應制定本校 《公共安全教育責任事故認定和處理辦法》等配套制度,根據不同類型、不同級別的責任事故,采用不同等級的處理辦法。通過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保障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科學有序發(fā)展。

      3.經費保障

      高效公共安全教育費用涉及到研究費用、教學費用、教師培訓費、教學演示室布置費、安全演練器材費、專家講座費、教學器材購置費、宣傳費等方面。這些費用可以從教學費用中用于公共安全教育的部分支出,同時還可以嘗試建立公共安全教育專項基金,可由保衛(wèi)處(部)或教務處管理與協(xié)調,并做到專款專用。有了足夠的經費保障,可加強安全教育軟硬件建設,避免因經費短缺或不到位而影響學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正常進行,實現公共安全教育正?;?,促進高校長期安全穩(wěn)定。

      (二)整合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教學隊伍

      公共安全教育隊伍建設是要對高校的職能部門、管理人員、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分工,明確崗位職責,形成全員育人,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從而保障高校公共安全體系建設的順利進行。

      1.建立一支公共安全專職教師隊伍

      高校應設有從事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專職任課教師,并鼓勵他們加強理論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定期組織教師培訓,到其他學校交流學習,提高教學素質和教學技能。組織教師開展 《公共安全教育教學課程》競賽,提升教學水平。

      2.充分發(fā)揮輔導員、班主任的作用

      輔導員要科學分析社會形勢,準確把握大學生共性與個性的思想行為規(guī)律,對常見的大學生公共安全突發(fā)與頻發(fā)事件給予防范教育,并做到在事中與事后給予及時、恰當的幫助與指導[10]。繼續(xù)加強高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對公共安全基礎知識的積累,提升高校公共安全事件的預防與處置能力。通過輔導員、班主任等人員,與學生相處過程中進行言傳身教,幫助大學生樹立安全防范意識。

      3.形成全員育人的總體格局

      “全員育人”,即指高校的學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到總體布局,統(tǒng)籌協(xié)調,齊抓共管。當然,“全員育人”中的 “全員”不僅包括高校的全體教職員工,還應包括社會、家庭,甚至學生本人對自我的教育與提升。因此,對學校心理健康中心教師、保衛(wèi)處保安人員、宿舍管理人員等與學生接觸較多的教職工,均需要進行安全培訓,以掌握基本的公共安全知識與技能,使其在開展工作過程中不斷地對學生施加影響[11]。此外,邀請消防支隊的教官、派出所民警等專業(yè)人員定期開展專題講座,不斷強化大學生對公共安全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強化公共安全意識。

      (三)完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學體系

      1.開設公共安全教育課程,傳授公共安全知識與技能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具體內容包括預防和應對國家安全、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信息安全、公共衛(wèi)生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治安安全等八個模塊。開展高校公共安全公共基礎課或者選修課,通過課堂教學方式向學生直接傳授公共安全的基礎知識、技能。重點是幫助和引導學生了解基本的保護個體生命安全和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的知識及法律法規(guī)。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應以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為指導方針,以 “消除安全隱患,杜絕公共安全事故”為要求,以 “身心健康發(fā)展,強化社會責任感”為目標,切實加強安全教育與管理,確保學生安全。實踐中,學校要在學科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滲透公共安全教育內容。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要挖掘隱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內容,與顯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內容一起,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12]。

      2.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強化公共安全實踐技能訓練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不是簡單的走過場,不是紙上談兵,而是一項系統(tǒng)、復雜、需要長期堅持的實踐工作,需要真刀實槍地模擬演練。通過對校園可能發(fā)生的危害公共安全事件進行實戰(zhàn)模擬演練,模塊化教學,與學生探討應急措施,告訴學生正確的處理辦法,讓學生知道面對危險該怎么做,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最大程度地避免傷害。要充分利用班、團、年級大會、專題講座、墻報、板報、參觀和演練等方式,采取多種途徑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開展公共安全教育,幫助學生系統(tǒng)掌握公共安全知識和技能[12]。

      3.利用信息化平臺,強化公共安全意識

      培養(yǎng)大學生公共安全的意識,在于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安全,什么是不安全;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如何防范不安全事件的發(fā)生;遇到不安全因素的存在該如何去應對;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自己及他人受到傷害。在互聯(lián)網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高校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發(fā)揮網絡媒體容量大、速度快、覆蓋面廣的獨特優(yōu)勢,通過設立網絡安全宣傳主頁、校園微博、微信、校園安全論壇等方式,及時發(fā)布公共安全信息、安全防范小貼士、公共安全案例,增強安全教育的針對性與時效性,提高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保障校園安全。

      [1]趙愛琴.構建高職院校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探析[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3):19-21.

      [2]胡東飛.論刑法意義上的 “公共安全”[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7(2):52-56.

      [2]高銘暄,馬克昌.刑法學:下編[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609.

      [3]趙秉志.刑法相鄰相近罪名界定[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93.

      [4]張小虎.放火罪之理論探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4):79-82.

      [5]張明楷.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37.

      [6]馮小寧,陳木龍.新形勢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1(2):105-107.

      [7]田寧.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實踐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1(2):36-39.

      [8]谷力,王瑾.開放式大學視域下校園安全管理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18-20.

      【】【】

      [9]歐陽劍波.略論高校安全教育模式的重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40-43.

      [10]衣慶泳,靳涌韜.高校 “四位一體”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5):58-60.

      (責任編輯:沈秀)

      [11]張明菊,范天森.新形勢下高校 “全員育人”的理念與實踐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3):68-70.

      [12]教育部.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N].中國教育報,2007-03-01(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Public Safety Education

      LU Jin-chong
      (President Office,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By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public safety and connotation of public safety educ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public safety educa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wo levels:“public”and“individual”to promote the adminis?trative ability of public safe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university public safety educ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in system construction from three aspects,that is perfecting the public safe?ty educational system,integrating teaching management forces,and strengthening the guarantee system.

      university;public safety;education

      G647

      A

      2095-042X(2015)05-0094-04

      10.3969/j.issn.2095-042X.2015.05.018

      (責任編輯:沈秀)

      2015-05-21

      陸錦沖(1963—),男,江蘇啟東人,研究員,主要從事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常州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GJY2013041)

      猜你喜歡
      公共安全大學生教育
      靖江市啟動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區(qū)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在公共安全面前別任性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基于知識圖譜的知識推理與公共安全結合的理論研究
      電子測試(2018年18期)2018-11-14 02:31:20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人臉識別技術在公共安全領域中的應用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札达县| 陈巴尔虎旗| 大邑县| 巴林左旗| 湖口县| 永州市| 银川市| 遂昌县| 卓尼县| 吉水县| 沙洋县| 兰州市| 荃湾区| 伊通| 北宁市| 高邮市| 朝阳区| 射阳县| 获嘉县| 霍州市| 大竹县| 本溪| 清徐县| 盘锦市| 徐水县| 桦南县| 依兰县| 介休市| 库车县| 治多县| 晋宁县| 丹巴县| 古田县| 吉林省| 宝应县| 通辽市| 龙泉市| 苗栗县| 湾仔区| 红安县|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