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福建總督姚啟圣對清初平臺事業(yè)的歷史貢獻

      2015-02-22 05:41:17張俊
      關(guān)鍵詞:臺灣

      張俊

      福建總督姚啟圣對清初平臺事業(yè)的歷史貢獻

      張俊

      摘要:福建總督姚啟圣在清初平定臺灣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為清初的平臺事業(yè)做出了歷史貢獻:平定海襲,提出平臺策略;對鄭氏集團施以“招撫”;壯大福建水師,舉薦施瑯;穩(wěn)定福建后方,發(fā)展地方經(jīng)濟。姚啟圣的這些貢獻,為平定臺灣,維護和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功績是不容抹殺的。

      關(guān)鍵詞:姚啟圣;臺灣;施瑯;清初

      在清初的平臺事業(yè)中,有兩位歷史人物是功不可沒的,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位是萬古流芳的福建水師提督施瑯,另一位則是福建總督姚啟圣。而姚啟圣的功績似乎往往被人們遺忘,后人在談論平臺的功績時,也只知有施瑯,不知有姚啟圣。這是不公平的,作為福建總督的姚啟圣對于平臺事業(yè)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清史稿》中說“上念其勞?!保?]卷260,9861這個“勞”是什么?可以說是既有苦勞,也有功勞,而且是不亞于施瑯的,我們可以試想,如無姚啟圣之運籌帷幄,施瑯想一戰(zhàn)而定乾坤是萬萬不可能的。

      一、姚啟圣平定海襲及提出平臺策略

      姚啟圣(1624—1683年),字熙止,浙江會稽人,籍隸鑲紅旗漢軍,康熙二年(1663),八旗鄉(xiāng)試第一,授予廣東香山知縣,康熙十五年(1676),提拔為福建布政使,康熙十七年(1678),擢升為福建總督,專門負責平臺事宜,姚啟圣上任后第一件要務便是著手平定臺灣鄭氏集團的海上侵襲和制定平臺策略。

      (一)姚啟圣臨危之際平定海襲

      康熙十二年(1673),吳三桂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了“興明討虜”的口號,起兵叛亂。隨后,“又致書于平南、靖南二藩,及黔、楚、秦、蜀官吏之相識者,商約黨附,共起兵反。”[2]1504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在收到吳三桂的書信后,即于藩下部將在福州舉起了反清大旗。四月,吳三桂與臺灣鄭經(jīng)互通書信,共約出師,“早建匡復之業(yè)?!保?]卷6趁機侵擾閩粵沿海地區(qū),由于清政府當時要集中力量平定三藩之亂,主力被牽制,致使沿海地區(qū)淪喪于鄭氏集團之手??滴跏迥辏?676),耿、尚二藩先后歸降于清,清軍這才騰出手來對付鄭氏集團??滴跏吣辏?678),鄭軍在劉國軒的率領下,大敗清軍。此后在鄭軍的攻勢下,清軍屢屢戰(zhàn)敗。在這種情況下,總督郎廷相、提督段應舉,“因庸懦無才,職業(yè)不休”[4]302,均被解任。隨即擢升福建布政使姚啟圣為福建總督。剛剛接手福建總督的姚啟圣對于鄭軍的攻勢也曾是一籌莫展,不知所措。海澄危急時,姚啟圣上奏康熙皇帝“事機已經(jīng)敗壞,卒難挽救?!保?]303

      姚啟圣畢竟是經(jīng)歷過大風大浪的人,并沒有被眼前的不利形勢所嚇倒,而是冷靜地分析當前的形勢,著手恢復福建局勢。姚啟圣認為:“要進取臺灣,第一步便是擊退鄭軍的進攻,清除其在福建沿海一帶的勢力,迫使鄭經(jīng)退守臺灣孤島。”[5]康熙十七年(1678)七月二十八日,永春、德化、安溪諸縣失陷,鄭軍劉國軒部,分兵鎮(zhèn)守,姚啟圣得知這一消息后,非常高興,大喜曰:“賊兵不過三萬慮其聚而勢雄,今既得諸邑,必當分眾拒守。眾分,則勢弱;勢弱,則破之易也?!保?]308姚啟圣抓住鄭軍這一弱點,開始進行反擊,屢屢收復失地。八月十五日,姚啟圣上疏奏報:“平和失陷,臣會商海澄公黃芳泰,調(diào)遣參將呂孝德等進剿,大敗??埽謴推胶涂h城?!保?]卷76九月十九日,康親王杰書、姚啟圣分別疏報進擊鄭軍劉國軒部獲勝,并且收復惠安、永興、德化、漳平等城。九月二十日,劉國軒的十七鎮(zhèn)兵一萬三千余人緊逼漳州,在蜈蚣山下營駐扎,姚啟圣等分兵迎戰(zhàn),收復了長泰縣,二十五日收復同安縣。清軍的不利局勢在這時開始被扭轉(zhuǎn)。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二十八日,姚啟圣奏請“先攻海壇,取鄭經(jīng)門戶,然后進取金門、廈門?!保?]358之后又克復海澄。至此,“福建沿海諸島均已收復?!保?]362

      姚啟圣自擔任福建總督以來,經(jīng)過了兩年的不懈努力,終于解決了臺灣鄭氏集團侵襲沿海的問題,為他的平臺事業(yè)掃清了第一個障礙,邁出了平臺事業(yè)的第一步。但姚啟圣所考慮的不僅僅是平定海襲的侵擾,而是如何收復臺灣的問題?正是在這種動機的指導下,他的平臺策略便應運而生。

      (二)姚啟圣提出平臺策略

      姚啟圣是一個非常有抱負的人,“少年頗有圖王定霸之想”[7]卷18,也是一個“事業(yè)心極強的人,在福建總督任內(nèi),克己奉公,殫精竭慮,鞠躬盡瘁”[8],始終以平臺事業(yè)為己任。

      早在康熙十八年(1679),姚啟圣就上疏平海逆機宜十四疏,其第七疏為“請調(diào)荷蘭國船只助戰(zhàn)”[2]1637,此疏為戰(zhàn),其第十疏為“請先用投誠文武官員,以鼓勵歸降?!保?]1637此疏為撫。金、廈收復之后,姚啟圣又向朝廷上奏,提出了“臺灣斷須次第攻取,永使海波不揚”[2]1697的平臺策略。姚啟圣的平臺策略,有人概括為“三必剿、三必撫”?!耙槐亟恕笔墙似湫?;“二必剿”是剿其兵;“三必剿”是剿其海路;“三必剿”是威服之道。為了使臺灣能夠長治久安,還有“三必撫”:“一必撫”首在撫慰鄭氏祖上之功;“二必撫”是撫其民;“三必撫”是撫慰延平王鄭經(jīng);“三必撫”是恩服之道。姚啟圣的平臺策略是以政略為主,戰(zhàn)略為輔,剿撫并用??滴趸实蹖Υ嗽u價為“恩威相濟,剿撫并用”。

      姚啟圣對于平臺事業(yè)早已是胸有成竹。這一平臺策略,成為他平臺事業(yè)的指導思想,而姚啟圣也正是這一策略的積極實施者,對臺灣的平定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姚啟圣的“招撫”

      縱觀中國歷史,有很多在戰(zhàn)爭中運用離間計的例子,如明朝末年的袁崇煥在明金戰(zhàn)役中就中了后金皇太極的離間計。孫子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保?]作為福建總督的姚啟圣自然也是深諳此道。他的“謀”就是“招撫”,不過他的“招撫”之策,實為離間、分化以削弱鄭氏之策。

      (一)“招撫”政策的實施

      在姚啟圣上任之初,就曾向康熙皇帝上疏建言:“賊黨繁眾,敗必歸海,一時難以進剿,若聽其悠游,遷延歲月,勢必復聚,其為后患無窮。非宣布皇仁,廣行招撫,以散其黨,而孤其勢,不能平巢覆穴……”[10]可見,在姚啟圣看來,此時朝廷對于鄭氏集團一時是難以進剿的,唯有“廣行招撫,散其黨,孤其勢”,才能使“臺人反為吾用,而后賊可亡”[11]卷15。康熙二十年(1681),姚啟圣上奏:“一面先遣能員開示禍福,多方招撫。若復冥然不顧,則散遣間諜離其腹心,會合水陸官兵審機乘便直搗巢穴,庶兒再借國威廓清外島,亦可永奠閩于社席之安矣?!保?0]為此,姚啟圣派遣間諜,遠赴臺灣,偵探消息,以離間、瓦解鄭氏集團。對于招撫來的投誠者,姚啟圣歷來也是十分重視的,在姚啟圣看來,如果對投誠者處理不善,則“我處少一投誠,海上多一盜賊,此消彼長,關(guān)系匪輕”[12]卷1。姚啟圣甚至連應對之策也都想好了,主張妥善安置投誠者,“投誠官給俸、兵給餉,此事最得投誠之心;……投誠候選官寄憑閩,此事最得投誠之心;……將投誠官兵發(fā)往外省屯墾,此事最傷投誠之心,應將本省界外田地給予開墾?!保?2]卷4姚啟圣對“招撫”政策的思考,可謂是面面俱到,無一遺漏。

      早在康熙十七年(1678),姚啟圣就在福建四處發(fā)布文告,告示招撫的條例,其主要為:(1)制造銀牌,對前來投誠者給予賞賜。(2)發(fā)動沿海人民,動員其鄉(xiāng)鄰親戚前來投誠。(3)規(guī)定了帶馬匹、武器、士兵、戰(zhàn)船等前來投誠的各種獎賞條例。(4)安置好前來投誠的官兵,愿意歸農(nóng)的就令其歸農(nóng),不愿意歸農(nóng)者,“每月給疏萊銀一兩,米三斗,以為口糧,按月給放”[13]。從中可以看出,姚啟圣對于前來的鄭氏官兵,已經(jīng)安排好了一切,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安心地前來投誠,這對鄭氏集團內(nèi)部的官兵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誘惑。此文告一出,便在福建廣為流傳,姚啟圣甚至還特地派人送往澎湖和臺灣。使得“踞守澎湖逆賊,縱有萬余,內(nèi)多思叛?!保?4]

      此后,姚啟圣于康熙十八年(1679),把“漳州衛(wèi)改為修來館,用黃性震董理”[3]卷22,招降鄭經(jīng)部眾,“凡文官降者,以原銜題請;武官降者,題請換札。兵民各予賞銀50至20兩不等,愿入伍者給餉,愿歸農(nóng)者回籍安插?!保?]320以擴大對鄭氏集團的影響,進一步分化、削弱鄭氏集團。

      姚啟圣還特別注意對鄭氏集團內(nèi)部的高級將領如劉國軒等人進行招撫,康熙十八年(1679)正月,姚啟圣上疏:“鄭錦(經(jīng))以臺灣為穴,必不降,招撫無益。其偽武平侯劉國軒為賊渠魁,請赦罪,許授公爵,并赦偽將軍吳淑罪,許授侯爵。若二人解體投誠,則錦勢孤,海寇可立滅?!保?]320為此,康熙皇帝下旨:“劉國軒等果諭誠立效,率眾來歸,當赦其前罪,仍行論功。”[6]卷83批準了姚啟圣的建議,使鄭氏集團內(nèi)部的將領離心離德,為鄭氏集團的瓦解埋下了隱患。

      (二)“招撫”政策的實施效果

      在姚啟圣“招撫”政策的號召之下,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明顯的,鄭氏集團的力量受到極大的削弱,“投誠者絡繹相繼?!保?]320自康熙十七年六月至十一月,招撫鄭部軍官1 237人,兵11 639名[4]320;之后,又零星“招撫偽官兵12 277名”[12]卷3;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廖琠等即率偽官300余員,兵12 000余人,詣軍前降?!彼脑率巳眨澳疚滏?zhèn)偽總兵陳士愷、率偽文武官55員、兵1 431名投誠?!笔湃眨昂D?zhèn)慰偙嵠媪衣蕚喂?3員,兵丁1 000余名投誠?!卑嗽率蝗?,“招撫鄭部蔡沖琱等3員,官85員,兵12 517名,招回島民3 190余名;共獲大小船67只,分撥水師營用?!保?]卷80十月四日,“偽總兵都督同知紀朝佐率眾歸誠?!保?]卷85十九年五月,鄭氏集團的官兵投誠者與日俱增,鄭軍總兵朱天貴“率文武官員600余員,兵20 000余人,大小戰(zhàn)船300余艘,抵海澄投誠”[4]367,并被朝廷授予左都督。前后共計招撫鄭氏集團以及和鄭氏集團有聯(lián)系的官兵在130 000人以上,被瓦解的尚不在其中[15],這對鄭氏集團軍事實力的削弱和軍心的動搖,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姚啟圣的“招撫”政策在與鄭氏集團有聯(lián)系的各方割據(jù)勢力中收到的效果也是十分可觀的??滴跏拍辏?680),“據(jù)守閩、浙、贛三省交界處并聯(lián)合鄭經(jīng)之江機、郭如杰率官1 138名,兵43 629名,難民24 681名投誠……之后,邵武山區(qū)之楊一豹部官兵31 000余人也投誠?!保?]367致使鄭氏集團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

      姚啟圣的“招撫”政策以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手段,不僅動搖了鄭氏集團的軍心,分化了鄭氏的陣營,而且對于鄭氏集團的軍事力量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三、姚啟圣“壯己薦才”

      要想打贏一場戰(zhàn)爭,尤其是海戰(zhàn),水師力量的強與否是硬實力,直接關(guān)系著整個戰(zhàn)爭的結(jié)局,以當時的軍事實力來講,大清的八旗勁旅在陸地上無疑是最強的,傲視各方,但面對著茫茫大海卻也只能是望洋興嘆。

      (一)壯大福建水師

      當時清軍水勇的狀況是“即有船只,不過偏裨統(tǒng)領,調(diào)集各營之兵,湊成一師,操舟水戰(zhàn),既無久練之功,官取相同,又無總統(tǒng)之任。”[5]再加上存在著“綠旗武官多以兵丁充伴書記、軍牢等役,以致臨陣十不得七。”[4]307的嚴重現(xiàn)象,打擊鄭氏集團顯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姚啟圣認為,鄭氏集團之所以縱橫于海上而無懼清軍,就在于擁有一支實力強大的水師部隊,因此,要想收復臺灣必須壯大福建水師。

      姚啟圣從平臺事業(yè)的大局出發(fā),向朝廷建言,裁汰雜員,自行招募兵士,“督標亦有軍牢等役,現(xiàn)已革去,另募入伍,以足兵額?!保?]307獲得了康熙皇帝的允許,“以綠營乃經(jīng)制額兵,專為戰(zhàn)守而設,該管官必實足兵數(shù),命嚴禁用兵丁充雜役?!保?]1620康熙十七年(1678),朝廷準許姚啟圣“增兵10 800人,須募有資力精健者充補,同安、漳浦,俱設總兵官?!保?]1620并從姚啟圣標下調(diào)撥14 000人[5],康熙皇帝還命令從江南選調(diào)炮手2 000名赴福建水師軍前[4]349。此外,康熙皇帝還命令姚啟圣著手加強軍備,“速遣士卒修整舟艦”[2]1659,“所遺兵缺,速行募補?!保?]并從江、浙選取戰(zhàn)船100余艘,從湖廣撥發(fā)新式西洋火炮20具,一同編入福建水師部隊,并且還“自己捐錢與賚塔一道修造了74只戰(zhàn)船?!保?]不僅如此,姚啟圣還將投誠的鄭氏兵官用來充實清軍。自康熙十七年(1678)六月起至康熙十九年(1680)六月二十六日止,姚啟圣招撫到的投誠官兵除歸農(nóng)之外,還有官5 153員,兵35 677名,這些官兵大部分被安置在被閩省八府各營[13]。

      這些措施使得福建水師的人數(shù)、裝備等都大大勝于從前,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福建水師已經(jīng)擁有“精兵20 000余名,戰(zhàn)船300艘。”[6]卷105清軍的戰(zhàn)斗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為日后的平臺事業(yè)奠定了軍事基礎,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一場戰(zhàn)爭只有兵士、糧草、裝備是不夠的,還需要軍紀嚴明,士氣高昂。為了嚴明軍紀,賞罰分明,提高軍隊士氣,姚啟圣制定了賞罰條例。姚啟圣認為,如果對沖鋒陷陣者不給予獎勵,對臨陣退縮者不予以懲處,則軍紀不明,士氣低落,則“敗走者何所畏而不敗走,用命者何所為而再用命?!保?6]因此,姚啟圣制定了“跳船賞格”、“臨敵進船罰例”、“陸路過兵賞格”、“陸路進兵罰例”[5]等來鼓勵和懲罰士兵。這些條例上奏朝廷之后很快得到了批準。福建水師的軍容得以煥然一新。

      (二)力薦海霹靂施瑯

      一支強大精銳的水師勁旅,還需要一位“習海上事”,“治軍嚴整,通陣法,尤善水戰(zhàn)”[1]卷260,9868的統(tǒng)帥。這位統(tǒng)帥就是后來流芳百世的福建水師提督——海霹靂施瑯。施瑯,字琢公,從征廣施瑯是順治三年(1646)跟隨鄭芝龍投降清朝的,而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是由姚啟圣招撫降清的,后由于要裁撤水師提督而被授為內(nèi)大臣。一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才官復原職。施瑯之所以能夠官復原職與姚啟圣的力薦是分不開的。

      福建水師提督一職是福建水師部隊是否能夠“決戰(zhàn)千里”的核心人物,姚啟圣認為,福建水師提督應該是一位“廉勇優(yōu)長,威名素著,深諳水性,諳練才能者”[17],而在他心中,唯有施瑯是上佳之選。但在康熙十八年(1679)四月,朝廷已經(jīng)任命萬正色擔任福建水師提督,“統(tǒng)轄全閩水師營務,以專職掌?!保?]卷80姚啟圣不惜冒犯天威,上疏舉薦施瑯。同年六月,姚啟圣上疏,請求起用施瑯,他指出:“施瑯即有一子在海,尚有六子在京。其京中家口數(shù)百,豈肯為一子而舍六個兒子與數(shù)百口家眷乎?”[18]七月初一,姚啟圣上平海逆機宜十四疏,其第三疏就是保舉施瑯為水師提督[2]1637。十九日,姚啟圣再一次上疏,“以施瑯為將軍總統(tǒng)水師。”[4]331并以全家性命作為擔保,“以百口保烺必無他?!保?1]但是,由于施瑯此時尚有一子、一族侄在鄭氏集團中供職,康熙皇帝由此對施瑯抱有疑慮,不敢重用。此外,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此時“效力茂著”[2]1697,康熙以此為由,駁回了姚啟圣的請求。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二月,事情才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鄭經(jīng)部總兵施亥(施明良)與其族侄施齊等密謀于廈門擒鄭經(jīng)獻姚啟圣,歸順朝廷,事泄,兩家七十三口均被殺。”[4]360這一事情的發(fā)生對于打消康熙皇帝的疑慮起了關(guān)鍵的作用,也為姚啟圣再一次保舉施瑯提供了條件。

      康熙二十年(1681),鄭經(jīng)逝世,姚啟圣、李光地奏請,趁機進取臺灣??滴趸实鄣弥嵔?jīng)的死訊之后,“諭姚啟圣與巡撫吳興祚,提督諾邁、萬正色等及將軍喇哈達、侍郎吳努春分領所部,趁機進取臺灣、澎湖?!保?]396但是水師提督萬正色“卻仍言不可平,并有‘三難六不可’之疏?!笨滴趸实劭春蟠笈?,“我仗他有本事,委之以重任,而他卻畏服賊敵,不成說話?!保?]1697姚啟圣再度上疏保舉施瑯,這一次康熙皇帝又聽取了大學士李光地的建議,終于在同年的七月二十八日下旨“今諸路逆賊、俱已殲除。應以見在舟師、破滅海賊。原任右都督施瑯、系海上投誠、且曾任福建水師提督、熟悉彼處地利、??芮樾???扇砸杂叶级?、充福建水師提督總兵官。加太子少保、前往福建。到日即與將軍、總督、巡撫、提督商酌??似诮y(tǒng)領舟師、進取澎湖、臺灣?!保?]卷96經(jīng)姚啟圣的力薦,施瑯終于得以官復原職。施瑯的起用對于整個平臺事業(yè)的進程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福建水師如虎添翼。這時,清政府的水師部隊成了一支真正的虎狼之師。而這一切都與姚啟圣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四、姚啟圣穩(wěn)固后方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的是經(jīng)濟,福建作為平臺事業(yè)的大本營,就必須是糧草充足,以資前方。此外,后方穩(wěn)定與否,除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還在于人心的向背。

      福建地處沿海之地,交通便利,應是水鄉(xiāng)富饒之地,但其經(jīng)濟的發(fā)展卻嚴重受到鄭氏集團海襲的影響。加之清政府的“遷海令”政策,使得沿海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更加困苦。身為總督的姚啟圣有責任也有義務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發(fā)展福建地方經(jīng)濟,減輕人民的負擔,安定人民的生活,穩(wěn)定人心,為平臺事業(yè)打下堅實的經(jīng)濟基礎和群眾基礎。

      (一)請撤八旗兵

      姚啟圣為此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請撤福建八旗兵,以消除兵害,清軍在與鄭氏集團作戰(zhàn)的過程中,大批八旗軍隊進入福建,這些官兵視百姓如草菅,為害地方,任意強搶、凌辱當?shù)匕傩?,“無所得居則以民屋居之,無所得器械則即以屋中之器械供之,無所得役則即以屋中之民役之。朋淫其妻女,系其老幼,喑啞叱咤,稍不如意,棰楚橫至,日有死者。”[11]而且軍費浩大。康熙十八年(1679)七月,姚啟圣上疏,“請撤福建八旗兵,以節(jié)省軍費,……可為朝廷節(jié)省銀一百萬兩?!保?]329十月,康熙皇帝下令,將福建滿洲兵的一半撤回京師。次年八月,又再一次將福建八旗兵1 000撤回京師。保證了百姓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安定了民心,為平臺事業(yè)贏得了穩(wěn)定的后院。八旗兵撤走以后,沿海百姓免于兵害,使清政府贏得了沿海百姓的心,同時也有利于百姓從事生產(chǎn),為平臺事業(yè)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和經(jīng)濟基礎。

      (二)展界諸島

      第二件事情就是展界諸島,康熙帝為了切斷沿海地區(qū)對鄭氏集團的供應,下旨實行海禁政策,“嚴禁奸民貿(mào)易、潛資寇糧?!保?]卷81同時,實行“遷海令”,“逐百姓重入內(nèi)地,或10里20里,凡近水險要,筑寨駐兵,于是濱海數(shù)千里無復人煙。”[4]320然而,這兩項政策不但沒有真正的切斷鄭氏集團的大陸供應,反而使“遷海之民盡失故業(yè)”[4]62,嚴重影響了沿海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而且朝廷的賦稅收入也大大減少,這是不利于整個平臺事業(yè)大局的。

      康熙十九年(1680),福建沿海諸島陸續(xù)被收復后,姚啟圣就開始奏請展界諸島。這一年三月,姚啟圣召集福建官僚議論關(guān)于福建展界的問題,眾人都一致認為應當照前例就界筑壁,唯獨姚啟圣認為不可,姚啟圣說:“諸島由來悉系版圖,漁鹽田土,年計國賦數(shù)十萬,前日失策輕棄,致鄭經(jīng)乘甲寅之變猖獗橫行”,“一旦克復,得寸守寸,豈可復議輕棄以資賊手?”[4]363于是,姚啟圣和萬正色等人聯(lián)合上奏,奏請展界諸島,并獲得了康熙皇帝的批準,下旨“自福建福寧至詔安,盡許百姓復業(yè)”[4]364。

      既然福建都已經(jīng)展界了,那其他地方也應該相繼展界。之后,姚啟圣又上疏朝廷:“南海一帶俱有阨塞城寨可以列戍,俱有田可耕,而魚鹽蜃蛤之利尤大,若分屯設衛(wèi),令之開墾,得與鮫人蜑戶參錯而居,所以安內(nèi)而攘外也。由福清而南,臣已相度經(jīng)營,了然可措,將開商市,給牛種,為國家恤流亡而收甌脫自然之利,保無患焉?!保?1]康熙二十年(1681)二月初七,姚啟圣等先后上疏,廈門等沿海要地都已經(jīng)設防,沿海邊界地方也應當予以開放,使遷移的沿海人民復業(yè),姚啟圣在奏疏中稱:“若一還邊界,則上可以增國課,下可以遂民生,并可以收漁鹽之利,以餉新兵,安投誠之兵永無反側(cè),遠可以使臺灣之眾望風來歸,近可以使春夏之交米不騰貴,是還界一事,實今日閩省第一要務也?!保?]1691這一建議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批準,但是嚴禁與臺灣鄭氏集團來往,同時不許與各國互通貿(mào)易。展界諸島之后,“閩人得耕魚衣食之資,相與狂號喜躍曰:姚公活我!”[11]姚啟圣這一舉動為清政府贏得了人心,也使清政府的賦稅收入大為增加。

      除此之外,姚啟圣在福建總督任上還采取了許多有利于福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措施,諸如解除海禁、教化閩民、整頓吏治、主持汀州鹽政等,福建的社會風氣為之大開,經(jīng)濟得到了發(fā)展,為平臺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社會條件和堅實的經(jīng)濟基礎。康熙二十二年(1683)、海霹靂施瑯率領福建水師部隊在姚啟圣充分保障后勤軍需的情況下赴海攻臺,一戰(zhàn)而定乾坤,成功收復了寶島臺灣,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

      五、結(jié)語

      “時勢造英雄”,一個歷史人物的產(chǎn)生是歷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tǒng)一。在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要堅持歷史分析的原則,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中,依據(jù)他在那種歷史環(huán)境中所起的實際作用來對他作出客觀而公正的評價。歷史已經(jīng)證明,在整個平臺事業(yè)中,姚啟圣與施瑯是一個“運籌帷幄”與“決勝千里”的關(guān)系。沒有姚啟圣“運籌帷幄”,施瑯也決不可能輕而易舉地“決勝千里”。盡管姚啟圣也曾犯有過失,如引發(fā)了“督、提之爭”,但是人無完人,我們也不能對歷史人物太過于苛刻,應辯證地看待之,今之視昔,亦猶后之視今。總之,姚啟圣自任福建總督以來,一直以平臺事業(yè)為自己的終極目標,并為之不懈努力。正是有了這個信念的支撐,使得姚啟圣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為清初的平臺事業(yè)和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做出了應有的歷史貢獻,這是不容抹殺的。

      參考文獻:

      [1]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戴逸,李文海.清通鑒[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3]江日升.臺灣外記[M].臺北:眾文圖書公司,中華民國六十八年.

      [4]林鐵鈞,史松.清史編年[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5]章慕榮.論清政府統(tǒng)一臺灣斗爭中的姚啟圣[J].臺灣研究,2002(4).

      [6]馬齊,朱軾.圣祖仁皇帝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李光地著,陳祖武點校.榕村續(xù)語錄[M].北京:中華書局,1998.

      [8]孟文鏞.論姚啟圣對統(tǒng)一臺灣的貢獻[J].紹興師專學報,1990(3).

      [9]孫武.孫子兵法謀攻篇[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10]孫國政.論姚啟圣對鄭氏集團的招撫[J].貴州文史叢刊,2008(1).

      [11]全祖望.鮚埼亭集[M].北京:國立編譯館,1981.

      [12]鄧孔昭,孔立,陳在正.論姚啟圣[J].臺灣研究集刊,1984(1).

      [13]吳玫.論姚啟圣的招撫活動[J].臺灣研究集刊,1983(2).

      [14]施瑯.靖海紀事:上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15]鄧孔昭,孔立,陳在正,論姚啟圣[J].臺灣研究集刊,1984(1).

      [16]侯軍義.論姚啟圣與清初統(tǒng)一臺灣[D].廈門大學碩士論文. 2007.

      [17]張森奉.清代名臣姚啟圣[J].政協(xié)天地,2011(8).

      [18]鄧孔昭.李光地、施瑯、姚啟圣與清初統(tǒng)一臺灣[J].臺灣研究集刊,1993(1).

      (編輯:張齊)

      中圖分類號:K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999(2015)11-0111-05

      作者簡介:張?。?993-),男,西南大學(重慶400715)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史隋唐五代史。

      收稿日期:2015-08-29

      猜你喜歡
      臺灣
      臺灣都市詩的階段性發(fā)展與蛻變(1930—2015)
      華文文學(2016年6期)2017-01-06 09:53:52
      “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臺灣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初探
      從實施成效看臺灣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發(fā)展?
      探析臺灣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思維對蘇南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借鑒
      捍衛(wèi)“臺灣”?美學者炒作舊書有蹊蹺
      臺灣家庭責任醫(yī)師制度的經(jīng)驗與啟示
      臺灣地區(qū)技術(shù)性貿(mào)易壁壘影響福建食品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情況調(diào)查
      臺灣地區(qū)高等教育現(xiàn)存問題的比較研究
      高度警惕美國對“臺灣”的小動作
      高度警惕美國對“臺灣”的小動作
      都江堰市| 乐陵市| 晴隆县| 广安市| 万盛区| 同仁县| 延吉市| 台山市| 永顺县| 赣榆县| 阳原县| 平乡县| 新泰市| 深泽县| 义马市| 宁夏| 井研县| 无锡市| 南丹县| 深泽县| 塘沽区| 洱源县| 南投县| 什邡市| 株洲县| 青冈县| 安塞县| 申扎县| 德兴市| 辽宁省| 宾阳县| 平潭县| 攀枝花市| 唐海县| 马山县| 鹰潭市| 湘西| 临潭县| 上犹县| 定州市| 温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