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俄藏敦煌Дх00293號《三藏圣教序》文書考*

      2015-02-24 06:12:12
      陰山學(xué)刊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俄藏圣教序三本

      吳 超

      (包頭師范學(xué)院 歷史文化學(xué)院,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30)

      ?

      俄藏敦煌Дх00293號《三藏圣教序》文書考*

      吳 超

      (包頭師范學(xué)院 歷史文化學(xué)院,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30)

      俄藏敦煌Дх00293號《三藏圣教序》文書應(yīng)當命名為《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敦煌文書中約有6個編號為《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這件文書的撰寫時間大約在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七日至十一月二十六日之間。

      唐代;俄藏敦煌文獻;《三藏圣教序》

      目前學(xué)界對《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的論述尚不多,在敦煌文書中有數(shù)件《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亦被稱為《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卻題為《三藏圣教序》,雖然有學(xué)者曾涉及到《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但大多一筆帶過。馬德《國內(nèi)散藏敦煌遺書調(diào)查隨筆》中載:“在這次調(diào)查的幾家單位中,山東博物館的收藏比較豐富一些,除了寫經(jīng)之外,還有幾件重要的社會歷史文獻,現(xiàn)選介如下:首先是兩件唐代的‘三藏圣教序’抄本,一是垂拱元年(685年)已經(jīng)執(zhí)掌唐朝大權(quán)的皇太后武則天為日照法師寫的《大唐后三藏圣教序》(LB.003),一是唐中宗李顯在神龍元年(705年)復(fù)位不久為義凈法師寫的《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LB.004)?!洞筇浦信d三藏圣教序》或曰《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敦煌遺書中還有 S.462、北翔 50、北玉 92 等寫本?!盵1](P46~49)于芹《山東博物館藏敦煌遺書敘錄》:“LB.002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黃麻紙,卷軸裝,首尾俱全;卷長186.7厘米,高25.4厘米,6紙,88行,行17字。有烏絲欄,有護首,有竹質(zhì)天竿,系縹帶孔。卷面多有水漬,有等距離蟲蛀殘洞。尾有后配木軸。首題: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御制。按:本抄件為唐中宗于神龍元年(705年)為義凈所撰圣教序,原抄寫于義凈所譯多部經(jīng)文之前,又名《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全文收入《全唐文》第 17卷,更名《三藏圣教序》,可參證。敦煌遺書所見還有S.462、北翔 50、北玉 92 等寫本,為 10 世紀時抄本。……LB.004為《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四百二十六》?!盵2](P59~71)楊富學(xué)、王書慶《唐代長安與敦煌佛教文化之關(guān)系》:“從長安傳入敦煌的佛教文獻尚有……《大唐中興三藏全教序》(P.2780、P.2899、P.3127、S.343、S.462、北圖翔50、北圖玉92)……等,此不贅述?!盵3](P174~181)

      筆者查閱敦煌文獻發(fā)現(xiàn)編號為S.343的敦煌文書、編號P.3127號敦煌文書,雖然題為《大唐三藏圣教序》,但實為唐太宗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編號P.2780號敦煌文書雖然題為《大唐三藏圣教序》,實為《大唐后三藏圣教序》,并非楊富學(xué)先生所論述的《大唐中興三藏全教序》。筆者在閱讀俄藏敦煌文書Дх00293題為《三藏圣教序》文書時,發(fā)現(xiàn)該件文書應(yīng)為《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據(jù)馬德和于芹兩位先生的描述,山東博物館編號為LB.002文書,應(yīng)為《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由于資料所限,筆者沒有查閱到北圖翔50號、北圖玉92號文書和LB.002文獻。如果屬實,那么《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的敦煌文書有編號P.2899、S.462、北圖翔50、北圖玉92、俄藏Дх00293、山東博物館所藏LB.002六個卷號。

      由于《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所載是關(guān)于唐代高僧義凈的,學(xué)界雖然對敦煌文書中《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的論述較少,但是對高僧義凈卻著力較多,如:武伯倫《讀僧義凈的兩本書》、周桓《義凈前往南海諸國和印度的事跡及其貢獻》、徐北文《唐代求法高僧義凈》、鄭炳林《俄藏敦煌寫本唐義凈和尚〈西方記〉殘卷研究》、王玉娟《義凈與〈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高玉春《梵宇之棟梁、法門之龍象》、王樂慶《義凈與那爛陀寺》、彭薇與劉秀敏《唐代西行高僧義凈》等論文,這些論文對義凈的生平事跡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考證,而文書所載內(nèi)容,又均與高僧義凈有關(guān),故筆者僅對俄藏敦煌Дх00293號文書??焙妥珜憰r間進行論述。

      一、對俄藏敦煌Дх00293號文書???/h2>

      有關(guān)《三藏圣教序》在佛教典籍中有多部,據(jù)筆者所查相關(guān)文獻,有唐太宗、武則天、唐中宗、宋太宗等人撰寫的《三藏圣教序》。從文書的內(nèi)容來看,該件文書并不是唐太宗、宋太宗撰寫的《三藏圣教序》,那么文書可能是武則天或唐中宗所撰《三藏圣教序》,且文書中出現(xiàn)“證圣元年”、“則天大圣皇帝”,似乎可以確定是武則天時期的作品。筆者查閱《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15冊No.0646 《入定不定印經(jīng)》載有《大周新翻三藏圣教序》,文書所載內(nèi)容與此并不相同。因此,推知,這應(yīng)是唐中宗所撰《三藏圣教序》。

      唐中宗所撰《三藏圣教序》見于《乾隆大藏經(jīng)》第0122部《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題為《唐龍興三藏教序》,亦見于《乾隆大藏經(jīng)》第1119部《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題為《三藏圣教序》,亦見于《全唐文》卷十七《中宗二》載《三藏圣教序》。

      據(jù)上文可知,山東博物館LB.002號《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首尾俱全,應(yīng)是目前所見敦煌文書中保存最為完整的本子。敦煌S.462號文書《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僅缺“歲稔時和,遠安邇肅,顧以萬機務(wù)總四海事,殷爰憑乙夜之馀式。贊彌天之德,課虛扣寂,聊題序云。”

      筆者據(jù)敦煌S.462號文書、《乾隆大藏經(jīng)》第0122部《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第1119部《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全唐文》所載《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四個版本對這件文書進行???。

      俄藏敦煌Дх00293號文書,錄文如下:

      【前缺】

      巖【3】岫之千重,凌波濤之萬里。漸屆天竺,次至

      王城。

      佛說法華,靈峰尚在;

      如來成道,圣躅仍留。吠舍【4】城中,獻蓋之跡【5】

      不泯;給孤園內(nèi),布金之地猶存。三道寶階,居

      然目睹;八大靈塔,邈矣親觀。所經(jīng)三十馀國,

      凡歷二十馀載。菩提樹下,屢攀折以淹留;阿耨

      池邊,幾濯纓而藻鑒【6】。法師慈悲作室,忍辱

      為衣,長齋則一食【7】自資,長坐則六時無倦。又

      不如是矣。既閑五天竺語,又詳二諦幽宗,譯

      義綴文,咸由於己出;措【10】詞定理,匪假於旁求。

      超漢代之摩騰,跨秦年之羅什。所將梵本經(jīng)

      近【11】四百部,合五十萬頌,

      金剛座真容一鋪,舍利三百粒,以證圣元年

      夏五月方屆都焉。

      則天大圣皇帝出震膺期,乘乾握紀,紹隆

      為務(wù),和【12】宏濟為心。爰命百寮,兼整四眾,虹幡輝

      日,鳳吹遏?!?3】香散六銖,花【14】飄五色,鏘鏘濟濟,煒

      煒煌煌,迎於上東之門,置於授記之寺。共于

      闐三藏及大福先寺主沙門,復(fù)禮西崇福

      寺主法藏等,翻《花【15】嚴經(jīng)》,後至大福先寺,與天

      竺三藏寶思未多及授記寺主惠表、沙門勝

      莊、慈訓(xùn)等譯《根本部律》。其大德等莫不四禪

      凝慮【16】,六度冥懷,懸法鏡於心臺,朗戒珠於性

      海。詞林挺秀,將覺樹而聯(lián)芳;慧炬揚輝,澄桂

      【后缺】[4](P201)

      校記:

      【1】升:《全唐文》本為“詈”,其他三本均為“升”,和文書同。

      【2】航唯:《全唐文》本為“劍唯”,其他三本均為“航唯”。

      【3】巖:《全唐文》、S.462本與文書同,《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本均為“嚴”。

      【4】舍:《全唐文》本為“奢”,其他三本與文書同。

      【5】跡:《全唐文》、S.462本與文書同,其他兩本均為“足跡”。

      【6】鑒:《全唐文》本與文書同,其他三本均為“鑑”。

      【7】食:《全唐文》本脫“食”字。其他三本均與文書同。

      【8】著:S.462為“者”,其他三本與文書同。

      【9】方:《全唐文》本為“文”,其他三本與文書同。

      【10】措:《全唐文》本與文書同,其他三本為“指”。

      【11】近:S.462為“近”,《全唐文》本為“僅”,其他兩本為“共”。

      【12】和:《全唐文》本為“宏”,其他三本為“弘”。

      【13】悖:S.462為“云”,其他三本與文書同。

      【14】花:S.462為“花”,其他三本均為“華”。

      【15】花:S.462為“花”,其他三本均為“華”。

      【16】慮:《全唐文》本與文書同,其他三本為“虛”。

      筆者查到的另外兩件敦煌P.2899、P.3154號文書題,一件題為《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另一件卻題為《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序》。

      敦煌P.2899號文書題為《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這篇文書置于《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之首,筆者亦錄文如下:

      【前缺】

      場。琳遠高人駢踨於法宇,遂使微言著范,歷

      千古而揚英□□□□周十方而騰茂實。

      頃屬后周應(yīng)運,大扇魔風遂使天下招提,咸

      從毀廢,寰中法侶并混編甿。嗟乎!闃寂禪居。

      空留宴坐之處,荒涼慧苑。無復(fù)經(jīng)行之蹤。爰

      洎開皇,重將修建。旋逢大業(yè),又遇分崩。鬼哭

      神吟,山鳴海沸。既遭涂炭,寧有伽藍。正法消

      淪,邪見增長。於是人迷覺路,邅迴於苦集之

      區(qū),俗蔽真宗,羈絆於蓋纏之內(nèi)。我大唐之有

      天下也,上凌巢燧,俯視羲軒,

      □圣重光,萬邦一統(tǒng),威加有截,澤被無垠。

      掩坤絡(luò)以還淳,亙乾維而獻款。再懸佛日,重

      補梵天。龍宮將八柱齊安,鷲嶺共五峰爭峻。

      大弘釋教,諒屬

      皇朝者焉。大福先寺翻經(jīng)三藏法師義凈

      者,范陽人也,俗姓張氏,五代相韓之后。三臺仕晉

      之前,朱紫分輝,貂蟬合彩,高祖為東齊郡守。

      仁風逐扇,甘雨隨車,化闡六條,政行十部,爰祖

      及父。俱厭俗榮,放曠一丘,逍遙三徑,含和體素,

      養(yǎng)性恬神。摘芝秀於東山,挹清流於南澗,可

      謂幽尋丹嶠棲偃白云臬鶴。於是吞聲場

      駒以之執(zhí)影。法師幼挺明晤,夙□□敏,才俞辯

      李之歲,心樂出家。甫過游洛之□□尋西國。

      業(yè)該經(jīng)史,學(xué)洞古今,聰三藏□□樞,明一乘之

      奧義,既而閑居習靜,息慮安禪,托彼山林,遠茲

      塵累。三十有七,方遂雅懷。以咸亨二年,行至廣

      府,發(fā)蹤結(jié)契數(shù)乃十人,鼓棹升航,唯存一已。

      巡南溟以遐逝,指西域以長驅(qū),歷嚴岫之千

      重,凌波濤之萬里,漸屆天竺,次□□□

      佛說法華靈峰尚在。

      【后缺】[5]

      該件文書,與俄藏敦煌Дх00293號文書有四行重疊,從文書的內(nèi)容來看,可以補Дх00293號文書前文所缺。從文書行款格式來看,這兩件文書不是同一篇文書。

      敦煌P.3154號文書題為《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序》,筆者錄文如下:

      【前缺】

      則天大圣皇帝,出震膺期,乘乾握紀,紹隆為(筆者:這一行為半邊字)

      務(wù),弘濟為心。爰命百寮兼整四眾,虹幡輝日。

      鳳吹遏云,香散六銖,華飄五色。鏘鏘濟濟,煒煒

      煌煌。迎于上東之門,置于授記之寺。共于闐

      三藏及大福先寺寺主沙門,復(fù)禮西崇福寺主

      法藏等,翻花嚴經(jīng)后,至大福先寺。與天竺

      三藏寶思末多,及授記寺主慧表、沙門勝莊、

      慈訓(xùn)等,譯根本部律,其大德等,莫不四禪凝

      虛,六度冥懷,懸法鏡於心臺,朗戒珠於性海。

      詞林挺秀,將覺樹而聯(lián)芳,慧炬揚輝。澄桂

      輪而合影,渾金璞玉,諒屬其人。誠梵宇之棟

      梁,實法門之龍象,已翻諸雜經(jīng)律二百馀卷。

      繕寫云畢,尋并進內(nèi)其馀戒律諸論。方俟后

      詮五篇之教,具明八法之因,備曉鵝珠。尚護蟲

      命無傷,浮囊必取於不虧,油缽終期於靡覆。

      崇圣教之綱紀,啟含生之耳目,伏愿上資先

      圣。長隆

      七廟之基,下逮微躬,恒佐九天之命,遷懷生

      於壽域,致薄俗於淳,歲稔時和,遠安邇肅。

      顧以萬機務(wù)總四海事,殷爰憑乙夜之馀式。

      贊彌天之德,課虛扣寂,聊題序云。[6]

      該件文書,雖然題為《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序》,據(jù)文書的內(nèi)容來看卻是《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這件文書同俄藏敦煌Дх00293號文書有十行重疊。其所載內(nèi)容,可以補俄藏敦煌Дх00293號文書的后面缺文。從文書的行款格式來看,這兩件文書亦不是同一篇文書。

      據(jù)此,俄藏敦煌Дх00293號文書命名為《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較《大唐三藏圣教序》更為貼切。

      二、文書撰寫時間的推定

      根據(jù)唐中宗的《三藏圣教序》,該文應(yīng)是唐中宗李顯為僧人義凈翻譯佛經(jīng)所寫的序文。那么該件文書寫作于什么時候呢?

      據(jù)《舊唐書》卷六,本紀第六《則天皇后》載:

      神龍元年春正月,……甲辰,皇太子監(jiān)國,總統(tǒng)萬機,大赦天下。是日,上傳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陽宮。戊申,皇帝上尊號曰則天大圣皇帝。[7](P132)

      《舊唐書》卷七,本紀第七《中宗》載:

      庚戌……上天后尊號為則天大圣皇帝。[7](P136)

      《新唐書》卷四本紀第四《則天皇后、中宗》載:

      五年正月……丙午,皇帝復(fù)于位。丁未,徙后于上陽宮。戊申,上后號曰則天大圣皇帝。[8](P105)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七《唐紀二十三·則天順圣皇后下》載:

      (神龍元年)丁未,太后徙居上陽宮,李湛留宿衛(wèi)。戊申,帝帥百官詣上陽宮,上太后尊號曰則天大圣皇帝。[9](P6582)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八《唐紀二十四·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中》載:

      壬寅,則天崩于上陽宮,年八十二。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盵9](P6596)

      《唐會要》卷三《皇后》載: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傳位于中宗。二十六日。徙居上陽宮。二十七日。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10](P24)

      從文獻所載的內(nèi)容來看,文獻大多記載武則天應(yīng)當是在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戊申的時候,被中宗尊為“則天大圣皇帝”,僅有《舊唐書·中宗紀》為正月庚戌。因此大致可以確定是“戊申”日上的“則天大圣皇帝”的封號。查《二十史朔閏表》,正月二十七日為“戊申”日,[11](P92)可以同《唐會要》所載相印證?!案纭睘檎露湃铡S纱丝赏圃摷臅臅r間當在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七日之后。

      那么,武則天什么時候去掉皇帝的“則天大圣皇帝”的封號的呢?

      據(jù)《舊唐書》卷六,本紀第六《則天皇后》載:

      冬十一月壬寅,則天將大漸,遺制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其王、蕭二家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咸令復(fù)業(yè)。是日,崩于上陽宮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謚曰則天大圣皇后。[7](P132)

      《新唐書》卷四,本紀第四《則天皇后、中宗》載:

      五年……十一月,崩,謚曰大圣則天皇后。[8](P105)

      武則天在駕崩的當天去掉帝號。神龍元年十一月壬寅日為十一月二十六日。該件文書的下限當在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之前。

      據(jù)《宋高僧傳》卷第一,譯經(jīng)篇第一《唐京兆大薦福寺義凈傳》所載:

      暨和帝神龍元年乙巳。于東洛內(nèi)道場。譯孔雀王經(jīng)。又于大福先寺出勝光天子香王菩薩咒一切莊嚴王經(jīng)四部。沙門盤度讀梵文。沙門玄傘筆受。沙門大儀證文。沙門勝莊利貞證義。兵部侍郎崔湜給事中廬粲潤文正字。秘書監(jiān)駙馬都尉楊慎交監(jiān)護。帝深崇釋典。特抽睿思制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12](P2)

      從這亦可推知,該件文書應(yīng)是神龍元年的文書。

      《唐龍興三藏圣教序》后被趙明誠收入《金石錄》,在其卷二十五中趙明誠所撰的一篇碑跋中敘述到:

      右《唐中興圣教序》,中宗為三藏法師義凈所作。唐奉一書,刻石在濟南長清縣界四禪寺。寺在深山中,義凈真身塔尚存,余屢往游焉,得此文入錄。案《御史臺記》,奉一齊州人,善書翰,武后時為御史,后坐誅剪皇族,廢。[13](P591)

      從上述文獻所載亦可知《唐中興圣教序》即《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為神龍元年唐中宗所撰。故文書的撰寫年代應(yīng)當在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七日之后,十一月二十六日之前。

      綜上所書,敦煌文書所見《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有六個卷號,分別為P.2899號、S.462號、俄藏Дх00293、山東博物館所藏LB.002和北圖翔50、北圖玉92六個卷號。據(jù)文書內(nèi)容可以推知《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撰寫時間當在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七日至十一月二十六日之間。

      [1]馬德.國內(nèi)散藏敦煌遺書調(diào)查隨筆[J].敦煌研究,2012,(5).

      [2]于芹.山東博物館藏敦煌遺書敘錄[J].敦煌研究,2012,(5).

      [3]楊富學(xué),王書慶.唐代長安與敦煌佛教文化之關(guān)系[J].1998法門寺唐文化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

      [4]孟列夫主編.俄藏敦煌文獻(第六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http://idp.nlc.gov.cn/database/oo_scroll_h.a4d uid=-3227915276;recnum=60100;index=5.國家圖書館·國際敦煌項目·IDP數(shù)據(jù)庫.

      [6]http://idp.nlc.gov.cn/database/oo_scroll_h.a4d?uid=-3226113616;recnum=60373;index=4.國家圖書館·國際敦煌項目·IDP數(shù)據(jù)庫.

      [7]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8]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9]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

      [10]王溥.唐會要[M].北京:中華書局,1955.

      [11]陳垣.二十史朔閏表[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2]贊寧.宋高僧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3]趙明誠.宋本金石錄[M].北京:中華書局,1991.

      〔責任編輯 王 宇〕

      A Study of the Dunhuang Literature Kept in Russia of Дх00293 NamedSanZangShengJiaoXu

      WU Chao

      (School of Historic Culture,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Baotou 014030)

      We researching into the Dunhuang literature kept in Russia Дх00293SanZangShengJiaoXu,the literature should be namedTangZhongXingSanZangShengJiaoXu.There are six records ofTangZhongXingSanZangShengJiaoXuin the Dunhuang literature. The literature was wrote between 27 January to November 26 in the first year of Shen Long.

      Tang Dynasty; Dunhuang literature kept in Russia;SanZangShengJiaoXu

      2014-02-25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俄藏黑水城漢文佛教文獻整理與研究”(13YJA730003)階段性研究成果。

      吳超(1976-),男,蒙古族,博士,包頭師范學(xué)院歷史文化學(xué)院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論文有《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所見大黑天信仰》等。

      G256.1

      A

      1004-1869(2015)03-0060-05

      猜你喜歡
      俄藏圣教序三本
      俄藏инв.№2522西夏文《修菩提心》考
      西夏研究(2023年1期)2023-03-13 02:38:30
      俄藏5949-28號乾祐子年貸糧雇畜抵押契考釋
      西夏學(xué)(2020年2期)2020-01-24 07:42:42
      三本院校即興伴奏課程教學(xué)改革與構(gòu)想
      時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26
      俄藏西夏文《大智度論》考釋
      俄藏回鶻文《玄奘傳》第六卷七葉釋讀
      這三本,你家有嗎?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46
      唐碑之冠——《雁塔圣教序》(上)
      “三本提”葡萄芽變“11-06-25”的遺傳鑒定
      從《十六齡女士楊蓮之集圣教序詩》看楊蓮之詩歌創(chuàng)作
      《圣教序》及其臨摹
      宁河县| 武功县| 桐梓县| 黑龙江省| 榕江县| 乌兰浩特市| 宝坻区| 仁化县| 湟中县| 万源市| 清原| 金溪县| 新民市| 清水河县| 剑河县| 东光县| 集安市| 太谷县| 五家渠市| 来安县| 昭苏县| 娱乐| 长武县| 松桃| 虞城县| 宁陵县| 昆山市| 雷山县| 岳普湖县| 罗甸县| 封开县| 伊川县| 周口市| 曲阜市| 中江县| 大邑县| 且末县| 揭东县| 吕梁市| 饶平县|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