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花
(延吉市三道煤礦學校,吉林 延吉 133000)
課堂教學突出主體性是“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發(fā)展核心理念的重要體現(xiàn)。在主體性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充分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其自覺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以體現(xiàn)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獲得進步與發(fā)展[1]。然而,當下有一些農(nóng)村小學、特別是偏遠的農(nóng)村小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現(xiàn)象。有的雖然在教學觀、學生觀方面有所改變,但還是“穿新鞋走老路”,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因此,農(nóng)村小學語文老師帶著學習的態(tài)度每每到城鎮(zhèn)去聽課,學習他們的先進教學理念,體驗他們組織與實施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贊嘆老師精湛的教學技藝之外,總免不了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城鎮(zhèn)的孩子真聰明,說起來頭頭是道;我們農(nóng)村的孩子站起來總沒話說?!贝_實,城鎮(zhèn)課改實驗校的名師到農(nóng)村小學上示范課,他們的教育理念絕對先進,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調(diào)動孩子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以體現(xiàn)孩子的主體性,但孩子們卻無所適從,完全不能把握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這大顯身手的舞臺上不知自己應扮演什么角色?!氨鶅鋈叻且蝗罩?。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農(nóng)村,長期以來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一直占優(yōu)勢,尤其是語文課,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還是教學的主要方式。
要扭轉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這種講解、問答式的教學現(xiàn)狀,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大膽質(zhì)疑、及時反饋交流與評價,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關鍵在于全面實施主體性教學。作為農(nóng)村小學的一名語文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要轉變觀念,提高對主體性教學的認識,并付諸實踐,積極投入教改,真正將主體性教學落到實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的主張,反映了主體性教育論,即教育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把作為主體性的學生當做是具有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活生生的學習活動的主人[2]。學習是一種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腦力勞動,只有讓學生自己覺得很需要,在很情愿、很樂意的情況下進行學習,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并做到靈活運用。相比之下,農(nóng)村語文教師因為覺得語文的學習效果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有直接的反映,因而在課堂上對學生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覺得要講的東西太多,甚至怕學生不懂,講了一遍又一遍,結果學生仍茫然不知所措。知識不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因而印象不深,學生學得死氣沉沉,效果甚差。
教師真正要做的事,是做一個引導航向的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全身心地去讀書,去思考,去探究,而不要做一個演說家。能否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說出心中的話,取決于說話的環(huán)境。試想:一個讓學生有壓抑感,甚至產(chǎn)生恐懼感的環(huán)境,怎能讓其正常地表達意愿呢?
要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首先得靠教師注意平時的言談舉止與情感流露。教師平時應和學生打成一片,除了是教師這個身份之外,還應該做他們的朋友。學生如果從心底里接受了你,喜歡了你,那么任何時候面對你,都會有話可說。他們會來問你學習上的問題,也會跟你談些在你眼中幼稚可笑的生活瑣事。自然,當你走向課堂的時候,他們會覺得輕松愉快。其次是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藝術。學生的表達有時是雜亂無章的,特別是新接一個班級,學生常常說話不完整,或者說了一點說不下去了,這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的思維能力不強,不可能把話想周到了娓娓道來。這時,教師不厭其煩的引導、及時的幫助、適當?shù)墓膭钆c表揚都會讓學生膽子更大,有話要說。
曾經(jīng)以為自己當了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師,知識和經(jīng)驗用于應付小學生綽綽有余了。然而,在與孩子們的接觸中,越來越覺得自己的淺顯,特別是教學方法與技巧上的缺乏。因為,教師不再是純粹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是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的過程中的點撥者。因此,在現(xiàn)代化的教育中,教師要用現(xiàn)代教育觀念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主體參與的習慣,努力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基礎上能遷移知識,并創(chuàng)造出新知識。正因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不斷創(chuàng)造的過程,需要學生主動參與,樂意參與,因此教師更應注重讓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shù),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眱和加斜憩F(xiàn)自我和得到別人賞識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多讓他們參與,教師經(jīng)常給予鼓勵與肯定,讓他們不斷嘗到成功與滿足的喜悅,那么孩子們以后會學得更自信。農(nóng)村的孩子更顯天真,他們的向師性和依賴性更強。我常常鼓勵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信心十足,課堂舉手發(fā)言的人明顯增多,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首先,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交流比較多,但顯得不夠平等。諸如老師問學生答,學生有問題,教師幫幫忙等。若教師能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地進行探討、商量著學習,學生的優(yōu)缺點才會更自然地流露,師生間交流定會取得更好效果。
其次,農(nóng)村孩子同樣有自己的主見,教師應當把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小組學習、同學間討論、交流、比賽等形式,增加學生反饋的機會。比如在學《小馬過河》一課時,設計兩個問題:(1)小馬為什么要過河?非過不可嗎?(2)小馬幾次去過河?究竟過河了沒有?為什么?讓他們分組討論學習,圈圈畫畫重點詞句,不能確定的商討后決定。由于我給小組中的每個人進行了明確分工,各有任務,且都是同學,不管面子問題,你說得不好,大家會毫無顧忌地指出、糾正,因此討論挺熱烈。在指導朗讀時,我讓他們擺起擂臺,有學生讀后,要挑戰(zhàn)的小朋友先評評剛才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再來比讀。因為平時積累的自信,后進生也敢挑戰(zhàn)優(yōu)秀生,朗讀場面十分熱烈,效果令人滿意。顯然,學生間的交流比師生間的交流更顯平等,學生膽子更大,更能暢所欲言。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間相互交流機會的創(chuàng)造。
語文教學中,閱讀不是一個被動地機械地吸收課文信息的過程,而是積極地主動地從課文吸收各類信息的過程。一個班級那么多學生,能力參差不齊,即使是同一篇課文,其認識與感受也不會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追求統(tǒng)一的所謂標準的答案,意思相近或有道理就行。對課文的情感朗讀,因為情感是建立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受了課文的感染油然而生的,僅靠老師的指令要求不能使每個學生由衷地讀出感情來的。強化閱讀教學,讓學生深刻體會課文內(nèi)涵,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興趣中學語文,就要在語文課中引起孩子求知的好奇心、求知欲,讓學生做學習活動的主人,改掉過去一味灌輸?shù)慕虒W方法。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在課的開始,我設計了讓學生幫老師忙的方式導入新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今天老師的一個朋友聽說自班同學要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請同學們幫忙設計幾條介紹西沙群島秀麗風光的廣告語,同學們有興趣幫老師這個忙嗎?”學生立刻興高采烈地回答:“有?!痹谶@樣的氛圍下,我接著引導:“既然要幫忙,就得把忙幫好。所寫的廣告語要能準確地概括出西沙群島景物的特點,切不可瞎編亂造?!边@時,每個學生的目光都炯炯有神,躍躍欲試。這樣的導語導入,使課堂氣氛非?;钴S。小孩子最喜歡看電視,當然也喜歡表演。據(jù)此,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時,我設計了“拍電視劇”,由學生進行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劇嗎?喜歡當演員拍電視嗎?誰拍過電視???噢,沒人讓你演?,F(xiàn)在,機會來了。我?!⌒‰娨暸_’想拍一部寓言故事題材的電視劇,內(nèi)容已確定了,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陶罐和鐵罐》。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稍加改編就是很好的劇本,導演也定下來了,愿意參加拍電視劇嗎?好!請看,片頭已制作完畢……”
總之,在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切實實施主體性教學,真正讓小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李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J].吉林課改,2009(4).
[2]于曉紅.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培養(yǎng)淺談[J].青年教師.學術版,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