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榮
(安圖縣松江鎮(zhèn)中心小學,吉林 安圖 133600)
讓小學生不再愁眉緊鎖作文難
——淺談小學生作文指導
郭鳳榮
(安圖縣松江鎮(zhèn)中心小學,吉林 安圖133600)
作文能力是每個學生應當具備的最基本技能之一,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xiàn),也是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作文教學中,一要注重素材積累,解決寫什么的問題;二要指導寫法,解決怎么寫的問題;三要展開豐富想象,鼓勵寫好。
小學生作文指導指導方法
作文能力是每個學生應當具備的最基本技能之一,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xiàn),也是課程標準的要求。但在作文教學中,小學生感到作文難,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書讀得太少,頭腦空無一物,語言貧乏干澀。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多了,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語感能力也會增強,能運用敘述、描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見聞感受,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想法、見解。二是沒有留心生活中的事物,對周圍事物熟視無睹。很多學生都這樣,對生活中的事物一問三不知,爸爸媽媽為你做了什么?不知道;和同學之間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事?也不知道……無論你問什么,總是一臉茫然。三是不會布局謀篇,不知從何處寫起。有的學生拿起筆來抓耳撓腮,不知從何處寫。針對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指導。
小學生寫作文就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chuàng)作,是為將來創(chuàng)作打基礎。小學生寫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用筆“說”出來。這就要求學生有話可說,只有積累大量素材,才能做到有話可說。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誰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誰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小學生觀察能力不強,要悉心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1]。教他們按一定順序觀察,抓住特點仔細觀察事物,對身邊事物保持一種新鮮感,別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別人知道個大概,自己知道得具體詳細;別人知其然,自己知其所以然。
2.每天課前一分鐘“說說我的見聞感受”。
要想讓學生用筆寫出來,首先要讓學生用嘴說出來。每天我讓學生利用課前一分鐘說說自己的見聞感受,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說看到的人事景物,也可以說聽到的奇聞逸事,還可以說想到的風土人情等。每個人每天說的都不能與他人說的相同,同樣是說看到的人,他說了自己看到的人的外貌,你可以說看到的人的外貌,說法絕對不能相同。正如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所說的“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
3.每天選讀一篇課外文章,說出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沒有大量閱讀做基礎,要寫出好文章是難以想象的。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朱自清先生曾說“寫作的訓練,還是要從閱讀說起。雖然文章不等于生活,是‘流’不是‘源’,但同樣可以影響寫作”。閱讀為寫作提供了大量素材,為學生寫作文奠定了基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積累了大量素材,還學習了寫作方法。教師要為學生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好文章,推薦好的書目,拓寬學生的閱讀面,讓不同學生讀不同的書,防止抄襲偷懶現(xiàn)象。每天隨機選取兩名學生說一說自己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豐富學生的積累,培養(yǎng)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4.背誦經(jīng)典名篇,積累語言素材。
選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千挑萬選的,是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適應學生認知水平,密切聯(lián)系學生經(jīng)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好文章,凡是教材中要求背誦的文章一定讓學生背熟練,不要求背誦的文章,選擇精美語段讓學生背誦。通過背誦名家名篇,積累語言素材,使他們寫作文時能想起這些優(yōu)美的詞句,為寫好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文是一種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訓練。一定要勤動筆、多練習,放手讓學生寫,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思路寫自己想寫的內容。把練筆滲透到閱讀教學之中,滲透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只靠每學期幾次習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強作文能力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學生的寫作過程是他們思想逐漸成熟的過程,他們在寫作中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布局謀篇能力。
1.培養(yǎng)寫讀書筆記,寫日記的好習慣。
作文還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yǎng)成靠歷練。種種好的習作習慣一旦養(yǎng)成,必然具有很強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愛寫讀書筆記、樂于寫日記的好習慣。開始教師要跟學生一起寫讀書筆記,寫日記,每天評比,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chǎn)生使兒童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苯處熞氡M一切辦法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會主動寫讀書筆記和日記,逐漸養(yǎng)成習慣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之間互相評比,評出優(yōu)秀的在全班賞析。
2.在閱讀中進行寫作指導,在閱讀之后進行小練筆活動。
閱讀和寫作是一個事物的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寫作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閱讀教學起到指導寫作的作用。選入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情文并茂的好文章,結構完整,條理清晰,寫作手法明確,是學生學習寫作文的最好范例。結合閱讀的每一篇文章的某一個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活動,學生在寫作時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把作者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方法不待教而會,不待學而能。學生寫作文時就會感到寫作文有“法”可依,沒什么難的。
1.先說后寫,成竹在胸。
在讓學生寫作文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列出提綱,根據(jù)先分后總,或先總后分,或總—分—總的構段方式,按照時間順序或事情發(fā)展順序等進行寫作。然后讓學生根據(jù)作文要求選取素材,進行構思,打好腹稿,做好說作文的準備。在說的過程中,同學們互相補充,共同修改,先把作文說具體,做到成竹在胸。只有說具體,才能寫具體。在學生說完之后,教師進行修改補充,引導學生把所學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2.分類指導,各個擊破。
對于寫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點,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等進行具體描寫。重視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是人物內心的流露,是人物品質的反應。寫人離不開寫事,寫人的關鍵是選擇最能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事例。比如,要寫一個愛學習的人,就要選擇他早起學習或學習時忘了時間等事例,也可以把張三做的事和李四做的事放到一個人身上來寫,這不是胡編亂造,而是藝術真實,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文不是生活的翻版,而是對生活原形的加工提煉,塑造出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對于寫事的文章,要交代清楚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寫清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特別是事情的經(jīng)過要寫具體,適當運用插敘、倒敘的方法,做到重點突出、中心明確、條理清晰。
對于描寫景物的文章,首先讓學生掌握景物描寫方法。抓住景物特點按一定順序來寫,從遠到近或從近到遠等,教給學生一些描寫景物的基本方法,使學生的文章顯得條理分明、層次清楚。比如,寫柳樹時,要求學生從樹的顏色、形狀、靜態(tài)、動態(tài)等方面展開描寫。描寫時,通過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運用聯(lián)想、想象等寫作手法強化突出景物的特點。這樣指導,學生不再感到空洞,寫作時心中有數(shù)。
3.教師寫下水作文,打消學生恐懼心理,為學生提供參考。
有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边@里所說的抄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2]。有的優(yōu)美的名言佳句,我們初看時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細細品味卻是同中有異,究其原因就是得其精髓,變化自如。教師的下水作文為學生提供參考,學生在仿寫中摸索寫作文的方法,通過訓練,就能在今后寫作中運用自如、自由發(fā)揮。這就像小孩子學走路一樣,開始總要扶著他走,扶一段時間后,就可以放手讓他自己去走,雖然開始走不好,但經(jīng)過反復練習,都會奔跑自如,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寫作文也是如此,要先扶后放。
4.認真修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培養(yǎng)學生認真修改的好習慣,使每個學生都能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并能根據(jù)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標點符號?,F(xiàn)在許多學生都不愛修改作文,在他們看來修改作文是老師的事情,實際上學生的作文能力是在修改中不斷提高的。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學生要反復推敲,不僅提高作文能力,而且鍛煉思考能力,這也是知識內化的一個過程。
其實,作文并不難,難的是頭腦中空無一物,不知寫什么。當學生頭腦中有了大量作文素材,掌握了作文技法,并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進行寫作練習,再面對作文題目時,就不會愁眉不展。我用我筆寫我心,無論看到什么樣的作文題目,頭腦中都會有無數(shù)符合作文要求的素材涌現(xiàn)出來,有無數(shù)名家名篇展現(xiàn)在眼前,到那時真是下筆千言、一揮而就。
[1]王蘭英.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作文的觀察能力[J].作文與閱讀,2014(1).
[2]姜艷寶.小學生作文批改方法淺談[J].作文與閱讀,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