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林 鄒顯波
(大連科技學院 遼寧大連 116000)
網絡時代高校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及措施
張喜林 鄒顯波
(大連科技學院 遼寧大連 116000)
互聯(lián)網技術帶給人們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出現(xiàn)了許多負面效應。網絡時代下高校的思政工作迎來了一定的機遇,同時也使高校的思政工作面臨著相應的挑戰(zhàn)。高校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進行思政教育是非常急迫的事。本文將簡述高校思政教育所面臨的挑戰(zhàn),討論相應的解決措施。
網絡時代 高校 思政工作 挑戰(zhàn) 措施
有調查顯示,在我國廣大的網民中,學生網民所占的比例逐年快速增加。網絡的迅速普及,拓寬了高校思政工作的視野,為高校思政工作增加了新渠道、新手段和新方法,為促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網絡中各種思潮泛濫,網絡信息內容魚龍混雜,而學生對對各種思想的抵制力有限,部分學生思想不成熟,難免導致網絡違法犯罪事件發(fā)生。高校思政工作十分重要。
《中國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主動學習、了解和運用網絡,走出傳統(tǒng)教育的局限,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利用網絡的有效途徑,把網絡建設成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思想教育的有效載體。第九次全國黨校的建設工作會議也指出:在互聯(lián)網的思想陣地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主動占領,積極開展網上正面宣傳和正確的信息傳播,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1.網絡中信息混雜優(yōu)劣難分
網絡的發(fā)展促成了信息共享的大數據時代,各種問題在搜索引擎中都可以找到答案,然而這些信息的真實性卻有待思考。并且網絡中信息傳播速度快,很容易被一些有目的的不法分子利用,傳播謠言,或者散布不真實的信息,使分辨力不高的學生網民容易上當,對一些謠言信以為真并不自覺的助長了不良信息的傳播。如有段時間趙本山“被”死亡,被人們瘋狂轉載;如娛樂圈借助網絡炒作,真假難辨;如網絡中邪教信息散布,恐怖勢力和分裂勢力借機傳播不利于民族團結的信息;再如網絡詐騙,很多學生都上當受騙。
2.網絡中色情信息泛濫
由于網絡的監(jiān)管具有一定難度,色情信息借機泛濫,網絡色情形成了強大的產業(yè)鏈。學生由于對性的好奇加上我國對性知識缺乏正確的指導,導致青年學生容易進黃色網站,在抵抗力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容易被不健康東西所吸引,嚴重破壞了校園文化環(huán)境,顛覆了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和文化觀念。
3.師生間缺乏有效溝通
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互動,就阻礙其教書育人的職責有效發(fā)揮。教師的質量關系到學生的培養(yǎng)質量。而現(xiàn)今部分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在互聯(lián)網發(fā)展迅速的時代,學生太過依賴網絡來解決遇到的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向教師求助的情況減少,使雙方溝通不夠,有時候即使是學生向教師求助,也是通過網絡方式求助,減少了師生之間直接交流的頻次。運用網絡開展思政工作的目的是改革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方式,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適應新形勢、新情況,提升現(xiàn)有的工作水平,取得更好的工作效率。這就需要結合網上教育和網下教育,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以溝通互動相互了解彌補網上教育的不足,增強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時效性。
4.管理方式有待改進
目前很多高校采取的管理方式是看守式的,看守式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包括學生的身體安全、心理安全及思想教育的疏漏。也有很多學校注重辦學條件,硬件設施相對完善,但文化活動較為缺乏,學生娛樂的空間局限于網絡。也有的學校坐落郊區(qū),與市區(qū)相隔甚遠,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很多新聞的獲取來自網絡,通過網絡的多次傳輸早就變了原味。這就需要從管理方面進一步改革。
1.加強思政工作者自身素質培養(yǎng)
思政工作離不開思政工作者的參與和付出,思政工作者的素質會影響思政教育質量。因此,思政工作者應努力把自己培養(yǎng)成既精通網絡技術,又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新時期網絡思政人員。思政工作者要具備鮮明的政治立場、堅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質,同時還應具備開闊的視野和對各類信息的鑒別能力。在網絡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良心理傾向,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利用正面素材積極教育和引導學生。
2.積極有效的利用網絡
網絡在當今時代確實具有非常強大的功能,在思政教育中要有效的利用網絡配合思政教育。利用網絡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開展思政教育。可以建立影視資料庫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如在講《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時,“鄧小平理論”這一節(jié)可以配合相關的紀錄片如《鄧小平》的播放來加深學生對鄧小平理論的認識。利用具有親和力的網絡工具。如設置在線提問、信息反饋、網上論壇等欄目有效互動,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加強交流。利用好網絡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可以通過網絡直接準確的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如對于學校的熱點問題,學生往往會在網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思政工作者可以通過收集、分析學生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癥結,尋找解決的途徑。利用網絡,提高思政教育主動性??梢蚤_發(fā)思政教育網站,形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題的思想教育方式。如建立團委、黨委網站讓學生自主運營,教師指導,在鍛煉學生能力的同時使學生主動學習、自我教育。
3.積極加強網絡監(jiān)控
網絡要運營就需要監(jiān)管。首先,要健全校園網絡管理規(guī)定,使校園網絡的管理和開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運用行政和法規(guī)手段,維護校園網站及論壇規(guī)范、健康、有序的運營,治理并杜絕校園網絡不良現(xiàn)象。然后,積極宣傳有益信息,擴大影響力,努力識別不良信息,加強指導。再者,建立學生網絡監(jiān)管隊伍,建立不良信息舉報系統(tǒng),積極反饋,發(fā)揮群眾監(jiān)督作用。通過有效的監(jiān)管體制減少網絡的不良影響。
4.加強正確的輿論引導
網絡信息來源廣泛,傳播迅速,無法避免不符合當今社會觀念的信息,思政工作者就要加強網絡中正確的輿論指引。針對學生集中討論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在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觀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還要關注社會政治局面,科學預測學生的態(tài)度,未雨綢繆提前防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文化,傳播積極向上的內容。
5.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網絡素養(yǎng),加強對信息的分辨力和對不良信息的抵制力。通過加大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教育,指導學生有效的篩選信息,辨別信息,培養(yǎng)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評價網絡媒體的能力。只有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在廣大的信息海洋中不迷失方向。
網絡是當今社會不可缺少的信息載體,網絡時代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需要迎合時代進步,借助網絡的力量拓寬高校思政教育渠道促進思政教育進步。網絡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一定的挑戰(zhàn),只有克服網絡消級影響,創(chuàng)新性的開展網絡時代思政教育工作,才能開創(chuàng)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
[1]鄒成毅.網絡時代下如何做好高校學生的思政工作[J].青年與社會,2012,(6):165.
[2]馬蓓蓓,王璇.淺析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機遇和挑戰(zhàn)[J].新西部(下旬刊),2011,(5):147,152.
[3]楊創(chuàng).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J].科技信息,2011,(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