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痖弦詩歌的中原文化表達

      2015-03-01 00:37:08
      許昌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中原鄉(xiāng)愁詩歌

      司 方 維

      (許昌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

      痖弦詩歌的中原文化表達

      司 方 維

      (許昌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痖弦是著名的豫籍遷臺詩人,雖然年少離家,中原文化仍是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大淵源。痖弦的文學之旅開啟于河南南陽,他的詩歌中遍布北方意象;離散經驗讓痖弦詩歌的中原文化表達呈現(xiàn)出與在地作家不同的鄉(xiāng)愁書寫;感時憂國的中原文化傳統(tǒng)影響?zhàn)橄以谠姼柚锌虒懨褡蹇嚯y;新舊兩種環(huán)境的撕扯也讓痖弦較早思考了傳統(tǒng)“中原”與現(xiàn)代“深淵”的復雜關系。

      痖弦;中原文化;鄉(xiāng)愁;苦難;現(xiàn)代性

      著名詩人痖弦,原名王慶麟,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陽縣,1948年因戰(zhàn)亂隨學校南遷,第二年在湖南從軍,后隨軍至廣州乘惠民輪赴臺。少年離家不知愁,卻不想與父母一別成永別。痖弦隨軍赴臺后一直居住在臺灣,有機會再回鄉(xiāng)探親時已是四十年后。痖弦并未搬回老家居住,退休后從臺灣移居溫哥華,故鄉(xiāng)生活只有短短16年,不足他人生的五分之一。但從文藝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童年經驗雖然短暫卻“在作家的心靈里,形成了最初的卻又是最深刻的先在意向結構的核心”,而先在意向結構,正是作家“創(chuàng)作前的意向性準備,也可理解為他寫作的心理定勢。”[1]59所以雖然長時間遠離南陽,詩歌創(chuàng)作也是從臺灣開始的,但時間與空間并不能磨滅中原文化之于痖弦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意義。

      一、痖弦詩歌中的中原文化淵源

      痖弦自認小時候是個野孩子,“但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故土人情絕對是一個值得讓他盡興去‘野’的世界”[2]37。中原大地給痖弦的滋養(yǎng)沒有隨著長久的南國生活而消失,他的文學啟蒙、創(chuàng)作風格、詩歌選材等,都與中原文化密不可分。

      曾經與文學十分親近的童年生活,是痖弦文學之旅的開端,開啟了他對文學的興趣并影響了他創(chuàng)作個性的形成。小孩子最喜歡的長工講的故事、奶奶唱的“唱兒”、河南梆子等地方戲曲,都是痖弦最早的文學啟蒙,他用“痖弦”作筆名其中一層涵義就是喜歡二胡沙啞的聲音。痖弦受家鄉(xiāng)地方戲曲的熏陶甚深,后又修過戲劇,戲劇性也成為他詩歌非常突出的一個特征,被稱為是“戲劇的詩”(余光中)。熱愛文藝的父親給予痖弦的熏陶更加直接,他工作之余經常為痖弦講解漢畫故事,讓他讀宋詩宋詞與《繁星》《春水》等新文學作品。少年時坐在牛車上追求藝術世界的痖弦,到臺灣后也與有志一同者冒著生命危險苦讀魯迅等的禁書汲取文學養(yǎng)分,他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造早期即受何其芳影響甚深。

      文學的影響之外,南陽獨特的自然地理與風土人情,也成為他日后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好資源。正如丹納所言,“一個民族永遠留著他鄉(xiāng)土的痕跡”[3]264,此種情形也適用于地域文化之于痖弦的影響,即便遷徙后又接受了西方現(xiàn)代主義的影響,他的詩歌中仍留有非常多的北方意象。傳唱甚廣的鄉(xiāng)愁詩《紅玉米》自不必說,屋檐下的紅玉米、私塾先生的戒尺、拴在桑樹下的驢兒、嗩吶、叫哥哥①河南方言,即公蟈蟈。河南方言的入詩,也是痖弦視故鄉(xiāng)為“詩歌原鄉(xiāng)”的表現(xiàn)。、滾過崗子的銅環(huán)、外婆家的蕎麥田都是曾經真實發(fā)生在南陽的童年生活。有過北方生活的痖弦,也一直保留著較為鮮明的季節(jié)感,《秋歌——給暖暖》中既有南國的“山徑”,也有北方的“寺院”,但這個用了落葉、荻花、大雁的“秋”,顯然是季節(jié)更替明顯的北方的“秋”。痖弦的詩多次提到“秋”時都是落葉紛紛的秋,這不是南方綠樹長青的生活經驗。同樣季節(jié)選材的《春日》用“主啊”起首,對春光的描述用的卻是嗩吶、日晷儀、地丁花、柳笛、白雪、男孩子的銅環(huán)、女孩子的陀螺、月季、毛蒺藜、酸棗樹等;嗩吶吹出來的音樂、銅環(huán)與陀螺的游戲再次出現(xiàn),這些一定是痖弦童年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北方平原之春的美好。尤以太行山一帶最為有名的酸棗樹也出現(xiàn)在了寫底層人苦難的《乞丐》中,整首詩以栽種了酸棗樹的關帝廟為背景,那些乞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狗子們,也在二嬤嬤(《鹽》)的周圍流浪,那些榆樹、豌豆也都是北方農家生活的組成部分?!稇?zhàn)時——一九四二·洛陽》是以洛陽為依托,媽媽的身影與七里祠、驢子、蕎麥田等組成最殘酷的戰(zhàn)亂之景。上校(《上?!?斷腿也是在洛陽,一場發(fā)生在蕎麥田的大戰(zhàn)役。

      二、中原文化的異域表達

      痖弦畢竟少年離家,他并沒有像李佩甫等在地河南作家那樣參與中原文化在當代的變遷,但他的離散經驗,讓中原文化在異域獲得了不一樣的書寫經驗——鄉(xiāng)愁。

      只要離家在外的人,都難免會有或濃或淡的鄉(xiāng)愁。但像痖弦這樣少年離家,因兩岸隔絕四十年后才重返故鄉(xiāng)的遷臺作家,體會到的是一般人較少經歷的離家去國的斷零經驗。家鄉(xiāng)的一事一物、一草一木,都成為詩歌的靈感來源,也是痖弦鄉(xiāng)愁的表現(xiàn)。臺灣外省作家的鄉(xiāng)愁書寫十分豐富,鄉(xiāng)愁詩就有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洛夫的《邊界望鄉(xiāng)》、紀弦的《一片槐樹葉》等等,痖弦的《紅玉米》是其中非常特別的一首。《鄉(xiāng)愁》、《邊界望鄉(xiāng)》選用的都是通用的意象或情境,地域文化色彩并不濃厚;同為北方人的紀弦,《一片槐樹葉》用了北方常見樹種槐樹的葉子作為鄉(xiāng)愁的寄托意象,借這片沾著故國泥土的槐樹葉想象著有一日回到故國懷抱享受一個最愉快的“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jié)……”酸棗樹、榆樹等植物類的意象也是痖弦常用的意象,他的《紅玉米》與《一片槐樹葉》相類,也是主推了“紅玉米”這種故鄉(xiāng)常見的農作物,卻不是只圍繞這一個意象表述鄉(xiāng)愁,而是以一組意象再現(xiàn)了南陽的童年生活。

      《紅玉米》帶有很強的敘述性,是由痖弦童年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生活截面組合而成。開篇是一幅滄桑、古樸的農村畫面,宣統(tǒng)是痖弦出生前二十多年,詩人將時間定格在清末,形成深邃的歷史感,紅玉米又是農村老宅屋檐下常年掛著的,凝結著“整個北方的憂郁”,也是在外游子思鄉(xiāng)不得的憂郁。蘊藏其中的鄉(xiāng)愁,猶似當年逃學的歡樂,也似嗩吶聲中召喚祖父的亡靈的悲傷,像那藏在棉袍里裝了蟈蟈的葫蘆、滾過崗子的銅環(huán),溫暖中難掩迷茫與悲愴。深受外婆家徽商文化影響的詩人,在“崗子”上,或者說在臺灣透過記憶遙望外婆家的蕎麥田時,如何能不哭泣。那片廣袤的平原雖然并不像現(xiàn)代都市那么繁華富足,卻是最不可替代的樂園。當歸家不能時,只能退而編織文化中原形象,以一幅中原文化色彩濃郁的童年生活圖,在異域唱出了那催人老的鄉(xiāng)愁之歌。

      以農耕文明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中原文化安土重遷,即使迫于無奈遷移他鄉(xiāng),也不能停止對原鄉(xiāng)的追尋。對童年家鄉(xiāng)生活的懷舊,與詩人的文化身份認同也有密切關系。懵懂的農村少年因為政治變動無奈去了臺灣,南陽成為飄泊詩人在異鄉(xiāng)定義自我的重要維度。就像痖弦的河南方言已經在時間的流逝中成為河南方言的“活化石”一樣,這些經過回憶修飾過的美麗童年,其實也早就改變了。痖弦未必就不知道這一點,然而身處異鄉(xiāng)那難言的尷尬處境,撕裂的痛苦讓故鄉(xiāng)成為精神上的家園。所以南陽在詩人筆下一直保留著記憶中的模樣,南陽的時間似乎在痖弦離家那一刻即停止,以一種凝定不變的狀態(tài)反復被刻寫?!坝洃浭且环N相生相克的東西,它既是一種囚禁,對流離在外的人是一種精神的壓力,嚴重的時候,可以使人彷徨、迷失到精神錯亂;但記憶也是一種持護生存意義的力量,發(fā)揮到極致時,還可以成為一種解放?!盵4]80被固定了的南陽景觀,正是痖弦在“彷徨”與“解放”之間拉扯的見證,這也是那整整一代大陸遷臺人的生存悖論。兩岸關系的驟然斷裂,是痖弦這一代人的靈魂之傷,也為他們提供了書寫資源。中原文化景觀的再現(xiàn),在鄉(xiāng)愁中融入了離散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也為鄉(xiāng)愁增添了更為豐富的內涵。

      三、中原文化與苦難敘事

      地理環(huán)境、民俗風物等在痖弦詩歌中的呈現(xiàn)是中原文化對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顯性影響,家國之憂、忠孝仁義等中原精神文化沒有物質文化那么直觀與形象,卻也深刻地影響著痖弦詩歌的情感表達。

      愛國奉獻、團結和平、勤勞自強被認為是中原文化精神的幾個突出特征[5]70-71。感時憂國、關心社稷民生是中原文化重要的一面,深受影響的痖弦也曾明確的表示:“詩,有時比生活美好,有時比生活更為不幸,在我,大半的情形屬于后者。而詩人的全部工作似乎就在于‘搜索不幸’的努力上。當自己真實地感覺自己的不幸,緊緊地握住自己的不幸,于是便得到了存在?!盵6]49

      關公是忠義勇仁的代表,所以被奉為武圣,百姓信他能夠帶來財運和平安,然而卻庇佑不了一個生活于社會底層的乞丐(《乞丐》)。偃月刀已經成了曬襪子的器具,暫居在關帝廟的乞丐沒有金幣和牛奶只有破瓦缽,茫然于即將到來的春天??赡芙Y局是如二嬤嬤那樣,在萬物復蘇的春天,在“黨人們到了武昌”的1911年,吊死在樹上。生活在清末的二嬤嬤,在中華民族最為災難深重的時節(jié)里,一遍一遍地呼號著“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鹽是維持民生的最基本物資,然而她卻苦求而不得,鹽務大臣的駝隊還在七百里外,被天使戲弄的二嬤嬤只能用裹腳布在榆樹上吊死自己,豌豆的白花為她祭奠。有著“杏仁色的雙臂”的美麗坤伶(《坤伶》),不像乞丐、二嬤嬤那般過著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生活,她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成名,在達官貴人間備受追捧,然而這種聲名卻是“一種凄然的韻律”。哀哀唱著的《玉堂春》,是名伶在舞臺上給那些嗑著瓜子的貴人們所做的精彩表演,也是她自己的身世寫照。王景隆為蘇三棄官不做,有情人終成眷屬只是戲文,那些宦官貴人或者白俄軍官,都不是她的王景隆。

      中國傳統(tǒng)文人喜歡用美人香草自喻。歷史上,同為河南籍的大詩人杜甫與白居易,先后作有著名的《佳人》與《琵琶行》,借美好女子的遭遇自況身世,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嘆?!独ち妗芬辉娭蓄嵟媪麟x的女伶形象之中,或許也有詩人自己的漂泊離散之苦。這也是他那一代人的不幸,“上?!?《上校》)在1943年那場蕎麥田的大會戰(zhàn)中失去了一條腿,這是他獻身國家的功勛,這個曾追求不朽的戰(zhàn)士,在戰(zhàn)后淪落為最卑微的人。

      痖弦歷經時代變遷,人生中堆疊了“很多鴿灰色的死”(《戰(zhàn)時》),讓他自己備嘗痛苦和委屈,也讓他更深刻地體會了民族的危難。痖弦的離散經驗是他人生中的最大的不幸,具有悲憫情懷與憂患意識的詩人,將個人的不幸體驗轉化成書寫的力量,為我們歷經苦難的民族畫像。

      四、中原文化與“深淵”意識

      身在異鄉(xiāng)歸鄉(xiāng)不得的痖弦,其處境類似于被放逐的流亡者,“流亡者存在于一種中間狀態(tài),既非完全與新環(huán)境合一,也未完全與舊環(huán)境分離,而是處于若即若離的困境”[7]45。痖弦這一代人因為遷徙都需要面臨身份分裂的危機,不能忘懷故鄉(xiāng),也不能拋卻當下。而二者的撕扯,也成為詩人審視雙方文化的獨特視角。

      痖弦去臺后十多年的時間內,臺灣經濟復蘇,進入了從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向現(xiàn)代工商業(yè)社會轉型的時期。而且因為現(xiàn)代文學傳統(tǒng)的斷裂,西方文化的強勢進入,臺灣文壇受西方文學的影響日深。痖弦即受超現(xiàn)實主義影響甚多,他的詩展現(xiàn)了高超的現(xiàn)代主義技巧,也承續(xù)了其批判精神。詩人創(chuàng)作過一系列異域題材的詩作,以巴黎、倫敦、芝加哥等地為題,借城市形象批判現(xiàn)代工商業(yè)文明的弊病,并反思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的失落。以《芝加哥》為例,在芝加哥這樣的現(xiàn)代化大都市里,“只有蝴蝶不是鋼鐵”,縱橫的電纜讓天使折翼“在煙筒與煙筒之間”,如果想要進行如踏青、看云、采雛菊、刈燕麥這樣親近自然與土地的活動,只能乘坐“機器鳥”,在“廣告牌”上透過沒有生命的畫面想象。連人類最美好的精神活動愛情與詩歌,也是通過機械的方式——“按鈕”。痖弦寫作當時并未去過芝加哥,“芝加哥”與其說是真實的芝加哥,不如說是典型的工業(yè)城市代表,是“淫邪”的現(xiàn)代都市“鏡像”。現(xiàn)代化帶來了經濟的急速發(fā)展,也導致了冰冷的城市景觀與現(xiàn)代人情感的冷漠與價值的失衡,如同“深淵”一樣吞噬了傳統(tǒng)的人文道德?!吧顪Y”是痖弦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渡顪Y》是痖弦最為著名的一首詩,以強烈的批判精神直指現(xiàn)代人的存在狀態(tài)。在“芝加哥”,文化已經淪落到鐵路橋下,其凄涼的處境已經暗示了現(xiàn)代人精神世界的荒蕪。

      痖弦對現(xiàn)代都市采取了批判的解剖視角,而故鄉(xiāng)則因為空間與時間的隔絕,扮演了“烏托邦”的角色?,F(xiàn)代都市既然是“深淵”,那么療救的方法自然是“中原”。童年生活本就是懷抱一顆赤子之心去感受世界,“該有只狐立在草坡上”(《芝加哥》)的“老家鄉(xiāng)”給予痖弦的體驗也是自然、和諧、淳樸、寧靜。由此痖弦采取了回歸姿態(tài),將“老家鄉(xiāng)”塑造成為能夠對抗現(xiàn)代社會不良傾向的精神烏托邦。所以西方文明再如何燦爛輝煌,“浪子”痖弦的靈魂也已疲倦,“我聽見我的民族/我的輝煌的民族在遠遠地喊我喲”,“我的靈魂必須歸家”(《我的靈魂》)。

      對詩人個人來說,靈魂歸家代表著他文學創(chuàng)作向中國文學傳統(tǒng)的回歸,代表著他個人情感與身份的歸屬。但詩人文學風格轉向的背后,深層原因是中西兩種文化的博弈。對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來講,現(xiàn)代化一直是造就富國強民的希望,同時也造成了傳統(tǒng)文化的敗落?,F(xiàn)代化的狂歡已過,現(xiàn)代性與地域文化的復雜互動成為新的命題,而早在1950年代末,痖弦已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痖弦“以一本詩集而享大名,且影響深入廣泛,盛譽持久不衰”[8]227,是豫籍華人作家的杰出代表。他雖然沒有像《羊的門》、《在河之南》等那樣直接與強烈的表達中原文化的作品,他的地域文化自覺意識卻并不微弱。他自始至終保留著一身“河南味兒”,中原文化在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煥發(fā)出別樣風采,是河南文學地圖上一處獨特的地標。

      [1] 童慶炳.作家的童年經驗及其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J].文學評論,1993(4):54-64.

      [2] 童年:痖弦的故鄉(xiāng)情結[J].尋根,1997(1):36-37.

      [3] [法]丹納著,傅雷譯.藝術哲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 葉維廉.在記憶離散的文化空間里歌唱——論痖弦記憶塑像的藝術[J].詩探索,1994(1):71-95.

      [5] 楊翰卿.論中原文化及其精神[J].學習論壇,2004(10):67-71.。

      [6] 痖弦.中國新詩研究[M].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1981.

      [7] [美]薩義德著,單得興譯.知識分子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

      [8] 痖弦.痖弦自選集[M].臺北:黎明文化事業(yè)公司,1977.

      責任編輯:石長平

      The Expression of Zhongyuan Culture in Ya Xian’s Poems

      SI Fang-wei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China)

      Ya Xian, a famous poet, moved to Taiwan from Henan when young. Though he is away from homeland, the zhongyuan culture is still a major source of his poetry. Ya Xian’s literary enlightenment started from Nanyang. There are a lot of northern images in his poems. Diaspora giv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zhongyuan culture in Ya Xian’s poetry a unique writing experience-nostalgia. National suffering is an important theme in Ya Xian’s poetr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zhongyuan culture. Two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lso let Ya Xian ponder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earlier than others.

      Ya Xian;zhongyuan culture;nostalgia;suffering;Modernity

      2014-06-09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豫籍遷臺作家研究》(2014—QN—637)階段性成果。

      司方維(1983—),女,山東青島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世界華文文學。

      I207

      A

      1671-9824(2015)03-0061-03

      猜你喜歡
      中原鄉(xiāng)愁詩歌
      詩歌不除外
      永遠的鄉(xiāng)愁
      心聲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28
      鄉(xiāng)愁
      科教新報(2021年24期)2021-08-25 02:37:19
      沁園春·贊中原
      黃河之聲(2021年23期)2021-06-21 03:51:18
      九月的鄉(xiāng)愁
      當代陜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9:06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追夢新時代 中原更出彩
      人大建設(2019年3期)2019-07-13 05:41:40
      My Favourite Animal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御中原 畫餅充饑
      扬州市| 中山市| 文成县| 奉贤区| 钟山县| 双柏县| 渭源县| 元氏县| 宜兰市| 滨海县| 九龙城区| 垫江县| 巴塘县| 温泉县| 海晏县| 札达县| 富平县| 正定县| 泾阳县| 洞口县| 恭城| 修水县| 军事| 尉犁县| 扶绥县| 长子县| 涿州市| 九寨沟县| 望谟县| 徐闻县| 那曲县| 安福县| 舞阳县| 信宜市| 理塘县| 通道| 广宁县| 闽清县| 建瓯市| 安国市|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