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榮
“鳥欲高飛先展翅,人求進步必讀書”。義務教育階段是孩子閱讀的關鍵期,讓孩子能夠在大量的閱讀中,獲得美好的閱讀體驗,豐富孩子的情感,提高思想認知境界,從而增強孩子文化底蘊,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素養(yǎng)是孩子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籍,是形成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要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
閱讀,是一條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低年級是學習閱讀的起步階段,此時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及其重要。《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放在低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位。激發(fā)孩子的閱讀期待,使讀書成為孩子的一種需要,喜歡讀書,主動讀書,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是低年級閱讀教學成功的關鍵。只要孩子喜歡閱讀,其他的事情就會隨之迎刃而解,閱讀樂趣便是良好閱讀習慣形成的重要因素。
因而,我們家長就應該為孩子感受閱讀的樂趣創(chuàng)造條件。加強親子閱讀,強化讀書氛圍是引領孩子愛讀書、讀好書的重要方法。開展親子共讀活動,是一項適乎時代的潮流,合乎家長的需要,既有現實意義又能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活動。孩子會讀書、讀好書,會使他們視野開闊,知識豐富,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即使成績平平,也一定會比只會考高分的孩子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那么怎樣才能把親子共讀發(fā)揮到最大成效呢?我有以下幾點拙見:
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才能得到成功。親子閱讀是一項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的活動,這項活動不是單方面的,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參與的。通過親子共讀讓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讓閱讀變成孩子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為孩子的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以此來培養(yǎng)孩子愛閱讀、會閱讀、樂閱讀的習慣,那么,作為父母應如何引導孩子進行閱讀,為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做好準備呢?
首先,精心布置家庭,營造讀書氛圍。溫馨和諧的閱讀氛圍能激勵、鞭策家人的讀書行為。針對一這方面,我們可以在家里選擇一個光線適中,比較安靜的一角,添置一些有趣的書架。客廳等處懸掛有關讀書、學習名言睿語的繪畫、十字繡等做裝點。從視覺上刺激孩子,激起他們閱讀的需要。同時用書來裝點家居環(huán)境,在家庭中營造閱讀氛圍,也是讓孩子愛上書的最有效方法。其實,用書來裝點家居環(huán)境,不僅僅只包括裝點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也包括裝點整個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兒童閱讀研究專家崔利斯曾這樣描述過:“如果有可能的話,就用書來搭建房頂。”這當然很夸張,但如果我們能將書作為家居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常的書籍、報刊、雜志等通常放置在隨手可得的地方,家長能經常很自然地進入閱讀狀態(tài),這樣的環(huán)境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尊重孩子個性,指導挑選滿意的讀物。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道德高尚的人談話。”對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小孩子來說,選擇合適的書籍十分重要。作為家長在給孩子選擇或推薦讀物的時候,要注意趣味性和廣泛性,同時,在挑選圖書時要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有時候去書店,可以讓孩子自己來選擇圖書。孩子感興趣才會更多的閱讀,家長只要把握大方向就好。
選擇課外讀物,必須注意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合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讓孩子“讀自己喜歡的書。”有項調查表明:“低年級孩子是寓言故事期。”這個階段是兒童想象力發(fā)展的頂峰時期,他們開始分辨現實與幻想的不同,對是非善惡也有自己粗淺的認識。這時候家長可以推薦一些故事書、童話、寓言、卡通等圖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強、通俗易懂的書籍,拓寬孩子的想象力,以滿足其閱讀的欲望。“中年級孩子是傳奇故事期。”小孩子天生愛幻想,經童話故事啟蒙過得孩子就更是想象力豐富??苹眯≌f不僅具有幻想性,而且還帶有一定的科學性,是人們美好愿望的一種體現,和童話比起來,更具有現實意義。他們喜歡讀一些探險和科幻的書籍,也就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這一階段家長應多向孩子推薦和提供節(jié)奏感強,富有變化和趣味的讀物。所以像《大灰兔》、《太空歷險記》、《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魯濱遜漂流記》等作品都能引起他們的極大興趣?!案吣昙壓⒆邮俏膶W起始期?!眱和瘜κ澜绲恼J識更加廣泛。因此,家長應引導孩子多看電視新聞、多讀報,多讀中國文學、優(yōu)秀中華人物事跡等高尚情趣經典的著作,抵制低級趣味,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開啟自己的內心世界,激蕩起品味人生,升華人格的內在欲望,促進孩子獨立、自然地成長。
“一本好書,親子共讀,三周堅持,終生受益。”一個好習慣,無論其大小都有益于一生。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一項看似簡單地的行動,如果你能堅持重復二十一天以上,你就會形成習慣;如果堅持重復九十天以上,就會形成穩(wěn)定習慣;如果能堅持重復一年以上,你想改變都很困難。
親子閱讀,就必須有家長的參與。要讓寶寶有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我們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平時我們盡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書,無論是家里還是書店——做孩子的閱讀榜樣?,F在的孩子有很強的模仿性,尤其是朝夕相處的家長們。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家里,如果家長們當著孩子的面整天看電視,打游戲,打牌,那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會留下什么好印象呢?反之,如果我們在家里細心的讀報看書,是否孩子也潛移默化呢?古人孟母為了孩子三遷,現今我們?yōu)榱撕⒆邮欠褚苍撋眢w力行呢?
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堅持都是最為重要的決定因素之一。閱讀也應該這樣,有相對固定的閱讀時間,從而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閱讀習慣。常常有家長抱怨“沒時間”,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們家長每日要為工作奔波勞累,下班回家還要忙家務等等,即使心情好的時候能陪著他閱讀,可總是不能做到持之以恒!但無論多忙每天抽出15至30分鐘的時間還是有的。雖然基礎教育幾經“改革”,但應試教育的壓力,孩子的課業(yè)負擔仍然繁重?!皼]有時間”,從來只是借口。只要我們認為把孩子培養(yǎng)成自覺的、獨立的、熱誠的終身閱讀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時間總能擠出來的。
親子閱讀是在孩子還不具備完善的閱讀能力的情況下,家長所做的幫助孩子閱讀,要求孩子像成人一樣閱讀確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家長的培養(yǎng)必不可少,同時還需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一)聽讀法。針對剛開始參與親子共讀的孩子可以采用聽讀法。由于孩子年齡小,注意力往往不集中,我們家長可以采用抑揚頓挫、饒有興致地朗讀文學作品,引導孩子聽和看。這樣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誘發(fā)兒童閱讀興趣,豐富詞匯、激發(fā)想象、萌發(fā)情感、拓寬視野,更為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逐漸領悟語句結構和詞意神韻,為孩子今后的廣泛閱讀打下基礎。
(二)表演法。孩子天性喜動,好夸張,喜歡把什么事情都當真。表演性閱讀,這是利用孩子這種可愛的天性,把他引入到知識的天堂。增強孩子對閱讀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語言、動作的表達能力,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家長與孩子之間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表演是富有情感色彩、快樂而熱情的朗讀,一般選擇主人公個性鮮明的材料進行表演,填補文字和圖畫都無法描述的空白。大聲朗讀后可以和孩子一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再次分角色,進行對話表演主人公等故事情節(jié)。家長和孩子要注意采用適合角色的語氣、語調動作,家長要投入地進行扮演,切勿敷衍了事,家長和孩子可以交換角色多次表演。
(三)討論法。這種討論應該是無壓力的、自由的、開放的。重要的不是考察孩子是否明白,而是讓孩子參與到討論的話題,幫助孩子理解,并從中獲得快樂。2002年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英國作家錢伯森的專著《說來聽聽》里就特別強調,與孩子討論最好以“說來聽聽”這樣輕松的語氣開始。而不要以“某某是什么意思”這樣強硬的語氣開始,這樣的討論注定不愉快。在討論的過程中,大人和孩子的關系是平等的。大人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閱讀經驗,自然在理解的深度上是孩子所力所不及的。但孩子天真率直,沒有太多的思維定勢,往往會有很多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這是大人所不及的。所以在討論的過程中,大人最好蹲下來,加以引導,慢慢討論。
(四)想象法?!皼]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造?!币粋€孩子有沒有豐富的想象力,有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是一個孩子內在的潛力大小的反映。有些故事可以和我們身邊的事情聯系起來,對于一些故事家長可以引導幼兒根據故事聯系自己的實際來暢談一下感受或者想法。孩子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問題,想象人物會怎樣說。既是一種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也是一種想象力的培養(yǎng)。這樣的拓展,更容易讓孩子走進讀物。
(五)多元法。多元法是多種方式融合在一起進行共讀。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和圖書的內容靈活的選擇運用圖讀、點讀、誦讀、跟讀等方法。在此建議父親們改變傳統觀念,承擔起親子共讀的責任。父親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教育力量,父子交互作用的頻率和質量制約著兒童自制力水平和性格的發(fā)展,所以父親們也應該養(yǎng)成喜歡親子共讀的良好習慣。
親子共讀是親子溝通的良好渠道,能讓父母和孩子共享童年美好時光。打開一本好書,與孩子靜靜分享,在給孩子留下溫馨童年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了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