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雪
(貴州師范學院 貴州貴陽 550018)
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曾雅雪
(貴州師范學院 貴州貴陽 550018)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初中語文教學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開闊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本文對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意義以及應用策略進行探討,期望對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想象思維、探究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 多元化教學 思維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體現(xiàn)在教學思維、教學角度、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對推動語文教學改革有著重要意義。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語文教師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從多角度出發(fā)講解課文內(nèi)容,能夠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語文學習效果。二是,有利于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多元化教學方法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組織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營造輕松、愉快、民主的教學氛圍。三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多元化教學方法重視多種教學方式的合理運用,既可以開展課內(nèi)教學活動,也可以利用校外教學資源開展課外活動,從而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fā)展學生探究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想象思維能力。[1]
1.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取真實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習效果。如,在教學《狼》一課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先展示有關狼的圖像資料,讓學生仔細觀察狼的特征,包括面部較長、眼神犀利、尾巴下垂、晝伏夜出等。而后,教師再播放有關狼在自然環(huán)境中捕食的影像資料,讓學生了解狼陰險狡猾、貪婪成性的本性。在學生對狼形成初步感官體驗的基礎上引入課題,展示有關課文內(nèi)容的畫面,并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又如,在《孔乙己》一課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模擬表演,讓學生飾演文中涉及的幾個角色,從親身體驗的層面出發(fā),加深學生對孔乙己人物的認識以及對封建制度的感悟。通過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元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可以有效起到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2]
2.引入分組討論學習模式
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新課改下積極倡導的學習模式,能夠豐富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分組討論方式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意識,促進學生思維多元化發(fā)展。教師應按照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劃分學習小組,結合教學內(nèi)容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問題讓小組展開討論。如,在教學《背影》一課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在文章中父親背景的描述起到了什么作用?作者從背景中有何體會?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從多視角出發(fā)表達自己的個性化想法,在小組討論之后,讓每個小組選派一名發(fā)言人發(fā)表組內(nèi)討論的結果,使其他小組也分享到不同的想法,營造暢所欲言的學習氛圍,起到活躍學生思維的作用。[3]
3.精心設計語文課外活動
語文課外活動的缺失是很多初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針對該問題,語文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精心為他們設計一些喜聞樂見的課外活動,借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在課外活動中得以充分發(fā)揮。在進行語文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按照布置的寫作題目,引導學生開展相關的課外活動,如在以“我的大自然之旅”為題目進行寫作練習時,教師可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進行一次旅游,同時,教師可根據(jù)當前所處的季節(jié),選擇不同的旅游項目,春季可組織野外春游;夏季可代領學生到附近的森林公園進行參觀,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到森林當中親身感受萬木爭榮和綠樹成蔭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從而為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4]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運用多元化的方法開展教學時,為使該方法能夠達到預期中的目的,應當采用與之相應的多元化評價方式,這是因為多元化評價的合理性更強、有效性更高。反饋與評價是初中語文課堂實踐中不可獲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鑒于此,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了解并掌握班級內(nèi)全體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運用自評、師評、互評、書面及口頭評價等方式,對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及步驟進行客觀評價。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課時,由于課文中涉及了諸多方面的內(nèi)容,從而使得不同的學生對課文的關注點有所不同,由此對文章的理解自然會出現(xiàn)差異,有的學生將自己假設成文中的“皇帝”,其認為整個故事的結局是最大的謊言和欺騙,有的同學將自己假設為文中的“小孩”其認為眼見才能為實,不能被眾說的謊言所蒙蔽。不管學生站在何種角度對文章進行分析,教師的評價都應當對學生所表達的觀點給予肯定,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總而言之,多樣化教學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多種思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尤其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教師要善于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組織小組討論、豐富課外活動以及實施多元評價等途徑,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從而保障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1]劉榮信.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探究[J].課外語文,2015(12):115-116.
[2]謝衛(wèi).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的教學方法[J].新課程(中學),2014(6):96-97.
[3]白海波.探究性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研究[J].成功(教育),2013(1):87-88.
[4]錢英.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課外語文,2015(4):101-102.
作者,曾雅雪(1992——);性別,女;重慶市秀山縣人,土家族,現(xiàn)就讀于貴州師范學院文學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研究語文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