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當前本科院校轉型職校之現(xiàn)實困境及其路徑選擇①

      2015-03-01 17:54:28張睦楚
      現(xiàn)代教育管理 2015年6期
      關鍵詞:職校現(xiàn)實轉型

      張睦楚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 100875)

      當前本科院校轉型職校之現(xiàn)實困境及其路徑選擇①

      張睦楚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 100875)

      近年來,我國職業(yè)院校得到迅速發(fā)展并取得可喜進步,但依舊面臨著眾多現(xiàn)實問題。為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國家出臺部分本科院校轉型成為職業(yè)院校等相關政策。當前職校與本科院校的互轉,無論在理論探索或實踐嘗試方面均處于起步階段,因此也會面臨新挑戰(zhàn)、新困境,這些困境與挑戰(zhàn)涉及到改革方向尚不明確、軟環(huán)境的缺失、轉型成本過于高、極易損害大學教育應有之本意的危險等問題,因此需要探索出一條契合本科院校轉型職校的發(fā)展道路,以便走出多重困境,從而真正走向超越。

      轉型職校;多維困境;途徑選擇;職業(yè)教育

      2014年,教育部職教司宣布在國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學校中,即將有622所左右院校轉向職業(yè)教育,從數量上看所轉型的大學本科院校正好占高??倲档?0%。該政策設計的調整重點主要是1999年大學擴招后“專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它們將成為此次轉型職教院校的“排頭兵”。[1]轉型主要涉及五類院校:原地方??粕驹盒?、民辦高職專升本院校、獨立學院改成的民辦院校、由成人高校發(fā)展而來院校、獨立學院??傮w來說,這項政策主要從國家層面積極探討院校轉型,一方面有利于打破“唯分數論”的高校入學壁壘,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yǎng)專精技術人才以適應市場要求。然而,目前學界或教育實踐者無論從理論方面或實踐方面均尚未提出更為具體的構想和實現(xiàn)過程。這類型本科院校如何在政府的“指揮棒”下更為積極有效地轉型?在轉型這過程中可能遭遇哪些方面現(xiàn)實困境?如何解決這些現(xiàn)實困境才能推動職校轉型這一教育改革更為順暢地施行?對于這些問題的探索,有助于進一步明確我國高校轉型這一構想的新方向、新舉措、新途徑。

      一、本科院校轉型職校之困境

      (一)改革方向不明:“文與實、體與用”的現(xiàn)實糾纏

      時下教育界對于如何適應社會要求和時代發(fā)展提出了各種教育改革方案,不可否認,其中很多方案滿懷教育激情和真知灼見,把握了教育系統(tǒng)轉型的發(fā)展走向,但其具體層面落實卻稍顯不足。究究如何進行本科院校轉型這一改革方向還尚不明確,最主要的問題是遭遇“文”與“實”的現(xiàn)實糾纏,體現(xiàn)在三方面:首先,在轉型目標方面,究竟是將原本屬于本科院校的學校完成徹底地改頭換面轉成“職業(yè)技術教育”類型院校,還是在“職業(yè)教育”與“理論教學”方面謀一個平衡點?其次,在學科和課程方面,是該有效地完成“文與實”科目的交互立體設置,或是以“實科”為科目設置主軸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呢?其三,如何保障現(xiàn)有部分本科院校在未來轉型后的職校既要能夠兼顧市場的規(guī)約,從而符合一種實用功利主義的合理性,卻又不能忽視人文知識的傳承、人文科學的智慧與情懷的實現(xiàn)?對于以上問題的回答均圍繞“文實”問題提出的,而現(xiàn)實中正

      是由于受控于工具理性的慣性,迷失于科學時代圖景的高校教育逐漸在“體”與“用”的學科領域做出選擇與側重。為技術而技術,為職業(yè)而職業(yè),為謀職而謀職,人文精神熏陶漸受冷落,精神之扁舟失卻了停泊之港,學習者的學習過程飄飄浮浮始終上不了“文實兼?zhèn)涞谋税丁薄?/p>

      眾所周知,任何一所院校轉型均是一個非線性、不可預知的動態(tài)變革過程,極富風險性與不確定性,更何況是如此大規(guī)模、大批量、不同性質院校之間的轉型。當前高校轉型作為解決“學用沖突”與緩解“就業(yè)壓力”最受矚目的途徑之一,由于其變革涉及的因素眾多,且各方因素之間交互作用,此種交互作用涉及到多方復雜利益,實施更是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加之變革實施過程中的不可預測之因,由此難以用邏輯判斷推理未來高校轉型模式并進而控制其走向。于是,這種不確定性使得這些相當數量的轉型之后的職校極有可能既是院校改革具有多種出路的“立交橋”,也可能走入死胡同。

      (二)軟環(huán)境的缺失:傳統(tǒng)心理保守模式的阻礙

      由于國內5000年傳統(tǒng)文化沉淀下來的心理模式及長久以來受“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觀念的影響,廣大家長、學生依舊認為通過高考上了大學就有了出路,相反而來談起“職教”則“色變”。如此傳統(tǒng)文化心理導向使學生只把理論考試成績的高低以及謀求“上大學找出路”當作唯一的學習動力,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價值,嚴重阻礙了現(xiàn)有職校的存在與進一步發(fā)展。傳統(tǒng)中對“人上人”的片面追求和“面子意識”的心理模式很可能使現(xiàn)實中高校轉型遭遇固有理想理念的沖擊。因此,若要恰當完成高校轉型就要處理好傳統(tǒng)文化心理模式與新型教育政策導向的適應性問題。

      很顯然“所學非所用;所用而非所學”[2]正是當下部分本科院校教育模式的最真實寫照,也是對“學而優(yōu)則仕”的過分迷信造成的。對于這類轉型高校執(zhí)行過程中“固有思維”的排除,還將是一個在試驗基礎上長期探索的過程,同時,它本身也必然會與現(xiàn)實不斷造成摩擦和碰撞,形成不同類型的“沖突”。其中會經歷理論和實踐上的“沖突”,更會經歷多維度多象限的沖突,這是院校變革中的“正?!爆F(xiàn)象。這種“沖突”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育新觀念和舊觀念的沖突,換言之則為受教育者思維定勢與新形勢下新觀念之間的沖突。另一方面是理論和實踐上的“沖突”。時下,我國尚未對部分本科院校轉型發(fā)展在理論上、模式上進行深入探索,即使有也是在半個世紀前依照蘇聯(lián)模式進行的平級院校調整與合并。因此,高校轉型雖在理論與政策方面在國家層面上初步具備基本要素和基本內容,但現(xiàn)實中仍然遭遇實踐與制度準備不足、產學黏合難以完美契合的問題,加之社會巨大的慣性心理定勢與思維模式,由此而來產生了理論美好圖景與實踐現(xiàn)實困惑的矛盾。

      (三)高昂的轉型成本:難以實現(xiàn)成功著陸

      眾所周知,當前地方本科院校轉型所需成本主要涉及到兩方面,一是師資成本,二是設備成本。師資方面各省市從事職業(yè)教育的教學人員中雖有一批碩士、博士或者高校和中學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但多為學科的專業(yè)人員,很少有人接受過相關職業(yè)教育的專門學習和培訓。這導致待轉型院校教育的專業(yè)性、科學性大打折扣,對于師資培養(yǎng)必定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經濟成本。如此而來,在很大程度上向職教轉型的院校重要性可能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凸顯,自然地位也得不到肯定,從而淪為“被改革”的犧牲品。另外一方面對于轉型職校的相關設備成本投入也面臨著極大匱乏的現(xiàn)狀;究竟該筆昂貴成本投入該有哪一方主體承擔、如何在多方利益集體之間合理審慎地分配、在支配過程中如何更為有效地利用資金等一系列問題也是需要認真考慮的。

      本科院校轉型職校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業(yè),其中必定是一個漫長的、充滿未知的過程,這一過程涉及到每一所院校主體的范式轉換成功與否,原有培養(yǎng)人才效能也必定同時經歷不確定的轉換,其中不免出現(xiàn)新理念、新政策難以完全落實的現(xiàn)實,從而產生應有實際效能并未達標的尷尬境地。但這并非意味著需要對高校轉型這一新興教育政策全盤否定,而是需要當前本科院校轉型職校的建設者、倡行者、推動者秉承“中庸路徑”,努力謀求轉型院校與國家主體適當的依賴關系,從而使對轉型而投入的教學資源、人力資源增加量維持在較為科學區(qū)域,走上合理發(fā)展的路徑。這是由于過度地依賴國家投入的資源必定偏離原有院校發(fā)展軌道,使得新的轉型模式如同一葉扁舟在復雜的院校建設過程

      中搖搖晃晃難以駛到成功彼岸;而一味抗拒新型資源的移植與引入則容易陷入“短視保守的深淵”,反而使得現(xiàn)有本科院校轉型成為難以攻堅的堡壘。

      (四)損害高等教育本質之嫌疑:大學功能流于弱化而職校流于裝飾

      “學術乃大學之公器,大學乃社會之公器”[3],轉型的職教學校并非是教育政策改革下的“裝飾品”,否則對其所進行的一切改革實施也只能是流于形式,最終將走向無疾而終的境地。被轉型的院校并不意味著完全摒棄高深的知識研究,職業(yè)技術研究同樣可以達到“專、精、深”性質?,F(xiàn)實下在轉型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xiàn)如下情況:本應培養(yǎng)本科類型人才的院?;蚴怯捎凇罢邔颉被蚴怯捎凇靶姓取倍鵁o奈進行轉型,自然難免對職業(yè)教育持不作為的態(tài)度,從而導致對學生學業(yè)水平培養(yǎng)職能及學術組織功能趨于弱化的現(xiàn)實窘境。

      由于現(xiàn)階段存在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難和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的矛盾,同時存在產業(yè)加速轉型升級與高級技術技能人才匱乏矛盾,使得職校培養(yǎng)力度加大勢在必行。但改革后的職校在現(xiàn)實中的存在很有可能只是一具沒有實質意義的空殼,何去何從的未來路徑尚未明確,更何談現(xiàn)實建設。將其納入招生體系更是難以獲得預期的效果,最終只會走進損害高等教育本質的形式主義惡性循環(huán)。作為一種相對上位院校下探至職業(yè)教育的教育改革模式,總的來說轉型高校能夠解決部分現(xiàn)實中面臨的具體問題,但由于現(xiàn)階段我國職業(yè)教育與現(xiàn)存本科教育依然處于雙軌制,各自在招生模式、培養(yǎng)模式、就業(yè)路徑方面存在顯著不同,轉型雖說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xiàn)“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統(tǒng)一”的模式,但無形中也容易陷入“混亂的局面”,更有可能將本應專注于高深學術研究的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博士階段的教育形成不必要的“職業(yè)化傾向”,難免使整個社會陷入“功利主義”與“實業(yè)教育”的境地,而純粹的學術研究卻被大打折扣。這或許正如伯頓·克拉克所說那樣,“有序的安排又可以產生無序”。在院校轉型中過分追求不必要的“形而下實用主義”更會陷入“經驗主義的深淵”,自然造成職業(yè)教育難以兼顧而尚未改革的本科院校學術研究本質功能逐漸流逝的現(xiàn)狀。其中緣由則是由職業(yè)教育對于科技應用的“強烈依存性”特質造成的,從而不免使得“人本特質”的課程教學逐漸淡出教育場域,勢必產生兩者難以協(xié)調同步的現(xiàn)象,因為社會是整體且互相關聯(lián)的,任何的教育實踐是無法不過問現(xiàn)實的,由此而來,本科院校與轉型后職校在復雜的現(xiàn)實糾纏中相互拉鋸,極易出現(xiàn)雙方難以兼容、難以調和的現(xiàn)象。

      二、未來轉型的路徑選擇

      (一)提綱而眾目張:明確更為具體的改革方向

      本科院校轉型職校這一全新教育改革政策實際上是教育相關部門采用行政手段將大學與職業(yè)教育資源重新劃分,調整職業(yè)教育的大方向使之煥發(fā)“第二春”。但究竟轉型之后的職校該何去何從,該如何優(yōu)化調整師資、增強職業(yè)教育含金量,如何避免培養(yǎng)的人才處于“不白不藍”的尷尬境地,如何更為有效地促進企校聯(lián)姻、產教融合等相關問題,卻缺乏更為細致的探討,自然談不上預測改革之后的實際效果。

      總體而言,高校轉型并非斷然舍棄一種固有模式完全轉換到另一種軌道,而是在“文”“實”之間探尋一種契合的中庸之道。例如一般性地方本科院??梢约訌姂眯图凹夹g型教育,發(fā)展成為地方經濟發(fā)展服務的應用技術型院校。“如果進入一所各科只開設與其他學科完全分開的、只有本科專業(yè)課程的大學,那對學生的教育將是不利的。理科學生勢必放棄對哲學與文學的愛好,這將導致自私自利的社會或機械社會的發(fā)展?!保?]因此應大力倡導職業(yè)培訓與學術教育交叉進行的“雙元制”辦學模式,使學校與企業(yè)雙主體實現(xiàn)共同得益的黏合與互動。另外在改革過程中,相關主體還需要積極探索本科層次職業(yè)院校自主招生、獨立招生模式,在建設與摸索中生成性發(fā)展,從而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相銜接。同時成立相關的國家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委員會等相關部門以推動教育政策改革更為順暢地施行。

      (二)去“職教邊緣化”:創(chuàng)造適宜硬、軟環(huán)境

      為了突破上述“職業(yè)教育邊緣化”的傳統(tǒng)心理定勢,無論在具體教育、職業(yè)系統(tǒng)規(guī)劃“硬環(huán)境”還是全社會思維定勢、價值觀方面的“軟環(huán)境”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長期以來,“我國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很薄弱,國家投入和發(fā)展力度不夠以及人們對職業(yè)

      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偏見,客觀上導致了職業(yè)教育學校的學生也忽視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5]由此而來職業(yè)學校畢業(yè)生既無“學歷”,又沒“素質”。因此教育政策制定部門需要重視職業(yè)教育,轉變教育價值觀,建立職業(yè)教育和普通教育各司其職又互相交叉的立交橋。社會企事業(yè)單位也應與職校建立互動互信的企校聯(lián)姻模式,完成“即培養(yǎng)——即輸送”直線一體化的“育人——用人”模式,在錄用入職者時對于“職校畢業(yè)生”也不應帶有歧視眼光和鮮明的“貼標簽”思維,即非本科院校畢業(yè)不考慮,將一切“職字頭”院校畢業(yè)生拒之門外,如此而來不單挫傷職校畢業(yè)生職業(yè)自信,更是置高校轉型這一政策于不顧。同時全社會需要轉變就業(yè)觀念,突破對不同職業(yè)的認識差異,充分尊重技能型人才,增加人們對不同職業(yè)的自豪感。高中畢業(yè)生也要有意識地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相應的職業(yè)取向??傊?,只有社會各階層、各部門齊發(fā)力,共同擯除狹隘的、偏見的價值觀,充分創(chuàng)設全新、適宜的硬條件和軟環(huán)境,提升職業(yè)教育應有的地位,如此職教轉型這一全新改革才有出路、才能夠走得更加從容。

      (三)探索資源分配的和諧之道,促進投入—收益最大化

      眾所周知,在教育經濟領域,由于受政策導向的轉型院校在某種層面上均處于相互競爭的場域,其對于有限的資源呈現(xiàn)競爭態(tài)勢,尤其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對于轉型高校資助的傾斜政策更加劇了院校之間不平衡的矛盾,各院校由于現(xiàn)實條件、主觀原因并不相同,自然難以達成均衡發(fā)展的平衡態(tài)勢。這就是說,國家對于本科院校轉型職校的資源分布不均隨之帶來的院校范式性質轉化過程中各項資源的分布不均成為制約著我國當下這一新型政策良性落實及施行的瓶頸之一。

      另外,任何一所待轉型的院校都需要投入相應的技術設備、師資人力資源支持,由于對院校轉型而投入的相關資源與固有教學模式產生非線性作用,根據邊際成本增加效用定律可知最終院校轉型效能極易呈現(xiàn)出“加速——勻速——慢速”的變革三階段,而對于現(xiàn)有教育體系則出現(xiàn)“適應——逐步兼容——相互推動”的態(tài)勢,因此現(xiàn)階段需要當前政策倡行者、推動者、執(zhí)行者努力使“轉型高?!蓖度氲南嚓P資源增加量維持在較為科學的區(qū)域,使之既不與固有職業(yè)院校產生競爭沖突關系,又能夠刺激原有的教育模式并使之完成優(yōu)良范式轉型。

      總體而言,正是由于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現(xiàn)狀,任何一項新型教育政策的推行,均意味著國家對于教育投入成本大量增加,某類性質院校轉換至另一種院校性質不免涉及到經費投入、教育實踐者人力配合投入、時間投入等相關成本投入,而當前本科院校向職校轉型更是涉及到對不同院校的有所差異投入。因此,各大教育相關共同體應重視對院校范式轉換的資金投入、時間投入、技術投入、人力投入,力爭這一全新的、整體的教育政策在現(xiàn)實中被真正接納、被有效施行、被充分肯定。

      (四)完善職教系統(tǒng)自身建設,與多方主體實現(xiàn)良性互動

      高校轉型不應只是學校在行政部門單方面壓力指令及行政干預之下進行的被動轉型,院校應充分發(fā)揮自主性以避免轉型一哄而上或冷冷清清的局面,更為重要的是需要明確如何具體地在師資、課程及人才培養(yǎng)模式方面的轉型,否則僅僅是浮于表面并無實質的“轉而不行”,如此而來職業(yè)教育辦學過程中學術自由自然難以得到保障,從而極易淪為政府行政“指揮棒”下的執(zhí)行機構,也缺乏應有之獨立姿態(tài)。總體而言高校轉型并非是“回鍋肉”的角色,也并非是緩解畢業(yè)生就業(yè)壓力的功利之計,與現(xiàn)行高校體制也并非是“有你無我、非此即彼”的單一關系,而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交互輝映。

      同時,各大教學主體應通力配合,群策群力,共同開發(fā)資源,共同運用技術,共同承擔風險,共同享有成果,使資源成本投入得到優(yōu)勢整合、合理利用,從而與現(xiàn)有本科教育體系形成良性共振互動。在公平融洽的共存與競爭氛圍下,一方面需要加強職業(yè)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切實推動實施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加強轉型高校的建設基礎;另一方面教育政策制定部門需要搭建普通本科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的“立交橋”,同時修筑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快車道”,大力推進開通中職到高職??啤⒏呗毐究埔约把芯可踔敛┦咳瞬排囵B(yǎng)的“直通車”。[6]另外,在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過程中,轉型職校需要達成與地區(qū)產業(yè)結構高度契合的科類結構,全面推進現(xiàn)代學徒制試點,更好完成教育培養(yǎng)與人才

      輸送直線一體化,落實集團化辦學政策。[7]

      總的來說,本科院校轉型職校可能遭遇的多維困境并不能完全涵蓋這一進程中的全部問題,究竟如何將現(xiàn)有部分院校轉型職校、如何更好地推動這一進程更為順利地進行等相關問題尚處于實踐探索階段,其中不可避免地體現(xiàn)復雜性、風險性、不確定性的相互交融,在探索中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很多現(xiàn)實困境及需要考慮的問題,在當下及今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解答也是值得探索的過程。

      [1]龐麗靜.600所本科轉型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醞釀大變[N].經濟觀察報.2014-06-24(9).

      [2]鄭觀應.盛世危言[M].北京:中華書局,2013:135.

      [3]王長樂.我們?yōu)槭裁礇]有先進的大學制度理論[J].大學教育科學,2012,(5):3-10.

      [4]楊東平.大學精神[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7.

      [5]符太勝,謝章蓮.高考改革中綜合素質評價的兩難困境與政策建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14-16.

      [6]洪浩.德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特點與啟示[J].中國地質教育,2006,(2):117-120.

      [7]吳開俊.廣州經濟結構調整與高等教育結構優(yōu)化相關分析[J].高教探索,2005,(2):11-14.

      (責任編輯:徐治中;責任校對:于 翔)

      Multidimensional Plight during Transformation from Vniversities to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pproaches Choice

      ZHANG Muchu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In recent years,vocational colleges has entered into a new stage and made encouraging progress,but it also brings new challenges and multidimensional dilemmas.In order to solve related problems effectively,the offici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has launched the policy.As the new model of transformation from universities to vocational colleges system,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new difficulties.Not only among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is not yet clear,not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ing social environment,extremely high transition costs.Thus,it’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appropriate way of“transformation from universities to vocational colleges”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o shrug off the plight to a better future.

      transformation from universities to vocational colleges;multidimensional plight;approaches choice;vocational education

      G640

      A

      1674-5485(2015)06-0001-05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校園文化價值建設”(201104656)。

      張睦楚(1984-),女,云南昆明人,北京師范大學與加拿大約克大學國家公派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主要從事中西文化交流、教育史研究。

      猜你喜歡
      職校現(xiàn)實轉型
      轉型發(fā)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我對詩與現(xiàn)實的見解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3:20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轉型
      童話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我的職校我的夢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xiàn)實交互App的開發(fā)
      灃芝轉型記
      職校數學翻轉課堂教學探索與實踐
      亞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4:40
      現(xiàn)實的困惑
      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生本式”中職校社團活動之新探索
      姚安县| 分宜县| 阜康市| 印江| 广宗县| 宁波市| 沅江市| 抚顺县| 建宁县| 汝阳县| 巴里| 册亨县| 库尔勒市| 定兴县| 东乌珠穆沁旗| 蒙阴县| 新竹县| 元江| 曲阳县| 霸州市| 连州市| 马关县| 连平县| 秦安县| 大渡口区| 巴中市| 慈利县| 房产| 绿春县| 伊金霍洛旗| 澄迈县| 六枝特区| 云浮市| 太康县| 临邑县| 蕲春县| 十堰市| 华容县| 广丰县| 洛扎县|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