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價值理論的比較研究

      2015-03-06 05:46:48宿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安徽宿州234000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天津300222
      淮陰工學院學報 2015年5期
      關鍵詞:總需求資本論經濟學

      (1.宿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經濟管理系,安徽 宿州 234000; 2.天津財經大學 商學院,天津 300222)

      價值理論的比較研究

      (1.宿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經濟管理系,安徽 宿州 234000; 2.天津財經大學 商學院,天津 300222)

      通過對《資本論》與西方經濟學的比較研究,發(fā)現各相關文獻均是從一個或幾個方面對兩者進行比較,尚未進行全面深入的比較。基于此,從目的、方法、起點、生產、交換、分配、消費、貨幣、財富、經濟增長、經濟危機和經濟制度等方面比較研究《資本論》與西方經濟學理論,結論是兩者在根本問題上存在對立,在一般問題上相互聯(lián)系。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同時,應積極吸收借鑒西方經濟學有益成分,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資本論》; 西方經濟學; 全面比較研究

      0 引言

      馬克思的《資本論》源于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馬克思在對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批判、繼承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并以此為基礎,構筑了嚴密、科學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以薩伊為代表的新古典經濟學拋棄了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把效用價值論確立為其理論基礎。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也建立在效用價值論基礎之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要任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的過程中,理論工作者開始嘗試對《資本論》和西方經濟學進行深入比較研究。

      1 價值理論比較研究文獻綜述

      1.1 研究方法比較

      張麗華[1](1992)認為《資本論》與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區(qū)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方法可吸收和借鑒西方經濟學研究方法。相同方法包括歸納和演繹法、定性定量法、規(guī)范與實證法以及總量個量分析法。不同之處在于西方經濟學重實證法,在定量分析中廣泛運用各種高等數學工具,而《資本論》重運用規(guī)范方法進行定性分析。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規(guī)范分析基礎上,可注重結合運用實證分析方法。王一妍[2](2010)也認為《資本論》與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既有交叉也有不同。交叉體現在:《資本論》與西方經濟學都注重實證分析法與規(guī)范分析法的結合;另外制度分析方法也是交叉的。不同之處包括:西方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是唯心主義、個體理性主義、機械均衡論和不可知論,《資本論》中運用的是基于實踐基礎上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資本論》運用的是科學抽象法,西方經濟學運用的是現象抽象法;《資本論》是制度分析的經濟學,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批判;西方經濟學則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經濟制度視為自然和永恒的范疇,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辯護學說。

      1.2 研究起點比較

      蔡志剛、陳承明(2001)認為《資本論》與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分歧從價值決定論開始?!顿Y本論》堅持客觀價值論,認為商品價值是凝結的人類勞動,由供給方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西方經濟學是主觀價值論, 商品價值由需求方的邊際效用所決定。張昆侖[3](2011)認為《資本論》的起點理論是“商品論”,西方經濟學的起點理論是“稀缺法則”和“經濟人假設”。兩種起點理論有共性也有區(qū)別。共性表現在:各自理論體系中居于始點位置,覆蓋各自理論所有內容。區(qū)別表現在:理論抽象不同,服務對象及研究目的不同,理論敘述方法不同,串聯(lián)各自理論體系方式不同,范疇屬性不同?!顿Y本論》的目的是揭示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和滅亡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把“商品”作為《資本論》分析起點,一步步推演,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運行的歷史規(guī)律性。而西方經濟學的研究目的則是探討如何通過資源優(yōu)化配置來達到廠商和消費者的“利潤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前提必然是“稀缺法則”和“經濟人假設”。

      1.3 生產理論比較

      文大會[4](1996)認為馬克思生產理論與西方生產理論既有相同、相似、相通點,也有區(qū)別。相同、相似、相通點包括:都從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中汲取了營養(yǎng);都把生產過程作為主要研究內容;將社會產品從實物形態(tài)上分為兩個部分。不同之處包括:研究目的有明顯區(qū)別,一些具體概念內涵有明顯區(qū)別,都注重量的分析,但馬克思更注重質的分析。

      1.4 分配理論比較

      馬克思認為勞動者獲得必要勞動價值,即工資,而資本家依據資本占有權獲得勞動者全部剩余勞動價值,即全部剩余價值。克拉克認為生產要素根據生產要素邊際生產力可分配全部產出。

      1.5 均衡理論比較

      蘇曉芳[5](2007)認為,馬克思《資本論》兩大部類及社會總產品生產過程平衡理論與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存在異同。相同點在于兩個理論均假設社會總產品出清。不同點在于理論基礎、行為主體界定、分析方法、主要結論和政策導向。平衡理論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均衡理論的理論基礎是均衡價格論。平衡分析把消費者和廠商等行為主體界定為一定資本關系的人格化,一般均衡分析把經濟主體界定為經濟人。馬克思平衡理論沒有采取西方一般均衡理論那樣“嚴密”的形式,西方一般均衡理論用高深數學方法對一般均衡進行了嚴格證明。平衡分析法得到的經濟結論是有階級性的,一般均衡理論的目的是證明市場經濟的有效性。平衡分析法易導向政府宏觀調控,均衡分析法易導向自由主義。羅祠紅[6](1996)認為馬克思宏觀經濟均衡理論與凱恩斯總體經濟均衡理論存在異同。兩種理論的研究目標相同,均要求社會總供給等于社會總需求,在均衡調整過程中,均可通過市場自發(fā)調節(jié)機制及政府宏觀調控使之從非均衡狀態(tài)調整到均衡狀態(tài)。不同之處包括:馬克思宏觀經濟均衡理論強調總量均衡與結構均衡并重,凱恩斯總體經濟均衡理論重點強調總量均衡;兩種均衡理論適用范圍不同:馬克思宏觀經濟均衡理論適用于各種經濟體制,凱恩斯總體經濟均衡理論僅適用于市場經濟體制。

      1.6 貨幣理論比較

      王嘉[7](2007)認為《資本論》與西方經濟學的貨幣理論存在異同。異同表現在三個方面:貨幣定義、貨幣職能和貨幣流通規(guī)律。對于貨幣的定義,馬克思認為貨幣是商品的一般等價物,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統(tǒng)一。西方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本身不是商品,也沒有價值,只是一種價值符號。馬克思認為貨幣職能包括: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貨幣貯藏、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西方貨幣理論將貨幣職能大體分為四種:交換媒介、價值標準、延期支付標準和財富貯藏手段。馬克思認為,在貨幣材料價值量給定條件下,流通手段決定于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和,即流通中的貨幣或者貨幣材料的量取決于貨幣本身的價值。現代貨幣數量論中費雪認為貨幣流通速度決定了商品流通。

      1.7 經濟增長理論比較

      宋則行[8](1995)認為基于剩余價值理論推出的經濟增長模型與哈羅德經濟增長模型以及與瓊·魯賓遜經濟增長模型在形式上具有相通性,但哈羅德與瓊·魯賓遜增長模型未從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上去探究資本主義經濟不穩(wěn)定的根源。

      1.8 西方對《資本論》的評價、研究狀況

      劉叔麟、鄧春玲[9](1991)認為,《資本論》問世以后,西方經濟學界對《資本論》的評價經歷了如下變化趨勢:最初是沉默抵制,接著是否定性批判,后來出現了“馬克思主義復興”熱潮。在“復興”的熱潮中,西方經濟學者力圖利用“比較研究”法和數學工具,“溝通”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西方經濟學之間的關系,進而使兩者彼此“融合”。唐玨嵐[10](2011)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爆發(fā)后,不少西方學者意識到,要克服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離不開馬克思《資本論》的分析方法??傮w上,西方學者對于《資本論》的研究態(tài)度更為理性、立場更加客觀、反思更為深刻。不少學者強調,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一個完整的、嚴密的體系,不能專注一點而忽視整體,必須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有機整體中研究相應主題[11]。

      2 馬克思價值理論與西方經濟學的價值理論全面比較研究

      嘗試對《資本論》和西方經濟學從目的、方法、起點、生產、交換、分配、消費、貨幣、財富、經濟增長、經濟危機和經濟制度方面進行全面比較研究。

      2.1 兩種理論的目的、方法與起點比較

      目的:《資本論》的目的是揭示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和消亡的歷史必然性。西方經濟學的目的是維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永恒性。

      方法:《資本論》的方法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基礎上,包括歸納和演繹法、定性定量法、規(guī)范和實證法、總量與個量分析法,主要使用初等數學工具。西方經濟學方法包括實證和規(guī)范法、歸納和演繹法、定性和定量法、總量與個量分析法,采用了各種數學工具。

      起點:《資本論》的起點是商品,商品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上的一般人類勞動,可以說《資本論》的根本起點是勞動。商品具有二重性:價值和使用價值。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由抽象勞動決定,在量上體現為凝結在商品上的一般人類勞動,即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由具體勞動決定。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西方經濟學起點是理性經濟人,理性經濟人具有自利動機,謀求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收益。理性經濟人的基礎是人對商品消費的滿足程度,即效用,而效用基礎是偏好,偏好指人對商品的消費傾向,可以說西方經濟學的根本起點是人的偏好。效用價值是人們?yōu)樗M商品愿意支付的貨幣,即價格。價格由商品供求關系決定,在商品供求關系作用下,使用價值貨幣度量等于效用價值貨幣度量。

      2.2 生產理論的對比研究

      (1)《資本論》的生產理論

      生產理論包括基于剩余價值理論推演部分。

      ①剩余價值理論。商品價值等于C+V+m,C為不變資本,V為可變資本,m為剩余價值。有機構成比為j,j=C/V,剩余價值積累率為Sm,Sm=(△C+△V)/m,剩余價值率為mr,mr=m/V。

      ②生產要素集。生產要素分為兩類:勞動要素和資本要素。資本要素為廣義資本概念,指勞動以外的生產要素。二生產要素集為{K,L},其中K為資本要素,L為勞動要素。

      ③生產要素生產集。生產集Y為{y1,y2,……,yn},其中生產函數yi為yi(Ki,Li),其中Ki為資本要素,Li為勞動要素。

      ④規(guī)模經濟。假設j、Sm、mr不變,即規(guī)模經濟不變。形式化描述為,P=C+V+m,tC+tV+tm=t(C+V+m) =tP。

      ⑤成本。按勞動標準劃分為不變和可變成本。活勞動或必要勞動為可變成本V,死勞動或轉移的物質生產資料價值為不變成本C??偝杀緸镃+V,平均成本為(C+V)/y,邊際成本為d(C+V)/dy,平均不變成本為C/y,平均可變成本為v/y。

      ⑥社會大生產理論。社會劃分為兩大部類:生產生產資料部類Ⅰ、生產消費資料部類Ⅱ。社會產品出清:社會總產品供求相等,生產資料總產品供求相等,消費資料總產品供求相等。

      a)簡單再生產理論

      Ⅰ(C+V+m)+Ⅱ(C+V+m)=ⅠC+Ⅰ(V+m)+ⅡC+Ⅱ(V+m)

      Ⅰ(C+V+m)=ⅠC+ⅡC

      Ⅱ(C+V+m)=Ⅰ(V+m)+Ⅱ(V+m)

      Ⅰ(V+m)=ⅡC

      b)擴大再生產理論。

      Ⅰ(C+△C+V+△V+m+△m)+Ⅱ(C+△C+V+△V+m+△m)=Ⅰ(C+△C)+Ⅰ(V+△V+m+△m)+Ⅱ(C+△C) +Ⅱ(V+△V+m+△m)

      Ⅰ(C+△C+V+△V+m+△m)=Ⅰ(C+△C) +Ⅱ(C+△C)

      Ⅱ(C+△C+V+△V+m+△m)=Ⅰ(V+△V+m+△m)+Ⅱ(V+△V+m+△m)

      Ⅰ(V+△V+m+△m)=Ⅱ(C+△C)

      (2)西方經濟學生產理論

      ①效用價值論。商品價值是理性經濟人根據所消費商品帶來的滿足程度所愿意支付的貨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即商品價格。

      ②多生產要素集。包括勞動要素在內的生產要素有多種,生產要素集為{x1,x2,…,xs},將勞動要素物化。

      ③多生產要素生產集。生產集Y為{y1,y2,…,yn},其中生產函數yi為yi(xi1,xi2,…,xij,…,xis),其中xij為第i個商品第j個生產要素數量。

      ④規(guī)模經濟。規(guī)模經濟不變可表示為f(tx1,tx2,…,txs)=tf(x1,x2,…,xs)。

      ⑤成本。按是否隨產量變動而變動來劃分,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偝杀緸镕+V,平均成本為(F+V)/y;邊際成本為d(F+V)/dy;平均固定成本為F/y;平均變動成本為V/y?;凇顿Y本論》推導的總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與西方經濟學定義的分別相等,但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不變成本,以及平均變動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不相等。

      ⑥生產理論。側重于生產資金有效配置,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約束下成本最小化;另一方面是技術約束下利潤最大化。

      技術約束下成本最小化表示為minWXst.f(x1,x2,…,xs)=y。

      技術約束下利潤最大化表示為maxπst.f(x1,x2,…,xs)≤y或maxpf-wxst.f(x1,x2,…,xs)≤y。

      2.3 交換理論的比較

      (1)《資本論》的交換理論中,社會產品總供給等于總需求,生產資料總供給等于總需求,消費資料總供給等于總需求。

      社會產品總供給等于總需求,表示為

      Ⅰ(C+V+m)+Ⅱ(C+V+m)=ⅠC+Ⅰ(V+m)+ⅡC+Ⅱ(V+m)。

      生產資料總供給等于總需求,表示為

      Ⅰ(C+V+m)=ⅠC+ⅡC。

      消費資料總供給等于總需求,表示為

      Ⅱ(C+V+m)=Ⅰ(V+m)+Ⅱ(V+m)。

      生產生產資料部門與生產消費資料部門間交換,表示為

      Ⅰ(V+m)=ⅡC。

      (2)西方經濟學的交換理論

      ①瓦爾拉斯均衡理論。社會商品超額需求為零,即社會商品總供給等于社會總需求,表示為

      Qs(p1,p2,…,pn)=Qd(p1,p2,…,pn)。

      ②凱恩斯宏觀經濟均衡理論。社會總供給等于社會總需求,表示為

      C+S+T+M=C+I+G+X

      其中,C為消費,S為儲蓄,T為稅收,M為進口,I為投資,G為政府支出,X為出口。社會總供給為C+S+T+M,社會總需求為C+I+G+X。局部均衡為:S=I,即儲蓄等于投資;T=G,即稅收等于政府支出;M=X,即進口等于出口。

      (3)兩者交換理論聯(lián)系

      社會總供給等于總需求思想,馬克思與瓦爾拉斯、凱恩斯是一致的。如果將瓦爾拉斯、凱恩斯總供給和總需求再按生產生產資料部類和生產消費資料部類劃分的話,則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局部均衡條件也是相同的。

      2.4 分配理論的比較

      馬克思《資本論》中認為工人勞動獲得的是必要勞動價值,即工資,而資本家占有了工人的全部剩余勞動價值,即全部剩余價值。工資被工人全部消費;剩余價值一部分用于積累(擴大再生產),另一部分用于消費??死苏J為生產要素與生產要素邊際產出乘積可全部分配產出,但利潤如何分配卻沒有以定理方式給出,默認為利潤應全部被資本所有者占有。剩余價值并不一定等于利潤,當商品供求相等,即使用價值等于價值時,剩余價值等于利潤,此時使用價值的貨幣度量等于效用價值貨幣度量,即商品均衡價格。分配的核心問題是利潤的產權歸屬。資本家占有全部利潤,按《資本論》剩余價值理論分析,存在剝削。工人占有全部利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者投資動機就不存在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現實的分配選擇是雇員與出資者共享利潤。雇員與出資者在利潤分配上,利益此消彼長,對立統(tǒng)一。在共享利潤的假設下,對利潤分配做進一步分析。

      假定生產函數為f(x1,x2,…,xn),

      則利潤函數如下

      (1)

      把克拉克分配定理擴展到一般,則得

      (2)

      把式(2)代入式(1)得

      MPxi為生產要素的xi的邊際貢獻。

      以上利潤分配公式,含義為生產要素與生產要素邊際貢獻乘積之和可全部為分配利潤。

      由于勞動要素不同于其它生產要素,將其獨立出來,令勞動要素為L,則利潤分配定理可表示成

      如果生產要素只有資本K和勞動L,則上述利潤分配公式可表示成

      π=MPk·K+MPL·L

      如果MPL為零,則π=MPK·K,表示資本家占有全部利潤;

      如果為MPK零,則π=MPL·L,表示勞動者占有全部利潤;

      如果MPL、MPK均不為零,則π=MPK·K+MPL·L,表示資本家和員工共同按各自貢獻分配利潤。

      2.5 消費模型的對比

      預算約束下效用最大化,形式化描述為

      效用一定條件下支出最小化,形式化描述為

      2.6 貨幣職能的比較

      2.7 社會總財富構成的對比

      θihj為第i個消費者從第h個廠商第j個商品價值中的收益分配比例。

      2.8經濟增長模型的比較

      (1)《資本論》為基礎推演的經濟增長模型

      (2)西方經濟學相關經濟增長模型

      ①哈羅德經濟增長模型

      ②瓊·魯賓遜經濟增長模型

      在投資等于儲蓄前提下,即I=S時,收入分為工資收入和利潤收入,即Y=(Y-P)+P,Y為國民收入,P為利潤收入,Y-P為工資收入;Sw為工資收入儲蓄率,Sp為利潤收入儲蓄率,則I=S=Sw(Y-P)+SpP,兩邊同時除以資本K,得

      2.9 經濟危機形成的比較研究

      (1)基于《資本論》的危機理論

      社會產品總供給應等于總需求,且生產資料總供給等于總需求,消費資料總供給等于總需求,否則社會經濟就不能正常運行。

      社會產品總供給等于總需求,表示為

      Ⅰ(C+V+m)+Ⅱ(C+V+m)=ⅠC+Ⅰ(V+m)+ⅡC+Ⅱ(V+m)。

      生產資料總供給等于總需求,表示為

      Ⅰ(C+V+m)=ⅠC+ⅡC。

      消費資料總供給等于總需求,表示為

      Ⅱ(C+V+m)=Ⅰ(V+m)+Ⅱ(V+m)。

      生產生產資料部門與生產消費資料部門間交換,表示為

      Ⅰ(V+m)=ⅡC。

      在上述條件下社會經濟正常運行。如果上述條件不具備,則社會經濟不能正常運行,就會產生經濟危機。其根本原因是社會化大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矛盾,導致社會財富兩極分化,有效需求不足,使社會生產出現周期性產能過剩,不能正常運行。

      (2)西方經濟學經濟危機理論

      ①基于瓦爾拉斯均衡理論的危機理論

      社會商品出清,即總供給應等于總需求,否則經濟會失衡。

      社會商品總供給應等于總需求,表示為

      如果社會商品總量供大于求,則產能過剩,需求不足,通貨緊縮;反之,則產能不足,需求過剩,通貨膨脹。

      ②基于凱恩斯宏觀經濟均衡理論的危機理論

      社會總供給應等于總需求,否則經濟將失衡,表示為

      C+S+T+M=C+I+G+X,

      如果社會總供給大于總需求,則產能過剩,需求不足,通貨緊縮;反之,則產能不足,需求過剩,通貨膨脹。

      ③金融危機

      瓦爾拉斯貨幣均衡理論認為,貨幣總供給應等于貨幣總需求,否則將導致金融失衡。

      2.10 有關經濟制度存在的比較

      (1)基于《資本論》的經濟制度 《資本論》結論是按照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和消亡的歷史規(guī)律,消除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實行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實行社會計劃經濟,消除社會生產盲目性,實現人類解放。

      3 結論

      通過上述比較分析可知,在目的和性質上,《資本論》和西方經濟學是對立的,但在資本主義經濟活動對象分析上,有很多相通性。我們應站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立場上,積極吸收和借鑒西方經濟學有益成分,為我所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1] 張麗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同西方經濟學研究方法的比較[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1992(4):56-57.

      [2] 王一妍.《資本論》方法論與西方經濟學方法論的比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60-62.

      [3] 張昆侖.馬克思《資本論》和西方經濟學關于市場經濟起點理論的比較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11-12.

      [4] 文大會.馬克思生產理論與西方生產理論的比較及思考[J].長白學刊,1996(4):37-38.

      [5] 蘇曉芳.比較馬克思平衡分析法與西方經濟學均衡分析法[J].科技信息,2007(24):380.

      [6] 羅祠紅.馬克思的宏觀經濟均衡理論與凱恩斯總體經濟均衡理論的比較[J].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96(5):11-13.

      [7] 王嘉.馬克思貨幣理論和西方有關貨幣理論比較研究[J].中國農業(yè)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7(6):42-43.

      [8] 宋則行.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探索—兼與西方現代經濟增長模式比較[J].當代經濟研究,1995(1):10-12.

      [9] 劉叔麟,鄧春玲.西方經濟學界對《資本論》的評價[J].學習與探索,1991(3):79.

      [10] 唐玨嵐.近五年西方《資本論》研究狀況[J].當代經濟研究,2011(10):18-19.

      [11] 肖紅葉.高級微觀經濟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蔣 華)

      A Comparative Study of Value Theory

      WANG Jun-qi1, JIANG Yong2

      (1.Department of Management,S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uzhou Anhui 234000,China;2.School of Business,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ianjin 300222,China)

      Literatures about comparison of Das Capital and western Economics were studi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above two theories not overall, but from just one or several aspects. On the basis of above analysis, the comparison of Das Capital and western Economics was studied in the aspects of target, method, start point, production, exchange, distribution, consumption, currency, fortune,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crisis and economic system to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y were confronted with each other on fundamental problems while related closely on general problems. We should insist on Marxism Economics while enrich and develop it by means of actively absorbing the merits of western Economics.

      DasCapital;westerneconomics;overallcomparisonstudy

      2015-04-22

      王俊奇(1972-),男,安徽宿州人,講師,主要從事會計理論、稅務會計研究。

      A811.2

      A

      1009-7961(2015)05-0082-07

      猜你喜歡
      總需求資本論經濟學
      我與《資本論》的故事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簡明經濟學
      道德資本論的雙重誤讀
      送餐的巫術經濟學 精讀
      英語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波音預測中國民用航空市場總需求將達2.7萬億美元
      關于總供給的理論探討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47:25
      宏觀經濟學中金融市場影響經濟的分析
      商(2016年26期)2016-08-10 21:15:52
      經濟學
      新校長(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
      “瘋狂老師”的新資本論
      鹿泉市| 邛崃市| 盐池县| 昌图县| 大名县| 唐河县| 泸水县| 栾川县| 启东市| 古蔺县| 绥芬河市| 玉田县| 三都| 余姚市| 北宁市| 嘉鱼县| 同江市| 博客| 黑水县| 轮台县| 白河县| 马鞍山市| 和田县| 孟连| 绥棱县| 百色市| 平罗县| 五家渠市| 曲阜市| 灌云县| 会东县| 鹤峰县| 革吉县| 武汉市| 凤凰县| 山东省| 临西县| 曲水县| 景泰县| 贵德县| 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