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梅
心理護理對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的影響
黃春梅
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對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的影響。方法64例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患者根據(jù)護理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2例,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心理護理, 對比兩組患者心理情緒改善情況。結果兩組患者護理后抑郁癥狀較護理前明顯改善, 觀察組抑郁癥狀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護理后空腹血糖(FPG)控制情況好于護理前, 觀察組FPG控制情況較對照組明顯,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患者實施心理護理, 可改善患者抑郁癥狀, 血糖控制良好。
心理護理;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
糖尿病主要特點為高血糖, 呈“三多一少”特點, 即多飲、多食、多尿及消瘦, 若血糖難以控制, 易誘發(fā)器質性病變, 無法治愈。據(jù)相關資料顯示, 我國患糖尿病人群中有超過2/3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 且存在抑郁情緒。抑郁癥是現(xiàn)今社會常見精神障礙類型, 患者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 嚴重者伴焦慮、意志減退、精神障礙等, 也相應影響了患者血糖控制情況。現(xiàn)作者以3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取心理護理,其護理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本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患者, 與WHO中糖尿病相關診斷相符;抑郁障礙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抑郁診斷標準[1];經Zung的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52分;男48例, 女16例;年齡35~75歲, 平均年齡(56.3±5.8)歲;患者治療前無精神疾病史;排除人格障礙、意識不全、依從性差患者;未合并嚴重并發(fā)癥;根據(jù)護理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2例,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可進行對比。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①日?;咀o理。患者治療期間合理飲食, 定時定量進餐, 以豐富維生素、清淡、不油膩食物為主, 避免糖類、碳水化合物、酒精等食物或飲料;禁止食用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指導患者胰島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定期檢查患者足部組織皮膚, 注意防寒保暖,溫水泡腳時間不宜過長;適當規(guī)律運動, 鼓勵肥胖患者多運動。②藥物干預。嚴重抑郁、焦慮患者, 表現(xiàn)易怒、坐立不安、煩躁、難以入睡等, 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 急性障礙、失眠者可予以安定、氯氮平等, 以此緩解患者嚴重抑郁情緒。
1.2.2 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行心理護理。①心理溝通干預護理。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心理情緒、文化程度、興趣愛好與患者積極溝通交流, 使其明白糖尿病是可控制的, 講解成功案例, 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與勇氣。及時回答患者疑問, 回答患者問題時, 護理人員應面帶微笑、舉止得體、態(tài)度溫和, 避免任何言語、行為刺激到患者, 以此增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②放松療法。于患者病房放置綠色植物、鮮花, 張貼色彩明朗的圖畫, 創(chuàng)建溫馨、干凈、衛(wèi)生的病房環(huán)境, 患者飯后30 min播放輕柔舒緩音樂,30 min/次,此時可鼓勵患者逐漸放松自身肌肉, 由收縮到放松, 做深呼吸, 活動量盡量不要過大?;蛱稍诖采舷胂竺篮糜淇斓漠嬅?逐漸舒緩自身緊繃的情緒?;虿シ泡p松活潑電視。這些感官情緒會刺激中樞神經遞質, 產生欣快感。同時會降低患者兒茶酚胺水平, 減緩心率, 降低血壓, 以此舒緩軀體癥狀, 放松情緒。③社會支持。糖尿病抑郁障礙患者治療期間因經濟因素而倍感愧疚, 覺得自己本身是個負擔, 此時, 護理人員應多鼓勵患者家屬與患者溝通交流, 安撫、鼓勵患者, 表達自己對患者的愛, 給予他們溫暖;同時醫(yī)護人員也要給予他們必要的支持和鼓勵, 盡量滿足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擁抱或撫摸額頭, 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外界的溫暖, 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與勇氣。
1.3 療效評定標準 采用Zung的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2]對患者抑郁癥狀進行評估, SDS>52分則為輕度抑郁, >72分則為重度抑郁, 百分制計算, 分數(shù)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后抑郁癥狀改善情況以及血糖控制情況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抑郁癥狀較護理前明顯改善, 觀察組抑郁癥狀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FPG控制情況好于護理前, 觀察組FPG控制情況較對照組明顯,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癥狀改善情況以及血糖控制情況對比 (±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癥狀改善情況以及血糖控制情況對比 (±s)
注:與護理前對比,a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對比,b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SDS評分(分)FBG(mmol/L)觀察組 32 護理前 62.3±5.3 9.7±2.4護理后 21.4±4.8ab 6.0±1.4ab對照組 32 護理前 61.5±6.2 9.8±2.6護理后 43.7±5.8a 7.6±2.1a
相關文獻[1]顯示, 抑郁癥狀合并糖尿病發(fā)生率高達13%, 且糖尿病本身屬于終身慢性疾病, 再加上合并抑郁癥狀, 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較大危害, 其生活質量普遍降低,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治療期間, 抑郁癥狀會使患者處于一種應激狀態(tài), 導致血糖升高, 胰島素敏感性降低, 誘發(fā)胰島素抵抗狀態(tài), 使糖代謝質量明顯減弱。因此, 重視糖尿病患者抑郁障礙, 加強其心理護理則顯得十分重要?;颊咴谌朐汉髴龊媒】敌坦ぷ? 緩解患者恐懼、煩躁不安等情緒。開展糖尿病合并抑郁障礙知識講座、發(fā)放宣傳小冊子、一對一授課等方式, 使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識、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控制血糖, 預防心、腎、眼、足等并發(fā)癥。指導患者降糖藥物及胰島素使用, 叮囑患者合理用藥重要性,消除患者治療期間的顧慮, 安撫患者難以配合的情緒, 提高患者治療和護理依從性。同時也使心理護理能夠順利進行,充分發(fā)揮心理護理作用。本次研究結果中顯示, 兩組患者護理后抑郁癥狀較護理前明顯改善, 觀察組抑郁癥狀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護理后FPG控制情況好于護理前, 觀察組FPG控制情況較對照組明顯(P<0.05)。由結果可以看出,加強患者心理護理, 可明顯改善患者抑郁情緒, 放松身體情緒, 同時也利于控制血糖, 調節(jié)糖代謝, 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在心理護理的實施中, 護理人員應重視糖尿病情況, 給予必要的精神支持和理解, 建立完善的醫(yī)療保障系統(tǒng), 加強健康宣教, 以此提高患者健康水平, 利于促進患者精神康復。
綜上所述, 對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礙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抑郁癥狀, 血糖控制良好。
[1]馬責君, 張雅珍.精神分裂癥伴糖尿病住院患者社會支持的相關因素分析.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9,15(30):3109-3112.
[2]康有霞, 張紅梅, 車明霞.糖尿病患者焦慮、抑郁心理的分析與護理干預措施.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4):13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59
2015-01-09]
475000 河南省開封市第二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