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第二次國內(nèi)戰(zhàn)爭時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設(shè)立的國家銀行,毛澤東是第一任行長,總行設(shè)在江西瑞金葉坪,鑄造小銀圓叫銀角。這一革命文物中的稀世珍寶今天陳列在潛江市博物館革命文物展廳。
1964年3月,我在張金區(qū)參加“四清”運動時,在蚌湖區(qū)參加“四清”的潛江工會干部尹繼煊同志來信說: “羅仲全同志……在蚌湖村召開貧下中農(nóng)代表會時,看見有一個麻子姑娘抱一個約有一歲多的小孩,帽子上系一個小物件,可能是革命文物,請你來看一下,究竟怎樣?……接信后,我曾多次向領(lǐng)導(dǎo)請假去查找此物,均遭到拒絕,未能成行。1966年“文化大革命”風暴襲來,十年浩劫,更不能問津。直到1984年,我率領(lǐng)普查組進行文物普查,按20年前信中所提供的線索去查找。
1984年5月21日,太陽剛從東方地平線升起,我們騎車前往蚌湖村,沐浴在和煦的晨曦里,每個人都惦記著找寶,想一睹為快。到村后,先找到了20多年前的老支部書記陳傳修老人,請他回憶20多年前3月一次貧下中農(nóng)代表會,問他記不記得有一個麻子姑娘?他說:“有四個麻子姑娘。”我們說:“在四個麻子姑娘中,再找一個其中懷里抱的小孩至今已有20多歲的那個麻子姑娘?!苯?jīng)過這一提醒,陳傳修說:“只有一個叫陳煥英的,今年有49歲,她有一個兒子今年有22歲,可能是她?!碑斦业疥悷ㄓ⒑?,果然不錯,經(jīng)說明情況,她不以為然地說:“這個東西又這么多年,不知丟到哪里去了,曉得還在不在?!蔽艺f:“請你幫忙找一找,如果找到了是革命文物,那你對保護國家文物是有功勞的,還應(yīng)該加以獎勵?!边@樣,陳煥英很認真地在家里衣柜中衣箱內(nèi)到處翻找,終于在一個舊桌子抽屜底層摸到一個小物件,在大家聚精會神地注視下,她拿到門口,用布拭去上面的浮塵,振奮人心的時刻終于出現(xiàn)了:這枚銀幣設(shè)計精良,鑄造美觀,直徑為2.4厘米,正面鑄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和“貳角”字樣,左右各有一個五星,下有“1932年造”6字銘文,背面上方鑄有一個五星,兩邊包以麥穗,正中鑄有地球和鐮刀斧頭標語圖案。大家不約而同地驚呼起來:“這是很寶貴的革命文物,是無價之寶?!边@時的我,熱淚盈眶,經(jīng)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的文物,今天終于被我找到了。
這個銀角是怎樣保存半個多世紀直到今天的?文物保存者陳煥英作了詳細的回答,又經(jīng)查訪當?shù)乩先?,所了解的全部情況是:1930、1931、1932三年時間,紅三軍七、八、九三個師的部隊長時期流動駐扎在潛江縣(時稱為紅色縣)境內(nèi)。1932年7月14日敵人自皂市、天門一線由東北向南,企圖占領(lǐng)襄北蘇區(qū),7月15日賀龍、關(guān)向應(yīng)率領(lǐng)紅三軍八、九兩師和警衛(wèi)師一個團,半夜由潛江駐地出發(fā),去攻打沙洋,路經(jīng)蚌湖小鎮(zhèn),一個戰(zhàn)士就用這個銀角在一家燒餅店買了兩大塊鍋盔,帶在身邊,邊走邊吃。紅軍走了,這個燒餅店的主人用這個銀角到糧店去買米。據(jù)陳煥英說:“我爸爸陳邦武是開糧店的,當時賣米就收了這枚銀幣,認為這枚銀幣很有趣,就叫我媽媽給我系在帽纓上做帽墜,以后我結(jié)了婚,生了小孩,又把這枚銀角系在我兒子的帽子上,戴了兩代人。40多年過去了,當時還未被敵人發(fā)覺,如被發(fā)覺有誰家保存紅軍的東西,是要殺頭的?!碑斘覀兟犼悷ㄓ⒅v述了這枚銀角保存的來歷后,又是驚奇,又是興奮,驚喜之余我們征得這位文物保存者的同意后,將這枚銀角收藏在博物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