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杰
有很多高三學(xué)生對古詩鑒賞題很困惑,花費了很多時間,就是拿不到高分,更不用說滿分。的確如此,從每年的高考平均分來看,考生成績并不理想。以廣東省為例,古詩鑒賞題滿分是7分,可是,2012年全省古詩鑒賞平均分為2.61分。學(xué)生為什么困惑?那是因為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成效不明顯,又沒有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其實,學(xué)生的古詩鑒賞丟分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他們的古詩知識儲備不夠,二是沒有真正讀懂古詩,三是缺少規(guī)范答題的意識。下面就說一說如何做到古詩鑒賞題的自我突破。
簡單說來,古詩鑒賞題只需做到兩點:一是讀懂,二是會答。
一、讀懂包括三點:“讀”“譯”“悟”
首先說“讀”,“讀”就是通過多讀古詩來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是古詩鑒賞很關(guān)鍵的一步。一些學(xué)生不愿意在多讀詩上花時間,只喜歡做題,認為只有多做題才能提高古詩鑒賞的分數(shù)。尤其是教師講了幾種答題模式之后,更是把多做題作為自己提升古詩鑒賞題分數(shù)的唯一途徑。這種做法,有點急功近利,效果不一定好。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多讀是鑒賞古詩的基礎(chǔ),不多讀就不會有太多的古詩知識積累?;A(chǔ)不牢,地動山搖。就像練武之人,不是說學(xué)了三拳兩腳就認為自己有了武術(shù)功底,就可以與人比武,而是應(yīng)該練好武術(shù)的基本功。磨刀不誤砍柴工,多讀、讀懂是鑒賞古詩的前提。
其次說“譯”,“譯”就是翻譯詩句。翻譯并不是文言文的專利,鑒賞古詩同樣需要翻譯詩句,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幫助學(xué)生準確地解讀全詩。下面以葉紹翁的《夜書所見》為例來說明:“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這四句詩的譯文大致是:“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使客游在外的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因為他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蓖ㄟ^翻譯詩句可以看出,這首詩不僅僅是寫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而且還寫了詩人客居他鄉(xiāng)的孤寂之情,并流露出對童年生活的留戀之情。如果在古詩鑒賞復(fù)習的前期階段,能經(jīng)常做到對全詩進行直譯,然后和正確的譯文相比較,找出自己翻譯的不足,學(xué)會就會很快地提高自己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再說“悟”,“悟”就是悟內(nèi)容,悟情感。詩歌言簡意豐,需要讀者去用心體悟。有了多讀、翻譯的基礎(chǔ),再結(jié)合作者、題目、注釋、意象、典故等來悟內(nèi)容,悟情感,就很容易把握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與情感。下面以杜甫的《江漢》為例來說明:“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边@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和情感,只要抓住詩中“落日”“秋風”“老馬”等幾個主要意象,就可以看出這首詩主要表現(xiàn)的是詩人懷才見棄的不平之氣和積極用世的精神,抒發(fā)了老當益壯的情懷。
二、會答就是要規(guī)范答題
在這里重點強調(diào)兩點:一是分點答題,切忌一鍋粥;二是按步驟答題。一些學(xué)生明白詩歌的內(nèi)容與情感,可在答題時由于組織混亂,造成失分,所以在做題中規(guī)范答題非常重要。每一種問法都有它的答題步驟,按照步驟答題方是得分之道。例如,2013年廣東古詩詞鑒賞題宋代張炎的《鷓鴣天》的第一問:“作者在詞的上片是怎樣借景抒情的?”回答時就要先找到上片的寫景內(nèi)容,然后思考通過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很顯然,詞的開頭,玉笛聲喚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變得黯淡;看到遠飛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飄零在外,看到雨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無依。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鑒賞古詩也是如此。不是說記住了幾個表現(xiàn)方法,掌握了幾個答題模式,古詩鑒賞題就沒有問題了。因此,復(fù)習的前一階段不必急于做鑒賞題,多閱讀一些古詩才是硬道理,才是做好高考中的古詩鑒賞題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