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綺雯
自固化磷酸鈣骨水泥椎體強化治療骨質疏松椎體骨折分析
羅綺雯
目的分析研究自固化磷酸鈣骨水泥椎體強化治療骨質疏松椎體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66例骨質疏松椎體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33例。對照組患者采取椎體后凸成形術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則采取自固化磷酸鈣骨水泥椎體強化成形術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疼痛消失時間及療效。結果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疼痛消失時間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隨訪結果顯示無患者出現遲發(fā)性神經損傷、疼痛加劇以及傷椎高度下降等。結論自固化磷酸鈣骨水泥椎體強化治療骨質疏松椎體骨折具有較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 可有效降低患者痛苦, 且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較低, 故值得推廣應用。
自固化磷酸鈣骨水泥;骨質疏松;椎體骨折;椎體強化
骨質疏松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病癥類型, 其高發(fā)于老年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steoporotiv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是老年骨質疏松患者最為多發(fā)的并發(fā)癥類型[1]。該并發(fā)癥會導致患者脊柱出現后凸情況, 且會造成頑固性疼痛, 不僅對患者造成了較大痛苦, 而且也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將以隨機選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接診的66例骨質疏松椎體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研究自固化磷酸鈣骨水泥椎體強化治療骨質疏松椎體骨折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接診的66例骨質疏松椎體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33例。所有患者均經相關檢查確診為骨質疏松椎體骨折。觀察組中男22例, 女11例;年齡57~74歲,平均年齡(67.6±2.7)歲;對照組中男21例, 女12例;年齡58~74歲, 平均年齡(67.9±2.6)歲;兩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背痛, 均無下肢神經功能障礙、無明顯神經壓迫, 手術前均經相關檢查排除椎內腫瘤。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觀察組:本組患者采取自固化磷酸鈣骨水泥椎體強化成形術進行治療, 具體方法如下:以L1骨折為例, 為患者采取俯臥位, 并進行連續(xù)硬膜外麻醉, 在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 在患者的T11~Le正中位置做手術切口, 暴露上官桀椎根進釘位置, 并準備釘道, 之后在不加壓的情況下往釘道內注入自固化磷酸鈣水泥(CPC), 以此加強椎弓根螺釘的拔出力。之后置入4根螺釘, 并將螺母上緊, 確定椎體壓縮骨折復位固定良好后則可在傷椎的雙側椎弓根處進行鉆孔, 并通過鉆孔將撬撥器送入椎體上部, 利用撬撥器將塌陷的終板進行復位, 之后將漏斗插入椎弓根, 漏斗的柄部處于椎體的前中約1/3的位置, 漏斗送至位置后則可將事先配好的CPC經由漏斗向內灌注(CPC要在進行灌注前10 min左右進行配置, 將CPC粉末與固化液以0.3∶1的比例進行調和, 在有一定粘稠度后再進行使用, 避免太稀, 導致泄漏)。在C臂機的透視下,觀察灌注情況, 當灌注位置達到椎體后緣處則可停止灌注。每個椎體灌注10~15 ml。灌注最好在椎體內滲血少的時候進行, 這樣才能確保CPC與椎體內松質骨的良好接觸鍥合。對照組則采取椎體后凸成形術進行治療, 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6個月~1年的術后隨訪。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情況。
1.3 療效評價標準[2]患者經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步行以及活動能力恢復正常, 且相關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則可判定為顯效;患者經治療后上述指標均有明顯改善,但步行在500 m以上時會出現輕微疼痛或麻木癥狀則可判定為有效;患者治療前后病情病況并無明顯改善則可判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n(%)]
2.2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術后疼痛消失時間對比 兩組隨訪結果顯示無患者出現遲發(fā)性神經損傷、疼痛加劇以及傷椎高度下降等。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術后疼痛消失時間, 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術后疼痛消失時間對比[±s, n(%)]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術后疼痛消失時間對比[±s, n(%)]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術后疼痛消失時間(h) 不良反應觀察組 33 11.8±2.1 1(3.0)對照組 33 15.2±1.9 6(18.2) t/χ2 6.896 3.995 P<0.05 <0.05
曾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骨微結構損傷以及改變是導致骨質疏松椎體骨折發(fā)生的主要獨立因素[3,4]。CPC的粘接性較好, 其凝固之后可以與骨質緊密相聯, 從而有效修復骨微結構損傷, 達到固定骨折后椎體復位后椎體外形結構, 恢復內部結構的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均具有較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 且預后無患者出現傷椎高度下降、疼痛加劇或遲發(fā)性神經損傷等情況。但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疼痛消失時間, 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上述研究結果表明CPC椎體強化治療骨質疏松椎體骨折臨床效果較佳, 且可維持患者的傷椎高度以及生理弧度, 并可有效縮短患者的術后疼痛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 且預后效果較佳, 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趙必增等[5]的研究結果也表明CPC椎體強化治療骨質疏松椎體骨折可強化患者脊柱節(jié)段的剛度, 并在整體上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患者不適感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本次研究結果與其研究結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綜上所述, CPC椎體強化治療骨質疏松椎體骨折具有較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 其可有效維持傷椎高度以及生理弧度, 同時其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較低, 有利于患者及時進行各類康復訓練, 有效提高患者的預后質量, 該手術形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故值得在骨質疏松骨折的臨床治療當中推廣應用。
[1]楊惠林, Hansen A Yuan, 陳亮, 等.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脊柱壓縮骨折.中華骨科雜志, 2013, 23(5):262.
[2]施俊武, 胡艇, 池永龍, 等.胸腰椎骨質疏松性骨折自固化磷酸鈣骨水泥椎體成形的實驗研究.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4, 28(11):1080-1082.
[3]苗軍, 王繼芳.磷酸鈣骨水泥可注射性的研究進展.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3, 19(7):587-589.
[4]王向陽, 池永龍. 椎體強化的生物力學研究現狀及進展.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3, 13(9):51-54.
[5]趙必增, 譚軍, 賈連順, 等.自固化磷酸鈣骨水泥椎體強化治療骨質疏松椎體骨折.中國臨床康復, 2014, 15(4):450-4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043
2015-06-03]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