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學生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的關(guān)系研究
      ——兼論提升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對減少外顯攻擊性的作用

      2015-03-10 05:48:57賴運成葉一舵
      關(guān)鍵詞:攻擊性人際總分

      賴運成 葉一舵

      (1.龍巖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福建龍巖 364012;2.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福建福州 350117)

      ·教育與心理·

      中學生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的關(guān)系研究
      ——兼論提升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對減少外顯攻擊性的作用

      賴運成1葉一舵2

      (1.龍巖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福建龍巖 364012;2.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福建福州 350117)

      本文采用中學生人際敏感性問卷、情緒智力量表(修訂版)和攻擊性問卷(修訂版)對2107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并基于調(diào)查探討了中學生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的關(guān)系及其內(nèi)在機制。結(jié)果表明:中學生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呈正相關(guān);高人際敏感性中學生比低人際敏感性中學生有更強的外顯攻擊性;人際敏感性能正向預(yù)測中學生的外顯攻擊性;人際敏感性對中學生外顯攻擊性的影響,部分通過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的中介作用來實現(xiàn)。

      人際敏感性;外顯攻擊性;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中學生

      一、問題的提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個體攻擊性的相關(guān)新聞報道,當分析個體攻擊性的可能原因時往往會涉及到人格因素,而在人格分析時常涉及到敏感、多疑等方面,似乎表示敏感、多疑的個體攻擊性要強。而迄今心理學界對人際情境的敏感性(人際敏感性)及其與攻擊性關(guān)系的實證研究明顯不夠。人際敏感性(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是一種“對他人行為、情感的過分覺知和敏感”人格[1-3]。人際敏感性的特征包括:多疑、自卑、社交不自在感、回避社交;對他人反應(yīng)、社會反饋的敏感和警覺;對批評、拒絕的過分敏感和恐懼;行為會隨著他人的期望而改變,以最小化他人的批評或拒絕等[4]。人際敏感性是抑郁、焦慮的易感因素,對個體的人際關(guān)系、學業(yè)成績可能產(chǎn)生消極影響[1][4][5]。

      攻擊性(aggression)在心理學領(lǐng)域主要有兩種研究取向:(1)把攻擊性作為行為變量(即攻擊性行為)進行研究;(2)把攻擊性作為人格變量進行研究。從人格角度看,攻擊性較典型的定義由Buss和Perry等人提出,他們認為攻擊性是個體表現(xiàn)出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持有敵意認知、體驗和表達憤怒情緒的傾向性[6]。本研究從外顯層面對攻擊性人格進行研究。Buss和Perry編制的攻擊性問卷被廣泛應(yīng)用于測量個體的外顯攻擊性,不同的研究者會使用不同的翻譯、修訂版本[4]。Buss-Perry攻擊性問卷包括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和敵意四個維度,其中前兩個維度代表外顯攻擊性的行為成分,后兩個維度分別代表外顯攻擊性的情感成分、認知成分。

      迄今為止,從實證角度對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的關(guān)系研究甚少。Cummings-robeau和Lopez的一項實證研究稍有涉及,他們用IIP-PD(Inventory of Interpersonal Problems-Personality Disorder scales)中的兩個分量表分別評估個體的人際敏感性和外顯攻擊性,結(jié)果顯示兩者呈中等程度顯著正相關(guān),但作者并未對兩者的關(guān)系進行深入探討[7]。因此,對兩者的關(guān)系及其內(nèi)在機制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有研究顯示,情緒管理能力與外顯攻擊性呈顯著負相關(guān),情緒管理能力高的個體更少與他人發(fā)生沖突[8]。結(jié)合已有研究,提出以下假設(shè):高人際敏感性者之所以出現(xiàn)高外顯攻擊性,可能與其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低有關(guān),即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可能在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之間起著中介作用??紤]到未成年人人際敏感性方面的研究明顯不足,本文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探討中學生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的關(guān)系及提升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對減少外顯攻擊性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按班級整群抽樣的原則在漳州市一所完全中學(每年級2個班)、泉州市一所完全中學(每年級1個班)、福州市兩所中學(初中一所、高中一所,每校每年級2個班)、江西贛州市某縣城三所中學(完全中學一所、初中一所、高中一所,每校每年級2個班)抽取樣本,共獲有效樣本2107人。其中,男1058人,女1049人;獨生子女756人,非獨生子女1351人;初一至高三分別為:323、370、379、355、369、311人。

      (二)研究工具

      1.中學生人際敏感性問卷。問卷由41個項目組成,每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1到4表示從很不符合到很符合),包含脆弱性、認同需要、警戒性、分離焦慮、自卑性、疑人性、內(nèi)傾性七個維度,問卷得分越高表示人際敏感性越強。問卷具有較好的結(jié)構(gòu)效度(χ2/df=4.722,RMSEA=0.044,SRMR=0.037,GFI=0.918,AGFI=0.907,CFI=0.962,NNFI=0.959),總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和折半信度都為0.893,各維度的α系數(shù)為0.599~0.861,折半信度為0.663~0.847[4]。

      2.攻擊性問卷(修訂版)。由Buss 和Perry編制、 張東寧[9]翻譯的攻擊性問卷修訂而成,由20個項目組成,每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1到5表示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包括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敵意四個維度,問卷得分越高表示外顯攻擊性越強。問卷具有較好的結(jié)構(gòu)效度(χ2/df=5.15,RMSEA=0.047,SRMR=0.039,GFI=0.959,AGFI=0.947,CFI=0.954,NNFI=0.946),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 =0.799)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4]。

      3.情緒智力量表(修訂版)。由Schutte等人編制、王才康[10]翻譯的情緒智力量表(EIS)修訂而成,修訂的量表具有較好的結(jié)構(gòu)效度,信度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本研究采用修訂量表的自我情緒調(diào)控因子來測查中學生的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該因子有4個項目組成,每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1到5表示為很不符合到很符合),因子分越高表示被試的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越強[4]。本研究中該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599。

      (三)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16.0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使用的統(tǒng)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信度分析、相關(guān)分析、t檢驗和回歸分析。

      三、結(jié)果

      (一)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自我情緒調(diào)控的相關(guān)分析

      對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及其維度、自我情緒調(diào)控進行皮爾遜積差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表1)顯示,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它們的維度之間亦基本呈顯著正相關(guān)。其中人際敏感性總分及其維度分與外顯攻擊性的敵意、憤怒維度相關(guān)度較大(r分別為0.569、0.322)。自我情緒調(diào)控與人際敏感性、外顯攻擊性呈顯著負相關(guān)。

      (二)高人際敏感性組與低人際敏感性組的外顯攻擊性、自我情緒調(diào)控差異比較

      對高人際敏感性組(n=587)與低人際敏感性組(n=605;高低人際敏感性組的分法是計算每個被試的人際敏感性問卷總分,然后將總分按高低順序排列,找到高低分組上下27%處的分數(shù)作為臨界值,將被試分為高分組和低分組)在外顯攻擊性及其維度分和自我情緒調(diào)控得分進行獨立樣本組間均值差異比較,發(fā)現(xiàn)高人際敏感性組的外顯攻擊性總分及其維度分均顯著高于低人際敏感性組,自我情緒調(diào)控得分顯著低于低人際敏感性組(p<0.001,見表2)。

      表1 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自我情緒調(diào)控的相關(guān)分析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表2 高、低人際敏感性組在外顯攻擊性及其維度和自我情緒調(diào)控得分上的差異比較

      (三)人際敏感性對外顯攻擊性的回歸分析

      首先筆者將被試性別、是否獨生、年級變量作為類別變量,將其轉(zhuǎn)化為虛擬變量。然后以被試性別、是否獨生、年級變量作為控制變量,以人際敏感性為自變量,分別以外顯攻擊性總分、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敵意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Enter法)。結(jié)果(見表3)顯示,人際敏感性可解釋個體外顯攻擊性16.7%的變異、身體攻擊3%的變異、言語攻擊1.5%的變異、憤怒9.6%的變異、敵意32.4%的變異。

      表3 人際敏感性對外顯攻擊性的回歸分析

      注:所有回歸分析都以虛擬化后的被試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因素為控制變量。

      (四)自我情緒調(diào)控在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之間中介作用檢驗

      根據(jù)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的中介效應(yīng)檢驗程序,對自我情緒調(diào)控的中介作用進行檢驗,結(jié)果(表4)顯示,自我情緒調(diào)控在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yīng)占總效應(yīng)的17.8%。

      表4 自我情緒調(diào)控在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之間中介作用檢驗

      注:所有回歸分析都以虛擬化后的被試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因素為控制變量;回歸分析前,人際敏感性總分、自我情緒調(diào)控得分、外顯攻擊性總分已中心化處理。

      四、討論

      (一)中學生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的關(guān)系

      人際敏感性總分及其維度分與外顯攻擊性總分及其維度分之間絕大部分呈顯著正相關(guān),這說明中學生人際敏感性越高,外顯攻擊性越強。這與Cummings-robeau等人[7]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這點可從人際敏感性的疑人性、脆弱性、警戒性成分中得到解釋。多疑、脆弱、內(nèi)傾、戒備心過強的個性特點使高人際敏感性者在人際交往中適應(yīng)性差,從而容易出現(xiàn)敵意認知、憤怒情緒和攻擊行為。此外,人際敏感性本身包含社交焦慮的成分,人際敏感性亦是抑郁、焦慮的易感素質(zhì),而社交焦慮和抑郁易使個體表現(xiàn)出攻擊性[1][4][11][12]。值得注意的是,自卑性、分離焦慮、認同需要維度亦與外顯攻擊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說明個體過低的自我評價、過于依賴他人、過強的認同需要易導(dǎo)致個體出現(xiàn)外顯攻擊性,尤其是憤怒情緒和敵對認知。而中學生的分離焦慮、認同需要心理又較明顯[4],因此,預(yù)防中學生的外顯攻擊性,應(yīng)注意對其分離焦慮、過強的認同需要心理進行預(yù)防和干預(yù),注意提升中學生的自信。

      人際敏感性總分及其維度分與外顯攻擊性的敵意、憤怒維度相關(guān)度比其與身體攻擊、言語攻擊的相關(guān)度更大,表示高人際敏感性者的攻擊性傾向更多地表現(xiàn)為情緒層面的憤怒和認知層面的敵意,這與他們很在乎他人的看法,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害怕失去朋友的心理特點相吻合。我們對高人際敏感性組與低人際敏感性組在外顯攻擊性總分及其維度分進行比較時,發(fā)現(xiàn)高人際敏感性組的外顯攻擊性總分及其維度分均顯著高于低人際敏感性組,說明與低人際敏感性學生相比,高人際敏感性學生在攻擊行為、敵意認知和憤怒情緒方面顯著偏多。從人際敏感性對外顯攻擊性的回歸分析來看,人際敏感性均可顯著解釋外顯攻擊性總分及其維度分的變異,提示中學生人際敏感性越高往往會導(dǎo)致其出現(xiàn)越多的外顯攻擊性(尤其是敵意認知和憤怒情緒)。

      (二)中學生人際敏感性對外顯攻擊性的作用機制: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中介效應(yīng)分析

      自我情緒調(diào)控因子反映個體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自我情緒的能力,這種能力尤其體現(xiàn)在遇到挫折時。高人際敏感性者在人際交往中易出現(xiàn)焦慮、不自在感、分離焦慮突出及情緒易抑郁,反映出高人際敏感性者的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可能較差。本研究證實了這一點。研究結(jié)果顯示,人際敏感性與自我情緒調(diào)控呈顯著負相關(guān),高人際敏感性學生的自我情緒調(diào)控得分顯著低于低人際敏感性學生,說明高人際敏感性中學生存在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不高的特點,當遭遇挫折時不善于調(diào)控自我情緒。

      有研究顯示,自我控制能力可有效抑制個體的外顯攻擊性,可在自尊與外顯攻擊性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13-15]。因此,我們設(shè)想,作為自我控制能力的一個重要成分,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可能在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之間起中介作用。本研究證實,自我情緒調(diào)控在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說明中學生人際敏感性既可直接作用于外顯攻擊性,又可通過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的中介效應(yīng)作用于外顯攻擊性。例如,高人際敏感性會導(dǎo)致個體負性情緒的增加,負性情緒得不到較好調(diào)控往往易使個體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因此,預(yù)防中學生的高外顯攻擊性,既可從培育中學生自信、堅強、開朗、獨立性、人際信任等方面著手,預(yù)防其高人際敏感性的形成,也可從提升中學生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著手,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的提升不僅有助于減少中學生的外顯攻擊性,而且有助于使其更少出現(xiàn)負性情緒問題(如抑郁、焦慮)。本研究的結(jié)果啟示我們有必要創(chuàng)設(shè)條件開發(fā)中學生的良好個性(如自信、堅強、開朗、獨立性、人際信任等),同時折射出對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和研究的重要意義[16-17]。

      結(jié)論

      通過前面的結(jié)果分析和討論,得出以下主要結(jié)論:中學生人際敏感性與外顯攻擊性呈正相關(guān);高人際敏感性中學生比低人際敏感性中學生有更強的外顯攻擊性;人際敏感性能正向預(yù)測中學生的外顯攻擊性;人際敏感性對中學生外顯攻擊性的影響,部分通過自我情緒調(diào)控能力的中介作用來實現(xiàn)。

      [1] BoycePhilip, Parker Gordon. Development of a scale to measure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J].AustralianandNewZealandJournalofPsychiatry, 1989(3):341-351.

      [2] Rizzo C. J., Daley S. E., Gunderson B H..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romantic stress, and the prediction of depression:A study of inner-city, minority adolescent girls[J].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 2006(3):469-478.

      [3] Otani K., Suzuki A., Ishii G., et al. Relationship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with dimensions of the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 in healthy subjects[J].ComprehensivePsychiatry, 2008(2):184-187.

      [4] 賴運成. 中學生人際敏感性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及其與相關(guān)因素的關(guān)系[D]. 福州:福建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3.

      [5] Chow P. I., Berenbaum H., Flores L. E.. The Role of Perceived Utility of Emotion i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d Depression[J].JournalofSocialandClinicalPsychology, 2013(8):859-877.

      [6] Denny K. G., Siemer M.. Trait aggression is related to anger-modulated deficits in response inhibition[J].JournalofResearchinPersonality, 2012(4):450-454.

      [7] Cumming-robeau T. L., Lopez F. G.. Attachment-related predi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problems with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d aggression[J].JournalofSocialandClinicalPsychology, 2009(3):364-391.

      [8] 南曉薇,余毅震,楊奕,等. 中學生攻擊性與移情情緒管理能力的關(guān)系[J].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4(3):339-342, 345.

      [9] 張東寧. 攻擊性的內(nèi)隱社會認知實驗研究——IAT測驗在攻擊性研究中的應(yīng)用[D].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4.

      [10] 王才康. 少年犯情緒智力及其與有關(guān)個性因素的相關(guān)研究[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2(8):565-567.

      [11] Al-Ali M. M., Singh A. P., Smekal V.. Social anxiety in relation to social skills, aggression, and stress among male and female commercial institute students[J].Education, 2011(2):351-361.

      [12] Marshall A. D., Sippel L. M., Belleau E. L.. Negatively biased emotion perception in depression as a contributing factor to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perpetration:A preliminary study[J].TheJournalofPsychology, 2011(6):521-535.

      [13] 戴春林,應(yīng)賢慧,劉玉玲. 中學生自我控制對內(nèi)隱和外顯攻擊性的影響[J]. 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 2008(9):839 -840.

      [14] Hamama L., Ronen-Shenhav A.. Self-control, social support, and aggress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divorced and two-parent families[J].ChildrenandYouthServicesReview, 2012(5):1042-1049.

      [15] 黃曼,史滋福,劉妹. 未成年犯自尊與攻擊性的關(guān)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3(4):602-604.

      [16] 曠平昌,代吉成,唐長久. 人的個性開發(fā)與現(xiàn)代德育[J].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3):83-86.

      [17] 孟冉,高楊,萬穎瑩,等. 中學生自我管理量表的編制與常模制定[J].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3):123-128.

      [責任編輯 肖 晗]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d Explicit Aggression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mproving Ability of Managing Self-relevant Emotions May Reduce Explicit Aggression

      LAI Yun-cheng1YE Yi-duo2

      (1.SchoolofEducationScience,LongyanUniversity,Longyan,Fujian, 364012,China;2.SchoolofEducation,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17,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d explicit aggression and its action mechanism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paper investigated 2107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Revised edition) and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Revised edition). The following are results about the research: (1)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is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explicit aggression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2)Compared with the students with lower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the students with higher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has stronger aggression; (3)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explicit aggress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4)The effect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on middle students is partly achieved by self emotion regulat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explicit aggression; ability of emotional self-regulati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2014-11-02

      賴運成(1982—),男,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教育。

      G444;B841.7

      A

      1672-8505(2015)03-0109-05

      猜你喜歡
      攻擊性人際總分
      3-6歲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現(xiàn)狀及對策
      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誘因及干預(yù)策略
      甘肅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8
      搞好人際『弱』關(guān)系
      第59屆IMO團體總分前十名的代表隊及總分
      從《戰(zhàn)國策》看人際傳播中的說服藝術(shù)
      新聞傳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2
      “愛”的另類表達,嬰兒的攻擊性行為
      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 11:21:51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詞的人際功能探討
      劍南文學(2015年2期)2015-02-28 01:15:20
      一年級語文上冊總復(fù)習(一)
      一年級下冊期末考試
      一年級下冊期末復(fù)習題
      惠东县| 白山市| 瑞金市| 武宁县| 南木林县| 宕昌县| 磐安县| 禄丰县| 清原| 五大连池市| 墨竹工卡县| 本溪| 乳山市| 吴堡县| 大宁县| 名山县| 柞水县| 台中市| 怀来县| 新巴尔虎左旗| 清水河县| 湾仔区| 宜春市| 长春市| 龙川县| 湖州市| 治县。| 理塘县| 滦南县| 樟树市| 富宁县| 河西区| 崇阳县| 马山县| 镇坪县| 浦北县| 静海县| 连江县| 昆明市| 丹巴县| 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