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莉 (甘肅省通渭縣馬營鎮(zhèn)錦屏初級中學 743306)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王金莉 (甘肅省通渭縣馬營鎮(zhèn)錦屏初級中學 743306)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課程逐步在各個學校相繼普及。但每周一節(jié)課且僅有45分鐘的教學時間,根本無法真正實現(xiàn)課程教學目標。在這一情況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便成為了廣大信息技術教師積極思考的重要課題。筆者立足于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從課堂導入、分層教學等五方面展開探討,希望能夠為廣大同仁的教學提供參考,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 信息技術 教學目標 教學效率
當前,計算機與網(wǎng)絡逐步滲透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各行各業(yè),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得越來越緊密,網(wǎng)絡電話、智能小區(qū)、網(wǎng)上銀行逐一亮相,數(shù)字化城市、數(shù)字化地球的呼聲逐日提高,加之各商家、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我們不得不承認只有掌握好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才能在現(xiàn)代社會中有效地工作、學習和生活。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基礎階段,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已經(jīng)刻不容緩。那么,應該如何做呢?通過幾年來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一些嘗試,我認為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導”是關鍵,是一節(jié)課的開場白,只有巧設導語,讓學生感到新奇,產(chǎn)生懸念,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
(一)問題式
問題式導入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學習《認識計算機》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在導入部分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1)計算機有哪些功能;(2)計算機有哪些特點;(3)計算機是怎樣工作的;(4)學習計算機有什么好處。這些問題一經(jīng)提出,學生紛紛舉起手并積極發(fā)言。之后,教師可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讓他們通過書本介紹的內(nèi)容,逐個解決問題。這樣的導入方式,能夠使學生目標明確,抓住重點,教學效果十分理想。
(二)展示式
展示式導入就是通過實物展示導入課堂內(nèi)容。比如,在教學“Word賀卡制作”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可將自己事先做好的賀卡展示給學生,當學生邊欣賞邊贊嘆時,教師再適時告訴學生,這些賀卡都是通過Word制作出來的,只要學習了今天的內(nèi)容,就可以設計出同樣精美的賀卡。此話一說,學生的學習激情必然高漲。
(三)對比式
對比式導入即是將之前學過的知識同教學內(nèi)容結合起來進行對比,這樣的方式更能夠突出新授內(nèi)容的優(yōu)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圖表制成與修飾”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將文字、表格、圖表三種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比較,通過三種形式的對比,學生不僅強烈感受到了圖表形式的優(yōu)點,也更加愿意學習。
當然,課堂導入的方式還有很多,教師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靈活選擇恰當?shù)姆绞?。只要把握好這一點,教學便成功了一半。
由于信息技術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個學生的起點各不相同,如果不加思索地“一視同仁”,將所有學生“捆綁”起來教學,那么必然會導致基礎好的學生無事可做,而基礎差的學生又做不出的局面。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進行分層教學,即在設計任務時要有不同的難易程度或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不同的要求。比如,在教學“分析居民收入情況并對其排序及建圖表”這一知識點時,教學重點是如何根據(jù)需要將表格數(shù)據(jù)轉化為相應的圖表信息;難點是如何將Excel數(shù)據(jù)轉換成圖表。鑒于此,教師可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分層,如讓基礎差的學生負責排序,基礎好的學生負責創(chuàng)建圖表。這樣,不僅讓基礎差的學生產(chǎn)生了一定的成就感,更讓基礎好的學生充滿自豪,有效激發(fā)了他們進一步探索的激情和信心,為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了鋪墊。
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授課方法多是“板書+講解”,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只能把操作步驟一步一步地記下來,接受起來很吃力。多媒體技術具有聲、色等多重元素,并以形象生動的圖像和動畫,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信息技術教學變得簡單易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自制課件或CAI軟件來進行教學,通過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如此便可輕松實現(xiàn)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只是一味地進行理論講解很難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更不要談提升教學效率了。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練習時間,讓學生能夠深入實踐所學的理論知識,提升應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評價,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更好地進行練習,提升學習效率。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練習更加高效,對知識的掌握也才能更加牢固。
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過程中對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后的結果必然是失敗,信息技術的學習同樣如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表揚、少批評,以鼓勵性的話語增加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與決心,如“好樣的”“你很棒”“你最出色”等。如此一來,學生便會產(chǎn)生一種成功感,進而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在這一基礎上的教學,必然也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勇于開拓和創(chuàng)新,就一定會尋找到一條既符合實際又有效的途徑,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為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奠定基礎。
[1]高強.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方法的探討[J].中小學電教:下,2014(6).
[2]吳亮.初中信息技術課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4(3).
[3]馬飛.如何搞好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J].新課程:教師,2010(5).
[4]李林麗.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J].成才之路,2009(29).
[5]王麗娟.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22).
[6]牟喜文.新課改理念下的信息技術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12).
(責編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