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杰
【關鍵詞】思想品德 融入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1A-
0120-01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之間的信息流動成為一個隱含的過程,教師與學生這兩個教學主體之間所存在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越少、教學環(huán)境越好、教學層次越簡單、教學距離越短、教學信息的質量越高,那么,課堂教學的效果也就越好。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緊密的融合,盡可能地簡化教與學之間的諸多環(huán)節(jié),成為了教學效能提升的關鍵?;诖?,融入式教學法開始進入教學實踐中,該方法主要倡導教師身份與教學思路的轉化,教師走入學生之間、融入學生群體之中,從而實現教與學的無縫對接,提升教學信息的傳遞效能,并通過相關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機設計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運用融入式教學法并非是將教師混同于學生,而是教師用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思想去感化學生、帶動學生、影響學生。在此,筆者談談開展思想品德融入式教學的方法。
一、身體力行,帶動學生
在融入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要身體力行地帶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知識,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教師所起到的“帶動”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在進行角色定位的時候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員。另一方面,教師在自身的言談舉止、日常行為和道德品質上,能為學生提供可以學習和效仿的道德規(guī)范?;谶@樣的要求,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應為人師表,要具有公正的道德素質、較強的規(guī)則意識、較高的文化學識、民族文化精神以及正確的價值觀等,以此來引領學生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獲得學生的信任與愛戴。
例如,教學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級的《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筆者對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相關知識進行了重點講解與教授,使學生對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內容、重要意義有清晰的認識。接著,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低碳出行,從我做起”的實踐活動。筆者率先垂范選擇低碳環(huán)保的方式上下班,并且?guī)ьI學生利用周末去河道、水源地收集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在此過程中,筆者充分利用自身的感悟、行為去感染學生。在帶領學生完成一個階段的學習和活動任務之后,筆者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講給學生聽,啟發(fā)和帶動學生進行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實踐。
二、激發(fā)活力,活躍課堂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的重要力量,可以通過自身教學活力的釋放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形成教學的“鯰魚效應”。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出“鯰魚”的作用,想方設法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消除課堂中的討論冷場、學習不積極、思考不認真的現象,使課堂變得“熱”起來。
例如,教學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級的《做大自然的朋友》,筆者設置了一個課堂辯論專題——“要經濟,還是要環(huán)?!薄T谵q論中,筆者使用了融入式教學法,自己加入反方,并且推舉若干學生為辯論的裁判。筆者積極、主動地參與辯論,活躍了課堂氛圍,產生了“鯰魚效應”。此外,筆者主動走入學生中間,及時掌握了學生的思維、學習現狀,收獲頗多。
三、積極督促,推動教學
在融入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起“推動”作用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扮演“牧羊犬”的角色,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推動學生學習。教師在學生學習不積極時要及時提醒、督促,在學生學習有困難時要及時給予其幫助,在整體學習氛圍不濃厚時要及時調節(jié)氛圍,以實現整體學習效能的提升?!澳裂蛉钡淖饔弥饕w現在:一方面,教師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促使其從內心深處對教師產生好感,從而為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及時督促學生,促使其改掉懶惰、散漫的學習習慣。可以組建互助小組,實現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進而實現相互學習、相互監(jiān)督、相互提高。
例如,教學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級的《勤儉節(jié)約,文明消費》,筆者并沒有急于向學生講授相關的理論知識,而是著重以“牧羊犬”的角色對學生進行引導與啟發(fā)。首先,筆者借助“勤儉節(jié)約,文明消費”的主題班會與學生進行交流與座談,充分掌握了學生內心的想法,同時也增進了學生的互動與了解,逐漸形成了勤儉節(jié)約、文明消費的基本共識。其次,筆者在充分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引領學生的思維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最后,筆者有針對性地策劃了“身邊的節(jié)約在行動”“珍惜盤中餐,光盤在行動”等一系列活動。筆者不僅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同時還起到了引導、監(jiān)督和啟發(fā)的作用,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有所感悟、有所行動。
總之,融入式教學法可以提升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融入式教學法的核心在于通過教師與學生教學角色的“轉變”,使教師能夠更好地走近學生、融入課堂,實現教與學的有效融合,進而實現教學信息更好、更快、更高效地傳播,切實提升思想品德教學的效能。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