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 河北廊坊065201)
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4年5月19日,美國全境共有35 144家博物館,按辦館主體區(qū)分,70%以上為私立博物館,其余是各級政府(國立、州立、市立等)和社團、學校辦的博物館。無論其性質如何,美國的博物館一旦建立并通過認證后,都會堅持公益性社會文化事業(yè)的屬性,政府提供的財政補貼非常少,博物館運營的大部分資金需要博物館從社會上籌集。
美國的博物館通常設有專門籌資部門,一般稱為發(fā)展部、籌資部或者開發(fā)部,同本地區(qū)的企業(yè)、公司及富人建立友好聯(lián)系,爭取他們的資助。建立包括個人、企業(yè)、基金會、各級政府在內的多層次的籌資網(wǎng)絡,針對不同的贊助者有不同的籌資策略:積極拓展個人、公司協(xié)會及博物館之友等各種協(xié)會的會費收入;爭取政府資助和社會各種公益性基金會的捐助;努力取得社會機構和個人的各種捐贈;獲取適當?shù)拈T票收入;通過博物館商店、舉辦特別展覽及其他經(jīng)營活動獲得收益;積極運作各種資金取得投資收益等。
在美國,會員費收入是博物館最為普遍的一種籌集資金的方式,幾乎所有的博物館都在推行會員制,會員來自于參觀者、社區(qū)人員、博物館服務人員和社會的各個階層。博物館會定期以一定的形式告知會員博物館的活動和展覽,呼吁會員對博物館給予支持。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收支情況中,會員費收入占14%。會員費收入具有來源穩(wěn)定、無限制條件(許多捐贈有限制條件)的特點,有助于博物館開展各類文化藝術活動。
眾多的會員不僅提供了穩(wěn)定的會員費收入,而且還可能成為捐款的重要來源,美國的各個博物館都非常重視發(fā)展自己的會員。會員制度在不同的博物館中不盡相同,基本上會員資格定為一年有效,須每年交納年費,一般沒有終身會員。會員享有的基本權利是免費參觀和購物打折。會員們按照交納會費多少分為不同的等級,享有不同權利。例如大都會博物館分12種基本會員和4種法人會員,每年都會為年費較高的會員安排特價購物活動。當然也有些博物館的會員是不分等級的。
在美國歷史上一直有反對政府資助藝術的思想存在,二戰(zhàn)以前,美國的聯(lián)邦政府與州政府對藝術機構幾乎不提供任何持續(xù)性的財政贊助。直到二戰(zhàn)以后,尤其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美國越來越重視國家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想成為世界高級藝術和世界文化發(fā)展的強國,美國政府開始對文化藝術事業(yè)實行間接管理。
美國政府對博物館的贊助主要是通過國家藝術基金會(NEA)、國家人文基金會(NEH)、國家博物館(USNM)與圖書館協(xié)會(ALA)等非營利基金會下發(fā)的,同時還有州政府的贊助。政府通過基金會有重點、有計劃的撥款贊助博物館,比如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古根海姆博物館(The Guggenheim Museum)、波士頓博物館(The Museum of Science,Boston)等機構的正常運轉,或是舉辦一些影響廣泛的特展獲得政府基金的支持。此外,基金會還會贊助支持館內專業(yè)人員培訓、藏品保護、學術研討會等事項。2013年5月1日,NEA向全美各地區(qū)藝術機構捐贈共計2 630萬美元,有817家機構在其藝術工程補助計劃中得到了資助善款。在受捐機構中218家機構來自紐約,它們得到的捐款總額為824萬美元。一般這部分贊助占博物館全年收入的10%-20%左右。
各類民間基金的資助也是現(xiàn)代博物館得以運行的基礎。一般每個博物館都會有一項主要的基金資助,如位于洛杉磯的蓋蒂博物館(The Getty Museum)和大量的藝術精品,都屬于蓋蒂基金會所有,這是由美國石油巨子保羅·蓋蒂(J.PaulGetty)于1976年去世時所遺留的資產(chǎn)創(chuàng)立而成,蓋蒂基金會擁有7億美元的龐大資金。按照美國的稅法,基金會每年必須運用資金的4.25%在藝術相關事務上,才能享有減免稅賦的機會。
在美國,資助博物館發(fā)展的基金,有些是捐給博物館的,有些是捐給某個具體項目,都會在基金資助時特別說明。比如基金資助說明是捐給博物館中某個分館的,或者只能用于購買印象派繪畫或日本瓷器展覽。比如史密斯夫婦設立了一個基金只是用來支付亞洲館館長的工資,作為報答,館方會將該職位冠以史家的姓氏。美國大多數(shù)的博物館一般有一家主要基金資助,同時可能還有多家公立和私立基金會共同資助。比如,美國丹佛藝術館,資助其發(fā)展的基金就有近30種。
所有博物館在使用基金時都需要遵守相關要求,一般只能使用基金的本金所產(chǎn)生的部分利息和投資收益,而不能動用基金本金,基金利息和投資收益達到一定比例時,還會要求將這些收益再充實到本金中去,以保證本金穩(wěn)定增長。許多博物館也會把現(xiàn)有基金用于投資,在投資過程中,各博物館可通過委托職業(yè)經(jīng)理人的方式進行投資,也有的博物館館長自行擔任投資管理者決定投資項目,但所有投資都要受到董事會的約束和監(jiān)督。
在美國,各種贊助和捐贈是博物館最重要的財政來源和藏品來源,以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為例,每年籌集的捐贈資金約占全館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美國政府的許多稅收政策是非常支持捐贈行為的,如:博物館每年收到的捐款,只要向國稅局提供合理的說明,就可以免繳稅金;許多博物館有商店,銷售藏品的復制件、高品位的禮品等,多數(shù)州法允許這些商店免交或者少交稅金;地產(chǎn)稅是地方政府主要的稅收來源之一,不少博物館位居城中要地,其地產(chǎn)稅都會打折或者完全減免;允許個人和公司企業(yè)因現(xiàn)金或某種實物捐助而減免稅收;遺產(chǎn)稅也大大地鼓勵收藏者將藝術品捐贈給博物館,因為收藏者若將藝術品傳給后代將會支付高昂的遺產(chǎn)稅。
通過這些稅收手段的引導,政府鼓勵把一定社會資源捐贈給博物館,支持博物館事業(yè)的發(fā)展。
雖然美國社會一直崇尚公益活動,資助人類文化藝術事業(yè),但是能籌集到大量的捐贈也非易事。各個博物館為了爭取更多的捐贈,必須在業(yè)務上不斷下功夫,提高自身的聲譽和市場競爭能力。比如對每一個展覽要做出詳細的市場調查和分析,對每一件展品要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對每次展覽的陳列設計要做到有創(chuàng)新,真正達到精益求精。只有博物館自身的水平提高了,才能吸引更多的捐贈,博物館事業(yè)才能有更大的發(fā)展。公司、企業(yè)及個人的捐贈形式主要有:
1.與博物館合作,贊助某個特展或者支持某個特定收藏部門。這些捐贈往往在資金的使用上可能有明確的限制條件,只能用于某一具體項目,或按一定比例支出等。如菲利浦·莫利斯(Philip Morris)向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梵蒂岡藝術展提供資助300萬美金,但用于展覽廣告宣傳的費用就高達200多萬美金。從博物館自身發(fā)展角度來講,限制條件當然越少越好,最希望的是無條件捐贈,因為這些附加的條件可能會影響博物館經(jīng)營策略的獨立性,這一點就需要雙方的協(xié)商和權衡。
2.向博物館遺贈或者捐贈遺產(chǎn)、藝術品等,這些遺贈可能對保護和展出文物、藝術品附有明確的限制條件。
3.為博物館做義工。大部分博物館都有義工辦公室,負責招募訓練義工人員,博物館中的售票員、解說員、禮品店服務員多由義工擔任。
4.捐款成立基金會。成立支持博物館的發(fā)展基金會,比如專門用于資助收購印象派藝術畫作的基金等。
5.給博物館免費做廣告宣傳等其他形式。
在美國,各種捐贈對博物館事業(yè)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影響日益擴大,使博物館事業(yè)朝著健康和繁榮的道路發(fā)展。
除了以上各種資金來源形式,經(jīng)營收入也是美國博物館發(fā)展中非常重要的籌措資金的方式,包括門票收入、銷售商品收入、餐飲收入、投資收益等方式。
美國有些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有些是某個時間段免費開放,有些是不收取門票、建議捐贈的,有些則需要收取門票費。對于美國一些中小型博物館而言,門票收入也是一項重要的資金來源和補助。
美國博物館不僅是承載歷史文化的場所,還通過開發(fā)銷售文物衍生品使得更多的人與文化緊密接觸,把文化帶回家。博物館通過這些活動傳播了人類文明,獲得了資金。
1.出售書籍、雜志和明信片。這是最初的經(jīng)營模式,也是主要的經(jīng)營收入來源。20世紀60年代起,美國許多博物館商店成為人們購買藝術類書籍和出版物的主要地方。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擁有藏書18.5萬余冊,被視為全國出售藝術類書籍最好的場所之一,而且在海內外開設了24個博物館商店的分店,在出版、文化產(chǎn)品開發(fā)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每年為博物館帶來超過1億美元的收入。
2.舉辦展覽收入。美國的博物館每年都要精心組織許多展覽,既傳播文化、教育民眾,又能取得一定的銷售收入。如在中國文化部和中國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1998年,美國古根海姆基金會與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合作,曾在美國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和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舉辦“中華5000年文明藝術展”。每天人流如潮,創(chuàng)造了世界展覽史上的奇跡。展覽的門票收入超過1 000萬美元,加上帶動展覽相關產(chǎn)品的出售,展覽組織者收入頗豐。
3.出售藝術復制品和紀念品。博物館以其收藏的歷史文化資源為依托,開發(fā)生產(chǎn)精美的復制品和紀念品,具有實用、欣賞和收藏價值,蘊含了歷史文化精髓,激發(fā)了人們購買的欲望。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是最早復制歐洲著名雕塑及館藏藝術品進行銷售的,各種印有博物館藏品圖案的禮品,如首飾、絲巾、珠寶、U盤等吸引了大量顧客,每年藝術品開發(fā)的銷售額就達到四五億美元。一些博物館的商品銷售活動與其舉辦的展覽密切聯(lián)系,禮品與展品相呼應。比如展出中國的歷史文物,其展覽的布置、出售的商品、紀念品的包裝等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特色,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不僅如此,有些博物館會在機場等地開設商店,利用高檔商品和高雅場所吸引消費者,每年的感恩節(jié)、情人節(jié)和圣誕節(jié),都會有不少人到大都會博物館商店購買特色禮品。
4.網(wǎng)絡銷售?,F(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為網(wǎng)絡銷售帶來了機會,許多博物館都開展了網(wǎng)上購物活動,方便更多的消費者。比如,大都會的網(wǎng)上購物系統(tǒng)是美國最成功的博物館網(wǎng)上購物系統(tǒng)。美國的藝術衍生品銷售網(wǎng)站ART.COM有約150萬件高清復制品。
5.餐飲收入。一般的博物館都會給游客設有休息和餐飲的場所,有方便快捷的小吃店,有溫馨的中檔飯店,也有格調高雅的高檔餐飲場所,這些都為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了多種選擇。
6.投資收益。美國的許多博物館都建立了發(fā)展基金。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擁有近20億美元的發(fā)展基金,博物館把這些發(fā)展基金用于多種組合投資,包括各種股票、政府債券、借債等,每年將一部分投資收益注回本金,以保證基金規(guī)模不斷擴大。
7.其他收入。比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會幫助其他中小博物館代售商品取得收入。史密森尼研究院亞洲藝術館允許其他代理商使用自己的品牌、設計,收取一定的 “版權費”。博物館可以提供藏品的圖片供出版社、研究人員或者學者講課使用,收取一定的費用。博物館還利用高超的文物修復技術為社會提供修復服務取得收入等。
綜上所述,美國的博物館作為非營利組織,其資金來源方式主要包括會費收入、基金贊助、捐贈收入和經(jīng)營收入等。這些籌集資金的方式值得我國博物館學習,但是博物館的經(jīng)營運作行為必須是為公益事業(yè)服務的,不能把博物館的文化藝術經(jīng)營活動等同于商業(yè)活動,要作為博物館社會教育、文化服務功能的拓展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