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惠東
提到英國,就不免想到莎翁。倫敦出生的演員埃迪·雷德梅尼20歲登上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場,參與演出莎翁戲劇《第十二夜》。之后,他演電視劇、演戲劇,逐漸在英國戲劇界大紅大紫,幾年時間,奧利弗戲劇獎最佳男配角、劇評人圓形劇場獎的最佳莎翁戲劇表演獎接踵而至。很快,他一路闖蕩來到好萊塢,一邊拼戲一邊學習。
2015年伊始,33歲的“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憑借在電影《萬物理論》中飾演的霍金一角,為自己迎了個開門紅——1月12日獲第72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2月23日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為什么是他從諸多優(yōu)秀演員中脫穎而出摘得桂冠?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認真和謙遜。
斑斑點點也成迷人特質
對中國觀眾來說,埃迪應該是比較陌生的,很多人看到得獎的埃迪,要反應半天,“噢,是那個《悲慘世界》里的革命青年!”埃迪·雷德梅尼在電影《悲慘世界》中飾演共和青年馬呂斯,同伴全都在起義中犧牲,他孤單卻執(zhí)拗地唱起一首《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也讓觀眾就此記住他那張眼神憂郁、點綴著小雀斑的臉。觀眾看罷親切地稱埃迪為“小雀斑”——原是明星都想避免的瑕疵,在他的臉上卻變成了迷人的特質。
他不帥,但那對凸聳著的顴骨,布滿雀斑的瘦削臉龐,還有厚厚的但顯蒼白的雙唇,就充滿了孱弱卻又稍顯病態(tài)的英倫氣質。如果再開口說話,英式英語的口音絕對是給他的氣質加分不少的。
這個英倫小生不曾偏離一個典型的英國貴族式演員該有的成長軌道:1982年他出生于英國切爾西,就讀于英國最頂尖、最神秘、最具有貴族氣息的中學伊頓公學,同級學友中富賈名人后裔無數(shù),最知名的是威廉王子。大學,他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藝術史專業(yè)畢業(yè)的高材生,不屬于表演專業(yè)的學生,卻偏偏對表演充滿熱情。
可以說,他繼承了英國優(yōu)秀前輩們的衣缽,這種精英式的教育背景讓他比起那些從小就懷揣夢想到加州端盤子謀出路的美國本土明星,在學習能力上實在是有了不少優(yōu)勢。而這,恰巧是塑造一個偉大的角色特別需要的。
他的演技突飛猛進是在好萊塢,“當你們可能只看到我的眉毛在大銀幕上下翻飛的時候,我自己卻感覺每次演電影都像是在上一堂迷你大師課?!彼偪竦貜暮献鞯膴W斯卡獲獎演員身上汲取養(yǎng)分,不吝于做任何一個配角。
這幾年他演過的電影不多,《幸福的黃手帕》《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我與夢露的一周》……在拍攝《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時,埃迪和斯嘉麗·約翰遜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女神發(fā)現(xiàn)埃迪對于電影的閱片量簡直少得可憐,因為在拍攝間隙閑聊時,每當斯嘉麗問埃迪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時,埃迪的回答總是“沒有”。所以女神就給埃迪開了張片單,那些他一定要補看的電影。
在不斷拓展自己的銀幕形象的同時,埃迪沒有放棄他最初揮汗過的劇場演出。拍電影的空余時間他馬上回到劇場舞臺上去,幾乎從不休息。
他珍視劇場舞臺所能帶給他的好處,“你永遠不可能做到完全正確,”他說,“你永遠達不到你概念中應該在哪里的那條線。而這正是劇場讓人興奮的地方。許多演員都不喜歡看他們自己演的電影,因為你所能看到的全是耀眼的謬誤、你自己的小伎倆。人們經常問我,為什么你要夜復一夜、整月整月地演同樣的戲劇呢,你不覺得無聊嗎?而原因就在此。在劇場里,你總是有機會嘗試,并總是有機會修復你上一晚演出的遺憾?!?/p>
就這樣雙軌運行了十多年,他努力要打破外界對他“只會撅嘴的花瓶”的評價,讓人欣慰的是,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說“埃迪·雷德梅尼不只是會撅嘴”。
他演得有多像霍金?
在觀看《萬物理論》的過程中,你一定會驚異埃迪怎么可以演得這么真實這么傳神。然而,在《萬物理論》開拍之前,即使和霍金同樣畢業(yè)于劍橋大學,但埃迪因為名氣還不夠大,并沒有獲得制片廠的提前青睞。是埃迪想盡辦法見到了導演,毛遂自薦才獲得了這一機會。
角色敲定之后,埃迪的精英教育、他超高的學習能力開始發(fā)揮作用了,四個月時間,他專一而深入地研究這一角色,“剛開始時我毫無頭緒,不知從何下手,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演繹出角色的身體特性,即史提芬·霍金是如何活動的,我認為這是最關鍵也是最首要的事情?!?/p>
為此,他本想和霍金本尊見一面,從而更精準地演繹角色,但因為事務繁忙霍金沒有接受他的請求。于是他采用了一種適當?shù)目茖W的調查方式,深入了解研究這一角色。
這其中包括照片研究,他盡最大可能找出更多關于史提芬·霍金的照片,進行研究解讀,他希望通過這些照片解讀角色;此外,他還獲得了一位舞蹈指導的幫助,學習正確的身體行動;他求助于史提芬·霍金以前的門生杰羅姆·岡特利特教授,以了解角色在科學方面的表現(xiàn);最關鍵的,是他與運動神經元病患者的相處。他觸摸他們的雙手,感受他們的肌肉以及他們是如何行動的。
表達霍金逐步失去行動意識時肢體和情感的遞進過程極其復雜,而拍攝順序又要背離時間順序隨時跳躍。雷德梅尼就像在撰寫博士論文一樣,把每個時期霍金心理、學識、以及肌肉萎縮的狀態(tài)用科學的方法編纂精分,裝在自己的iPad里,以方便任何一場戲都可以精準調取出表演狀態(tài)。
于是,我們在電影中可以看到,意外患病后的霍金的手指抖動、肌肉萎縮、骨骼變形、逐漸喪失語言能力,他激揚或者沉默、開心或者痛苦、幽默或者悲傷,霍金的形與神都被埃迪全面而細致地呈現(xiàn)在銀幕上,甚至讓人以為那就是真實的霍金。
《萬物理論》試片放映時,霍金前來觀看,影片結束后,雷德梅尼看到護士輕輕抹去了霍金眼角的淚光,他用語音合成器說:“影片總體屬實?!睅滋旌螅@位科學家發(fā)了一份電子郵件給電影公司,對于埃迪·雷德梅尼表演的評價是:“在觀看影片的一些時刻,看著雷德梅尼我就像在看我自己。”
如果對于不熟悉埃迪的觀眾來說,《萬物理論》中成功塑造霍金、同一年奪得金球獎和奧斯卡兩大影帝才是他們認識埃迪的契機,那么這絕對是一個足夠高的起點,也許對埃迪本人也是一個新篇章的開端,后面他一定還會埋頭做戲,然后更加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