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卿
(華僑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福建 泉州 362021)
?
阿契貝作品在中國的譯介
○杜志卿
(華僑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非洲文壇巨匠欽努阿·阿契貝是國內(nèi)英語文學(xué)譯介的重要對象。1963年,阿契貝的名字首次出現(xiàn)在中國的期刊雜志上,1980年代國內(nèi)學(xué)者對他作品的譯介逐漸增多,但仍顯零散單一。新世紀以來,由于文學(xué)經(jīng)典的閱讀不斷受到重視,對他作品的譯介迅速增多,成果豐碩,體現(xiàn)一定的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所譯介的作品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兒童文學(xué)作品、政論性散文等文類。
關(guān)鍵詞:非洲英語文學(xué);阿契貝;譯介
尼日利亞伊博族作家欽努阿·阿契貝(Chinua Achebe, 1930-2013)*作家名字又譯為契努阿·阿切貝、齊努瓦·阿契貝、奇努阿·阿契貝、齊諾瓦·阿切比,從筆者掌握的文獻看,欽努阿·阿契貝最為常用。被譽為 “非洲現(xiàn)代文學(xué)之父”,是前英屬殖民地英語作家的杰出代表。面對他卓越的成就與貢獻,索因卡、馬哈福茲、戈迪默、庫切等非洲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都曾“深感不安與慚愧”。阿契貝的作品包括小說、詩歌、散文、兒童故事等,其作品是“尼日利亞甚至是非洲人民生活變遷史的生動記錄,具有文化人類學(xué)和歷史學(xué)的價值”[1]。阿契貝是近年來國內(nèi)非洲英語文學(xué)研究的一個熱點。筆者通過中國知網(wǎng)、萬方、維普等中文期刊數(shù)據(jù)庫查詢,2004至2013年間,國內(nèi)學(xué)者撰寫的專題研究文章已有57篇,碩士論文6篇,博士論文1篇,專著1部。2006年6月初,在南京大學(xué)舉辦的“當(dāng)代英語國家文學(xué)研究的文化視角”全國學(xué)術(shù)研討會上,阿契貝被列入英語國家作家專題研究的議題之一。2013年3月21日,阿契貝在美國去世。3月27日,北京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亞非系師生在北大文史樓特意舉辦緬懷大師的專題紀念會,隨后國內(nèi)有多人撰寫文章悼念這位非洲文壇的巨匠*詳見馬勇幼.欽努阿·阿契貝——打破西方文化成見的非洲文壇巨匠[N].光明日報,2013-03-28(8);顏治強.非洲文學(xué)的明燈熄滅了——悼阿契貝[N].深圳特區(qū)報,2013-03-28(B1);何衛(wèi)華.欽努阿·阿契貝:以文學(xué)的方式重新想象非洲歷史[N].文藝報,2013-10-11(4).。2014年5月初,北京大學(xué)舉辦非洲語言文學(xué)教學(xué)研究國際學(xué)術(shù)會議,該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是“阿契貝的翻譯與研究在中國”*詳見魏崴,雅菲.“‘非洲現(xiàn)代文學(xué)之父’阿契貝在中國暨非洲語言文學(xué)教學(xué)研究”國際學(xué)術(shù)會議綜述[J].國外文學(xué),2014(2):152-155.。其實,早在1980年代之前,阿契貝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就引起我國學(xué)界的關(guān)注:1963年2月,《世界文學(xué)》率先譯介阿契貝的作品;1977年5月,《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刊載了中國學(xué)者撰寫的第一篇專題評介阿契貝及其作品的文章。阿契貝的作品在中國的譯介史已五十載有余。本文以具體的文獻資料為據(jù)對1960年代以來國內(nèi)阿契貝作品的譯介成果作一梳理和評述,希望能為以后的相關(guān)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瓦解》的譯介
阿契貝以長篇小說蜚聲文壇,《瓦解》(ThingsFallApart, 1958)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說通過講述尼日利亞伊博族英雄奧康克瓦(Okongkwo)的生活遭際及其生命悲劇再現(xiàn)了西方殖民主義對非洲傳統(tǒng)社會所造成的巨大沖擊和影響。該書被譽為“黑非洲英語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之作”[2],已被譯成50多種語言,銷售量已超1000萬冊,是現(xiàn)代非洲文學(xué)中最為廣泛閱讀的作品,也是東、西方許多國家大學(xué)英語文學(xué)專業(yè)的“必讀書目”。國內(nèi)阿契貝作品的譯介是從《瓦解》開始的。1963年2月,《世界文學(xué)》雜志第2期刊載了該書第三部分第21、22、23、24章的中譯文(繁體字),譯文前附有作家作品的簡介,譯者是高宗禹[3]。高宗禹把作家名字譯為欽努阿·阿契貝,小說主人公的名字Okonkwo譯為奧貢喀沃。1964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高宗禹譯的《瓦解》中文繁體字全譯本。1977年5月,彤立在《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第5期上發(fā)表的《尼日利亞作家阿契貝及其主要作品》一文對《瓦解》做了簡要的介紹和評論。彤立頗為中肯地指出,《瓦解》展示了非洲原始部族同拿著槍炮和《圣經(jīng)》的西方殖民者打交道的共同遭遇[4]。1983年4月,康昭在《西亞非洲》第2期上發(fā)表的《非洲現(xiàn)代文學(xué)作品簡介》簡略地介紹了《瓦解》的情節(jié)和主題,康昭把作家的名字譯為齊奴阿·阿契伯。1984年4月,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了該小說的英文版,該書被列為英語淺易原著注釋系列讀物之一,注解人李季芳把小說題名譯為《分崩離析》,作家的名字譯為契努阿·阿切貝[5]。該注釋版的發(fā)行量不小(14900本),無疑有效地提高了阿契貝和該小說在中國的知名度。1985年8月,新華出版社出版的《相逢在黑夜——非洲當(dāng)代短篇小說選》中文版里的一個故事《死于蝗災(zāi)的少年》實際上是取自《瓦解》第7章里那位異族少年伊克美弗納(Ikmefuna)被慘殺的故事[6]。2003年9月,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出版了《哈佛藍星雙語名著導(dǎo)讀》系列叢書,《瓦解》也名列其中,導(dǎo)讀者為塞麗娜·沃德和扎爾薩義德(Selena Ward and Zahrsaid),中文翻譯為方慧敏。2005年9月,重慶出版社推出了該書的新譯本,作為“重現(xiàn)經(jīng)典系列”的叢書之一(高莽主編)。新譯本的譯者林克和劉利平把小說題名譯為《崩潰》[7]。2009年1月,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再版了高宗禹的譯本,除了繁體字改成簡體字,該重印本的譯文與1964年的譯本基本無異?;蛟S因為經(jīng)典譯本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2014年5月,南海出版公司又一次再版了高宗禹的譯本,小說題名被改譯為《這個世界土崩瓦解了》[8]*該小說新譯本(2005)和重印本(2009, 2014)的封面廣告文字都說此書曾獲英國布克獎。此信息有誤,有以訛傳訛之嫌:《瓦解》1950年代末出版,而布克獎1960年代末(1969)才開始頒發(fā)。該獎項以贊助商Booker McConnell冠名,全稱為Booker McConnell Prize for Fiction,每年評選一次。最初,其評選對象是上一年度在英國、愛爾蘭及英聯(lián)邦國家出版的英語長篇小說。2005年,布克獎主辦機構(gòu)設(shè)立曼-布克國際獎,旨在獎勵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全世界用英文創(chuàng)作或作品有英文譯本的在世作家都有資格參評。首次摘得布克小說獎的作品是紐比(P. H. Newby)的《需要負責(zé)的事》(Something to Answer for)。南非作家戈迪默(N. Gordimer)的《自然資源保護論者》(The Conservationist)、庫切(J. M. Coetzee)的《邁克爾·K的生活和年代》和《恥》(Disgrace)、尼日利亞作家奧克瑞(B. Okri)的《饑餓之路》(The Famished Road)曾獲此殊榮,詳見Margaret Drabble, ed.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6th Ed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1172. 1980年代末,阿契貝的《荒原蟻丘》曾獲布克獎提名并進入最后決選名單,詳見M. Keith Booker, ed. The Chinua Achebe Encyclopedia[M].Westport:Greenwood Press, 2003:18. 2007年6月,阿契貝戰(zhàn)勝來自英美等國一些重量級的作家,包括多麗絲·萊辛和薩爾曼·拉什迪,斬獲第二屆曼-布克國際獎。。新的題名是否更好,值得商榷。但應(yīng)該肯定的是,此次重版對小說部分譯文做了修改和潤色,語言變得更為準(zhǔn)確、流暢。
二其他長篇的譯介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國內(nèi)對亞非拉等地區(qū)弱小民族文學(xué)的譯介成績斐然,但“文革”爆發(fā)后相關(guān)的譯介工作也毫無例外地陷入停滯狀態(tài)?!拔母铩苯Y(jié)束后,亞非拉文學(xué)的譯介工作重新受到重視。1977年彤立在《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上發(fā)表的《尼日利亞作家阿契貝及其主要作品》一文里除了介紹《瓦解》之外還介紹了阿契貝在1960年代出版的3部長篇,即《動蕩》(NoLongeratEase, 1960)、《神箭》(ArrowofGod, 1964)和《人民公仆》(AManofthePeople, 1966)。1983年康昭在《西亞非洲》上發(fā)表的那篇文章《非洲現(xiàn)代文學(xué)作品簡介》對這三部長篇作品也有簡略的介紹,康昭把NoLongeratEase譯為《舒適不會長久》,把AManofthePeople譯為《人民中的一員》*A Man of the People 也有多種譯名,《人民公仆》最為常見,又譯為《一個老百姓》《來自民間的人》。?!度嗣窆汀肥?980年代國內(nèi)阿契貝作品譯介的重要對象。1985年8月,《世界文學(xué)》第4期刊載了安·伯吉斯撰寫、殷枚祖譯的《現(xiàn)代小說:九十九本佳作》資料里,《人民公仆》的故事再次被介紹給中國讀者,該小說被伯吉斯認為是“來自西非的最最優(yōu)秀的一部作品”[9]。1988年2月,外國文學(xué)出版社推出了《人民公仆》的中譯本,印數(shù)2630冊,譯者為堯雨,譯文后附有“譯后記”,簡略介紹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堯雨在“譯后記”中指出,《人民公仆》是“阿契貝最出色的一本諷刺小說,是尼日利亞文學(xué)發(fā)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詳見阿契貝·人民公仆[M].堯雨,譯.北京:外國文學(xué)出版社,1988:174.。
2007年,阿契貝榮獲第二屆曼-布克國際獎*對此消息,國內(nèi)一些重要外國文學(xué)研究雜志如《世界文學(xué)》《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等都有相關(guān)報道。詳見《世界文學(xué)》2007年第5期、《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2007年第4期。。獲得文學(xué)大獎往往迅速推進作家及其作品的譯介與研究。2008年10月,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再版了《人民公仆》堯雨譯本。該重印本是該出版商“重現(xiàn)經(jīng)典系列”叢書之一(高莽主編),譯文與1988年的譯本一致,印數(shù)不詳。2009年6月,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出版了阿契貝第五部長篇《荒原蟻丘》(AnthillsoftheSavannah, 1988)的中譯本,譯者為朱世達[10]。該譯本也是該出版商“重現(xiàn)經(jīng)典系列”叢書之一(高莽主編),印數(shù)不詳。2011年8月,同一出版商的“重現(xiàn)經(jīng)典系列”(陳眾議主編)又推出了阿契貝本人最喜愛的長篇《神箭》的中譯本,譯者為陳笑黎、洪翠暉[11],印數(shù)不詳。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原先也把阿契貝第二部長篇《動蕩》列入出版計劃,但不知何故譯本一直未能與讀者見面。令人欣慰的是,2014年10月,南海出版公司推出了此書的中譯本,小說的題名改譯為《再也不得安寧》,譯者為馬群英[12]。馬群英近些年致力于阿契貝長篇小說的重譯工作,南海出版公司2014年11月出版的《神箭》新譯本[13]、2015年2月出版的《人民公仆》新譯本[14]、2015年3月出版的《荒原蟻丘》新譯本[15]均為其所譯。
三短篇小說的譯介
1950年代至1970年代,阿契貝發(fā)表了20篇左右的短篇故事,這些作品先后收入其短篇小說集《祭祖的蛋及其他故事》(TheSacrificialEggandOtherStories, 1962)和《戰(zhàn)爭中的姑娘及其他故事》(GirlsatWarandOtherStories, 1971)。據(jù)筆者所獲的資料,最早被介紹到國內(nèi)的短篇是《報復(fù)的債主》(“Vengeful Creditor”)。該作品1971年發(fā)表在尼日利亞文學(xué)雜志《奧基客》(Okike)上,后收入阿契貝的短篇小說集《戰(zhàn)爭中的姑娘及其他故事》。小說講述了年輕女孩弗潤妮卡(Veronica)當(dāng)保姆受人欺的故事。1980年4月,由《世界文學(xué)》編輯部編選、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學(xué)叢刊》第二輯《亞非拉短篇小說集》收入該短篇的中譯文,譯者為王逢振[16]。該書發(fā)行量巨大,多達190000冊,它對中國讀者接觸和了解阿契貝及其作品無疑具有普及作用。較早被介紹到國內(nèi)的短篇還有《戰(zhàn)爭中的姑娘》(“Girls at War”)。1983年6月,該短篇的譯文收入高長榮編選、外國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非洲當(dāng)代中短篇小說選》,譯者為胡天慈[17]。2002年2月,該短篇譯文又收入宋兆麟主編、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20世紀外國小說讀本》[18]。該選集發(fā)行量不小(4000冊),且譯作多出自名家之手,它無疑能讓更多的中國讀者了解和關(guān)注阿契貝的作品。2010年5月,《外國文學(xué)》第3期刊載了《戰(zhàn)爭中的姑娘及其他故事》中的另一個短篇《天下太平》(“Civil Peace”)的譯文,譯者為杜志卿、張燕。2013年12月,譯林出版社推出了阿契貝和英尼斯(C. L. Innes)編選的《非洲短篇小說》(AfricanShortStories, 1985)與《當(dāng)代非洲短篇小說》(ContemporaryAfricanShortStories, 1992)的中文譯本,該譯本把兩個選本合二為一,書名改為《非洲短篇小說選集》。該中譯本為集體成果,譯者有查明建、張曼、鄭青斌、顧悅、聞琛和葉娟6人,他們把阿契貝本人的經(jīng)典短篇“Civil Peace”譯為《國內(nèi)和平》[19]43-49。2014年5月,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了阿契貝的短篇小說集GirlsatWarandOtherStories的中文譯本(常文祺譯)[20]。具體作品中,譯者把“Civil Peace”譯為《庶民的和平生活》,把“Vengeful Creditor”譯為《一報還一報》,把“Girls at War”譯為《戰(zhàn)地姑娘》。同一作品的題名有不同譯法,這無可厚非,但該中譯本把書名改譯為《一只祭祀用的蛋》似乎不妥,因為阿契貝1962年出版短篇小說集《祭祖的蛋及其他故事》(TheSacrificialEggandOtherStories)的時候,《瘋子》(“The Madman”,1971)、《報復(fù)的債主》(1971)、《天下太平》(1971)、《糖寶寶》(“Sugar Baby”, 1972)等短篇故事尚未發(fā)表。
四兒童故事及散文的譯介
尼日利亞在獨立前少年兒童文學(xué)讀物基本上都是歐美作家所寫,其文本內(nèi)容和插圖與非洲文化無關(guān)。阿契貝對此頗為不滿,他認為非洲作家必須成為非洲孩子的老師。為此,他身體力行創(chuàng)作了《契克過河》(ChikeandtheRiver, 1966)、《豹子怎么會長爪子》(HowtheLeopardGotHisClaws, 1972)、《鼓》(TheDrum, 1977)、《笛子》(TheFlute, 1977)等兒童文學(xué)作品。這些作品中《契克過河》的篇幅最長,故事情節(jié)也較復(fù)雜,它講述了純樸的鄉(xiāng)村少年契克在城市里接受“啟蒙”的生活經(jīng)歷,該書折射出作家在不同文化環(huán)境中的成長感受。1981年6月,《世界文學(xué)》第3期刊載了該書的全譯文,譯者為邵殿生,譯文前附有《契克過河》的故事梗概,譯文后附有作家生平及其主要作品的簡介。邵殿生在介紹中十分中肯地指出,“阿契貝是一位嚴肅的、富有社會責(zé)任感的作家”[21]。
散文也是阿契貝創(chuàng)作的重要內(nèi)容,其較有影響的作品包括《一種非洲的形象:康拉德〈黑暗之心〉中的種族主義》(“An Image of Africa: Racism in Conrad’s Heart of Darkness”, 1977)、《尼日利亞的問題》(TheTroublewithNigeria, 1983)、《希望與困境》(HopesandImpediments, 1988)、《家園與放逐》(HomeandExile, 2000)、《一位受英國保護的兒童之教育》(TheEducationofaBritish-ProtectedChild, 2009)、《曾經(jīng)有個國家》(ThereWasaCountry, 2012)等。目前,國內(nèi)學(xué)界關(guān)注較多的是《一種非洲的形象:康拉德〈黑暗之心〉中的種族主義》和《一位受英國保護的兒童之教育》。2001年6月,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文論譯著《后殖民批評》收錄了前者的中譯文,譯文前附有該書編者對阿契貝的評述:“阿切比并沒有依賴??潞透鹛m西的理論而取得了和賽義德許多相同的成就”,“他預(yù)見了愛德華·賽義德在《東方主義》一書中的思想”[22]。譯者劉須明把該論文題名譯為《非洲的一種形象:論康拉德〈黑暗的心靈〉中的種族主義》。
自傳性散文集《一位受英國保護的兒童之教育》出版后不久即引起國內(nèi)學(xué)者的關(guān)注。2010年10月,《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第5期刊載了蘇鑫所寫的有關(guān)該書的評介文章。蘇鑫把書名譯為《受英國保護兒童的教育》,他認為,此書彰顯了“阿契貝幾十年來無畏地參與政治和文學(xué)的努力,以及他對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性的尊重”[23]。2011年10月,《世界文學(xué)》第5期刊載了該散文集中兩篇作品《我心中的尼日利亞》和《拼寫出自己正確的名字》的中譯文,譯者是張春美。頭戴黑帽子、臉略顯嚴肅的阿契貝是該期雜志的封面人物?!兑晃皇苡Wo的兒童之教育》是研究阿契貝后殖民文化思想的重要文獻,國內(nèi)出版界已看到了它的文化與市場價值。2014年8月,南海出版公司率先推出了該書的中譯本,譯者為張春美[24]。筆者通讀全文,感覺譯文流暢,文字表述能較準(zhǔn)確地轉(zhuǎn)達原著的意思。有點遺憾的是,中譯本的書名改為散文集中另一篇作品的題名《非洲的污名》,與原著題名不一,讓人感覺好像是阿契貝的另一部作品。但愿此舉不是商業(yè)廣告之使然!
五其他相關(guān)文獻的譯介
阿契貝作品的漢譯是中國讀者接觸和了解阿契貝的重要渠道,但不能忽略的是,國內(nèi)學(xué)者對國外一些非洲文學(xué)研究或后殖民文學(xué)研究成果的譯介也讓更多的中國讀者知曉阿契貝的名字。1976年《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第5期刊載的《美刊介紹非洲文學(xué)》一文論及阿契貝的主要作品,文章中AManofthePeople被譯為《一個老百姓》*筆者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及北京大學(xué)、南京大學(xué)等高校圖書館未能找到該文獻資料。此信息出自彤立. 尼日利亞作家阿契貝及其主要作品[J]. 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1977(5):12.。1980年4月,外國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非洲現(xiàn)代文學(xué)》(上)中譯本的第9章里有不少篇幅評介了阿契貝早期四部長篇中的人物形象及主題思想,[25]譯者把AManofthePeople譯為《來自民間的人》。1981年10月,《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第10期刊載的《現(xiàn)代非洲文學(xué)概況》簡略地評介了阿契貝早期四部長篇小說的主題[26]*該文出自美國學(xué)者菲利斯·姆·馬丁和帕特里克主編的《非洲論文集》(1977)。該書由多位美國非洲問題研究專家所寫,是一本探討非洲歷史和文化藝術(shù)的集體性學(xué)術(shù)成果。具體信息見《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1981年第10期,第50頁。。 1991年10月,北京語言學(xué)院出版社出版的《20世紀非洲文學(xué)》中譯本的一個章節(jié)《尼日利亞文學(xué)》簡要地介紹了阿契貝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27]。 1998年11月,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殖民與后殖民文學(xué)》一書中有多處[28]論及阿契貝的小說創(chuàng)作,譯者盛寧和韓敏中把ThingsFallApart譯為《解體》,把ArrowsofGod譯為《上帝之箭》。2001年7月,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當(dāng)代學(xué)術(shù)棱鏡譯叢·新學(xué)科系列”之一《后殖民理論——語境 實踐 政治》一書中也有多處[29]論及阿契貝的后殖民思想,譯者陳仲丹把ThingsFallApart譯為《分崩離析》。
阿契貝作品的譯介是國內(nèi)非洲文學(xué)研究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果說,1960年代我們對《瓦解》的譯介與當(dāng)時的政治語境有關(guān)——當(dāng)時國內(nèi)對非洲文學(xué)的譯介,“既是幫助中國讀者通過文學(xué)作品了解非洲,同時也是對非洲國家友好的表示”[19]譯序4,那么,1980年代我們對《報復(fù)的債主》《戰(zhàn)爭中的姑娘》《契克過河》《人民公仆》等作品的譯介則說明我國學(xué)界已意識到非洲文學(xué)獨特的文化審美價值,“文藝服務(wù)政治”不再成為外國文學(xué)翻譯的緊箍咒。新世紀以來,由于文學(xué)經(jīng)典的閱讀不斷受到重視,加上后殖民文學(xué)研究的開展和深入,國內(nèi)學(xué)界對阿契貝作品的譯介迅速增多,譯介成果豐碩:2005年至2011年間,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相繼推出他多部長篇的中譯本,有的是重譯本(如《崩潰》),有的是新譯本(如《荒原蟻丘》和《神箭》),有的是重印本(如《瓦解》和《人民公仆》);2014年起,南海出版公司陸續(xù)出版了阿契貝較具代表性作品的重譯本或新譯本,其中包括他的五部長篇小說、一部短篇小說集和一部散文集。
阿契貝已駕鶴西歸,他生前或許都不曾想到自己在中國已廣為人知,其作品已成為我國讀者心目中非洲文學(xué)的典范之作。目前,阿契貝長篇和短篇作品都已有中譯本,有些作品還有多種譯文,可供讀者和研究者選擇、參考,但我們對他的散文、兒童文學(xué)作品的譯介仍顯不足,詩歌的譯介仍為空白。我們期待不久的將來,他所有的作品都能譯成中文并廣為人知!
參考文獻:
[1]杜志卿. 荒誕與反抗——阿契貝小說《天下太平》的另一種解讀[J]. 外國文學(xué),2010(3):4.
[2]任一鳴,瞿世鏡. 英語后殖民文學(xué)研究[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12.
[3][尼日利亞]阿契貝. 瓦解[J]. 高宗禹,譯. 世界文學(xué),1963(2):26-47.
[4]彤立. 尼日利亞作家阿契貝及其主要作品[J]. 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1977(5):15.
[5][尼日利亞]阿切貝. 分崩離析[M]. 李季芳,注釋.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84.
[6][加納]科梅,[南非]姆哈雷雷,等. 相逢在黑夜——非洲當(dāng)代短篇小說選[M].郝章印,馬勝榮,焦玉璽,譯. 北京:新華出版社,1985.
[7][尼日利亞]阿切比. 崩潰[M]. 林克,劉利平,譯. 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
[8][尼日利亞]阿契貝. 這個世界土崩瓦解了[M]. 高宗禹,譯. ??冢耗虾3霭婀?,2014.
[9][英]伯吉斯. 現(xiàn)代小說:九十九本佳作[J]. 殷枚祖,譯. 世界文學(xué),1985(4):300.
[10][尼日利亞]阿契貝. 荒原蟻丘[M]. 朱世達,譯. 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09.
[11][尼日利亞]阿契貝. 神箭[M]. 陳笑黎,洪翠暉,譯. 重慶: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09.
[12][尼日利亞]阿契貝. 再也不得安寧[M]. 馬群英,譯. ??冢耗虾3霭婀?,2014.
[13][尼日利亞]阿契貝. 神箭[M]. 馬群英,譯. ??冢耗虾3霭婀?,2014.
[14][尼日利亞]阿契貝. 人民公仆[M]. 馬群英,譯.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
[15][尼日利亞]阿契貝. 荒原蟻丘[M]. 馬群英,譯. ??冢耗虾3霭婀?,2015.
[16]世界文學(xué)編輯部. 亞非拉短篇小說集[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0:423-442.
[17]高長榮. 非洲當(dāng)代中短篇小說選[M]. 北京:外國文學(xué)出版社,1983:194-215.
[18]宋兆麟.20世紀外國小說讀本[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2:969-981.
[19][尼日利亞]阿契貝,[澳大利亞]英尼斯. 非洲短篇小說選集[M]. 查明建,等,譯. 南京:鳳凰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尽ぷg林出版社,2013.
[20][尼日利亞]阿契貝. 一只祭祀用的蛋[M]. 常文祺,譯. ??冢耗虾3霭婀荆?014.
[21][尼日利亞]阿契貝. 契克過河[J]. 邵殿生,譯. 世界文學(xué),1981(3):104.
[22][英]穆爾-吉爾伯特,等. 后殖民批評[M]. 楊乃喬,等,譯. 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1:181.
[23]蘇鑫. 阿契貝出版散文隨筆集《受英國保護兒童的教育》[J]. 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2010(5):28.
[24][尼日利亞]阿契貝. 非洲的污名[M]. 張春美,譯. ??冢耗虾3霭婀?,2014.
[25][蘇聯(lián)]尼基福羅瓦,等. 非洲現(xiàn)代文學(xué)·上[M]. 劉宗次,趙陵生,譯. 北京:外國文學(xué)出版社,1980:409-417.
[26][美]斯奈德. 現(xiàn)代非洲文學(xué)概況[J]. 張士智,摘譯. 外國文學(xué)動態(tài),1981(10): 56-58.
[27][美]克萊恩. 20世紀非洲文學(xué)[M]. 李永彩,譯. 北京:北京語言學(xué)院出版社,1991:166-169.
[28][英]博埃默. 殖民與后殖民文學(xué)[M]. 盛寧,韓敏中,譯. 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135、138-139、191、216-217、219-220、222-225、236、240.
[29][英]穆爾-吉爾伯特. 后殖民理論——語境 實踐 政治[M]. 陳仲丹,譯. 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1:1、19、31、67、198、222-228、243、249、262.
【責(zé)任編輯程彩霞】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Chinua Achebe’s Works in China
DU Zhi-q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qiao Univ., Quanzhou, 362021, China)
Abstract:Chinua Achebe’s works have become a canon of African literature in English which have drawn much attention from readers and critics in China. In 1963, Achebe’s name first appeared in a Chinese journal. In the 1980s, more of his works were introduced to Chinese readers, which owed much to translators’ personal preference rather than publishers’ well-regulated plans. With mor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the reading of literary classics in the new century, the translation of Achebe’s works in China has witnessed a fruitful success. So far, most of his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have been put into Chinese. Yet, the translation of his essays and poetry still demands more efforts.
Key words:African literature in English; Acheb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作者簡介:杜志卿(1968-),男,福建泉州人,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現(xiàn)當(dāng)代英語小說。
基金項目:福建省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項目“尼日利亞英語小說個案研究”(2013B157)
中圖分類號:I437
文獻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398(2015)03-0122-07
收稿日期:201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