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金鳳鎮(zhèn)小學 劉小林
初識“班級文化”這個詞,感覺有幾分高不可攀,甚至覺得一群頑童與“文化”接軌是對牛彈琴。然而細細揣摩“班級文化”的內涵后,我開始以全新的眼光來思考這個理念。
班級文化主題是班級生活的核心理念,凝聚集體智慧,符合教師、學生個性特點。它定位班級文化建設目標,是集體活動的指南,能促進集體榮譽感、責任感的形成。班級環(huán)境要凸現(xiàn)文化主題,有明確的理想和目標,并以此產生陶冶和教育作用,避免隨意性,否則一切行動都只是盲目的。
作為我本人,喜愛閱讀。我覺得:捧起一本好書,就是捧起一個偉大的思想;翻動書頁,就是翻動一個海洋。所以,我積極地引導我的學生迷上閱讀,愛上閱讀。要讓孩子們贏在起跑線上,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讓孩子大量閱讀,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書香沉浸童年。通過開展讀書活動,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想讀書、愛讀書、會讀書,從小養(yǎng)成熱愛讀書,博覽群書的好習慣,并在讀書活動中陶冶情操、獲取真知、樹立理想、享受生活!我通過開展讀書活動,積極營造讀書氛圍,努力打造書香班級。在近幾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精心設計和具體實施“書香”班級文化建設,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一,根據(jù)班級情況和學生們的醞釀確立班風為“尚美、求真、礪志、篤行”,班訓為“知識改變命運,奮斗成就未來”,班級圖標設計為“春芽”,讀書宣言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胸藏萬卷,造就天驕”“天道酬勤,厚積薄發(fā)”、行動口號為“慧而明理,靜能生智”。將班風張貼在教室前方黑板上面,將班訓張貼在教室后墻上,班級標識張貼于教室后墻的中間,讀書宣言張貼在教室的窗玻璃上,行動口號張貼在教室右側的瓷磚上,每位學生都要會背誦班風、班訓、級讀書宣言與行動口號。
第二,圍繞讀書進行個性化布置,在教室左側墻壁上開辟班級“讀書博覽會”,內容為“新書推薦”“讀書論壇”“書海拾貝”“名人驛站”四個欄目,每月由小組輪流更換。這些欄目體現(xiàn)濃厚了的文化氛圍,營造了讀書的氛圍,觸動了學生心靈,激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
第三,教室右側墻壁上的“經典美文”“中隊風采”特別引人注目。這兩個欄目每月都由幾名同學負責更新,素材也征集于班中同學。這不僅擴大了同學們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還可以不時地激勵同學們積極進取,在學習中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更大的樂趣。這些富有特色的小角落常常引來同學的駐足觀看,特別受到同學的青睞。
第四,征集名人名言“每日一背”。在學生當中根據(jù)自己對讀書的理解和感受征集關于讀書的名言,讓學生這些優(yōu)美的名言制成漂亮的書簽貼在教室里,進一步營造班級書香氛圍,激發(fā)學生讀書熱情。設立“小荷才露尖尖角”展示平臺,將學生優(yōu)秀的書法、繪畫、習作、手工藝作品等張貼于瓷磚上,放大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收獲成長、進步的快樂,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樂趣,喜歡學習。
第五,辦好黑板報。黑板報每個班都有,由于缺乏對黑板報的足夠重視,導致黑板報形同虛設,落人俗套。應當認識到,黑板報是營造班級文化氛圍的重要舞臺,是傳播知識、啟迪智慧、播撒文化氣息的“一方寶地”??梢猿浞掷煤诎鍒筚Y源,編設多個板塊,內容要豐富彰顯班級特色。無論文字編輯、版面設計,師生應共同參與創(chuàng)作,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組織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舞臺。
第六,建立班級個性化圖書柜,給書柜命名為“書香驛站”。選好圖書管理員,統(tǒng)計藏書目錄,并采取每個人每周換一本、孩子向班級圖書柜捐贈自己喜愛的書籍不斷豐富藏書量。真正讓所有的孩子做到“樂讀、精思”。
第一,小游戲。提到“游戲”二字,學生應該都會來勁了吧,是的,這就是班級笑聲的來源之一。而這些個游戲所針對的都是課文中的成語和詞語,用“接龍”“你演我猜”等形式幫著學生積累、運用語言文字。這就是所謂的“寓教于樂”吧!游戲讓我們在開懷的笑聲中記住了詞語,背下了課文,擴大了詞匯,更為重要的是,一種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競爭意識與團隊精神由此而生。
第二,日記。堅持讓學生寫日記有利于提高寫作水平,這是公認的事實,然而,在擔任班主任工作的實踐中,指導學生寫日記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由于學生生活比較單一,往往會出現(xiàn)為了應付而寫流水帳的情況。為克服這一現(xiàn)象,我對學生寫日記作了明確要求:要寫“綠色日記”,不寫“灰色日記”。所謂“綠色日記”即真人真事,有感而發(fā),不編造;所謂“灰色日記”即虛假、編撰之作。實踐證明:日記,無論對學生還是對班級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第三,“小書房”行動。
一是語文課前三分鐘,舉辦“讀書交流”活動,以“名人名言”“書海拾貝”“我最喜歡的___”“好書推薦”等小板塊,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看過的新書、好書,交流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二是同學與同學之間建立“好書交換站”,定期舉行“好書換著看”的活動。
三是每個學生都要建立一本“讀書采蜜本”,將讀書活動中讀到的精彩片段、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心得體會等記錄下來。
四是鼓勵學生與父母進行“親子閱讀”,開展“感悟對對碰”活動。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多數(shù)學生不滿足學校單調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課堂生活,他們向往和追求一種多維的、多色彩的生活。正是課外活動的豐富多彩滿足了他們的求知、發(fā)展和實踐的需求,開發(fā)出他們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潛能,才使得他們對課外活動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們積極投入到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讓他們去體驗生活的樂趣,讓學生走向社會學會學習,這是我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的另一項重要工作。
讀書就是我們最幸福的事,我們快樂地徜徉書海,汲取書籍的芬芳。每個溫暖和煦的早晨,都是我們與經典相伴的時光;每個陽光燦爛的中午,我們總是與《閱讀》甜蜜地相約;每個靜謐美好的夜晚,各式的名著也已早早在燈下等待。在書香浸潤的日子里,我們一天天長大了,但我們會一起將閱讀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