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利祥
一、問題
有段時間我一直很煩惱,煩惱什么呢?我班有位叫張××的學生,上課特別愛插嘴。當我正講得津津有味時,他會突然插上一句,其他學生還未將問題回答完,他就旁若無人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在他的帶領下,全班顯得亂哄哄,所以,對這位愛“插嘴”的學生,我總是制止、批評。后來一看到張××想插嘴說話,我就用嚴厲目光加以制止。漸漸地,我發(fā)現課堂上的張××沒有以前活躍了,發(fā)言也不那么積極了。
二、反思
此時我靜下心來冥想:難道我挫傷了一位學生的求知欲望?細想,如果學生只知道一味跟著老師的思維轉,沒有自己的思想,這樣的學生談何能力,談何創(chuàng)新?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想:插嘴的學生,思維往往活躍,他們創(chuàng)新的火花往往是稍縱即逝,當他們的靈光一現時如果經過舉手,教師允許才可以回答,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變得不愿表達。此時,作為教師,課堂策略與課堂機智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三、對策
1.巧用插嘴資源,激勵求異思維
筆者在教“等量代換”這一課時,就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情:當我用“曹沖稱象”課件配合展示曹沖用石頭代替大象的重量時,學生都為曹沖的智慧感到佩服,學生興趣盎然。突然一位學生“插嘴”了:“曹沖真笨?!蔽耶敃r愣了一下,反問道:“為什么呀?你有什么不同意見嗎?”學生回答:“這么多石頭靠人挑來挑去太麻煩啊,要挑很多次呢。直接叫幾個人上船不就行了,然后求人的重量之和?!币皇て鹎永?,教室里頓時熱鬧非凡。有一些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是剛好怎么辦?難道把人分成一塊一塊的?”“如果差一點的話再用石頭嘛”……這樣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開來??矗粋€課堂學習的高潮就出來了。就這樣,在原有的基礎上,他們又找到了一種更簡單、更富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最開始插嘴的那位學生真的很聰明,他沒有人云亦云。如果老師當時不允許學生插嘴,既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將智慧的火花扼殺在搖籃當中,這豈不是很悲哀?所以,請尊重和保護孩子的求異火花!
2.巧用插嘴資源,深挖問題
筆者在教學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復習課時,我讓學生解答這樣一道題:修一條公路,已經修了1500米,未修的米數正好是已修的,未修的有多少米?增色不少。
3.順水推舟,巧妙借用
當“學生插嘴”的問題確有價值時,正是考驗教師課堂機智之時,讓教學預設實現“華麗轉身”,這時的“學生插嘴”就是一份好素材,搞不好會生成寶貴的原生態(tài)課堂。
我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提前布置學生帶了長短不同的吸管,課堂中分組合作研究,意在引導學生發(fā)現: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特征。可還沒等學生擺學具操作完,鄭×同學就像發(fā)現新大陸似的高聲叫道:“我發(fā)現規(guī)律了,最短的兩條邊之和一定大于第三條邊?!庇谑?,我停止了原先的教學計劃,先讓鄭×同學陳述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導學生操作學具測量、計算,證實他的結論完全正確。然后組織學生與書中的結論進行對比,鄭×同學的結論竟然比書上的還簡潔。在其后“判斷三條線段能否圍成三角形”的練習中,學生自覺地都用了鄭×同學的方法,并發(fā)現了三角形“兩條較長邊之差一定小于最短邊”的規(guī)律,讓我激動了許久。
作為教師,只有提高課堂機智、課堂臨場應變能力,采取種種科學、靈活的方法組織教學,用一種接納、包容、巧用的態(tài)度來化解看似“惱人”的“插嘴”,讓學生在放松、愉快、沒有約束的氛圍中學習,使課堂成為生成“新鮮之源”的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