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實驗小學學生陳楠與杜威課間在教室外活動。上課鈴響時,室外活動的學生跑向教室,陳楠與杜威在跑向教室的過程中相撞,杜威是高年級學生,身材比陳楠高大,相撞后陳楠摔倒。學校立即通知雙方家長,陳楠母親接到通知后20分鐘就趕到學校,杜威父親大約一小時后才趕到學校。在此期間,陳楠母親與校方未將陳楠送醫(yī)院救治,直到杜威父親趕到后才一同將陳楠送往醫(yī)院。經(jīng)醫(yī)院診斷,陳楠右側(cè)額頂枕骨骨折,右側(cè)眼神經(jīng)損傷。
陳楠住院治療62天后出院,住院期間產(chǎn)生醫(yī)療費67378元。出院后陳楠繼續(xù)上學,然而與杜威、校方就損害賠償問題發(fā)生糾紛,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原告陳楠母親認為,杜威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學生是在校期間受傷,學校對未成年人有保護義務,也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故此,請求法院判決學校與杜威賠償陳楠住院費、營養(yǎng)費、護理費共計人民幣66919元。
被告杜威的代理人認為,沖撞是二人共同行為,應當屬于意外事件,杜威對此無須負任何責任。
學校認為,造成陳楠傷害的原因系陳楠、杜威相撞,是兩個人的共同行為造成的,對于陳楠自身行為造成的損害部分,應由陳楠自負,對于杜威的行為造成的損害部分,應由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而學校只應在過錯范圍內(nèi)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針對上述分歧,有人認為,學校應當對學生在校期間的所有損害承擔全部賠償責任。也有人認為,沖撞是兩個人的共同行為造成的,對于陳楠因自身行為造成的損害部分,應自負;對于杜威行為造成的損害部分,應由杜威承擔相應賠償責任;校方對學生有教育、管理和保護的義務,上課鈴響學生進入教室,學校事先未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未提醒學生注意安全,未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也未對學生進入教室進行疏導,課間教室外秩序混亂,事故發(fā)生后,學校未及時采取緊急救援等方式救助受傷學生,而是等陳楠、杜威的監(jiān)護人均到場后才送往醫(yī)院救治,未盡到及時救助的義務,應承擔相應責任。
對于該案原被告的起訴理由及辯解,同學們可根據(jù)查詢到的法律理論做出自己的傾向性判斷。
假設你是該案的法官,更認可下面的哪個答案呢?為什么?你能否想出其他更好的解決方式呢?
A,陳楠的損失應由自己負責,因沖撞是自身行為造成。
B,陳楠的損失應由與之發(fā)生沖撞的杜威分擔。
C,實驗小學未盡到保護、管理學生的義務,且未及時救助受傷學生,應當按其過錯承擔60%的責任。
D,由于杜威為未成年人,其賠償責任應當由其父母承擔。
(根據(jù)真實案例改編,文中人名、地名均為化名)
北京鵬云律師事務所 賈一鵬律師 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