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艷
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肩負著中華復興的偉大歷史重任,大學生的體育素質直接關系到民族昌盛和國家繁榮。特別是近年來,國民體質監(jiān)測報告顯示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逐漸下降,這使得大學生的體質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而軍校是培育軍隊干部的主要源泉地,同時也是人民軍隊中堅力量的發(fā)源地。作為我國軍事人才的培養(yǎng)搖籃,軍校加強訓練工作是加強軍隊建設的重心,是增強軍隊凝聚力的必要前提。體育教學作為軍校展開訓練工作、塑造學員強健體魄的主要方式,近年來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在軍校體育教學中,處理好基礎體能課與專業(yè)技能課課時分配的關系,有助于提高學員身體素質和運動技巧,豐富學員的鍛煉常識,降低運動損傷,同時也有助于為祖國國防力量儲備優(yōu)秀的后備軍,為中國軍隊儲備高素質的軍隊干部。
(一)有效實現教學目的的需要。就目前高校踐行體育教學的情況來看,主要存在兩個極端,一個是重理論輕實踐,即將絕大部分的時間用來教授學生體育理論知識,而缺乏將基礎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的經歷。學生通過學習理論課程,積累了某些體育項目的技巧方法,并對日常的一些保健、生理等知識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但卻缺乏實踐中的應用。例如,在理論學習中,學生了解到運動中,腳部損傷處理的相關知識,但由于缺乏應用實踐,可能在自己發(fā)生損傷時卻不知所措。這樣嚴重造成教與學的脫離,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另一個極端是,過分注重體育鍛煉的技能性教學,即教學中,將實踐方法放在首位,認為體育是一個極具操作性的學科。這種極端容易在教與學過程中,造成老師與學生們共同的誤解,從而重視技能而忽視了理論學習。而在體育課程中設置基礎體能課與專業(yè)性技能課,一方面能有效權衡理論與技能,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夯實體育鍛煉的基本功,并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技巧性學習,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并實現教學的目的。
(二)著實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A體能課與專業(yè)性技能課的設置,能有效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并結合合理的運動訓練,改善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大學生身體的整體技能,并結合個人特性,掌握軍事技能。
就現階段來看,軍校大學生學員大多源于普通的中學教育,在進入大學前,尚未受過任何較正規(guī)的體育教育或訓練。這些學員均是18~22 周歲的青少年,他們進入軍校,一部分是因為有志向參與軍隊,為國家做貢獻;另外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軍校畢業(yè)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保障才選擇軍校。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軍校大學生成員體質較差,并對技術課程沒有興趣,造成軍校學員整體素質難以上升。
設置基礎體能課與專業(yè)性技能課,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上述學員身上的問題。設置基礎體能課,給予適應理論學習的學員們一定過渡空間的同時,亦能幫助學員們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能有效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并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夯實體育鍛煉的基本功,為后續(xù)的專業(yè)性技能的授課做鋪墊。設置專業(yè)性技能課,不僅能將基礎體能課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運用,同時,還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身體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體質,并增強學生的爆發(fā)力、反應能力、協調能力等,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為軍隊儲備特技力量。
(三)減少體育鍛煉中的損傷事件。據相關研究表明,缺乏體育了解或不常鍛煉的學生在偶爾的體育鍛煉中發(fā)生損傷的概率很高,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與學習,嚴重的可能影響到未來的發(fā)展前途。大學階段,學生們尚處在身體發(fā)育的不完全成熟期,這個時期加強鍛煉及相關知識的了解,對學生們終身體育意識的養(yǎng)成有極大的幫助作用。設置基礎體能課與專業(yè)性技能課,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體育理論知識,基本常識,夯實體育基本功,并加強鍛煉相關的體育技能,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水平,體育常識意識,幫助學生判斷損傷的情況,并了解有關損傷的處理方法;另一方面,也能通過體育基本功的練習以及專業(yè)技能的高強度訓練,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從而降低損傷發(fā)生的可能性。
在體育課程中,基礎體能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通過高強度和高負荷的訓練,練就大學生學員承受壓力的能力,并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和整體素質。二是提高學員的訓練技術,并培養(yǎng)學員的戰(zhàn)術能力,為專業(yè)技能的學習奠定基礎。三是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而專業(yè)技能課的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們在基礎訓練的基礎上,通過高難度的訓練,掌握各種鍛煉、作戰(zhàn)技能,以提高組織訓練與指揮作戰(zhàn)的能力,最終為軍事戰(zhàn)術應用做貢獻。
因此,在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促使學生學習體育理論知識,從理論上了解體育訓練相關的知識,為后續(xù)的學習夯實基礎。同時要更加注重加強學生的基礎體能課教育,練就扎實的基本功和強健的體魄,為后續(xù)的專業(yè)技能教育做鋪墊。與此同時,專業(yè)技能課也應受到與基礎體能課相同的重視程度,以期為祖國培養(yǎng)尖端的高素質人才,儲備優(yōu)秀的軍事后備力量。因此,筆者認為,在大學的體育教育中的學時分配上,應為:體育理論學習5%、基礎體能學習50%、專業(yè)性技能學習45%。以此達到體育教學整體上的均衡,更好地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和身體機能,為祖國建設儲備優(yōu)秀的人才。
[1]肖秋平.對體能訓練方法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
[2]胡振浩.高職體育職業(yè)體能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
[3]彭健民,劉雪勇.體育專業(yè)學生身體素質訓練方法體系與評價體系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