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美國黑人女作家的白人女性書寫*

      2015-03-18 01:06:40曾竹青
      外語學刊 2015年2期
      關鍵詞:索菲亞種族主義莫里森

      曾竹青

      (中南大學,長沙 410083)

      美國黑人女作家的白人女性書寫*

      曾竹青

      (中南大學,長沙 410083)

      托妮·莫里森、艾麗絲·沃克以及雪莉·安·威廉姆斯小說中的白人女性既是白人父權社會的受害者,又是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她們將白人女性塑造成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的形象實際上是在影射美國婦女運動中迫使黑人女性與白人女性走向分裂的種族主義問題。在書寫白人女性與黑人女性的分離與和解中,莫里森等向我們指出超越種族主義藩籬、實現(xiàn)所有女性解放和平等的途徑——推翻白人男性權力的統(tǒng)治。

      黑人女作家;白人女性;白人男權;受害者;加害者

      1993年,記者比爾·莫耶斯在采訪托妮·莫里森時這樣問她:“你打算何時寫白人?”實際上,早在1981年的《柏油娃》中,莫里森就已經(jīng)開始書寫白人人物了,更不用說以一個白人女性視角敘述的《宣敘》(1983)了。除了莫里森,與她同時代的艾麗絲·沃克、雪莉·安·威廉姆斯等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中同樣也有白人人物出現(xiàn)。在這些黑人女作家對白人的書寫中,白人女性形象尤其引人矚目,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既是白人父權社會的被壓迫者,又是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這些白人女性的雙重身份實際上折射出美國婦女解放運動中存在的種族主義問題。在莫里森等人創(chuàng)作的年代,種族主義造成了美國女權運動內(nèi)部的分崩離析,不管是黑人女性還是白人女性都急需找到一條超越種族隔離、實現(xiàn)所有女性解放的途徑,而莫里森等人以小說的形式記錄了這一探尋的過程。

      1 白人男權社會的受害者

      沃克、莫里森和威廉姆斯小說中的白人女性多來自于中上階層。在她們筆下,這些中上層階級的女兒和妻子們盡管從表面上看一個個錦衣玉食,但實際上,她們都是父權社會的被壓迫者。當她們是父親的女兒時,她們是婚姻市場待價而沽的商品,等待她們的只有一種命運:體面的婚姻,為家族帶來利益。在雪莉·安·威廉姆斯所著的《德沙·羅斯》中,魯斯是富有的棉花廠主的女兒,在父親和叔父的眼中,她的人生目標就是找個富裕家庭的兒子做丈夫,既能讓她今后的生活有保障,又能促進家族的生意。在婚姻市場上,美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托妮·莫里森《柏油娃》中的馬格麗特,她的“令人驚奇的美”使她從寒門女一躍而為豪門妻。而對于在家人眼中相貌平平的魯斯而言,要想俘獲多金郎,只能靠衣裝了。因此,為了吸引更多的追求者,魯斯要盛裝參加每一次的社交舞會,這就使得她整個少女時代都是在怎樣將自己裝扮得更美中度過的。法國的絲綢、來自巴黎的時裝、蕾絲花邊……怎樣穿戴才能打敗誰誰家的女兒等是她每天與人討論的話題。在男權中心主義主導的社會中,美麗的衣裙和精巧的裝飾物是男性規(guī)約女性的工具以及男性欲望的投射物,舞會上包裹在這些云裳羽衣中的魯斯如同市場上陳列的商品,承受著男性欲望目光的注視,成為出價最高的男子的戰(zhàn)利品。

      而當這些戰(zhàn)利品被優(yōu)勝男帶回家后,等待她們的是壓制自我成為丈夫眼中的賢妻良母的規(guī)訓。在這樣的規(guī)訓中,丈夫們扮演著威嚴的引導者的角色,如《柏油娃》中馬格麗特的丈夫瓦萊里斯特里特先生,在馬格麗特眼中,他就是上帝, “她從未想過他會犯錯”(Morrison 1981:59)。而在丈夫的眼中,妻子都是些需要被引導的頭腦簡單、任性的孩子?;榍拔呷R里的馬格麗特的“驚人的美麗”到了婚后卻變成了幼稚、無知的代名詞,她的高中學歷被無限放大,在丈夫及丈夫周圍的人蔑視的眼光中,她就如同瓊·芳登在電影《蝴蝶夢》中扮演的角色,在丈夫的豪宅中手足無措。當然,這些丈夫們從來不在物質(zhì)上對妻子們吝嗇,他們滿足她們這方面所有的欲望,但一旦她們要求自主和獨立時,他們不是嘲弄就是打壓。艾麗絲·沃克《紫色》中的市長在市長太太的幾次要求下給她買了輛車,但從不教她駕駛。每天市長回家都要看一看妻子,再看一看停在院子里的汽車,用嘲弄的語氣問道:“米莉小姐,你覺得那輛車怎樣?”(Walker 1982:107)。在美國,車是自由獨立的象征,而市長的嘲弄和不愿意教開車表明他既不相信也不愿意妻子有獨立意識的能力。同樣,瑪格麗特在物質(zhì)上要什么,她的丈夫都滿足她,但當她執(zhí)意要帶黑人女仆去看電影時,她的丈夫以他特有的平靜,卻不失威嚴的,同時還帶著點嘲弄的語氣阻止她這樣做。當未達到目的后,他干脆將她拋入冷戰(zhàn)中,讓她恐慌,不知所措,只有屈服。最后,在丈夫無時不在的嚴厲的目光的監(jiān)督下,馬格麗特終于如丈夫所愿記住了豪宅中那些奢華精美物什的名字,記住了叉匙正確的擺放位置,明了了她與黑人家仆之間的界限,成為了與豪宅匹配的舉止優(yōu)雅得體的貴婦人;也如他所愿為他誕下家族產(chǎn)業(yè)繼承人,保住了她在豪宅中的一席之地。

      這些喪失了自我的女子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獨立意識。魯斯在她丈夫拋棄她后,完全沒有經(jīng)營農(nóng)莊的經(jīng)驗,只有依賴她的黑人保姆多卡斯和逃到她的種植園的黑人打理,依照其中一位逃奴阿達的說法:“要不是我們,她早就餓死了”(Williams 1999:174)。當《紫色》中市長的女兒發(fā)現(xiàn)丈夫不再愛她而向索菲亞哭訴時,索菲亞建議她找個工作養(yǎng)活自己,她卻裝作沒聽見這個建議,因為在父權社會規(guī)約下長大的她從來就沒有獨立養(yǎng)活自己的意識。而馬格麗特寧愿在肉體上折磨自己剛出生的孩子來舒緩被壓抑的痛苦也不愿獨立。按照黑人女仆的說法,她將自己唯一的兒子分裂成兩部分。對于屬于她那部分的兒子,她寵愛他,感覺只有在他面前她才覺得自己是個有獨立人格的人。而對于屬于丈夫那部分的兒子,她用針扎他,用火燒他,報復丈夫?qū)λ拿镆暫蛪褐啤?/p>

      不管是將女性物化為商品也好,還是對她們進行壓制自我的賢妻良母的規(guī)訓也好,這些行為的背后都隱藏著男性的厭女情結(jié)。自中世紀以來,基督教文化對女性持兩極化的認識,一面是“怪罪夏娃的肉體罪惡論”,一面是“推崇崇拜圣母的貞潔觀”(盧麗安 2013:73)。由這兩極化認識所形成的厭女情結(jié)和厭性思想看似矛盾,實則互為因果,目的都是為了維護男性控制女性的權力。在原罪論話語中,女性歷來被形容為邪惡的色欲引誘者,是她們將罪惡帶到這個世界上,而男性是她們放蕩的肉體的受害者。為了擺脫被女性放蕩肉體俘虜?shù)拿\,男性自命為上帝的代理人和裁決女性德行的法官與監(jiān)督者,以圣母貞潔的身體為典范,編造出純潔高尚的處女瑪麗這樣的神話來祛除女性所謂的與生俱來的罪惡(Hooks 1982:29-31),將她們規(guī)訓為服從于父權和夫權的良家女子。

      而當厭女情結(jié)與種族主義聯(lián)手時,這些白人女性的身體還背負了另一項罪惡,即背叛白人種族,玷污白人種族的純潔性。黑人學者路易斯·戈登曾這樣描述白色種族主義社會中白人女性的處境:在反黑人種族主義者的眼中,白人女性不是純潔無瑕的珍珠?!耙驗殡[藏在她的白色之中的……是反黑人種族主義者所懷疑的黑色……每一個白人都會對她身體白色的純潔性打個問號。不像黑人女性只能生出黑色小孩,白人女性既可以生出白色小孩也可以生出黑色小孩,正因為如此……白人女性被視為既吸引人又讓人厭惡的可怕的東西?!?Gordon 1998:305) 對黑白種族混交的恐懼使得白人種族主義者都患上黑人男子要強奸白人女性的妄想癥,在維護白人女性貞潔和白人種族純潔性的旗號下,白人種族主義者瘋狂地對黑人男子處以殘酷的私刑。埃米埃特·提爾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這個住在芝加哥的14歲黑人少年就因為到南方探訪親戚時朝白人女子吹了下口哨,當晚就被白人男子秘密地處死。就這樣,在彌漫著厭女情結(jié)的白色種族主義社會中,白人女性身體被迫承受著種族權力、仇恨與恐懼的重負,被塑造成“象征白人男性權力”的符號(Hall 1983:334)。 在艾麗斯·沃克的《梅里迪恩》中,林恩的遭遇充分說明這一點。

      林恩以她的白人中產(chǎn)階級猶太家庭與她斷絕關系的代價追隨民權運動分子黑人青年特魯曼,但卻發(fā)現(xiàn)她在黑人中的處境十分尷尬與艱難。在黑人與白人之間不允許通婚的年代,她和特魯曼不能同時出現(xiàn)在大庭廣眾之中。更為令人沮喪的是在黑人眼里她是一種潛在的危險。在民權運動中心工作的黑人男性都害怕她:“她只不過是個女人。只有他們才不把她當女人看待。對他們而言,她就是通向死亡之路。他們從骨子里感覺到了她身上凌駕于他們之上的權力”(Walker 2003:146)。也正是白色種族主義附加在她身上的這種權力成為了托米·奧德強奸她的借口。托米·奧德有意識地將他對林恩的侵犯當作是一場反對壓迫的“白色”起義,后來他鼓動另外3名黑人去強奸林恩的說辭也是“白人強奸了你們的祖母、母親和姐妹,現(xiàn)在該輪到你們上場了”(Walker 2003:175)。在這種情形下,林恩不能將她的受害經(jīng)歷告訴任何人。如果告訴黑人,沒人會相信她、同情她;如果告訴白人,只會又掀起一股迫害黑人的浪潮。在屈辱的沉默中,林恩成了種族仇恨的替罪羊。

      2 白人種族主義的加害者

      盡管這些小說中的白人女性在白人男權社會中是被害者,但她們同時也是白人種族主義加害者。《德沙·羅斯》中德沙的女主人得知她最能干的園丁凱恩被她丈夫打死后,她將怒火發(fā)泄到德沙身上,認為是德沙的放蕩導致了她丈夫和凱恩之間的爭風吃醋,讓她失去了最好的園丁。為了以儆效尤,她將德沙的衣服剝光,在炎炎烈日下指使人鞭打德沙直至德沙昏死過去。而阿達的女主人對丈夫強奸黑人女奴的暴行不聞不問,表明她認為丈夫針對黑人女奴這樣的行為是理所當然,不值得她大驚小怪。威廉姆斯在小說中塑造的這些白人女主人形象可以說是對歷史的真實寫照。在蓄奴制時期,黑人女性不僅要遭受黑人男性所遭受的勞役之苦,還要時時面臨白人奴隸主性侵犯性剝削的威脅。她們當然不能指望同為奴隸的黑人男性的庇護,在絕望中,她們往往求助于女主人,希望她們能出面干涉,但都以失敗告終。絕大多數(shù)女主人會變本加厲地迫害遭到男主人強奸的黑人女性,因為深受女人是與生俱來的色欲引誘者之說洗腦的女主人認定是黑人女性犯下了引誘罪,而她們的丈夫只是個無辜的受害者。(Hooks 1982:37) 有的女主人就像阿達的女主人一樣,竟然慫恿這種對黑人女性性剝削的行為,因為黑人女性代替她們滿足丈夫的性需求,讓她們自己得到解脫。(Hooks 1982:36)

      即使在蓄奴制廢除后,白人女性對黑人女性的壓迫還在繼續(xù)。在《紫色》中,生活在20世紀初期的市長太太在將膽敢對她說“不”的索菲亞關進牢房幾年后,終于如愿以償?shù)仄仁顾鞣苼喿隽怂钠腿?。她將索菲亞安置在樓梯間狹小的儲物室,要索菲亞每天24小時隨時聽候一家大小的使喚,1年365天都不準索菲亞與家人見面,而且時時都在提醒索菲亞身為黑人的卑賤地位。最典型的是市長太太要索菲亞坐到車后廂去那一幕,想要秀一下自己車技的市長太太突然提出要開車送索菲亞回家過圣誕節(jié)。出發(fā)時,當索菲亞像往常教市長太太開車那樣要坐到副駕駛座位上時,市長太太則站在她那邊的車門外,清了清喉嚨,意味深長地對索菲亞說,“這是在南方”。當索菲亞回答她知道這是南方后,市長太太又清了清喉嚨,故意問索菲亞,“瞧,你正要坐到哪里去?”,索菲亞回答說她要坐到平常教開車時坐的那個位置,市長太太更明確地提醒她,當不是在教人學開車時,“你見過白人和黑人并排坐在一輛車里嗎?”(Walker 1982:109)。就在這一問一答中,市長太太給索菲亞上了一堂生動的種族等級制度下的南方倫理課。這位經(jīng)常被丈夫嘲笑、凡事只能順從丈夫意志的市長太太卻對黑人應該坐在何處毫不含糊。

      此外,沃克、莫里森和威廉姆斯在她們的小說中還都塑造了幫助過黑人的白人女性,那么,她們骨子里是否也有這樣的種族優(yōu)越意識呢?

      在《德沙·羅斯》中,魯斯的原型是1830年一位收容逃跑奴隸的白人女種植園主。在表現(xiàn)這個做著廢奴主義者同樣事情的白人女性時,威廉姆斯并沒有把她塑造成一個多么高尚和無私的人。對黑人她持有她那個時代白人所有的偏見。當她聽說阿達是為了躲避男主人對她及她的女兒的強奸才逃跑時,她當即就向她的保姆多卡斯表示阿達是在撒謊,“沒有哪位白人男子會干出那樣的事”(Williams 1999:91),而且她實在看不出骨架粗壯、皮膚棕色的阿達和她那位半癡呆的女兒有什么吸引人之處,“大家都知道男人只喜歡半白的或更白的女人”(Williams 1999:92)。在她看來,即便阿達講的是事實,那也是阿達犯下了引誘男主人的罪行,更何況她一點也不迷人,因此她最后認定“一定是因為誹謗男主人才被女主人趕走的”(Williams 1999:93)。當她聽說德沙是被她殘酷的主人賣掉時,她馬上想到一定是德沙做了什么下賤的事情才被主人賣掉,這下賤的事一定與德沙剛生下來的孩子有關,那孩子身上一定有一半男主人的骨血。盡管她允許逃跑的黑奴住在她的種植園里,為他們提供安身之所,但她也把他們當作免費的勞力使用,使她獲利不少。實際上,在丈夫拋棄她后,她已處在種植園破產(chǎn)、身無分文的境地,是這些逃奴的勞作在養(yǎng)活她和她的孩子們。最后,她能離開破敗的種植園開始新生活也得益于這些逃奴精心策劃的逃跑方案:先由她將他們賣掉,他們再從買主那里逃出來,用得來的錢各奔前程。

      在《梅里迪恩》中,林恩的白人種族優(yōu)越感表現(xiàn)為另一種形式。與白人往往將黑人妖魔化和野蠻化不同,這個投身于黑人民權運動的白人女子來到南方后,她將生活在貧窮中的南方黑人浪漫化。在她眼里,那個胖胖的穿著破爛黃裙子的黑女人所哼唱的歌曲有一種讓人流淚的魔力。她將這魔力視為藝術,“對她而言,南方,以及生活在這里的黑人,是藝術”(Walker 2003:136)。她將黑人視為美學對象表明她在心理上與黑人有距離(Barnett 2001:69), 而且這種距離還包含一種觀看與被觀看的不平等的權力關系,即她作為觀看的主體有把握和控制被觀看客體(黑人)的優(yōu)越感。這種優(yōu)越感實際上就是身為白人的優(yōu)越感,這使她對黑人的真正問題視而不見,只憑自己的主觀意向去美化黑人形象。

      3 超越種族主義藩籬的途徑

      莫里森、沃克和威廉姆斯小說中白人女性的雙重身份折射出美國歷史上各個時期婦女解放運動中存在的種族主義問題。歷史上,美國早期的婦女權利運動與廢奴運動有著密切的關系,當時的婦女權利倡導者往往將她們所遭受的性別主義壓迫比作蓄奴制對黑人奴隸的壓迫,視黑人為她們天然的盟友,因而紛紛投入到廢奴運動中。這就使得美國主流歷史一直認為,美國婦女運動從一開始就在為黑人的自由搖旗吶喊。但是,當蓄奴制廢除后,白人男性在歷史上第一次想給予黑人男性投票權卻把白人女性排除在外時,這些曾經(jīng)參與了廢奴運動的女性權利倡導者卻露出了白人種族主義的面目。她們不是聯(lián)合起來要求所有男性與所有女性享有投票權,而是憤怒地指責白人男性在政治領域更愿意鞏固性別等級,而不是維護種族等級。在她們看來,低劣的“黑鬼”竟然有了投票權,而高貴“優(yōu)越”的白人女性卻被剝奪了這一權利,這是白人男性對她們的羞辱。(Hooks 1982:127) 可見,這些白人女性權利倡導者并不想看到黑人最終享有與白人平等的社會權利,她們參加廢奴運動是想借此為政治舞臺推廣她們的政治主張,顯示她們正在成長的力量。

      婦女權利運動中的種族主義不只表現(xiàn)在反對黑人男性擁有投票權上,它還以或明或暗地排斥黑人女性的方式體現(xiàn)在之后各時期的女權運動中,使本應追求全體女性自由平等的運動變成專屬于白人中上階層女性的活動。(Hooks 1982:128-148) 同是白人男權社會的受害者,白人女性與黑人女性是天然的同盟者,但廣泛存在于女權主義運動中的白人種族主義意識最終迫使黑人女性與白人女性主導的女權運動分離,這種因種族因素造成的分離同樣也出現(xiàn)在本文所分析的小說中。在《梅里迪恩》中,梅里迪恩克服了重重厭惡白人的心理與林恩結(jié)成了牢固的友誼,但當林恩告訴她強奸的事之后,連接她和林恩的那根紐帶立刻斷裂了。對于梅里迪恩,任何有關黑人強奸白人女性的事都讓她本能地想起歷史上白人以莫須有的罪名殘害黑人男性的私刑,這是白人種族主義帶給所有黑人的永不能消除的創(chuàng)傷。在《紫色》中,市長一家人自私傲慢,對索非亞尤其刻薄,只有他們的女兒伊蓮諾·簡妮小姐除外,她處處為索菲亞辯護,索菲亞也以善良友愛回報她,使得從小被父母忽視的她感受到了父母般的關愛。不過,她們之間的情誼只維持到伊蓮諾·簡妮把她的未婚夫斯丹利介紹給索菲亞的那一天。當伊蓮諾·簡妮對她未婚夫說是索菲亞將她撫養(yǎng)大時,她的未婚夫搭腔說,“是啊,我們這里每個人都是由黑人帶大的,這就是我們?yōu)楹稳绱撕玫脑颉?Walker 1982:269)。很顯然,斯丹利在這里將索菲亞比作“黑人媽咪”?!昂谌藡屵洹笔前兹酥圃斐鰜淼暮谌伺牡浞叮活欁约旱暮⒆?,全心全意撫養(yǎng)主人的孩子,是白人的忠實奴仆。(朱梅 2007:56) 而在黑人眼中,這一形象代表著奴性,是對黑人女性的貶低和否定,這無疑激怒了索菲亞。

      這樣的分離是痛苦的。索菲亞用激烈的言辭趕跑了伊蓮諾·簡妮后,“她很不好受,眼里閃著一點淚花”(Walker 1982:274)。正如貝爾胡克斯指出的,黑人女性與女權運動的分離損害的是女性爭取解放與平等的事業(yè)。一些黑人女性組建與白人女權主義者相對立的“黑人女權”組織,但實際上卻落入了種族主義窠臼,走上了與反對種族主義相反的道路。她們排斥白人女性,渲染對白人女性的種族主義成見(Hooks 1982:150-151),像梅里迪恩的祖母和母親一樣,將白人女性看成一群“輕浮的、無可救藥的東西,她們又懶又不機靈”(Walker 2003:109),“除了像生育機器一樣,生出一個又一個白人孩子長大后來壓迫黑人女性之外沒有任何用處”(Walker 2003:110)。那么,怎樣才能超越種族主義的藩籬,實現(xiàn)所有女性的解放呢?在《柏油娃》中,莫里森用馬格麗特與昂蒂妮最后的和解回答了這個問題。

      馬格麗特剛結(jié)婚后,處處受到丈夫瓦萊里的挑剔和蔑視。在丈夫的豪宅中,她感到空前的孤立,唯一的安慰是與黑人女仆昂蒂妮的友誼。但當她丈夫瓦萊里警告她不要與黑仆人攪在一起時,害怕被丈夫拋棄的她只好斷絕了與昂蒂妮這段姐妹般的情誼,與昂蒂妮在同一屋檐下冷眼相對。再也沒有了傾訴對象的馬格麗特只有拿自己的孩子出氣,以發(fā)泄內(nèi)心的苦悶,而昂蒂妮則因她的這一行徑而將她視為惡魔,兩人的積怨也越來越深。最后,在圣誕大餐聚會上,昂蒂妮奮起抗議瓦萊里不經(jīng)她同意就擅自解雇了她的助手,在激憤中她向大家揭發(fā)馬格麗特用針扎和用火燒年幼兒子的事實。不過,在這場圣誕大餐后,瓦萊里卻被馬格麗特美迪亞式的報復擊垮,他變得迷茫,混沌不清。而馬格麗特卻變得強大起來,就像瓦萊里以前對待她那樣,她也將他當成孩子或病人對待,主宰著他的生活。而這一切都源于昂蒂妮在圣誕大餐上對瓦萊里的抗議和對馬格麗特秘密的揭發(fā),沒有她,就沒有象征白人男性權力的瓦萊里的崩潰,也沒有馬格麗特的新生。再也不受丈夫控制的馬格麗特主動向昂蒂妮道歉,而平靜下來的昂蒂妮也認識到是瓦萊里將她“視為笨蛋,讓她無所事事”,由此她才干出魔鬼般的事情。最后,她們倆人相約都成為“了不起的老太太”,消除了彼此的種族隔閡,達成了和解。可見,對于白人女性和黑人女性,她們共同的敵人是白人男性權力。它不僅壓迫她們,還導致她們之間的分裂,只有像昂蒂妮和馬格麗特擊垮瓦萊里那樣推倒白人男性權力的權威,才能讓所有的女性獲得解放。

      盧麗安. 《哈姆萊特》的歷史問題:《哈姆萊特》與現(xiàn)代早期英格蘭的政治性別關聯(lián)[J]. 外國文學評論, 2013(3).

      朱 梅. 托妮·莫里森筆下的微笑意象[J].外國文學評論, 2007(2).

      Barnett, P.E. ‘Miscegenation’, Rape, and ‘Race’ in Alice Walker’s Meridian[J].SouthernQuarterly, 2001(3).

      Gordon, L. Bad Faith and Antiblack Racism[A]. In: Roediger, D.R.(Ed.),BlackonWhite[C].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98.

      Hall, J.D. ‘The Mind That Burns in Each Body’: Women, Rape and Racial Violence[A]. In: Stansell, C., Snitow, A., Thompson, S.(Eds.),PowersofDesire:ThePoliticsofSexuality[C].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83.

      Hooks, B.Ain’tIaWoman:BlackWomenandFeminism[M]. Boston: South End Press, 1982.

      Morrison, T.TarBaby[M]. New York: Plume, 1981.

      Roediger, D.R.BlackonWhite[M].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98.

      Walker, A.TheColorPurple[M]. New York: Pocket Books, 1982.

      Walker, A.Meridian[M]. New York: Harcourt, 2003.

      Williams, S.A.DessaRose[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 1999.

      【責任編輯陳慶斌】

      TheWhiteFemalesinAfricanAmericanFemaleWriters’Writings

      Zeng Zhu-q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Toni Morrison, Alice Walker and Sherley Ann Williams create white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ir novels. In their works, the white female characters are portrayed as the victims of the white patriarchal society and the white supremacists as well. Characteri-zing the white females in this way actually reflects the white racism which separates black women from white women in the American women’s movements. In writing the separation and reconciliation of the white women and black women, Morrison, Walker and Williams point out that to overthrow the rule of white male power is a way to realize liberation and equality for all the women in America.

      African American writer;white female;white male power;victim;victimizer

      I106.4

      A

      1000-0100(2015)02-0141-5

      10.16263/j.cnki.23-1071/h.2015.02.027

      2014-05-24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百人工程”課題“英美文學經(jīng)典的文化研究”(05BR33)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索菲亞種族主義莫里森
      與種族主義作戰(zhàn)的藝術家
      英語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20
      正視美國種族主義歷史需正視“種族”這一概念的起源 精讀
      英語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0
      諾貝爾獎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歲
      英語文摘(2019年10期)2019-12-30 06:24:34
      論莫里森《孩子的憤怒》的藝術張力
      虛偽美國文化下的種族和種族主義
      新生代(2018年20期)2018-11-13 21:01:21
      虛偽美國文化下的種族和種族主義
      托尼·莫里森筆下的女性形象解讀
      索菲亞的百貨店
      試論托尼·莫里森《家》的文化書寫
      索菲亞的魔法書
      大姚县| 浦江县| 乐山市| 平泉县| 双柏县| 房山区| 黑龙江省| 莱州市| 桐梓县| 肃宁县| 张北县| 绩溪县| 商城县| 中阳县| 庆安县| 苍溪县| 洪湖市| 玉林市| 昭苏县| 波密县| 黎平县| 阿坝县| 中宁县| 重庆市| 青海省| 邯郸县| 邓州市| 高邮市| 潼关县| 盐边县| 高邮市| 阆中市| 安多县| 西平县| 邹城市| 竹北市| 固镇县| 吴堡县| 孟津县| 额尔古纳市| 吴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