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勝縣民族小學校 董茂華
第一次接觸到群文閱讀是在2013年冬季的時候,依稀記得那天分管教學的副校長,用激動而又略帶沙啞的嗓音給全校老師閱讀了蔣軍晶老師網(wǎng)易博客內(nèi)容,講述了他在50分鐘的時間里,“開天辟地”似的讓孩子們讀了7篇童話的教學故事,頓時,我有一種又驚又喜,無比膜拜的感覺。群文閱讀就這樣走進了我和孩子們的世界。
簡單地講,群文閱讀就是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在一個單位時間里師生圍繞議題,采用多種閱讀方式進行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了解每篇文章主題方面的共同之處,同時也發(fā)現(xiàn)它們各自的獨到之處,最后進行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過程。
群文閱讀課一節(jié)課就要跟孩子們講四、五篇文章,老師說得并不多,大部分時間都留給學生去閱讀、思考、陳述、傾聽,徹底改變了課堂上老師一講到底的模式。這種方式的教學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和速度,無限擴展了學生的閱讀空間,深度激活了他們的閱讀思維。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群,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之一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群文閱讀教學,首先是要選好文章,圍繞一個議題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否則,群文閱讀就會群龍無首,雜亂無章。對于議題的選定,需要教師從文章內(nèi)容、人文內(nèi)涵、表達方式等多角度確定議題,圍繞議題精選文章。
從文章內(nèi)容角度定議題。以時間為主題,如“絢麗的朝霞”“秋天的田野”群文閱讀;以人物為主題,如“不一樣的動物爸爸”“我的老師”群文閱讀等。
從人文內(nèi)涵角度定議題。以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主題,如“留存在詩歌中的佳節(jié)印象”群文閱讀;以愛的教育為主題,如“百善孝為先”“師生之情”群文閱讀等。
從表達方式角度定議題。以寫作體裁為主題,如“創(chuàng)世神話”群文閱讀;以寫作方法為主題,如“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群文閱讀等。
教學略讀課文的群文閱讀,初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給大家?guī)追昼姇r間快速默讀課文,可以一句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讀,一目十行地讀,讀完課文后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用詞語記錄在課題的旁邊。再讀課文時提出要求:再請大家用幾分鐘時間瀏覽課文,可以跳讀、掃讀,把與自己感受相關的句段畫下來讀一讀,爭取讀出自己的感受。
通過閱讀,培養(yǎng)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師有意識地滲透整合信息的閱讀策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閱讀能力。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群文閱讀教學中,我?guī)煆那拜?,學習他們把多篇文章看成一個閱讀整體,設計比較性、遷移性、沖突性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重組閱讀、評價閱讀、創(chuàng)意閱讀等高層次的閱讀能力。
比較性問題設計。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如四年級下冊群文閱讀“探秘中華民間故事中情節(jié)的三次反復”,在學生讀完《裁縫兒子對付部落主》《三個女婿拜壽》《范丹問佛》三篇民間故事后,引導學生認識并學生思考,民間故事情節(jié)的三次反復為什么能深受廣大老百姓的歡迎?學生很快就能在比較閱讀中發(fā)現(xiàn)民間故事情節(jié)反復性的特點,比單篇閱讀教學更有優(yōu)勢。
遷移性問題的設計。在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嘗試設計一些遷移性問題,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閱讀所得運用于其他文章的閱讀之中。學習老舍先生描寫動物的課文《貓》,先幫助學生理清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再于行文背后感受作者與小動物深厚的情意,感悟學習了描寫小動物的方法。再引導學生閱讀豐子愷的《白鵝》以及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的《白公鵝》,并思考:這兩位作家又是怎樣描寫自己所鐘愛的小動物的?讓學生舉一反三,在遷移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
沖突性問題的設計。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間的差異,設計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如教學群文閱讀《“刀光劍影”里的項羽》,在引導學生感受項羽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生故事后,讓學生深入思考:他“烏江自刎”的人生結局,引起了你對人生怎樣的思考?從而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語文教材的使用限制了老師的教學,也限制了學生的閱讀。 群文閱讀的出現(xiàn),賦予了我們“編者”的身份,讓我們擁有了“選擇”的自由和責任,我們可以有效地實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語文課堂。通過不斷地嘗試、總結,我對群文閱讀這一課堂教學形式有了自己的認識與理解。
莊子有語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余秋雨老先生說:“書能把我們托得多高,取決于我們觸摸過多少文字;書能把我們帶到多遠,取決于我們品味過多少書香。”教師的思維是“高大挺拔的”,學生才不會成為“思維和精神的侏儒”。
曾經(jīng)簡單地認為,群文閱讀就是對一組文章加以閱讀,其實不然。如果只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將組合進來的文章進行一番瀏覽,是不能稱之為群文閱讀。群文閱讀是圍繞一個議題,有需要的將一組文章引進課堂,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為宗旨的有針對性的閱讀。這就需要我們將一組課文,作為一個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上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實現(xiàn)語文能力的提升。
當數(shù)量較多的文章組合在一起,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時候,容易造成學生閱讀的膚淺化與浮躁化。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時刻注意關注學生閱讀的效果,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
閱讀帶來快樂,閱讀帶來智慧。“滿腹詩書氣自華!”我們要上好閱讀課,給學生一把打開閱讀之門的鑰匙,讓他們愛上閱讀,在書籍中獲得快樂,習得知識,增強能力,探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