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王印梅
造成學生閱讀能力普遍低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通過分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目前,很多教師將閱讀的著眼點放在文章的內(nèi)容、思想和情感上。這些著眼點都屬于一般意義上的“文章閱讀”的范疇,而語文教學中的“語文閱讀”,應在獲取信息的同時,以認識掌握負載信息的載體(即語言)為主要目的,要更多地著眼于書面語言。但在現(xiàn)實教學中,“閱讀能力”往往被窄化了。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沉下心來,自主閱讀,潛心會文,盡自己之所能,把課文讀懂。然后通過有準備的交流,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互動,加深對文本的感悟和理解,體會語言的精妙,領悟?qū)懛ǖ奶攸c。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師生間顯性的互動對話占據(jù)了課堂太多的時間,導致學生閱讀實踐不足,思維深度不夠,閱讀能力弱化。
那么如何提高中高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呢?
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各有各的秉賦和天性;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要重視人的價值,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同一篇課文,哪怕是經(jīng)典名作,不同的學生肯定會有不盡相同的理解,對于閱讀能力的訓練,不同學生的發(fā)展也是不平衡的。教師既要考慮到面上的拓展,又要考慮到點上的突破。與其打著讓學生 “全面發(fā)展”的旗號,不如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扎扎實實地訓練他們有潛力的某一方面,使之為今后的自我發(fā)展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我嘗試語文課堂“三·三”原則,即“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教師)“三歡迎”(歡迎上課隨時質(zhì)疑,歡迎發(fā)表與教材不同的意見,歡迎提出與老師不同的觀點)和“三允許”(允許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不同意見)。這種讓各種個性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的課堂教學,能促使學生愛學、樂學、趣學,在教師的人文關懷中,學生的學習個性得到體現(xiàn),他們學習語文、訓練閱讀的興趣自然而然就誘發(fā)出來。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痹诮虒W中,我總是相機教育學生:學問,學問,要學要問;教與學都是互相的,每個人都可以各抒己見,就算錯了也無所謂。而且,我總是送給學生激勵的話語,特別是后進生,不僅給他們創(chuàng)造發(fā)言的機會,還肯定他們發(fā)言、朗讀中的點滴優(yōu)點及進步。通過這些做法,讓學生逐漸消除心理障礙,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人文關懷,使課堂充滿了“人情味”,學生的閱讀能力也隨之得到了鍛煉。
現(xiàn)行的小學高段語文教材,有許多對高尚情操的陶冶、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對未知世界的探求的美文,它們能啟迪學生追求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在教學中,我們應因課制宜,因勢利導,將課文中的有關內(nèi)容挖掘出來。在學生感動于文本,沉醉于課堂時,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自然而然得到培養(yǎng),從而增進學生的知識、豐富學生的想象,陶冶學生的情操,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能力。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應該給他們作適當?shù)姆椒ㄖ笇?,讓學生在讀書時真正受益。
主要從課外閱讀的規(guī)劃、目標、內(nèi)容、總量、活動方式、評價方法等方面去制定。在閱讀過程中,作為閱讀主導者的教師應幫助學生做好選材工作,根據(jù)現(xiàn)代學生的心理特點,盡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選擇構思新穎、視角獨特,既富有新鮮知識、又能怡神悅志的材料。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材料。材料的來源應該是多途徑的,除了讀各種各樣的書籍,還可以“讀”現(xiàn)代高科技產(chǎn)品,高效率的閱讀,首先得力于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恰當?shù)拈喿x材料。
文本就是經(jīng)典范例,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的特點,在教學時我注意根據(jù)教材和課文的特點來抓重點,采用以讀引讀,以讀引說,以讀引言,以讀引篇的方法進行。一貫反對脫離教材,海闊天空,漫無邊際的發(fā)言作風。當學生說道“怎么怎么樣”的時候,我堅持要他們說出究竟怎么樣,要達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語文跟自然社會科學有著密切聯(lián)系。語文又是美的對象,含有豐富的外形美和內(nèi)在美,諸如語言的音樂美,文字的繪畫美,層次的節(jié)奏美……這又使語文跟音樂、美術息息相通。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溝通,是現(xiàn)代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拓寬閱讀廣度的有效途徑。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語文與其他學科相融合的情境,加強學科間的聯(lián)系。葉圣陶老先生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闭n本內(nèi)數(shù)量有限的文章只能舉其一,只有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應用中化方法為能力,使閱讀能力越來越強。因此,每學一篇課文,只要有相關的資料,我都會向?qū)W生介紹與這篇課文有相關內(nèi)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并指導學生怎樣讀。這樣課內(nèi)、課外有機結合,學生就會樂意去讀,自覺去讀,真正保證閱讀的廣度,使學生得到有序、有恒、積極主動的閱讀訓練,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
所謂閱讀習慣,指的是不需要強制,也不需要意志控制,就能自覺地去進行閱讀的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完成閱讀內(nèi)容,達成閱讀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第三學段,應當培養(yǎng)的良好的閱讀習慣有以下幾個方面。
認真讀書的習慣;邊讀邊思考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預習的習慣;靈活運用課外時間,豐富閱讀形式。
閱讀是我們?nèi)祟惖囊粋€新的生活領域,是人類發(fā)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閱讀可以開闊你的眼界,增加你的智慧,使你更好地學習、工作、生活。冰心老人說:“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蓖袀儯环翈е鴮W生在書海里暢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