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長興縣龍山中學 上官維琴
語言與文化有密切的聯(lián)系,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因此離不開文化教學。初中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應進一步增強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與認識,這是他們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英美文化不僅限于圣誕節(jié)、英語俚語諺語和英美流行歌曲,它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guān)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新《英語課程標準》強調(diào),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建立在技能、知識、情感、策略以及文化等方面綜合發(fā)展的基礎(chǔ)之上。因此,課程目標由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五個要素組成。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首次作為教學目標被列入其中,新《課程標準》對文化意識作了如下說明: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慣、生活方式、文學藝術(shù)、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有益于培養(yǎng)世界意識。
新《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生文化意識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二級、五級和八級的文化意識分級目標上。初中學生要求達到五級目標,描述如下:一是了解英語交際中常用的體態(tài)語,如手勢、表情等。二是恰當使用英語中不同的稱謂語、問候語和告別語。三是了解、區(qū)別英語中不同性別常用的名字和親昵的稱呼。四是了解英語國家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稱呼習俗。五是了解英語國家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服飾和穿戴習俗。六是了解英語國家的飲食習俗及就餐禮儀。七是對別人的贊揚、請求等做出恰當?shù)姆磻?。八是用恰當?shù)姆绞奖磉_贊揚、請求等意義。九是初步了解英語國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歷史等。十是了解常見動植物在英語國家中的文化涵義。十一是了解自然現(xiàn)象在英語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義。十二是了解英語國家中傳統(tǒng)的文娛和體育活動。十三是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jié)假日及主要慶祝方式。十四是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在G o F o r I t!九年級課本Unit1.Reading中,出現(xiàn)一生詞“psychologist”(心理學家),雖然不是重點詞匯,但是剛上初三的學生們面臨繁重的課業(yè)、升學及交友等普遍有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由于年幼又缺乏自我調(diào)控的合適辦法,但是中國人一般是談心理抑郁色變的,往往覺得是腦子有問題,學生更是避之不及。正好對于如何處理你遇到的問題困難這個問題時,我說我認為看心理醫(yī)生是一個處理你問題的好辦法。在英語國家看心理醫(yī)生是很普通的,這并不意味著你是神經(jīng)病。心理學家會用科學的方法來和你談話。然后你會更勇敢地面對你的問題。并通過舉例的幾句話,讓學生記住了“psychologist”的發(fā)音涵義,更讓他們了解了英語國家的人從容面對心理問題的觀點??此撇黄鹧鄣囊粋€單詞,學生理解了它背后的文化。
只要有心,可以發(fā)現(xiàn)文化在初中教材中無處不在。如Unit 3.What would you do? 當我問學生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大多學生回答的是:I’ll buy a big house/a nice car/ a lot of clothes. 然后我就說: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parents will ask children at a very young age to give away part of their pocket money to the charity. So when they have a million dollars, some of them will give away to charities. Like the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Bill Gates, he gave away all of his money to charities, including helping the Chinese poor people.He wants his children can make money by themselves instead of their rich father. That’s also different from many rich people in China. And I think Bill Gates is great. ( 在英語國家,父母親會叫他們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捐出一部分錢給慈膳機構(gòu)。所以當他們長大后,擁有100萬美元,很多人就會捐給慈善機構(gòu)。例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就捐出了所有的錢給慈善事業(yè)。他要他的孩子們靠自己賺錢而不是遺產(chǎn)。這和有些中國富人不同。我認為他很偉大。)
掌握一門外語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還遠遠不夠。教師要利用課堂外的時間,把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結(jié)合起來,組織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有關(guān),又有西方文化色彩的活動來促使學生系統(tǒng)了解西方文化,使學生在“樂”中培養(yǎng)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中學生正是道德觀、價值觀形成的時候,他們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很強,但缺乏冷靜的分析思維能力,并且人生閱歷與社會經(jīng)驗不足,不能正確對待外國文化。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既要寬容客觀地對待異國文化,又不能盲從異國文化,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熱愛并堅持自己祖國的優(yōu)秀文化,使自己在跨文化環(huán)境中得體地進行交際。
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不能光搞形式,不講內(nèi)容。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應對具體實際問題,如拜訪朋友,送禮,合理地接受和拒絕他人的邀請等。
在培養(yǎng)文化意識的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學生在起始階段時,詞匯量不夠,表達力不強,教師就應教給學生一些簡單常見的文化背景知識。隨著學生水平的增長,在教學中就應輸入一些更深層次的文化知識。
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背景、知識能力都各有區(qū)別,對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也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要反復多練,要多給學生提供操練語境。在不斷練習和訓練的過程中,學生才會自然而然地接受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也會不自覺地在交際中融入英語的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一個過程。文化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的基礎(chǔ)之一,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作為英語教師,我們需要正確認識文化意識在外語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讓每堂課都有文化的韻味,都有文化的提升,成為一堂課的亮點。一個單詞,一個句子或話題,讓它背后的文化自然而然的呈現(xiàn),并滲透到他們腦海中,日常生活中。日積月累,對學生今后高中的學習和終身發(fā)展都是影響深遠的。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應為此孜孜不倦,樂在其中,培養(yǎng)出具有跨文化交際素質(zhì)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