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敦化市第三小學校 周彩榮
長期以來,偏重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的教學方式和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一直深刻影響著少年兒童整個學習生活的質(zhì)量,制約著他們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制約著他們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等基本素養(yǎng)的形成。為了尋求更有效的學習策略,我以一個班為重點,以數(shù)學學科為突破口,開展了“小組討論”教學模式的研究,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提高了他們主動探究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不斷發(fā)展。
課堂小組討論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和辯明是非真?zhèn)我垣@取知識的一種教學策略。討論與講授不同,討論是雙向的,如果說講授是向?qū)W生傳遞信息,那么討論則讓學生積極從事學習,并允許學生提出疑問,進行探究并做出反應。具體言之,討論有以下特點。
第一,討論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使學生為解決某一問題而去學習,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也會因此變得更主動、更積極。
第二,討論能為學生提供群體思考的機會。學生在群體思考過程中可以進行思維碰撞,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
第三,全體學生都參與活動,可以養(yǎng)成合作的精神,增加責任心。討論可以促進學生的交往,促進他們掌握各種社會技能,如參與、傾聽、表達、協(xié)作、競爭等。
第四,討論還能鞏固加深所學知識。討論往往是學與思,學與論相結(jié)合,它對于鞏固所學過的知識,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有利于對教材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把握。
第一,在新知探求過程中組織討論。在數(shù)學課堂中,動用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討論,談出自己的感受,充分體現(xiàn)其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能夠使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形成技能,進而得到多方面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和提高。
第二,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處組織討論。越是教材的重、難點處,越要通過討論讓學生主動學習,只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攻克教學的重、難點。
第三,在運用概念、性質(zhì)或定律等數(shù)學知識去判斷、辨析正誤時組織討論。這樣的形式往往能引起學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并產(chǎn)生更好的學習效果。
第四,在尋找解決問題方法處組織討論。由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差異,或者是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在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方法上也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我們組織學生在去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中進行討論,他們就能夠在討論中相互之間得到啟發(fā),就能夠比較順利地尋找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組建討論小組時,應先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zhì)、家庭情況、性別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若干討論小組。此外,還應以尊重學生自愿為原則。通常4~6人一組為妥,由一人擔任小組長。小組長一般由學習成績較好,樂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口頭表達、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各組間沒有明顯差異,力求平衡,便于公平競爭。
組建討論小組后,要求每個小組中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見,民主平等。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組織一些小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時時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相互關愛的真摯情感,既學會了合作,又增強了自信心。
第一,要求教師把握時機、科學合理進行引導。第二,要抓住討論的契機,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yǎng)。第三,讓學生學會自我“反省”。在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基礎上,養(yǎng)成自我反省的習慣,對別人的意見應觀察,不盲從。第四,教師要發(fā)揚民主,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談出自己的想法,使他們在求異中得到思維的訓練,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人不是獨立的個體,他(她)往往需要與很多人進行交往、交流。所以,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主動交往、增強合作意識,對于他們的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靶〗M討論”不失為一種最佳方式之一?!坝懻摗狈椒仁且环N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是具有現(xiàn)代意識的一種探索未知的教學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zhì)教育中,尤其是值得研究的一種教學技術(shù)和教學藝術(shù)。因此,教師要根據(jù)自身的素質(zhì)、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選擇最佳方法,加強學生間的合作,增強他們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能力,以促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