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映云南省巧家縣第一中學
如何讓高中生物課堂活起來
徐明映
云南省巧家縣第一中學
生物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把活的知識學活,并能靈活運用才是抓住了新課程教學的靈魂。而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科特色,讓知識真正活起來。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就應該賦予知識以生命,讓生物課堂活起來。生物學教學非常注重直觀,而多媒體組合這種方式能夠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能利用多種感官分析進行學習,更加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的直觀性。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真正實現(xiàn)視聽的完美結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才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學手段活起來是課堂教學活起來的催化劑。
要想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首先要使學生從思想上改掉以前依賴教師的習慣,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通過自學看看自己能理解和掌握多少知識,把不能理解的或有疑問的地方記下來。也可以根據學習的內容查閱查關資料,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其次,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也是很好的做法。因為學生在小組中可以通過表達、交流,將其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的信息、材料、思維方式、思維成果與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共享,還可以通過組與組之間的交流,與其他小組的同學共享。例如,在講授“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及其作用”時,運用多媒體向學生演示科學家為了弄清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所做的研究,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要求他們一起討論科學家的實驗說明了什么?由此又引出了什么新的問題?又是如何設計新的實驗證明?各組得出結論后向大家匯報,再組織學生在組間交流觀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師生角色得到了轉換,教師僅負責課程的設計和安排,更多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參與其中,還能針對學生的問題和困難適當進行引導,更多地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火花。
生物學教學非常注重直觀,而多媒體技術集動畫、圖像、音樂等媒體于一體,能夠更加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的直觀性。
化微觀為宏觀。由于條件的限制,學生不能夠觀察到一些生物學現(xiàn)象。如噬菌體浸染細菌的試驗,是要通過電子顯微鏡才能夠觀察到的,一般中學沒有這種條件,但使用多媒體系統(tǒng)來進行模擬,可以很清楚地說明浸染細菌的過程,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學效率。
化快速為慢速。一些生物學現(xiàn)象是非常快速的,學生不容易觀察。這時,采用計算機動畫技術,就能根據需要進行控制,可使圖像化快速為慢速,甚至可以暫停下來。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同樣能夠化慢為快,把持續(xù)幾小時甚至幾天的生物學過程在幾分鐘內播放出來,如花的開放過程等。
化抽象為形象。自然學科中的很多規(guī)律是抽象的,但往往是學習重點和難點所在。學生在觀察時,無法看到這些規(guī)律的變化和實物的演變,不利于教學。如“光合作用”,對于學生而言,是很難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我們營造一個形象的光合作用過程,設計成一個動畫,將這一個過程可視化、擬人化。把葉綠體描述成一個“工廠”,水和二氧化碳是這個“工廠的原料”,當這些“原料”歡快地進入“工廠”加工后,出來的是“工廠的產品”:氧氣和養(yǎng)料。學生通過這個貼近他們生活的動畫,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認識光合作用對于植物的重要性。這種學習方式,易被學生接受。
課堂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厭倦,最終失去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的幾點體會最深:一是巧用比喻化疑難。細胞膜的結構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質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蓋、鑲嵌或貫穿于其中。糖類和ATP比喻成家里的存單和口袋里的現(xiàn)金。高溫和低溫對酶的影響比喻成人死了和睡著了。二是運用諺語提高興趣,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各種細胞器之間的結構差異決定了其功能的獨特性。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食物鏈中每種生物都有其重要地位。一種生物的數量發(fā)生變化,整個食物鏈都會受到影響。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自然選擇。即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轉基因技術。如我國科學家將某種細菌的抗蟲基因導入棉花,培育出抗棉鈴蟲效果明顯的棉花新品系。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生物的捕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鏈。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種間關系中的共生。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種內斗爭;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生物的遺傳與變異。一朝被蛇蛟,十年怕井繩——生物的條件反射等。三是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講“性別決定”時,講到X染色體與Y染色體的不同,導致男、女在某些性狀上的差異,以及生男生女的原因和包括我國在內的第三世界國家男女性別比例失調的現(xiàn)狀,將會成為社會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在學生中普及這方面的科學知識,通過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以增強學生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的正確認識和改變這種現(xiàn)狀的責任感。
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點滴中,滲入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慢慢學會自主學習,擺脫被動學習習慣。一要讓學生有一個活的閱讀方法。閱讀是自學的基礎,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手段,只有當學生理解了閱讀的意義,才能積極參與閱讀并樂于閱讀。在閱讀時,要讓學生養(yǎng)成眼、口、腦、手并用的好習慣。二是要指導學生形成記筆記的習慣。
我們必須要加強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使我們的生物學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