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老子的人生價值觀

      2015-03-19 15:02:18任素月
      關鍵詞:老子萬物價值觀

      任素月

      (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武漢430074)

      淺析老子的人生價值觀

      任素月

      (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武漢430074)

      研究指出,老子的人生價值哲學思想是以“無”“道”“德”三者為基礎來展開的。針對當時的社會矛盾,老子對人事的評判標準與世俗的評判標準并不一致??此朴羞`常理的事情,例如柔弱勝剛強,老子卻給予其合理性。在老子看來,只要遵循“道”的運行規(guī)律,就能成為有“德”之人。認為,老子的人生價值觀所帶來的幸福,是一種內心自我滿足的、無需外求的圓滿體會。在社會高度發(fā)展的今天,老子的人生價值觀仍然不失其重要意義。

      人生價值觀;老子;道德經

      人生價值觀是中國哲學討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體現(xiàn)著個人的理想,蘊含著一個人對外界事物的諸多價值取向,最能反映人的思想內涵??v觀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他們的思想無不基于某一種價值取向,個人價值取向是其思想的靈魂之一。春秋時期,各諸侯為一己之私,對人口、領地和統(tǒng)治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為緩和社會矛盾,老子對統(tǒng)治階級提出了一系列人事評判標準。老子的人生價值觀主要圍繞“無”這一本體來展開。

      一、老子人生價值觀的哲學基礎

      觀《道德經》一書,“無”“道”“德”是其核心內容,其中蘊含了老子的人生價值觀。老子提到:“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保?]223他認為紛繁復雜的世界萬物皆來自于“有”這一看得見的有形之物,而有形之物來自“無”。“無”正是因為無形,比有形之物更加具有包容性,所以才具有形成世界萬物的可能性。正因為“無”具有形成萬物的可能性,老子才將其當成萬物的本原。在《道經》中,老子開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1]53“道”的本意為道路,亦可引申為道理、規(guī)律、原則等。作為老子哲學最高范疇的“道”,其意義并非人們一般所言說的道路、規(guī)律等恒常之道。老子認為“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說明,就被賦予了某種特殊性,那就不可能是永恒存在的道。而關于“道”的特征,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1]163老子認為“道”在天地萬物之前就有了,它具有無聲無形的特質,其產生無需借助外物,所以“道”是天地萬物之母。因其無名且為萬物之母,所以也勉強可以被稱為“大”。天地萬物都是由“道”派生出來的,人作為萬物之一就必須要遵循“道”的法則?!暗馈钡姆▌t究竟是什么?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保?]163可見,“道”以自身的規(guī)律為準則,人類也應該從天地間的萬物來探索自我人生價值觀。此外,老子言“德”是因為他認為人性中需要有德,“德”是“道之用”。“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保?]212老子認為“德”無需外求于其他,“德”乃是“道”的外化。人只要遵循“道”,其外在表現(xiàn)就是有“德”。

      “無”“道”“德”三者都具有廣博性與包容性,因而此三者成為老子人生價值觀的基礎,老子的人生價值觀因此具有了深刻的內涵。

      二、老子人生價值觀的內涵

      (一)柔弱勝剛強

      老子云:“弱者道之用?!彼x予“道”以“柔”的特征,認為“柔”是“道”之所以能循環(huán)不息、無所不包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子從“道法自然”出發(fā),發(fā)現(xiàn)人在活著的時候身體往往是柔軟的,而死了之后就

      會變得僵硬;草木也同樣如此,在其生長的時候往往是柔軟的,死了之后就變得干硬枯槁了。老子通過對人和物深入細致的觀察,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柔弱勝剛強?!保?]205柔弱里面蘊含著內斂,往往富于人性,生命力非常旺盛。較之剛強,柔弱更加具有發(fā)展的空間。對于這一逆向思維,老子以水來作比喻:“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1]350水是最具柔弱性的物體,但其能攻克堅硬而剛強的東西?!八问币嗾谜f明這一點。老子之所以認為“柔弱勝剛強”,是因為他看到了物極必反這一自然規(guī)律。當然老子的“柔弱勝剛強”是需要前提條件的,即柔弱的事物需要有發(fā)展的基本條件。動物或者植物的長大需要外界的養(yǎng)料、陽光、水等等,如果脫離外因,柔弱自身就沒有發(fā)展的可能。柔弱與剛強之間的變化,依賴的是矛盾的相互轉化?!皩⒂踔?,必固強之”[1]205,老子意識到事物發(fā)展到極致的時候就開始朝自己的反面發(fā)展。因此想要削弱,必須讓其先強大起來。只有強大到頂峰的時候,才開始走向衰退。

      (二)寡欲

      老子認為人的貪婪和欲望是使人胡作非為的終極根源,應該“使民無知無欲”[1]71。人來的欲望比之大海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大海也有填平的那一天,而人類的欲望是永遠無法填滿的鴻溝。大海之大體現(xiàn)的是廣博,而人欲之深體現(xiàn)的是人性的貪婪。故老子云:“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保?]244“不知足”和“欲得”之心是滋生貪念的原因,而只有知足者才能做到常足。追求身體感官的享受而帶來的滿足都只是暫時的滿足,只有發(fā)自內心的滿足才是真正的滿足?!耙娝乇?,少私寡欲,絕學無憂”[1]136是人最自然的本性,然而人在社會中逐漸丟失了自己的本性,這是與大道相違背的。在老子看來,要消除后天的欲望就需要“滌除玄覽”。人心就像一面鏡子,本應該清晰透亮;可惜人在后天的社會活動中,由不足之心帶來的各種欲望使得這面鏡子沾滿灰塵,從而使人看不到先天的道德。去除后天的欲望就像擦亮這面鏡子一樣,使人心回復到最本初的狀態(tài),即嬰兒時的樣子。老子認為嬰兒是最純潔也最無私的:“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1]96嬰兒既無私心又無欲望,是最符合自然之道的;而人往往拋開本心、忘掉自身,去追逐外界的事物來求得自我的暫時滿足。這種暫時的滿足終將使人落入追求更深層次滿足的惡性循環(huán)中,導致人離心靈的滿足越來越遠。

      (三)居后不爭

      老子云:“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1]318在世俗的智慧中,人要主動搶先機、占上風才能達到自我的目的。老子則認為“為天下先”不符合“道”無為的特征,君子所作所為必須依“道”而行,只有寬容、儉樸、不與人爭的人才能得到眾人的擁護而成大器。老子還說:“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保?]361天道利濟萬物而不傷害萬物,人道則助人且不與人爭。為道之人不貪多求全,這與為學不同:為學講究日益,為道則是日損——損的乃是與人爭的“野心”。將不符合天道的“野心”完全消除,則人的所作所為皆出自為人的“赤子之心”,毫無利己之心。老子堅持以退為進的處事態(tài)度,認為無私才能成就自我。就像天地一般,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天地的運作并非為了自己。又如圣人,有道的圣人將自己置于人后,反而得到大家的推崇,看似悖論的智慧卻能使人達到“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境界。在老子看來,居后不爭、甘居低下,才是依道而為的一種正確姿態(tài)。

      (四)功遂身退

      急流勇退在老子看來是一種人生的智慧。盡管老子贊成“功成而弗居”,但是功成之后現(xiàn)實的誘惑很容易讓人引驕傲而自滿,最終導致失敗。功成而居是一種選擇,當然還有另外一種選擇——功成身退?!兜赖陆洝酚性疲骸俺侄?,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保?]93說的是物極必反的道理,富貴功名皆是身外之物,做到極致就應反思如何才能全身而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也是此道理的另一種表達形式?;谌诵缘娜觞c,人類總是追求進一步的高度,而忽略登高必跌重的惡果。李斯助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并做到秦朝的宰相,但其忘記其師荀卿“物忌太盛”的告誡,最后落得腰斬的可悲下場。李斯在行刑前對其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3]566李斯成功之后若能做到急流勇退,不留戀權力與富貴,其結局斷不會如此。事物的發(fā)展如同一條拋物線,達到頂峰后勢必向下發(fā)展,人們往往看不清其中的厲害關系,而智者能以大智若愚的心態(tài)做到功遂身退,從而使自己免于傷害。

      三、老子人生價值觀的幸福真諦

      老子的幸福觀是以其人生價值觀為基礎的,知足常樂是其幸福觀的核心。老子從豐富的生活經驗

      中總結出“少則得,多則惑”[1]154的智慧,給人以深深的啟迪。少取便會獲得,而貪多就會導致迷惑?,F(xiàn)實往往如此,貪多的人往往在日膨脹的欲望中迷失自己,與幸福漸行漸遠。在感官的欲望面前,老子提倡“見素抱樸”。五彩繽紛的顏色讓人眼花繚亂,混雜的音樂使人失去聽覺,美味的佳肴更是令人食不知味。老子的幸福觀并不是要求人們絕對地拒絕感官的滿足,而是強調一種質與量的適中。然而質與量適中的評判標準又將帶來新的難題,因此要求人內心知足。只有知足的人才會有欣然自得、圓滿無缺的幸福,所以老子說:“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痹诶献涌磥恚腋碜杂趥€人的內心,外界物欲的滿足帶來的并不是幸福,而是與之背道而馳的一種痛苦。為充分說明這一點,老子說:“馳騁畋,令人心發(fā)狂?!保?]106摒棄外界物欲的誘惑,保持內心的寧靜,方能獲取最圓滿的幸福。老子的幸福觀是有其卓越的現(xiàn)實意義的,在人類物質文明高度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很容易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迷失自我,而老子的“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1]239這一尖銳問題正是針對這一點而發(fā)。人們往往將虛名和貨利看成幸福的源泉,而忽略對生命價值的追求,這在老子看來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愚蠢行為。

      四、孔、老人生價值比較

      在人生價值的取向問題上,孔子主張“親親尊尊長長”,注重個人的道德建設,追求仁、義、禮、智、信。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家價值觀,鼓勵積極進取,強調人在社會團體中的貢獻和價值,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盡管儒家也有“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價值觀,但其并非主流人生價值觀。“仁”作為儒家最基本的人生價值標準,孔子對其也作了闡述:“夫仁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保?]92不難發(fā)現(xiàn),儒家的“立人”和“達人”是出于“己欲立”和“己欲達”的目的。總的來說,儒家在家的層面來說講究的是以自我為中心;從社會自然層面來講是以人為中心。而老子在價值問題上與孔子不同,他堅持“道道寶寶德德”價值取向。老子認為,講求仁義乃是因為大道廢除,人而無德才會講仁義。仁義本身就標志著道德的墮落,仁義的目的若是為了恢復人的本性,老子是樂于接受的??鬃铀岢娜柿x是帶有功利目的的,此種仁義在老子看來很容易成為統(tǒng)治階層恣意妄為的工具。在價值問題上,老子為理想主義者;在社會的發(fā)展和人類的進步方面,老子不如孔子激進,而是持一種冷靜、懷疑的態(tài)度。老子認為文明和進步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而這種代價即扭曲人自身的本性。與孔子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觀不同,老子主張萬物平等。老子并不否定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他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1]163,肯定了人在自然中的重要地位。老子認為人不過是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德行來自于自然,所以人應該“法自然”,行與“天之道”相接的“人之道”。

      老子的人生價值觀主張尚古,提倡恢復人本初源于自然的道德,這無疑與當時的社會形態(tài)密不可分。但老子在對“道”的體悟之下形成的人生價值觀有其獨特的價值取向。綜合來說,老子的人生價值乃是“無為”,即在遵從客觀規(guī)律的前提下有所作為。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合乎道的運行規(guī)律,才能做到“無為而無不為”。正確認識老子的人生價值觀,有助于深層次地體悟其“無為”的深刻內涵。

      [1] 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M].北京:中華書局,2003.

      [2]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

      [3] 司馬遷.史記[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

      A 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Lao Tzu's values of life

      REN Su-yue
      (School of Law,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430074,China)

      The values of lif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thoughts of Lao Tzu,his values of lifewas based on“Wu”,“Dao”and“De”.Aiming at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Lao Tzu's judgment criteria about the world were differentwith the others.For example,theweak can defeat the firm.It seems to be against the logical thinking,but Lao Tzu considers it reasonable.In Lao Tzu's opinion,people who abide by the regular pattern of the“dao”,the person will havemoral integrity.Lao Tzu's values of life can lead to real happiness,and this happiness can be contented within theirmind and does notneed to turn to others for help.Lao Tzu's values of life are very important in highly developed society that exists today.

      values of life;Lao Tzu;Tao Te Ching

      B223.1

      A

      1009-8976(2015)03-0032-03

      10.3969/j.issn.1009-8976.2015.03.009

      2015-04-01

      任素月(1990—),女(漢),湖北監(jiān)利,碩士主要研究中國哲學。

      猜你喜歡
      老子萬物價值觀
      萬物皆可折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萬物生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0
      假如萬物會說話,絕對會把你萌化
      哲思2.0(2017年5期)2017-09-03 10:35:42
      知名企業(yè)的價值觀
      智者老子
      库伦旗| 通许县| 东台市| 涟源市| 邵东县| 临江市| 迭部县| 新余市| 湖州市| 尼勒克县| 江永县| 鄂托克旗| 集安市| 长泰县| 双鸭山市| 甘洛县| 潍坊市| 通辽市| 盐津县| 深水埗区| 南乐县| 英德市| 乐陵市| 九江市| 温宿县| 资溪县| 汉沽区| 嵊州市| 孟州市| 湘阴县| 临城县| 阳城县| 岱山县| 清流县| 台南县| 巨鹿县| 红安县| 孟州市| 泾川县| 五寨县|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