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朝洲
(一)武漢高職院校體育場地設施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高職院校體育場地設施資源是保證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物質基礎。目前,武漢高職院校已經逐漸地增建體育場地,購進更多的體育設施,然而,在體育場地設施資源開發(fā)利用方面還有不足之處:一是體育場地建設力度不足,學生們沒有足夠的場地進行體育鍛煉,更沒有專門的健身房、俱樂部供學生鍛煉之用;二是體育設施缺少且比較陳舊,通常都是多名學生共用同一設施,而陳舊、破損的體育設施為學生的體育鍛煉帶來了安全隱患;三是體育課程安排不合理,造成了時而體育器材緊張,時而無人使用,設備閑置造成了資源浪費。
(二)武漢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目前,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項目依舊是武漢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中的主力軍,這些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通常以競技項目為主。一方面學生們普遍能夠接受這些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教學,而另一方面,學生們對于這些體育項目缺乏新鮮感和學習的熱情,導致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對于學生們的意見和建議,只有少數(shù)的高職院校能夠研究開設一些新的體育項目,而大多數(shù)的高職院校受到學校體育硬件條件和教學水平的限制,還無法開設新的體育課程。
(三)武漢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目前,武漢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承擔繁重的體育教學工作、學生的課外群體體育活動以及帶運動隊訓練及比賽,同時還有較高的體育科研要求,高職體育教師在工作中扮演著多重角色,這對體育教師的精力產生了分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武漢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水平?,F(xiàn)如今的體育教師資源配置中,雖然大多數(shù)的教師都具備專業(yè)的體育教學知識,但是,過于繁重的工作和多重身份使得高職體育教師無暇顧及先進體育理念的學習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現(xiàn)行的體育教學模式依舊擺脫不了傳統(tǒng)模式的束縛。這不僅制約了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步伐,影響體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同時也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和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使得體育教學質量不高。
(四)武漢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在信息社會中,人們獲得信息資源的方式往往是電視、網絡等,然而,在高職院校中,由于學校管理者對于學生的管理比較嚴格,學生們基本無法從電視中獲得信息。另外,雖然學校擁有計算機等網絡設備,但其資源有限,學生們只有很少的時間可以使用計算機獲得網絡信息,這就使得學生們很難了解到最新的體育資訊,無法滿足學生們對體育信息的需求。
(一)制約武漢高職院校體育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外在因素。
1.影響高職院校體育場地設施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外在因素。我國對于政府投資與學校體育教學中的資金有明確的規(guī)定,在實際的高職院校教育投入中,體育教學的投入明顯少于其他學科。在這有限的資金投入中,其中一大部分用于開展體育競賽,只剩下很少一部分能夠用于學校建設體育場地、購買體育器材。這就使得大部分的高職院校無力承擔高額的體育硬件設施開發(fā)費用。
2.影響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外在因素。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體育教育已經形成的一種固定的模式,國家和社會對于學生的體育技能要求和對學生體育能力的評價方式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式,而高職院校為了快速培養(yǎng)能達到這些體育標準的人才,一直沿用陳舊的體育教學課程內容,無法進行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難以開展新穎的體育課程教學。
3.影響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外在因素。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還是擺脫不了舊的應試教學模式的束縛,存在教育觀念的偏差,不能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大多數(shù)的體育教師認為,只要能夠將體育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并且監(jiān)督學生進行體育項目的鍛煉,熟練某項體育技能即可,而不考慮學生的感受、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效率及效果。
(二)制約體育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的內在因素。
1.影響高職院校體育場地設施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內在因素。高職院校體育場地設施無法滿足體育教學需求,除了政府資金支持力度不足之外,還因為高職院校領導者本身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將大多數(shù)的資金投入到了其他教育教學中去,這就使得本來就緊張的體育教學資源更為拮據(jù)。并且高職院校未能通過拓寬籌資渠道來為體育教育獲取更多的資金支持。
2.影響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內在因素。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對體育教學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將體育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田徑、球類等運動項目中,并且安于現(xiàn)狀,未能主動地去研究開發(fā)新的體育教學項目,這就使得體育教學的課程內容非常單調,無法滿足學生對體育新項目的需求。同時,由于高職院校對體育教學質量評價采用的都是對于傳統(tǒng)的課程內容評價方式,這就使得大多數(shù)的體育教師將體育教學精力放在了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教學工作中,即使開展了新的體育教學項目,也無法得到教師的重視。
3.影響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內在因素。目前,高職院校聘請體育教師的門檻不高,只要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學校就允許其擔任體育教師的職位,并且由于高職院校為體育教師提供的薪資待遇有限,具備高素質的體育教師并不愿意從事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使得高職院校流失了大量的師資人才。另外,教師沒有意識將學生放在體育教學的主體位置上,體育教學觀念落后,且應對教學問題的能力不強,無法承擔全方位的教學與科研重任。
(一)加強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提高體育場地設施資源利用率。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當轉變體育教學理念,發(fā)展體育經濟,在保證本校體育教學的基礎上,為社區(qū)和企業(yè)提供體育鍛煉的場所,特別是加強學校與企業(yè)間體育合作,方便企業(yè)職工體育鍛煉的同時,學校也可獲取一定的經濟收入,互惠互利,實現(xiàn)共贏,也有利于學校體育設施的改善。另外,優(yōu)化體育項目和合理安排體育教學、鍛煉時間,實現(xiàn)現(xiàn)有體育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二)改善體育教學課程內容。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對體育教育的研究,充分了解先進的體育信息,開發(fā)更多新穎的體育教學項目,優(yōu)化體育課程內容,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覺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另外,完善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激勵體育教師重視新型體育項目的教學,落實體育教育課程內容創(chuàng)新。
(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體育教師綜合素質。一是高職院校應當強化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從而吸引更多的教育人才,同時,高職院校應當作好教師隊伍的規(guī)劃,讓體育教師能夠與其他科目的教師擁有平等的教學、晉升、研究的地位,為體育教師規(guī)劃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二是高職院校應適當?shù)馗纳茷轶w育教師提供的薪資待遇,從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質教育人才,并且要提高體育教師的聘用門檻,對于能力不足的教師不予聘用。而對于已經聘用的體育教師,應當對其進行定期培訓,不斷地強化其教育、科研能力。三是學校還應當制定合理的教師考核制度,激勵教師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為體育教學作出更多貢獻。
(四)拓寬體育課程信息資源獲取渠道。高職院校應適當增加學生接觸外界信息的機會,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計算機網絡設備,使學生能夠更為方便地了解體育信息,并能夠以這些信息為基礎,參與到體育教學的探討中去,共同為優(yōu)化體育教學而努力,從而有效地提高高職院校體育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率,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
[1]許紅峰,彭雪涵,莊昔聰,連文毓.福州地區(qū)大學城體育人力資源的優(yōu)化與整合[J].福建體育科技,2004
[2]官雯蚊,王福田,李超.對高職院校實行俱樂部型體育教學模式的可行性[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