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遠信 嚴 丹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痹邳h的十八大報告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首次得以明確。從那時候起,作為一份機關黨報,一個把握著社會輿論導向的媒體,《北海日報》一直在探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應當做些什么?”
2013年12月,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了“新聞媒體要發(fā)揮傳播社會主流價值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上傳播陣地”和“運用公益廣告?zhèn)鞑ド鐣髁鲀r值、引領文明風尚”等三點要求,成為新聞媒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思想與行動指南。新聞媒體承載著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和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社會責任與文化擔當,對宣傳主流價值觀的重任,責無旁貸。《北海日報》以此為己任,自覺踐行,積極推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言行的規(guī)范和守則,它的踐行與培育,需要輿論引領共識,凝聚力量。對于新聞媒體人來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把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zhèn)鞑コ鋈?,感動和鼓舞讀者?!侗焙H請蟆防米约旱男麄麝嚨?,以及新聞話語權優(yōu)勢,在重要版面推出相關專欄專題,依托這些專欄專題,通過通訊、評論等多種形式,解讀“24字”價值觀。影響較廣的“行進中國·精彩故事——走在北海”專欄的系列報道中,一線記者深入基層和現(xiàn)場,抓住鮮活的故事和感人的瞬間,以故事化的手法,生動地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包含的時代精神和內涵?!侗焙M韴蟆穭t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通過群眾的眼睛,發(fā)現(xiàn)身邊的好人好事,采用新媒體與主報聯(lián)動等多種方式,將核心價值觀融入采訪報道,在《公益北?!贰秲A聽陌生人的故事》等欄目中,推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社會新聞作品,在社會上弘揚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合浦縣閘口鎮(zhèn)仙人橋村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梁興發(fā),以習近平提出的“讓故鄉(xiāng)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為標桿,在村里成立敬老崇文理事會,定期舉行讀書與鄉(xiāng)村文明論壇。讀書,喚醒了村民丟失已久的傳統(tǒng)文化記憶,并激發(fā)了村民對讀書的熱愛,對文明的向往。此事經《北海日報》報道而廣為人知,引起更多村委的關注和效仿。
勇敢躍入海浪中,救起兩名遇險者的“海軍哥”,不留姓名悄然而去。事情報道后,全社會深受感動,自發(fā)尋找無名英雄“海軍哥”?!侗焙M韴蟆废盗袌蟮馈丁昂\姼纭?,你是誰?》獲2011年度趙超構新聞獎一等獎。其中配發(fā)的評論《“見義勇為”PK“見死不救”》,在市民讀者中引起了較大反響,引發(fā)了一場關于社會道德與價值取向的討論。后“海軍哥”與一起救人的“阿伍”的事跡登上了央視新聞。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隨著記者的走訪,更多無名英雄見諸報端——英勇擒賊的“摩的”司機裴佰權、舍己救人的梁德烈士等,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善行義舉,給予了人們新的生命啟示。時隔三年多,還是在“海軍哥”救人的同一個地方,“海軍哥”式的見義勇為再次上演:在碼頭做生蠔收購批發(fā)、海鮮加工生意的三名北海男子,不顧漲潮水深的危險,跳到海里聯(lián)手救起了一名欲尋短見的女子。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一個獨立的命題。《北海日報》利用其傳播主流價值的輿論平臺,結合各類主題活動做文章,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日常宣傳、熱點引導和輿論監(jiān)督中,凝聚起了引領社會進步的新聞力量。
2014年,《北海日報》和《北海晚報》結合教育實踐活動,共刊登轉載相關宣傳報道800余篇,發(fā)稿數量和質量均創(chuàng)單項活動宣傳報道歷史之最。其中,由報社領導帶頭撰寫、《北海日報》連續(xù)刊發(fā)的20多篇評論員系列專題文章,得到了北海市委的高度重視和廣大黨員干部的普遍關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常委、時任北海市委書記的王小東對此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引導和促進了全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是《北海日報》宣傳報道一直堅持的路線,這兩年更是把“走轉改”作為黨報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形式和渠道,70多名編輯記者在報社領導的帶動下,入鄉(xiāng)進村,上船出海,采寫了大量來自基層一線、生動鮮活的報道。據統(tǒng)計,開辟了4年的《記者走基層》欄目已累計刊發(fā)《36條民生路,為何能實現(xiàn)和諧拆遷?》《車流中的身影》等接地氣的報道900多篇,頭條近50篇。其中,記者來蒞采寫的《流動孩子有“根”了》一文獲全區(qū)“走轉改”活動優(yōu)秀作品一等獎。記者陸威幾乎走遍了北海的鄉(xiāng)鎮(zhèn)村落,甚至跟隨北海漁政執(zhí)法人員遠航至西沙,被評為全區(qū)“走轉改”活動先進個人。
因海而興的北海,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始發(fā)港之一,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一直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海洋文化滋養(yǎng)著這個城市,生生不息。
3年多來,《北海日報》緊扣發(fā)展主題,主動參與北海海洋文化歷史宣傳活動,積極弘揚北海兩千多年燦爛深厚的海洋文化,并配合北海市委市政府著力打造文化北海的城市品牌,從海洋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利用,到探索北海發(fā)展海洋經濟、拓展東盟合作的渠道和領域等多方面,以評論言論、消息通訊、系列報道等多種形式,為北海的繁榮昌盛、文明和諧加油鼓勁,推動了北海海洋文化事業(yè)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尤其是對北海市積極融入和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報道,包括參與和推動九城市聯(lián)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恢復重建海上絲綢之路始發(fā)港遺址,加強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山東)采訪組,共謀合作和契機等一系列舉措及因此而衍生的報道中,《北海日報》用平直通俗的語言,逐步向市民百姓解讀了什么是“一帶一路”,及其歷史背景、內涵和前景。
2011年,北海與多個城市聯(lián)合啟動“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申報之路。此后4年間,《北海日報》一直跟蹤報道,并參與資料收集等工作,先后刊出《“我們會陪伴北海走到成功的那一天”》《北海海上絲路始發(fā)港之一地位確立》《北海贏得“海絲”申遺話語權》《文化軟實力 北海跨越發(fā)展的新引擎》等內容豐富、角度多樣的200多篇相關報道,《人民日報》還刊登了由本報記者撰寫的論文《北海:與東盟搭起經貿文化橋梁》,豐富翔實的報道提高了市民及外界對“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和申遺的認知度,為北海海洋文化走得更遠貢獻出了媒體人應有的力量。
此外,對北海歷史舞劇《碧海絲路》東南亞巡演、北海成功承辦世界客屬第24屆懇親大會、北海主動對接東盟鞏固友情發(fā)展貿易等內容的報道,都在逐漸喚起市民對家鄉(xiāng)的重新認知和熱愛,對海洋歷史文化的尊重和探尋,在社會上凝集起“因知而愛,因愛而行”的精神,極大地推動了北海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fā)展。
培育起一個強大的時代精神,推動全社會對這個價值體系的自覺踐行,喚起每個個體對履行自身責任的意識,非攻其一役可以實現(xiàn)。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除了文字與圖片、影像的傳播,還需要尋找和搭建更多的平臺和載體。而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為載體,吸引群眾廣泛參與,逐漸在社會上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氛圍,正是黨中央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而提出的具體要求與措施之一。
這些年,隨著北海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形勢對城區(qū)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侗焙H請蟆吩谏鐣^察中敏銳地意識到,鼓勵崇德向善,需要榜樣的引領,應該用那些默默地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榜樣,影響群眾,啟迪心靈。在北海日報社的倡導和組織下,社會各界聯(lián)手舉辦了北海市十大孝順人物和家庭評選活動?;顒訌?014年11月啟動、候選人推薦到公眾投票,歷時7個月,全市約有30萬人參與了此次投票評選,北海刮起了“禮遇善行”風。
為了遴選出真正的模范、社會的楷模,北海日報社派出了由記者編輯組成的陣容強大的采訪小組,分散到各個候選人所在村委進行采訪。小組采訪足跡遍及全市縣區(qū),最遠的走到了距離市區(qū)最遠的鄉(xiāng)鎮(zhèn)沙田鎮(zhèn)。那些本來隱藏在各個村落的普通人和他們打動人心的孝道,經《北海日報》和《北海晚報》發(fā)表公布后,評選活動開始顯現(xiàn)出它的價值,一個個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的孝心故事,像股暖流,溫暖了許多市民的眼睛和心靈。
一個榜樣就是一面旗幟,他們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有說服力的教材。他們用自己的愛心和善行,用自己的堅守和執(zhí)著,生動地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動了全社會。一些一直關注活動進展的市民說:“一個好人,可以影響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則可以帶領更多人行動起來,就會凝聚起強大的力量?!?/p>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商品,難以按“指令”完成,也無法依靠“市場”。只有通過從上到下的倡導、從點到面的踐行,在這樣的氛圍中,由外在逐漸滲透至內心,自覺修正個人思想與品行,讓每個人都擔負起一分道德責任,社會的道德水準就因此而提升一分。
2014年6月,北海日報社主辦了一項面向全國的公益廣告設計大賽。大賽舉辦的初衷,是為了讓市民群眾更好地感知和領悟公益廣告所傳遞的精神文明,使一些不該失落的價值觀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和內心。
近幾年,《北海日報》和《北海晚報》按照中宣部規(guī)定,定期刊登公益廣告。公益廣告可自行設計,也可使用統(tǒng)一提供的產品。2014年,在刊登使用統(tǒng)一提供的公益廣告產品過程中,北海日報社發(fā)現(xiàn),統(tǒng)一提供的公益廣告中,有些作品存在民俗風情的地方差異,缺乏本土文化氣息,在傳播中與本地受眾產生距離感和陌生感,影響了廣告的預期宣傳效果。于是報社著手自行策劃設計有北海特色的公益廣告,契合每個重大節(jié)日節(jié)氣及重要主題活動、社會關注熱點,周期性地推出,內容涵蓋廉政建設、城市建設、優(yōu)良傳統(tǒng)、民風民俗及各個重大節(jié)日,成為兩報的看點之一。
但個體的力量和視角仍然有限,具有地方特色的優(yōu)秀公益廣告設計空間與需求空間的缺口仍然較大。為了更廣泛地引導社會,發(fā)揮公眾的智慧和力量,北海日報社產生了以賽事形式征集公益廣告的念頭。想法很快變成行動,“講文明 樹新風”北海公益廣告設計大賽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征集到作品近千件。作品內容凸顯社會熱點,揭示生命主題,豐富深刻。不少組團參賽的藝術院校表示,這樣的比賽,對于調動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幫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利用藝術為大眾服務,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一名優(yōu)秀獎獲得者、來自江蘇某建筑學院的教師王發(fā)說,較之于其他設計比賽,公益廣告最能凸顯的是其巨大的傳播性,合理地利用公益廣告的創(chuàng)意,能夠形成傳播先進文化、傳揚新風正氣的強大聲勢。
這次比賽所產生的作品,《北海日報》和《北海晚報》至今還在使用。豐富的內涵,融合了深厚的本土文化,極具親和力和傳播力,為廣大讀者帶來了富于營養(yǎng)的精神食糧。
喜聞樂見的活動是能最廣泛地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的載體。三年來,北海日報社充分利用這一點,發(fā)揮黨報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積極調動社會資源,舉辦和承接了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包括影響廣泛的“十大經濟人物”評選活動、廣西第四屆園林園藝博覽會吉祥物征集評選活動、2015年五一勞動節(jié)“建設者之歌”大合唱比賽等,并引導企業(yè)回報社會,出資成立了“孝順北海”獎勵基金會。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也使得北海日報社對外進一步擴大了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對內凝聚起強大的向心力,極大地促進了報社的工作。正是在近三年,《北海日報》的辦報質量不斷得到提高,廣告經營逆勢而上,連續(xù)三年增幅分別為25%、21%、15%。2014年,《北海日報》再次獲得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為北海市乃至廣西全區(qū)爭得了榮譽。此外,還有15件作品榮獲廣西新聞獎;52件作品榮獲中國地市報新聞獎;41件作品榮獲全國少數民族地區(qū)報紙好新聞獎,名列全國第一;4件作品榮獲全國晚報趙超構新聞獎。獲獎等級和作品數量均位居廣西全區(qū)前列。
積跬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新聞媒體,《北海日報》始終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站在文化自覺的高度,通過多種介質傳遞向善向美的行動和聲音,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這既是北海日報社現(xiàn)在的行動,也是將來所要堅持的方向——匯聚社會力量,聚沙成塔,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的培育及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