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琳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布魯納認為,認知是一個過程,且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如果學生想要真正掌握新知識,并將其內(nèi)化,轉(zhuǎn)化為自己所有,就必須要親自去從事“發(fā)現(xiàn)的活動”,親自參與認知構建過程,因此,在童話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去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體驗,并采用各種有效方法來激發(fā)兒童情感體驗,使兒童在情感的帶動下牽引想象,進而在飛揚的想象中產(chǎn)生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即通過“悟”的過程去點燃兒童心靈的小火種,絕不能以抽象瑣碎的分析來替代個體體驗感悟的過程。
以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青蛙看?!窞槔?,教學導入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語言描述導入并輔以多媒體,在語言描述的同時配之PPT 和海水的浪花聲,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將同學們帶入童話世界,美妙音樂的熏陶,媒體形象的再現(xiàn),自然而然帶領同學們走入童話氛圍,讓學生各種感覺共同參與,進行聽、看、想一體式的語文課堂實踐,從而更加直觀形象地感受文字,使其獲得更為立體的語言信息。童話教學實踐中,還可以開展“我是故事大王”的活動,讓學生講故事,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配上自制的卡片或PPT。
如果說課前的讀,學生僅僅作為一個“旁觀者”的話,那么,“演”童話無疑使學生成為“參與者”。“演”的過程,可以為學生提供無限的想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空間,將主動權更多的交給學生,而童話劇的表演會讓學生主動地去理解故事內(nèi)容,把握童話形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感受童話文字的形象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直覺及思維,注意一系列心理功能的參與和體驗,從而促進學生心理發(fā)生變化。
例如,在童話教學中,本次問卷的某小學曾舉辦過“童話劇編演大賽”,并得到了良好的活動反饋。以人教版六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其編排步驟如下。
在該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把握。此外,教師要注意角色的安排及道具的準備,如提前準備好小女孩的衣服等道具,檢測音響效果(如圣誕歌,冷風),確定評比項目、標準及評委等。
在童話編排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需要適時改編,使內(nèi)容在符合角色需要的同時,適合舞臺表演。有人說過:“語文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活動,師生雙方的信息交流有知識的也有情感的?!保?]因此,在編排中,師生要共同努力,群策群力。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時點撥,使其準確把握童話故事中的神態(tài)、語氣、性格及身份等,促使其表演真實自然。
表演結束后,學校組織學生一起討論編演得失,并指出該表演的創(chuàng)新及成功之處,提出努力方向,最終評選出“最佳演員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組合獎”等獎項。
結束以上環(huán)節(jié)后,教師可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概括梳理自己的認知所得,同時要進一步引深學生的思考,實現(xiàn)其語文素質(zhì)的飛躍。
在日常學習中,兒童在閱讀童話過程中,會出現(xiàn)對童話主人公打抱不平,或質(zhì)疑主人公行為,或?qū)适掳l(fā)展有所“期待”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編寫童話。利用該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而且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詞匯,加強語言積累,提高表達能力。
例如,某同學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提出,“如果小女孩被好心的路人收養(yǎng)了多好?!币虼?,教師就引導他編寫小女孩被收養(yǎng)后的幸福生活。同時,教師還可在教學中組織其他形式的“編寫”活動。如開展“我是小小辯手”的辯論會,明確課堂主題。辯題主要有“《丑小鴨》中,丑小鴨在遭受小伙伴的嘲笑后是否應該離家出走?”“《漁夫的故事中》,當漁夫第一次愿望達成后,他是否該不斷的要求更多?”童話中許多結尾都存在一定留白,而大膽的想象辯論,能使學生從更高角度感受故事所帶來的啟示。
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存在的問題所展開的教學方式的探討,從課堂教學著手,以實現(xiàn)兒童主體性發(fā)展為宗旨,以悟、演、編為中心點,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進行探究。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到的見解,不斷提高創(chuàng)造性、探究性閱讀能力,提倡多維度,創(chuàng)意性教學;要從孩子出發(fā),打開他們夢幻般的精神世界,使其在童話中汲取養(yǎng)分,從而全面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正如簡·豪斯所說:“如果學生們跳舞、品嘗、能夠聽聞、觀看和感覺信息,他們能學一切東西?!保?]
[1]李創(chuàng)新. 中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法——教學心理實踐[M].北京: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102.
[2][美]珍妮特·沃斯. 學習的革命[M]. 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12.